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一 基本结构和生命历程 考点3 细胞的增殖学案.doc
-
资源ID:712808
资源大小:83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一 基本结构和生命历程 考点3 细胞的增殖学案.doc
1考点考点 3 3 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增殖1理清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图像、坐标曲线和柱状坐标图之间的对应关系(1)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曲线图与柱形图(2)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曲线图与柱形图2抓住关键点,快速判断细胞分裂图像的分裂方式(1)染色体相对散乱,排列在纺锤体中央前期Error!是否有同源染色体(2)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Error!是否有同源染色体(3)染色体移向两极后期Error!是否有同源染色体3在坐标曲线中,判断细胞分裂方式2(1)一看“染色体峰值”:最大值为 4n,则为有丝分裂;最大值为 2n,则为减数分裂。(二倍体)(2)二看“核 DNA 复制和分裂次数”:“斜线”出现一次, “垂直下降”出现两次,则为减数分裂;“斜线”出现一次, “垂直下降”出现一次,则为有丝分裂。(3)三看“结果”:若染色体和 DNA 数目与分裂前相等,则为有丝分裂;若减半,则为减数分裂。4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变化曲线分析5减数分裂中根据细胞质分裂情况判断细胞名称特别提醒1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三个易错点(1)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2)着丝点分裂并非纺锤丝牵拉的结果。着丝点先分裂,之后纺锤丝牵拉。(实验证据:低温或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时,着丝点可照常分裂,从而导致染色体加倍)(3)分裂后子细胞三种去向继续分裂(如干细胞);暂不分裂(如黄骨髓细胞);细胞分化(如神经细胞)。2赤道板与细胞板的区别: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是一个假想的平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3玉米体细胞有 20 条染色体,其配子中有 10 条染色体,但不能说成 5 对染色体。4对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初级精母细胞含 1 条 X 染色体,其上有 2 条染色单体,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 0 条或 1 条或 2 条 X 染色体。3题型一 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分析1.(2018·沧州期末)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含 4 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 d 的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最适于观察染色体B细胞中含有 4 条染色体的是 a、b、c、d、eC细胞周期的长短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D秋水仙素对细胞 a 起作用,使染色体加倍答案 C解析 图中细胞 ae 分别处于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f 为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即细胞 c,A 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 d、e 时期染色体数目为 8 条,B 错误;细胞周期的长短不是固定的,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C 正确;秋水仙素作用于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D 错误。易错警示 关于细胞周期的 3 个易错提醒(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都没有细胞周期。(2)细胞周期必须是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不能颠倒,且分裂间期的时间远长于分裂期。(3)秋水仙素(或低温)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2(2018·江西名校学术联盟二模)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下列所述最可能属于该三种细胞分裂方式共性的是( )A染色质丝先螺旋化变成染色体,再解螺旋变成染色质丝B同源染色体先两两配对,再彼此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C细胞完成分裂后,每个子细胞都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D子染色体在纺锤丝或星射线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答案 C解析 无丝分裂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A、D 错误;同源染色体先两两配对,再彼此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此过程只发生在减数分裂中,B 错误;细胞完成分裂后,每个子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都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C 正确。3(2018·全国,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4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 B解析 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 项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 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染色体数目相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亲代细胞的一半,C 项正确;哺乳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排列在赤道板上,D 项正确。题型二 细胞分裂中有关图像题分析4图甲、乙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丙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图丁表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核 DNA 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乙所示细胞都有 2 个染色体组B图甲、乙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对应图丙的 bc 段和 de 段C图丁中 a 时期可对应图丙的 de 段,图丁中 b 时期的细胞可以是图乙所示的细胞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变化均可用图丙表示答案 C解析 题干强调图甲、乙所示细胞均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析图甲、乙可知,图甲所示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具有 2个染色体组;图乙所示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也含有 2 个染色体组,A 项正确。图丙中 bc 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 2 个 DNA 分子,与图甲所示细胞对应;de 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 1 个 DNA 分子,与图乙所示细胞对应,B 项正确。图丁中 a 时期核 DNA 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相同,说明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可用图丙的 de 段表示;图丁中 b 时期核 DNA 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 2 倍,说明一条染色体上含 2 条染色单体,可对应图甲所示细胞,C 项错误。图丙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曲线既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变化,也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变化,D 正确。5思维建模 理解染色体与 DNA 数目变化的原因5(2018·安徽六安一中第五次月考)下图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 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 HI,DNA 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复制的结果B图中受精作用过程是 HJC由 PQ,DNA 的含量减少一半是染色体进入两个子细胞的结果DCD 和 NP 段染色体数相同答案 C解析 AH 段核 DNA 含量先加倍,后两次减半且最终含量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分裂;IQ 段 DNA 含量先加倍,后减半一次,且最终含量与正常体细胞相同,表示有丝分裂。由于受精作用,HI 段中核 DNA 含量增加一倍,A、B 错误。PQ 段中核 DNA 含量减少一半,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的结果,C 正确。CD 段包含减前期、中期、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NP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 2 倍,D 错误。题型三 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实验探究6(2018·常德一模)细胞分裂间期依次划分为 G1、S 和 G2期,研究者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细胞核,黑点代表中心体。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6A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 G2期B中心体和 DNA 复制可能同时进行CS 期细胞中存在使 G1期细胞核进入 S 期的物质D中心体的复制始于 G1期,在 G2期复制完毕答案 D解析 据图可知,G1期细胞含有一个中心体,S 期和 G2期细胞含有两个中心体,G1期细胞和 G2期细胞融合,G1期细胞可以完成中心体的复制,推测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 G2期,A 正确;G1期细胞和 S 期细胞融合,G1期细胞可以发育到 S 期,可推测 S 期细胞中存在使 G1期细胞核进入 S 期的物质,中心体和 DNA 复制可能同时进行,B、C 正确;中心体在 S 期已经复制完毕,D 错误。7(2018·南平一模)抗癌药物 B 通过影响细胞分裂周期来增加癌细胞的凋亡率,为探究药物 B 的作用机制是抑制 DNA 的复制还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科学家以肝癌细胞为实验材料,实验组用药物 B 处理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对照组不做处理,培养一个细胞周期后,分别测定处于分裂间期、分裂期的细胞数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照组细胞周期比正常体细胞周期长B用高倍显微镜可观测到实验组大多数肝癌细胞中具有纺锤体C若实验组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比对照组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比对照组少,说明药物 B 抑制 DNA 的复制D药物 B 抑制肝癌细胞的分裂,导致癌细胞分裂周期增长,减少危害答案 C解析 对照组细胞是未经处理的肝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周期比正常体细胞周期短,A 错误;纺锤体形成于细胞分裂前期,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持续时间较长,故大多数细胞中不具有纺锤体,B 错误;若药物 B 的作用机制是抑制 DNA 的复制,则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即实验组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比对照组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比对照组少,C 正确;若药物 B 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但细胞周期并没有增长,D 错误。方法规律 根据加入物质的类型及其作用确定细胞周期的变化(1)若加入的物质阻止 DNA 复制,则处于 G1、M、G2期的所有细胞通过继续分裂先后到达(所用的时间不同)G1和 S 期的交界处,而处于 S 期的各细胞不再进入 G2期,导致的结果是DNA 含量 2c的细胞数目增多,DNA 含量 4c的细胞数目减少。(2)若加入的物质为秋水仙素,则作用于细胞周期中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阻断在后期不能进入末期,所以 DNA 含量 2c的细胞减少,DNA 含量 4c的细胞增多。(3)若 DNA 合成抑制剂加入 G2期的某细胞中,则该细胞可继续分裂进入前期,仍然和正常 细胞一样,每条染色体含 2 条姐妹染色单体,含 2 个 DNA 分子。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