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docx
-
资源ID:71200925
资源大小:45.01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docx
2023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为了大家学习便利,我特地打算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相识课文中的联想,能辨别课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学会“踵、梧”等9个生字,理解“花团锦簇、接踵摩肩”等26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会平和安详的气氛,更加酷爱社会主义祖国。 二、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相识见闻和联想,并能够辨别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难点:课文第三段依据不同性格和年龄的看花老人的特点,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动作,丰富而有改变的写法。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2、解题:潮水特别壮丽,“花潮”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索上面的两个问题。 2、探讨,沟通问题的答案。 3、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二、检查自学状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鼎”盛:部首是目,书空上半部,留意笔顺,共12笔。 “簪”花:中间部分不是“无”。 2、理解词语。 “驻足、鼎盛、恋恋不舍、花团锦簇、接踵摩肩”5个词语意思。 3、读一读课后第5题中的词语。 4、课文写作者去圆通公园看花,重点写了哪两个方面?(花和人) 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3个学生分读第一段。 2、探讨。 (1)第2自然段写公园里景物不少,用了8个“有”,每个“有”后边都只用一个字概括一种事物,这些事物的依次能换吗?(不能。课文按景物、动植物分类记叙,在支配记叙时做到了两相对应,读起来有一种节奏美。) 熟读这一自然段。 (2)圈出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平常和三、四月间不同的词语。(枯枝瘦叶花团锦簇,一个花的海洋。) (3)小结: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见,而说“花潮”的很少见。学下面的课文要留意作者怎样把花比作潮水。 四、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学习提示”。 2、仔细学习课文其次段,能背诵其次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学习提示”。 1、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辨别见闻和联想) 2、“见闻”指什么?“联想”有什么特点? 3、辨别事物和联想有什么好处? 二、结合训练点,学习其次段。 1、思索:作者到圆通公园去看花,远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样的?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听到了什么? 探讨: (1)远看。“之间一片红云望不见边际“说明白什么? (2)近看。“每棵树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A、从“炫耀”、“鼎盛”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B、这两个词与课文第一段中的哪句话有怎样的联系?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还出现怎样的情景? C、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用拟人手法,写出花开得茂密,显示生命力的旺盛,同时反映人们赏花的喜悦。) (3)听到。人语声,蜜蜂的嗡嗡声,黄莺的歌声及琴声、歌声、笑声 A、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声景? B、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心情? (4)小结并过度,这是作者当时的见闻。那么由此产生怎样的联想呢? 2、重点阅读课后题3(1)、(3)。 (1)齐读,说说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在文中用“”划出作者看到、听到的;用“”划出人物联想。 A、小组探讨“见闻和联想”。 B、汇报、小结。(重点在“联想”) (3)思索并探讨:为什么会产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地扩展”、“状如海上午夜的潮声”这样的联想? (4)小结。这就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可适当插入联想与比方区分的分析,易于让学生驾驭。) 3、在文中找出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和哪些是联想的句子。读读并体会体会。 (1)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极了。 (2)这时候,苍松啊,翠柏啊,碧醒啊,修竹啊,都挽不住人。(挽不住人,说明白什么?) 4、指导背诵。(按“远看近看声音”三部分来背) 三、作业。 1、作业本第1、2、3、7题。 2、背诵第2段。 3、预习课后题2。 4、补充一些辨别“见闻与联想”的片段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留意怎样写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点。 2、学习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 1、第5自然段。 (1)这节讲什么内容?分哪几层来说? (觉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儿都好;觉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胜收;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时的动作不同。) (2)句子比较: 多数人在花下走来走去,花很好。 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细致端详一番,更好。 A、问:这两句话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B、练习:(依照上面句子写法。内容:“很多人在商场里走来走去,看山品许多。”) (3)找出“大方”的人和“贪心”的人不同的赏花方式,从“贪心”人的动作说明白什么? 2、第6自然段。 (1)每种人看花时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2)探讨,得出: 老爷爷低吟 老奶奶珍惜 青年们好象参与盛会 小学生惊呆 假如把老爷爷的看花特点与青年们的看花特点以及其他调换一下,行吗?为什么? 为什么这样写符合这些人的不同身份? 二、学习第四段。 1、这段写什么? 2、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作业本4、5、6题。 2、情地朗读课文。 3、选比方与联想的句段,让学生分清两者之间的不同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指导诵读苏武牧羊,大体把握意思,想象这段经典爱国歌词描述的情境,体会主子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声调、节奏等诵读技巧,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培育学生语感,使学生受到爱国情感的感染和激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行。 教学重点: 联系历史背景,理解这段词的大意,体会苏武的爱国情怀,通过诵读表现出作者对汉王朝汉、汉天子的忠贞不二。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歌词的意境。 教学打算: 1、课前带领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 2、老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雏音小试我能行 1、导入语:前一阶段,我们阅读了大量爱国志士的经典篇章,老师这有几幅图,看你能联想起哪个爱国名人或哪首爱国名篇?敢不敢挑战自己! 我知道同学们驾驭的爱国经典诗词远不止这些,有的能娴熟地背出来的,有的还能唱出来,真好!今日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经典文字,请看。(出示文字)要想得到它,请先记住老师的秘诀。(点击课件) 二、诵读要领一二三 一读通 读准自音,留意停顿 1、自由读,读正确。 2、指名读,相机正音。多音字“难”“教”。 3、同学们有没有发觉这两段文字字数相等,还押韵呐,假如除了标点符号外,会断句的话,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更朗朗上口。 4、师生接读,读完画出停顿记号“/”。句号比逗号停忽然间稍长些,那节与节之间就更应停顿了。 5、生自由读:读对,读顺,读出节奏来。读给同桌听。 二读懂 比照注解,读懂大意 1、请大家比照注解默读,信任你肯定能读懂这段文字。 2、了解苏武的身份(使者),牧羊时间(19年)、地点(北海)、缘由(被匈奴扣留)。【指名说大意】汉朝使节苏武出访匈奴被扣留,牧羊19年,历尽艰辛,不辱使命。 三读好 想象画面,读出情感 1、请女生读上段,男生读下段。听着这两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可抓住词语或句子来想象画面,再逐句指导读。 指导读“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环境气候:是啊,匈奴地处北方,气候特别寒冷。(冰天雪地、北风咆哮 、人迹罕至、宽阔又荒芜) 评价语:你可真会读书,还知道通过语气的延长来体现时间的漫长。 抓住“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指导读。 北海气候特别寒冷,特殊是冬天,北风咆哮,大雪纷飞。 北海荒无人烟,一年到头白雪皑皑,连鸟兽也很难见到。 在这人迹罕至的北海边,举目无亲,与他做伴的就是那群根本不会说话的公羊和那代表汉朝的符节。(评价语:你这样处理,读出了苏武的孤独,真好。) 渴了,抓一把雪塞进嘴里;饿了,撕下身上一块羊皮毡片大嚼。你可知道,这实在难以下咽,难以消化,更难以抵挡寒冷呐。冷了,只能抱着羊儿取取暖。 (评价语:通过你的朗读,我听出了苏武生活的艰难。)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在老师的情境设计下读。】 指导读“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白发苍苍的老母亲那期盼的眼神,望眼欲穿啊。(引导语:老母亲盼儿归,心急迫呀!提示学生语速加快) 是啊,妻子面容憔悴,人比黄花瘦。 苏武岂是铁石心肠,他也是个普一般通,有血有肉的人,他又何尝不思念他的老母亲,还有独守空房的妻子呢!却只能在梦中相见!无尽的思念,苦痛的思念啊! 【齐读,师范读,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语速由快到慢,语调渐渐变轻,谁梦谁三个字断开,但音断气不断。生练读再齐读。】 过渡:同学们,苏武在北海牧羊整整19年,6935个日日夜夜啊,寒冷、饥饿、孤独,思念,个中艰难只有苏武自己知道。但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干脆出示句子)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指名读【点评:对,关键词就是要重读。】 过渡:单于曾先后派谁和谁来劝苏武归降匈奴?任你单于怎么威逼利诱,我苏武“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绝不归降。(干脆出示句子) $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xing)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苏武用坚决的立场,坚贞的意志,让匈奴对汉朝拱手称颂。 【这里可读得激扬些。师边范读边加动作,生齐读。】 3、读到这儿,你想到用哪些词来形容苏武呢? 对,这就叫气节!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4、像我们读过的朱自清、陶渊明等也都具有这样的民族气节,可敬可叹啊! 三、声情并茂有妙招 1、同学们,诗也好,词也罢,假如不能像演奏家那样将它朗诵出来,实在不能体现它的魅力,不足以吸引人。谁情愿让我们领会一下这段文字的魅力。 (指名一男一女分读。) 2、知道他们为什么能读好吗?不肯定每一篇都读得字字铿锵,句句激扬。 (点击课件:标题三) 语速有快慢 语调有凹凸 语气有轻重 3、过渡:让我们带着钦佩,伴着音乐,一齐声情并茂地诵读这段文字。 4、同学们,爱国志士苏武的光辉形象与天地同在,于日月同辉,课后举荐大家阅读苏武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3 一、教材简析 南沙卫士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12册第六单元的拓展课阅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英雄”,学生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一是要在阅读实力及理解实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和教化,重新理解 “英雄”的真正含义,从而培育学生为国争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本文讲解并描述了驻守在南沙群岛的解放军官兵在岛上遭遇的种种困难:高盐、高湿、高温,严峻缺乏淡水资源,使人的生理机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与世隔绝的孤独使他们饱受精神上的苦痛。然而,戍保卫士却英勇坚韧地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做斗争,赞扬了他们酷爱祖国,艰苦奋斗,追求作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 1.教学目标 依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问学情、智力层次确定本课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重点如下: 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围绕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进一步培育学生快速阅读的实力。 2)仔细阅读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南沙卫士酷爱祖国、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品质,重新相识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围绕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 2) 仔细阅读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南沙卫士酷爱祖国、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品质,重新相识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义。 3.教学设计 本次高年级组的献课探讨专题是“长文短教”,这篇文章不仅篇幅很长,而且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重在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和理解实力上。因此,在设计和教学时,我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以读促悟。 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以完成填空的方式归纳,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和驾驭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然后,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自读自悟: 1.围绕缺水,课文详细讲解并描述了哪几个事例? 2.缺水该给战士们带来了哪些困难? 3.面对这些难题,战士们想了哪些方法? 体现了战士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充分地去阅读、探讨、探讨,解决这几个问题,老师巡察并赐予适当的指导。完成之后进行全班沟通,七个事例学生找得特别精确,描述也比较完整精练,精确地理解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找重点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感情朗读体会,深刻感悟了战士们高尚的品质。 在此基础上,我又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1.面对何正会的遗体,大家为什么流眼泪?又为什么用热水给他擦洗身子? 2.为什么把太阳花定为南沙的礁花?围绕这几个“为什么”,引导孩子们再次快速阅读全文,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句子和关键词语反复朗读感悟,然后和同桌仔细沟通探讨,并边理解边做批注,同时老师赐予适时指导,要求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来精确回答,谈自己的理解、感受,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最终,我让孩子们在读完这篇文章后重新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来给“英雄”下定义,或者说你心目中认为的英雄,孩子们都仔细地写了下来,有的孩子写得特别好,理解特别精确深刻,重新定义了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含义,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课后反思 这是依据教研组探讨专题设计和教学的一堂课,长长的一篇课文,丰富的课文内容和思想内涵,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这是一次挑战。但课堂效果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是值得尝试的,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了老师是引导他们学习的领路人。这种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领他们理解、分析课文。最终一个教学环节,应当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是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深刻感悟战士们的高尚品质之后,才可能用那么精彩的语言给“英雄”下定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4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积累重要字词。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悟,品尝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会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观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看法价值观: 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改变,培育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尝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评点、观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朗读-鉴赏-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爱好 由书法作品使至塞上导入。老师配乐朗读。 二、作者介绍 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著王右丞集。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诗人。王维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屏展示) 三、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解一解 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 读一读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 老师范读 2.学生试读 4.学生个读 5.学生齐读 释义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品一品: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些词语示意了作者奉命出访?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孤寂、愤懑) 3.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宽阔、浩瀚无边) 4.整首诗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悟一悟: 评点、观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1.诗中有画 2.炼字精妙 3.诗的留白 (大屏展示)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芜,烽火台燃起的浓烟特别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别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明确: 勾画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丽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主动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在何处 (大屏展示) 构图美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扩大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调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显明美丽 明确: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丽”的名句。 五、老师总结 (大屏展示)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妙壮丽的塞外风光,传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 六、作业布置 在周记本上把本诗改编成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并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在周基本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5 学问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经过。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感悟内涵。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酷爱生活、酷爱音乐,追求美妙志向,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仔细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打算: 搜集有关阿炳身世和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相关资料。 课时支配: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专心灵倾听名曲。 1、同学们,你们平常都喜爱听什么样的音乐?(指名说) 2、这节课,老师先播放一段感人的典子。世界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典子时,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听这首曲子,应当跪下来听。”原委是什么样的曲子,能如此地打动小泽征尔的心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专心倾听吧! 3、播放二泉映月,生专心听,看自己听出了什么。听后谈感受,并说出曲子的创作者。 4、一首名曲,我们专心去听时,会听出丰富的意蕴,阿炳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这篇课文又讲了些什么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二泉映月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专心灵感受阿炳。 1、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纤细的琴弦,苦难的人生坎坷的经验,用长期积淀的种种情怀创作的。他一生的悲、一生的根、一生的爱全部融进了这首深情的旋律中,观赏完这首感人的旋律,让我们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阿炳。 (出示阿炳像) 2、他是一位双眼失明的盲人,这个世界再怎么五彩缤纷,对他来说都只有漆黑一片,他从小就没有爹娘,浓浓的父爱,宏大的母爱,对他来说却只是一个遥远的幻想,他流落街头,形同乞丐,他生活贫困,疾病缠身。为了生活,他只得以卖艺为生,他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更雪上加霜的是,他的亲人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也离开了人世。 (出示词语:双目失明 没爹没娘 流落街头 形同乞丐 生活贫困 疾病缠身 卖艺为生 饱受艰辛) 3、请同学们专心去读一读这些浓缩了阿炳凄惨一生的词语,让我们专心去感受这位盲人的不幸命运。 4、读完了这些词语,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三、专心灵诵读课文。 1、这位尝尽人间辛酸的盲人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不朽的乐曲呢?打开课文,听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读。 (老师范读课文) 2、听完了朗读,你们觉得老师读得好吗?好在哪里? (指名学生说) 3、听着音乐,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第五自然段集中体现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自由练读课文。 (学生练读) 5、指名诵读第5自然段。 6、评一评,说一说。 四、专心灵感悟内涵。 1、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生自读自悟、师巡察,个别沟通点拨) 2、谁来说一说,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为什么? (指名说,说完后,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如:哀痛、苦痛、爱、信念) 3、同学们、阿炳用他那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谱写了如此不朽的作品中,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阿炳由衷的钦佩吗? (指名读) 4、阿炳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用音乐诉说了他坎坷的人生经验,同学们,假如这个时候我再问你,二泉映月写什么,你还会简洁地告知我二泉映月仅仅是一首曲子吗?你会怎样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5、总结升华。 五、回顾全文,课外拓展。 1、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让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二泉映月。 (播放二泉映月再读课文) 2、上网查阅资料,听阿炳的音乐开展“走近阿炳”的活动,感受民间音乐家坎坷的一生。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3页 共23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