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黄河象教案设计冀教版.pdf
-
资源ID:71255273
资源大小:350.0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黄河象教案设计冀教版.pdf
精选范本2323 黄河象黄河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评价、争论,也可以表演出来。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培养了学生学科学、合理想象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理解本课“假想”等词语的意思。2、通过阅读,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点,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3、找出课文中推想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推想的依据。4、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四、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增长科学知识。五、教学准备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图片、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课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学生:骨骼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9 课黄河象。(板书课题:黄河象)3、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一段。(二)学习第一段(1 自然段)1合作学习第 1 自然段。(l)静静地读第1 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些语言中你体会出这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点?把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词句标出来。(2)小组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讨论的重点句子:a这具大象骨架高 4 米,长 8 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b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c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精选范本d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4)朗读体会特点。师问: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高大完整。师归纳板书:骨骼样子高大完整)2、齐读这些语句,再次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3、(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4、学生自由提问。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5、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答案。(三)学习第三段(最后两个自然段)1、师问:这具象化石是如何发现并挖掘的?学生:1973 年 甘肃(发现 挖掘)。2、师问: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读第 7、8 自然段。)3、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化石的发现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教师归纳板书:发掘化石)4、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学生:在第8 自然段的第 4 句。)5、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师板书:斜插沙土脚踩砾石。6、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师板书:假想来历。(四)学习第二段(26 自然段)1、师问:什么是假想?生答:假设、想象。2、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着重肯定两点:一是从它站立的姿势,推断是失足落水;二是从骨头关联的情况,推断它死后一直没被移动过。)3、科学家从哪几步假想了黄河象的来历?讨论得出四层:(1)当时的时间、气候和地理环境。(2)黄河象怎样来到小河边。(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4)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4、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天气酷热,动物干渴,需要喝水,就会来到河边。再加上看到“脚踩着石头”,作者就会完全可以想象出,大象不小心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就会有了前面那悲惨的一幕。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象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又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却漫漫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化石)3、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4、如果不是科学家想象的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生自由回答)(五)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精选范本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出示甘肃地貌)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六)回顾课文,巩固练习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课文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七)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八)板书设计:黄河象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炙烤高大斜插沙土完整干渴脚踩石头陷进化石附:搜集资料古生物生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部分绝灭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芦木、鳞木等)、古无脊椎动物(货币虫、三叶虫、菊石等)、古脊椎动物(恐龙、始祖鸟、猛犸等)。古生物死后,除极少数(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由于特殊条件,仍保存原有的组织结构外,绝大多数经过钙化、碳化、硅化,或其他矿化的填充和交替石化作用,形成仅具原来硬体部分的形状、结构、印模等的化石。化石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大多数是茎、叶、贝壳、骨骼等坚硬部分,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仅保持原来形状、结构以至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生物遗体、遗物或印模。也有少数是未经改变的完整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等。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甘肃省地理地貌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 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 公里,南北宽530 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1)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茂密,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地带。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峰锐坡陡,溪流湍急。由于山高谷深、水文网密集,滑坡、泥石流发育。(2)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省内中、东部,西至乌鞘岭,东达甘陕边界,这里曾经孕育了.精选范本华夏民族的祖先,不仅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更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如璀璨的明珠。这里地形破碎,沟壑交织,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3)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 米,具典型的高原特征。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是全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4)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地势上为自西向东、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 米之间,长约1000 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是甘肃重要的粮棉油基地。本区是人工及天然绿洲与戈壁、沙漠断续分布的生态景观,自然环境脆弱,荒漠化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威胁。(5)祁连山地:分布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 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 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连绵,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山,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卷。(6)北山山地:海拔多在1000-2000 米之间,属低山区,气候特点是干旱、风多、冷热温差大。岩石裸露,荒漠连片。向东可抵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人烟稀少,能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戈壁风光。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岷山,其中祁连山主峰海拔可达 5564 米;岷山山脉高达 4000 米以上,迭山主峰海拔为 4920 米;六盘山呈南北走向,突起于黄土高原之上,最高海拔为2200 米。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积石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甘南高原的积石山主峰高约 4800 米;陇南山地相对高差明显,文县天池沟脑的雄黄山海拔4187 米,而东南端白龙江河谷最低处的灌子沟海拔仅550 米。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