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端午节习俗优秀作文.docx
2023年关于端午节习俗优秀作文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想起了端午节。下面是我给大家打算的2023年关于端午节习俗优秀作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2023年关于端午节习俗优秀作文1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想起这首歌,我就想起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端午节大家就包粽子,赛龙舟,和雄黄酒,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宏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化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实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化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和和雄黄酒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科技在发达,时间在飞逝,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不会变。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恒久流传下去,越来越盛。 2023年关于端午节习俗优秀作文2 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到了。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把门上插上艾条,小挚友们的手臂上会扎上五彩丝,颈项上戴上香包来辟邪并带来一年的好运,最重要的是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纪念古代闻名的爱国诗人屈原。 一大早,妈妈就把我叫醒,为我扎上了美丽的五彩丝。和爸爸妈妈来到姥姥家一起包粽子。我看到姥姥早已做好了包粽子的打算,盆里泡着墨绿色的粽叶,一粒粒白白的糯米像喝饱了水的小珍宝,这些都让我感觉到特别簇新。只见姥姥搭好几片粽叶,再放上糯米,折来折去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儿一个粽子便包好了,我拿起来就要放到锅里去煮,姥姥笑呵呵的说:“先等一下,它还有一个伴儿呢!”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粽子是一对儿呢,姥姥又包了一个,用草绳把它们绑在一起,一个粽子才算真正包好了。就这样,我们全家人同心协力很快就包了一大锅胖乎乎的粽子。 最终要煮粽子了,姥姥点上旺旺的火,倒上满满的水,火在锅底舞蹈,水在锅里歌颂,木柴烧的噼里啪啦,水被烧的吱吱呀呀,我在一旁着急的等啊等啊,粽子的香味飘出来了,我贪欲的吸吸鼻子,呀!好香啊! 我们一家人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一边谈论着中国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和好玩的风俗,这个端午节过的真快乐。 我喜爱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喜爱飘香的端午节。 2023年关于端午节习俗优秀作文3 小小的粽子有四个尖尖的角,外面包袱着一层嫩苇叶,就像一个小孩儿穿着一件嫩绿的衣服似的。为了不让叶子散开,人们包好粽子后,还在外面缠上一根细线。细细的线,像根腰带似的,真好玩! 粽子是糯米做的,一粒粒饱满的、洁白的糯米挤在一起,看上去很迷人。不过,要让粽子好吃,馅也要好。那馅各种各样,枣的、肉的、豆沙的数也数不清。咬上一口,可真香啊! 每到端午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要吃粽子吗?告知您吧,这是为了纪念我国宏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当时,他望见自己的国家快要灭亡了,可楚成王却麻木不仁。他多次直言上谏,可成王不但不听劝,而且还把他流放在外。他哀思万分,写下了怀沙这首诗: “知死不行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悲壮地吟诵这首诗后,投江殉国了。人们怕鱼把他的身体吃了,就包了粽子扔进江里让鱼吃。 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宏大的爱国诗人,人们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每年端午节,人们都以吃粽子和赛龙舟来悼念屈原。 2023年关于端午节习俗优秀作文4 世人都知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凡是中国文化人也都知道端午节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的重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民间三大饮食节之一。 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也因地区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之说。还有赛龙舟、投放食品于水中、吃糯米粽子、门上插挂陈艾和菖蒲、饮雄黄酒、采百草烧水沐浴等不同习俗。其中因屈原著离骚等感人诗辞、不忍谗言逐放之辱自投汨罗江以明志的爱国精神,备受国人敬重,所以把吃粽子、赛龙舟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并成为影响深广、占据主导的端午节主流习俗。 但是,在我们这里的乡镇农村地区,在众多的农夫老百姓中,并不把端午节看做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因为他们并不怎么了解屈原其人其事。这里的端午节习俗从祖辈流传下来的有饮雄黄酒、送包子包蛋粽子等,沿袭至今不衰的有门上挂陈艾菖蒲、采百草烧水洗浴等习俗。记得我还在读小学时,一贯不让读书孩子饮酒的父亲,在每年端午节的这一天非要我喝小半杯雄黄酒不行,说是杀菌消毒;父亲也要至少喝一大杯雄黄酒,还用手指头沾上一些雄黄酒抹在我与弟弟的鼻头、耳碗里、额头上,说是端午节喝了、抹了雄黄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不生疮。后来我长大了听医生说,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还含有致癌物质,喝雄黄酒简单中毒,可以外用但不要内服。因此,现在的端午节基本没有人再喝雄黄酒了。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已经订了婚的男子要给女方父母“送四百”礼品(包子、包蛋、生鸡蛋、熟粽子等四样各一百个),几乎要装满一背篼了(家中实在贫困的也有只送一半的)。每年送一次,始终送到结婚后其次年的端午节才停送。当然,送去的“四百”礼品并不是岳父岳母全收,等你走时还会给你每样回一半转来;另外还会新买一把钩钩阳伞送给你的。端午节的这个习俗从祖先始终沿袭至我这一代。记得我当年结婚前后就连送了四年的端午节礼品,等到我的子女长大谈婚论嫁时就抛弃这一传统习俗了。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门上挂陈艾和菖蒲的习俗,现在仍旧盛行,不仅是农村连城市也还保持着这一习俗。关于这个习俗还有个传闻呢。听父辈们讲,明末清初张献忠带兵剿杀四川时正值农历五月初五日,命他一位川人好友带路。这位川人说,带路可以,但恳请将军饶过我的家人及亲戚。张献忠答应道:“那就让你的家人及亲戚在门两边挂上陈艾与菖蒲作为标记吧。”又传令全军:“凡是看到门两边插着陈艾与菖蒲的人家,免杀!违令者斩!”于是,闻听此消息的川人纷纷效仿才逃过灭门之灾。从今以后,每年端午节这天,人们就习惯的早早起床扯回数根艾草和菖蒲挂在门边。今年的端午节,我和妻子六点钟就出门去扯陈艾和菖蒲,从官田村四社始终找到西林村三社的山上,来回五公里左右才寻得一些艾草、菖蒲、夏枯草等。出门晚了的那些人还是空手而归嘞。现在为何如此难找这些“端午草”?一是田边地角和果林四周因喷洒农药而导致野草死亡甚至绝迹,二是个别头脑敏捷者,提前三天就将河边路旁山坡上下的陈艾与菖蒲找寻扯回家中,待端午节这天运进中坝、绵阳等旁边城市去卖钱,据说两三根捆为一束可买到五元呢,最低价要买到一元一根哟。 另外,在每年端午节这一天,老百姓都会到野外找寻一些菖蒲、艾叶、八角枫叶、夏枯草、车前草、大蒜杆、桃仁等,烧上一大锅水供全家人洗澡沐浴。为什么只在端午节这天扯这些草熬水洗澡?传闻五月为”恶月”,天气暑热、毒瘴滋生,疾疠盛行。观音老母大发挽救百姓的慈善之心,在端午节这每天亮之前,将手中宝瓶里的玉液洒在百草上,以供百姓用以驱瘴祛病。人们用后果真有效。于是说“端午节百草皆是药”便流传开了。事实上并非是观音老母洒了什么玉液,据中医讲,陈艾,菖蒲、大蒜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妙芳香,可驱蚊蝇,净化空气。以艾叶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的叶片也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草药。再加入八角枫叶、兰草、五加皮、桃仁等,的确能起到消毒杀菌、祛病健身的作用。特殊是陈艾叶内服可治小孩肚痛、,捣烂调酒外敷可治疮毒、湿疹、皮炎等。还有车前草、夏枯草、灯笼花、半夏、葛藤等都具有肯定的治病功效。因为仲夏五月,不少草药已经成熟,此时所采的草药,药力最强,人们都说端午节采的草药功效最好。所以每年的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哪儿也不愿去,头等大事就是要去采摘芳香沁脾的簇新草药,回来熬水沐浴一番,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赏赐,闲情逸致,愉悦身心,远比吃粽子或出门旅游舒适多了啊! 2023年关于端午节习俗优秀作文5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非常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宏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簇新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芳香四溢,充满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季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挚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真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非常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竞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与,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没关系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竞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富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与的,所以,究竟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晰,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与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呼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严,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英勇,坚毅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喧闹。这就是我家家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家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快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家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敬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味道。 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思念,期盼,激烈的心去迎接你。 2023年关于端午节习俗优秀作文6 昨天夜里第一次在这里看到了北斗七星。 而今日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一提到端午节,人们都会立刻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态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也许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西晋周处岳阳风土记中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见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出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旧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尝粽叶的芳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好像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肯定的位置。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很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加上很多故事传闻,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调的活动渐已消逝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化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实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化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2023年关于端午节习俗优秀作文7 这是记忆中飘香的端午,放在心里溢满了馨香,今儿把艾香散飞,凝成一只粽子,化作漫天的思念。题记 青青艾香飘端午,浓浓情思粽是情。此情此景九州同,万家快乐乐万家。 端午季节梅雨纷飞,龙舟竞渡江河湖海。急鼓声声震天响,万水千山“粽”是情。一年一度的龙舟节,粽子节,在中国神州大地各处沿袭上演。端午趣事,还是童年时最为好玩,我的思绪又随着粽香,回到了快乐的儿时记忆深处。那里有我可爱的家乡,快乐的童年往事。艾叶青青门前挂,粽香浓浓四处飘。忆起童年家乡事,几多快乐几多情。 每到端午,在我们家乡,那天,家家户户都是要在门前挂上青青的艾叶菖蒲和别的叫不出名来的青藤避邪祈福。我们小孩子们最为兴奋,因为可以名正言顺地为家里做点事啦,我们成群结队,兴致勃勃地上山采青,把那一簇簇绿色青翠的散发着草木芳香的艾叶菖蒲等青藤采下来,顺手用一根青藤绑起来,扎成一小捆,拿一根树枝或竹枝穿插着,两小伙伴一组,欢乐得像只小白兔般,一蹦三跳地往家中赶。然后把摘来的艾叶等青藤分了,因为不够高,拿上个小凳子垫在脚下,把采摘的艾叶菖蒲挂在自家的门前,那绿色青翠的艾叶,散发着浓浓的植物自然香味,好闻极了。我们小孩子家家串门,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也为那些独居老人家门前挂上一把青青的艾叶,以表节日的祈福。 到了晚上,妈妈便要把白天摘来的艾叶、柚子叶、长命草等我不知名的叶子煲成水,用来给我们一家人洗澡以驱邪。在那时只觉得用这些叶子水洗澡很好玩味道很香,可没想到可以驱邪什么的,只是晚上倒是没有那么多蚊子咬我那稚嫩的皮肤了,哈哈,睡觉也香甜了。这种传统,到今日妈妈每逢过年过节的,都会像以前那样,到青草凉茶铺买来给我们弄叶子水来洗澡。只是现在远离了乡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采摘的乐趣了。童年端午乐趣,也唯有在梦里依稀了。 端午节还有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包粽子了,那时我们家乡包的粽子,不像今日那么多种类,只有那种纯纯的家乡口味,唔,特殊的香,是用山上的一种叫“蚊惊”的植物烧成的灰做成的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里。做成的粽子,味道独特,轻咬一口,满齿噙香,透着自然的草木芳香,这是家乡的味道,爱极了。假如你偏爱吃甜点,则可剥了粽子,轻沾白沙糖,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包粽子时,我们小孩子们是最兴奋的,哈哈,因为不在包只在吃,那时的我们的确是好吃的,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头,平常没有什么好吃的,逢年过节的,就最兴奋了,因为有好吃的在等着我们了。不像现在的小孩子,吃什么都是长不好,也不知吃什么叫味道,像童年的我们,吃嘛嘛香,多简洁多欢乐的童年啊。 2023年关于端午节习俗优秀作文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