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练习: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ocx
-
资源ID:71081290
资源大小:399.0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练习: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ocx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基础过关1史记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A世袭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C华夏族的形成 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时空观念)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其中与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东周 B商朝、西周C秦朝、西周 D秦朝、东周3(2020北京)以下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名称齐文化博物馆晋国博物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省份山东山西北京A.分封制 B郡县制C.科举制 D.行省制4在分封的各诸侯“并国”“开地”的过程中,周王朝的天下一统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扩展,达到空前广袤的程度。材料旨在说明分封制()A推动了民族交融 B扩大了统治范围C解决了封国问题 D形成了割据局面5(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一情景出现在()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6(素材来源:教材七上P33)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崩溃C兼并战争不断 D注重兴修水利7(2020聊城)“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鞅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A颂扬汤武功德 B批评商朝暴政C强调以礼治国 D宣扬变法图强8(唯物史观)改革是除旧布新,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要成功,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顺应新生事物的需求。在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中,最能体现当时新型经济发展需求的是()A严明法度,禁止私斗B确立县制,加强君主专制集权C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D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9(2020深圳)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孔子说:“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这一观点出自()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10(家国情怀)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墨家“兼爱”,爱无差别等级法家“尚法”,以法治国A. 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能力提升11(2020文综全国I卷)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12(时空观念)历史现象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下图所反映的历史时空中出现的经济现象是()A诸侯争霸导致分封制逐渐瓦解B农业生产以集体耕作为主C铁制工具和牛耕逐步得到推广D青铜器是主要的生产工具13(史料实证)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A周王“授土”“授民”B秦国的商鞅变法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D北魏孝文帝改革14老子认为,法律制度以及国家机器的存在都是统治者的有为措施,而这些有为的措施又体现了统治者的雄心、私欲、智慧等,从而成为产生争战、贫富、盗贼等祸害的缘由,往往滋扰人民的生活。这一思想()A发展了儒家“仁政”的思想主张B体现其上下相安益国利民的理念C渗透了“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D反映整个旧贵族阶层的政治诉求15汉书·艺文志在描述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辟犹水火”后,不忘加上一句“相灭亦相生也”。这说明()A道家学派借鉴了儒家的教育思想B墨家学说对其他学派有深刻影响C各学派思想一致,政治观点不同D各学派之间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二、判断题16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世袭制取代禅让制。()17“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这场战役是城濮之战。()18从西周末到战国初,是中国古代剧烈变革的时代。那时私人讲学之风已盛,又兼各国并立,延揽人才。因此,才智之士辈出,各以所见著书立说,以应当世的需求。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三、综合题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凡是经过改革的国家,就其国内情况而论,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但是就全中国来说,却出现了七个割据称雄的国家。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七个强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进行得更剧烈了,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了。杨宽中国断代史系列·战国史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一时期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局面,对当时和日后的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发动战争的目的。如何评价战国时期的这些战争?(3)在治理国家方面,韩非的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D2.B3.A4.B5.A6.C7.D8.D9.A10C11.D12.C13.B14.C15.D16.T17.F18T19(1)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2)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界。一方面,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另一方面,战争使部分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以后统一国家的建立。(3)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