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6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模拟演练岳麓版.pdf
.第第 4646 讲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代的思想大一统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据材料,汉代崇尚儒学,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儒学注重历史传统,并不迷信孔子个人,五经也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故 C 项正确,A 项错误;汉代儒学并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而是强调寻根溯源,B 项错误;儒学并没有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它于西汉时重新兴起,故 D 项错误。2论语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成书于战国末期的管子 中写道: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 A宗族伦理观念C君主专制理论B天人感应学说D大一统思想解析材料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大致意思是:世道清明,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天子,强调大一统的重要性;材料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强调的是制度上的大一统,故 D 项正确;A 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B 项是西汉董仲舒提出,故排除;C 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3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180 篇,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35 次;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 120 篇,征引经文约 50 次。这说明汉代 A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C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B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D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即通过儒学思想巩固君主专制;说明汉代将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故答案为 A 项。B 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D 两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4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儒学思想。由材料臣兼功于君可知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民本思想是指重视人民,顺应民心,以民为本,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 项;结合材料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可知董仲舒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辩证意识,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君臣、父子、夫妻关系,这不会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排除 D 项。5下表是正史中的孝义传所记载的义门代表人物粗略统计表。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正史名称南史北史新旧唐书宋史A经济发展助推伦理规范C政治统一促进思想统一人数13123850B宗法制度的范围扩大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解析孝义是儒家思想主张的社会伦理观,从表格反映的义门代表人物的增多,反映出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故答案为 D 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发展情况,排除 A 项;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不能反映政治统一与这种现象的关系,排除 C 项。6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D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解析春秋末年孔子就提出了仁与礼的思想,但当时并没有推动国家统一,故 A项错误;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儒家思想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 B 项错误;秦朝时的治国思想为法家思想,故 C 项错误;西汉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儒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 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