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范文:印度.docx

    • 资源ID:71160111       资源大小:28.02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范文:印度.docx

    2023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范文:印度时间:2023-09-25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范文:印度。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范文:印度”,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印度 第 1 教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3.印度的粮食问题。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讲授新课: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3.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5.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6.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课件展示:图表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7.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8.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9.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10.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课件展示:表格1月份:风向:吹向:降水季节69月:西南风:海洋陆地:雨季10月次年5月:东北风:陆地海洋:旱季表格2:水灾:旱灾西南风的变化: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由于受季风(特别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灾害频繁。11.课件展示:图7.36“印度的洪灾”和图7.37“印度的旱灾”以及一些印度抗洪抗旱工程的图片。从图片可以看出,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抵御灾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抗灾的需求,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板书设计:印度一、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二、水旱灾害频繁第七章第二节 印度 第 2 教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3.印度的粮食问题。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印度的粮食问题。讲授新课1.提出问题,分组讨论。(1)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2)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2.学生发言,教师小结。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印度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现在,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绿色革命”。(学生朗读p38阅读材料“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使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以改善。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3.课件展示: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7.42“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和图7.34“印度的地形”,将三幅图进行对比,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4.小组讨论,评价点拨。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通过对照可以发现,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学生朗读p39阅读材料,对比印度南北方在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同我国类似,印度也是“南米北面”,但是在制作方法上不太一样)5.承接过渡:近代历,印度有很长一段时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本国工业发展缓慢;独立后,印度工业得以迅速的发展。6.课件展示:表格“印度独立前后工业部门与形成原因的比较表”,阅读p39页 F132.cOM更多教案小编推荐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日本 第一节 日本 第 1 教时教学目标: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难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准备:课件樱花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活动: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 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旅游胜地读图7.5-7.7分析完成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国家 人口数(亿)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中国 13 960万 日本 1.27 37.7万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收入国家之一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世界地理学习打下一定基础.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2、 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3、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探究题活动: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2、 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阅读 “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三、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茶道”图片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板书设计:日本一、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日本 日本 第 1 教时教学目标: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难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准备:课件樱花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活动: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 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旅游胜地读图7.5-7.7分析完成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国家 人口数(亿)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中国 13 960万 日本 1.27 37.7万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收入国家之一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世界地理学习打下一定基础.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2、 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3、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探究题活动: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2、 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阅读 “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三、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茶道”图片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板书设计:日本一、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三篇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日本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2. 日本的领土范围 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 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 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日本的平原是什么? 4. 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 展示材料,日本2023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23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完成表格 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六)达标检测 1.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 A.山地 、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 B. 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学习巩固提升16题 (七)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的收获。 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 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 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 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 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过多,就可能形成水灾。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2、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得出另一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距海洋远,深入大洲大陆内部) 3、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且分布广,得出亚洲气候的又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 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育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图”认识北美洲的气候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与亚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纬度范围稍小些,高山高原贯穿两部,因山地也呈现出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 课后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了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位置和范围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最北:81°N;最南:11°S; 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范文:东南亚 东南亚 第 1 教时教学目标: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4、东南亚的风景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一、十字路口的位置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10S25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 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活动: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 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都是临海国和岛屿国。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是世界上的群岛国家。二、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思考: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 活动内容在这样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 因此这里也是世界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图片展示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课后练习:1、 东南亚由很多海峡为什么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 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 板书设计: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东南亚的国家第七章第二节 东南亚 第 2 教时教学目标: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东南亚的风景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教学难点: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思考: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活动: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有怎样的好处?有什么弊端?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历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阅读材料。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对当地的华人华侨任意的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祖国的怀抱。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确实有许多的闪光点,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特别是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亚洲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同学们收集的一些关于东南亚美丽景观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课后练习:1、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板书设计: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俄罗斯 俄罗斯:第 1 教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技术方面的情况。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2.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情感与价值观:俄罗斯有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这一切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的。由此联系到我国,我们国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巩固的地位,必须要发展科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教学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教学难点:1.俄罗斯气候成因2.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教学准备: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俄罗斯风土人情的资料;2.相关地图、景观图片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吗?(同学回答:俄罗斯)俄罗斯的面积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疆界最长的国家。既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就会多种多样。设疑:你想了解有关俄罗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活动:分组提出问题,把问题进行归纳、筛选,选择主要的问题。教师小结:问题归类,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讲授新课:一、国土辽阔课件:投影世界政区图,并让学生找出俄罗斯的位置。教师:先让学生读图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同学回答:50°N70°N。教师:前面我们学气候的时候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我们大家看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对其气候有什么影响?同学回答: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其大范围是温带和寒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所以总的来说,气候比较寒冷。教师:谁能说出俄罗斯的海陆位置。同学回答: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黑海、里海。陆上邻国有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相望。教师: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同学活动)教师:大家还记得这是哪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吗?同学回答:亚欧分界线。教师: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教师:再读图,看俄罗斯所跨的经度。同学回答:20°E180°E。教师:俄罗斯从东到西大约跨160°经度,实地距离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而我国东西距离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国的2倍。从图上可以看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课件:投影几大国家的面积,进一步证明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面积:1710:997:960:937:851:768活动:1.读图7.45,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同学回答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范文:印度.docx)为本站会员(1398****507)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