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案) 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
-
资源ID:71069021
资源大小:2.51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案) 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态脆弱区;2.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3.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已连续15年保持“双减少”。目前,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4%,森林覆盖率22.1%。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了生态绿洲?新课教学:一、生态脆弱区教师:我们上述所说的浑善达克沙地就是我国一个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那么生态脆弱区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区?学生: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教师: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请看下面的对比图来给出答案。学生: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教师:生态脆弱区中写着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所以它的稳定性怎样呢? 学生: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教师: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说到土地退化,你们可以想到什么?学生: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教师:我们看ppt上的图片了解一下土地退化的各种表现形式。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人类的过度开垦使得石灰岩上的土层遇暴雨激发,更易产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之后容易出现石漠化。土地如果出现石漠化,耕地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耕地会减少。教师:现在农民还是以种地为生的,石漠化会让农民伯伯无地可种,那么就会加剧贫困,既然贫困是耕地减少引起的,所以就会去开垦新的土地,那么土地一开垦多了,水土保持度降低,又会产生水土流失。所以产生了一个死循环。让南方喀斯特地区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教师总结:1.概念: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2.分布: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3.特性:稳定性较差。4.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5.中国生态脆弱区:(1)特征: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2)南方喀斯特地区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原因:师:21 世纪初,北方农牧交错带80%以上的草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结合生态脆弱区和牧区的对比图,我们当时得出生态脆弱区分布在农牧交错带,所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下面我们来讲一下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师:提到北方农牧交错带,从名字来看,你可以看出这是什么和什么的交错地带呢?生: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师:看上面我所给出的对比图,北方农牧交错带还是什么和什么的过渡地带?生: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师:所以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会出现什么变化?生: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板书】1.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师:在这个地带,土地退化是该地带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自然因素来看,为什么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想想我们刚才所提的它处于什么地方?生: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师: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再加上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所以说对于降水的变化会非常敏感,这是根本的自然原因。下面我们来讲一下第二个,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变率大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述完了,现在我们来重点说一下临界性。本带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是旱作农业的低限,在300毫米以下时,农作物就会绝收。所以说具有临界性。还有一点自然原因是什么?学生:多大风。师:是的,回答的非常好,这个大风指的是风速大于17米/秒或八级以上的风,大风天数年均超过40天,60%以上的大风集中在冬春季节,其中春季大风天数在10-30天。再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稀少,所以土层疏松。易发生土地退化。【拓展: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飘;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板书】2.原因:(1)自然原因:根本自然原因: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师: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这是它的根本自然原因,那过渡带的环境一向是比较脆弱的,为什么以前没有这么严重的土地退化,现在出现了呢?生: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师:是的,这个才是主要原因。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具体包括什么?(提示地处农牧交错过渡地带)生:过垦过牧。师:我们先来说一下过垦,这也是与降水有很大关系的,降水多的年份农耕条件良好,反之,在降水较少的年份,农作物就会减产,甚至绝收。像在开始说的那个循环一样,农作物减产农民就会进一步增加耕地面积,我们学习土壤这一节的时候知道,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渐降低。既然又到了作物减产这一个环节,所以这再次陷入了一个循环。下面以此为例,请同学来讲一下过牧。生: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提高载畜量,但过度放牧的后果则是草场退化,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师:是的,所以我们在放牧时要坚持一个适度原则,不可以过度放牧。除此之外,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也会造成土地退化。【板书】(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师: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治理,首先应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其次应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几分钟之后找小组来说一下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的措施。学生回答:(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2)构筑防护体系: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和综合治理的措施,我们认识到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才是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原因。板书设计:一、生态脆弱区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