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复习》PPT课件.ppt
词义引申的根据和方式:n一、相似类比n斗:诗经酌以大斗。n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诗经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n管:从竹,官声。本义为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n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n左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n文章、派。n2、作用功能相似n术(術):从行,术声。邑中道也。说文n吴都赋:亦有甲第,当衢向术。n韩非子: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n关:以木横持门户也。说文n本义为门闩。n左传: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n史记魏公子列传: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n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n3、方式情态相似奋(奮),本义:鸟类振羽展翅。礼记:羽翼奋。诗经: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过秦论: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n断n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n周易:断木为杵。n汉书-霍光传:当断不断,反受其乱。n4、感受相似n酣(醉、醒、酘du、酲chng、酖、酗)n本指喝酒将醉未醉的程度。n酣歌、酣睡n好、圆、甘n二、相关借代n1、甲事物体现了乙事物的特征,借甲代乙。n齿:牙齿-寿命n苏氏文集序: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n年:收成-时间n说文秊,谷熟也。谷梁传五谷皆熟为有年也。n2、借形状特点指代事物或人物n孩:小儿笑-小孩n老子:如婴儿之未孩。n倚、卓-椅、桌n倚本义为靠着。n左传:设几而不倚。n卓本义为高超n汉书:卓如日月。n3、借动作行为指代动作行为的实施者n倡(唱)本指领唱。n诗经倡!予和女。n引申为以演唱为职业的人。n史记:优旃zhn者,秦倡。n贼,本义为杀害、残害。n左传宣公二年: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贼之。n韩非子: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n引申为杀人者,刺客。n史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nn将,由领兵引申为领兵的人。n史记-淮阴侯列传: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n4、借方位处所指代事物或人。n陵,本义是大土山。n左传: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n引申为帝王坟墓。n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乐游原上望昭陵。n室礼记:三十曰壮,有室。孔颖达注:状有妻,妻居室中,故呼妻为室。n官由官府引申为官长。n宗由祖庙引申为祖宗。n三、相因推导n绝说文断丝也。n段注:绝则穷,故引申为极,如言绝美,绝妙是也。n厌本义为饱,n孟子:其良人出,必厌酒肉而后反。n盐铁论:或储百年之余,或不厌糟糠也。n引申为满足:左传:夫晋何厌之有?n由目的推导手段:n信本义为言语真实,引申为诚信,再引申为表示诚信的手段,如信物、符契、印信。n史记-刺客列传:今行而无信-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n由手段推导目的:n垄断本义为高地。n孟子:有贱丈夫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同步引申n同义词同步引申n假、借、贷、贳sh由“借”义引申出“宽”义n1、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n2、有马者,借人乘之。n3、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n4、民无货,则赊贳而予之。n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震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n自是亲属犯罪,无所假贷。n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随轻黠愿自改者,才数十人,皆贳其罪。n反义词同步引申n多/少n数量大小n称誉与鄙视n君安能少赵人,而令赵人多君?君安能憎赵人,而令赵人爱君乎?战国策nn险夷n1、险阻与平坦n2、危险、不详与平安、吉利。n周易:卦有小大,辞有险易。n化险为夷n贵贱高贵卑贱n弱壮年龄小大n进退做官辞官n相向引申n窃偷窃苟且n偷苟且偷窃墨子: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左传:吾侪偷食,朝不谋夕,何其长也?离骚: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n后汉书袁绍传:偷荣求利,则进可以享窃禄位,退无门户之患。n李商隐诗: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n古今词义的演变一、古今词义差别很大的n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n孟子滕文公:牺牲不成,不敢以祭.n左传:行李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n孔雀东南飞:处分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n鲍昭诗:“仰视大火,俯听波声”。n三国志魏书:“窃相谓曰:为何一日杀二烈士。二、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n劝:n左传: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n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n穷:n庄子:死生存亡,穷达贫富。n史记:人穷则反本。n睡:n战国策秦策: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n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n爱:n论语八佾:尔爱其羊,我爱其礼。n孟子:吾何爱一牛。n访:n尚书洪范:王访于箕子。左传:穆公访诸蹇叔。n狱:n左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n论语: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三、词义变化的结果三、词义变化的结果n1、词义的扩大n江:江汉朝宗于海。n河:东至于海,西至于河。n嘴:鸟嘴今,一切动物或器物的嘴。n菜:说文草之可食者。(荤、腥)n匠木匠工匠n顶头顶顶部额项颊颡n理治玉治理n好女子美貌一切美好的事物n2、词义的缩小n宫:n说文:“宫,室也。”n墨子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而处焉。”n上入执宫功。诗豳风七月瓦:n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n周书:神农作瓦器。诗小雅斯干:载弄之瓦。传:“纺砖也。”n(專)n谷(穀):n论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n周礼天官宰:“一曰“三农,生九谷”。n诗经:“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nn臭:古,气味,今,恶气味。n诏:古,告诉,今,上告诉下。n兄弟:孟子: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n寡:左传:齐崔杼生成及强而寡。(鳏寡孤独)n3、词义的转移n汤: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脚:n韩非子难言:“孙子膑脚于魏。”说文:“脚,胫也。释名:脚,却也,以其坐时却在后也。n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手脚冻皴皮肉死。”寺:n说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n后汉书刘般传:“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n汉代有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太仆寺(掌马政、出巡)、太常寺(掌宗庙礼仪)、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大理寺(掌刑狱案件)等官署名。n四、色彩义的变化n国语越语上:“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nn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n爪牙:强而有力的武将。n左传僖十六:“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六鷁退飞,过宋都,风也。”宋襄公问焉,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祥:征兆。n国语厉王虐,国人谤王。n谤:批评。n论语: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n诛:谴责。n客气n左传:猛逐之,顾而无继,伪颠。虎曰:“尽客气也。”n客气:虚骄之气。同义词的辨析A、词义的范围不同人、民“人”是人类社会的成员。“民”是“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的部分。n尚书唯人,万物之灵。n荀子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辩也。n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说文民,众萌也。本义是被刺盲一目的奴隶。n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nn晁错论贵粟疏:民者,在上所以牧之。n帛、币“帛”是丝织品。“币”是用作礼物的丝织品。n听、闻“听”一般的听,“闻”指听见。B、词义的轻重不同n疾、病疾”是一般的病,“病”指伤重,病重。“疾甚曰病”。n饥、饿饥,一般的饿。饿,严重的饥饿.nC、反映事物的角度不同完、备完,指形体的完整。n备,指数量的齐全。n孟子: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n荀子: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n世说新语: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n石壕吏: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n恭、敬恭,重在外貌上的有礼。n敬,指内心的尊崇。n礼记宾客主恭,祭祀主敬。郑玄注:“恭在貌也,敬又在心。”n论语居处恭,执事敬。朱熹注: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中.nD、感情色彩的不同征,上进攻下,有道进攻无道。n伐,诸侯之间的互相进攻。n诛,杀死有罪者。n杀,中性词。n弑,下杀上。n淮南子周公族兄诛弟,非不仁也,以匡乱也.n孟子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n孟子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nE、性状情态不同坐,席地而坐,臀部依着脚跟。n跪,臀部离开脚跟。n跽,跪而耸身直腰。n墨子孔子与其弟子闲坐。n谷梁传君将食,骊姬跪曰:“食自外来者,不可不试也。”n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反义词n一个义项相反、语法功能相同的两个词为反义词。反义词的表达作用n一、表对比n满招损,谦受益。尚书n惩恶而劝善。左传n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n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n二、表相关和转化n穷则变,变则通。周易n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左传n世故丘山积卑而为高。庄子n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说林上n三、表一致。n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n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庄子n外内称恶。韩非子n宠辱皆忘。岳阳楼记n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汉书-霍光传n四、表概括n偕偕士子,朝夕从事。诗经n高低冥迷,不知西东。阿房宫赋n五、表反常n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公羊传n与恶而弃好。左传n舍大臣而与小臣谋。左传n罪至重而刑至轻。荀子n凡人主之国小而家大者,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韩非子n六、表强调n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伸。孟子n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庄子n一而不贰为圣人。荀子n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史记丧服的等级丧服的等级五服五服n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cu)、齐(z)衰、大功、小功、缌(s)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五服分别适用于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各种亲属,每一种服制都有特定的居丧服饰、居丧时间和行为限制。n1.斩衰斩衰n这是最重的丧服,适用于子为父、未嫁之女为父、嫁后因故复从父居之女为父,嗣子为所嗣之父、承重孙为祖父,妻妾为夫,父为长子。明清二代,规定子(包括未嫁之女及嫁后复归之女)为母(包括嫡母、继母、生母)也服斩衰。n斩衰裳,苴绖(jdi)、杖、绞带、冠绳缨、菅屦。衰亦作缞,是麻质丧服上衣,裳为下衣。斩是不加缝缉的意思。斩衰裳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都不缝边,简陋粗恶,用以表示哀痛之深。斩衰裳并非贴身穿着,内衬白色的孝衣,后来更用麻布片披在身上代替,所以有披麻戴孝的说法。n2.齐衰齐衰n这是次于斩衰的第二等丧服,本身又分四个等级:齐衰三年,齐衰杖期(j),齐衰不杖期,齐衰三月。n(1)齐衰三年适用于在父已先卒的情况下,子及未嫁之女、嫁后复归之女为母,母为长子。n疏衰裳、齐,牡麻绖,冠布缨、削杖、布带、疏屦。n疏有粗意,疏衰裳是用每幅四至六升的粗麻布制作的,较斩衰所用略细。齐谓衣边经缝缉而显齐整。n(2)齐衰杖期适用于父尚在世的情况下,子、未嫁之女、已嫁复归之女为母,夫为妻。n一年n(3)齐衰不杖期适用于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未嫁之姐妹、长子以外的众子以及兄弟之子。此外,祖父母为嫡孙、出嗣之子为其本生父母、已嫁之女为父母,随母改嫁之子为同居继父、妇(儿媳妇)为舅姑(公婆)、为夫之兄弟之子,妾为女君(夫的正妻)也服齐衰不杖期。n九月n(4)齐衰三月适用于为曾祖父母,高祖父母。此外,一般宗族成员为宗子,也是齐衰三月之服。在宗法制度下,大宗宗子作为祖先的继体,宗族的象征,是全体家族成员宗奉的对象,宗族成员即使与宗子的血缘关系已相当疏远,也要为之齐衰三月以表示尊祖敬宗。n3.大功大功n又次于齐衰一等,适用于为从父兄弟(伯叔父之子,即堂兄弟),已嫁之姑母、姊妹、女儿,未嫁之从父姊妹(伯叔父之女,即堂姊妹)及孙女,嫡长孙之外的众孙(包括未嫁的孙女),嫡长子之妻。n丧服为布衰裳,牡麻绖,冠布缨,布带,绳屦。这里的布是指稍经锻治的熟麻布,较齐衰用的生麻布细密。n4.小功小功n又次于大功一等,适用于为从祖父母(父亲的伯叔父母),堂伯叔父母(父亲的堂兄弟及其配偶),从祖兄弟(父亲的堂兄弟之子),已嫁之从父姊妹及孙女,长子外的诸子之妻,未嫁之从祖姑姊妹(父亲的伯叔父之女及孙女),外祖父母、从母(姨母)。此外,妻为娣姒(妯娌)、夫之姑母、姊妹,出嗣之子为同父姊妹之已嫁者,也服小功。n小功丧期为五个月,其服饰是布衰裳,澡麻带,绖、冠布缨,吉屦无绚(q)。小功所用的麻布较大功更细。n5.缌麻缌麻n这是最轻一等的丧服。适用于为族曾祖父母(祖父的伯叔父母)、族祖父母(祖父的堂兄弟及其配偶)、族父母(祖父的堂兄弟之子及其配偶)、族兄弟(祖父的堂兄弟之孙),从祖兄弟之子,曾孙、玄孙,已嫁之从祖姑姊妹,长孙之外的诸孙之妻,姑祖母,姑表兄弟,舅表兄弟,姨表兄弟,岳父母,舅父、女婿、外甥、外孙。此外,妻为夫之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从祖父母、从父兄弟之妻,也都有缌麻之服。n缌麻丧期仅为三个月。用最细的麻布每幅十五升,如抽去一半麻缕,就成为缌。因为其细如丝,正适宜用作最轻一等的丧服。上述丧服的等级差别,清楚地显示了如下特点:n1.父系、母系有别一个男子的亲属包括父亲方面的父党,母亲方面的母党和妻子方面的妻党。父党为宗族、宗亲,母党为外亲,妻党为内亲。在父权社会中,只重宗族、宗亲,不重外亲、内亲,血统更是只论父系,如清代学者崔适所说,“由父之父递推之,百世皆吾祖也。由母之母而递推之,三世之外有不知谁何者矣”。n2.亲疏有别丧服制度偏重父系,五服的轻重也主要体现父系宗亲之间亲疏不等的血缘关系。n4.嫡庶有别古代允许多妻,但正妻只能有一个,余者为妾。妻、妾的地位尊卑不同,有严格的区别。丧服规定妾为妻服齐衰不杖期,妻为妾则无服。妾之子以父之正妻为嫡母,要服三年重丧,而正妻所生的嫡子则不用为被称作庶母的父之妾服丧(后世改为服齐衰不杖期)。n作为祖先继体的长子、嫡孙具有特殊的地位,这在丧服制度中也有反映,父为长子、祖父为嫡孙所服之丧都较被称作庶子、庶孙的其他子孙要重。为宗子、宗妇服丧要重于同等之亲,是为了表示对先祖正嫡的特殊尊重,这也是嫡庶之别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