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害虫》PPT课件.ppt
农农 业业 昆昆 虫虫 学学AGRICULTURAL ENTOMOLOGYAGRICULTURAL ENTOMOLOGY 王森山 副教授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昆虫学系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昆虫学系电话:电话:09317632198;7632586(办办)13008715824Email:4小麦害虫小麦害虫第一节第一节概述概述第二节第二节麦蚜麦蚜第三节第三节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第四节第四节麦茎蜂麦茎蜂第五节第五节麦圆叶爪螨麦圆叶爪螨第六节第六节小麦害虫综合防治小麦害虫综合防治小结小结第一节第一节概述概述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尤其是北方为我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尤其是北方为我国小麦的主产区。由于我国种植小麦面积大,历史国小麦的主产区。由于我国种植小麦面积大,历史悠久,小麦害虫种类多,为害重,常因虫害而造成悠久,小麦害虫种类多,为害重,常因虫害而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有效的防治小麦害虫的为害对严重的损失。因此,有效的防治小麦害虫的为害对于小麦的保产增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小麦的保产增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小麦上发生的害虫约我国小麦上发生的害虫约237种,分属种,分属11目目57科,科,由于小麦产区地域辽阔,自然地理、农业环境、种由于小麦产区地域辽阔,自然地理、农业环境、种植制度各不相同,害虫的种类、发生为害特点及为植制度各不相同,害虫的种类、发生为害特点及为害也有差异。害也有差异。1地下害虫:地下害虫:特别是蛴螬、蝼蛄、金针虫是特别是蛴螬、蝼蛄、金针虫是我国小麦产区发生普遍的苗期害虫,是造成小麦苗我国小麦产区发生普遍的苗期害虫,是造成小麦苗期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之一。期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之一。2粘虫:粘虫:是全国分布最广的禾谷类作物害虫,是全国分布最广的禾谷类作物害虫,每当猖獗发生的年份,冬、春小麦受到严重为害。每当猖獗发生的年份,冬、春小麦受到严重为害。3麦蚜类:麦蚜类:广布全国麦区,但常以黄河流广布全国麦区,但常以黄河流域和西北一带大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尤以干旱年份域和西北一带大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尤以干旱年份和地区发生重。当蚜虫猖獗时,小麦病毒病也伴随和地区发生重。当蚜虫猖獗时,小麦病毒病也伴随流行,损失更重。流行,损失更重。4蝗虫类:蝗虫类:包括飞蝗和其它多种蝗虫,广布包括飞蝗和其它多种蝗虫,广布淮河流域的旱作区。淮河流域的旱作区。1950年后基本得到控制。近年年后基本得到控制。近年来仅在个别地区发生。在西北地区常有土蝗侵入农来仅在个别地区发生。在西北地区常有土蝗侵入农田为害。田为害。5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曾是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曾是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主产麦区的毁灭性害虫。五十年代基本得到控制。主产麦区的毁灭性害虫。五十年代基本得到控制。但但80年代以来在全国有回升的趋势,为害严重。是年代以来在全国有回升的趋势,为害严重。是主要的防治目标之一。主要的防治目标之一。1998年在甘肃武威大发生,年在甘肃武威大发生,损失小麦损失小麦22万公斤,教训惨重。万公斤,教训惨重。6麦杆蝇:麦杆蝇:在黄河流域以北直达新疆,麦杆在黄河流域以北直达新疆,麦杆蝇发生较普遍,但常以内蒙、河北和山西北部等春蝇发生较普遍,但常以内蒙、河北和山西北部等春麦区受害最重。麦区受害最重。7麦蜘蛛:麦蜘蛛:除华南以外,我国大部分麦区都除华南以外,我国大部分麦区都有发生。但以黄河流域冬麦区发生次数较多。有发生。但以黄河流域冬麦区发生次数较多。除上述种类之外,有些种类如除上述种类之外,有些种类如麦茎蜂麦茎蜂仅在局部仅在局部地区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地区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本章重点介绍本章重点介绍麦蚜、小麦吸浆虫、麦茎蜂、麦麦蚜、小麦吸浆虫、麦茎蜂、麦蜘蛛蜘蛛的生活史、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生活史、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甘肃省所属全国小麦害虫害区的地方:甘肃省所属全国小麦害虫害区的地方:1.北方冬麦虫害区:北方冬麦虫害区:陇东、陇南主要害虫有蝼蛄、沟金针虫、宽背陇东、陇南主要害虫有蝼蛄、沟金针虫、宽背金针虫、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条斑叶蝉、灰飞虱金针虫、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条斑叶蝉、灰飞虱等等(灌区及平原灌区及平原)。2.西北冬麦混播虫害区:西北冬麦混播虫害区:中西部地区。主要害虫有小麦黄、红吸浆虫、中西部地区。主要害虫有小麦黄、红吸浆虫、麦二叉蚜、麦无网蚜、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麦二叉蚜、麦无网蚜、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宽背金针虫、麦杆蝇、麦鞘毛眼水蝇、麦茎蜂、麦宽背金针虫、麦杆蝇、麦鞘毛眼水蝇、麦茎蜂、麦穗金龟等。穗金龟等。小麦害虫之所以重要,小麦害虫之所以重要,首先首先是为害直接造成减是为害直接造成减产损失。一般为害小麦减产损失约产损失。一般为害小麦减产损失约1020%,为害,为害严重的达严重的达3050%,甚至绝产。,甚至绝产。第二:第二:小麦生育期长,在冬麦区是唯一的越冬小麦生育期长,在冬麦区是唯一的越冬禾谷类作物,大量多食性害虫常在麦田越冬,成为禾谷类作物,大量多食性害虫常在麦田越冬,成为其它作物虫害的发源地。其它作物虫害的发源地。第三:第三:刺吸式害虫不仅直接为害而且还可传播刺吸式害虫不仅直接为害而且还可传播植物病毒,造成远比吸食为害大数十倍、百倍的灾植物病毒,造成远比吸食为害大数十倍、百倍的灾害。害。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耕作制度的改革,土地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耕作制度的改革,土地的充分利用,高产品种的推产,近几年,小麦吸浆的充分利用,高产品种的推产,近几年,小麦吸浆虫、东亚飞蝗又有回生和蔓延。麦蚜、粘虫、地下虫、东亚飞蝗又有回生和蔓延。麦蚜、粘虫、地下害虫等为害有加重趋势,有待于深入研究和解决。害虫等为害有加重趋势,有待于深入研究和解决。第二节第二节麦麦蚜蚜一、蚜虫的一般生物学特性一、蚜虫的一般生物学特性1、多型多态现象、多型多态现象蚜虫具有多型多态现象蚜虫具有多型多态现象(Polymorphism),一般全周期的蚜,一般全周期的蚜虫有虫有5个或个或6个型。个型。(1)干母干母(fundatrix)无翅或有翅,大多有翅,由受精卵直无翅或有翅,大多有翅,由受精卵直接孵化产生。接孵化产生。(2)干雌干雌(fundatrigenia)即干母产生的下代。多为无翅,即干母产生的下代。多为无翅,营孤雌胎生,生活在越冬寄主上。营孤雌胎生,生活在越冬寄主上。(3)有翅孤雌蚜有翅孤雌蚜(alateviviparousfemals)(4)无翅孤雌蚜无翅孤雌蚜(apterousviviparousfemales)(5)性母性母(sexupara)有翅或无翅,能产生二性蚜。有翅或无翅,能产生二性蚜。(6)雌性蚜雌性蚜(oviparousfemales)大都无翅。大都无翅。(7)雄蚜雄蚜(Males)大多数种类雄蚜有翅,少数无翅。大多数种类雄蚜有翅,少数无翅。2、蚜虫的生活周期、蚜虫的生活周期(lifecycle)(1)不全周期不全周期(anholocycliclifecycle)全年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叫作不全周期。全年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叫作不全周期。(2)全周期全周期(holocycliclifecycle)一般在一般在1年内有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交替发生的年内有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交替发生的叫作全周期。大多数蚜虫属于全周期。全周期的种类叫作全周期。大多数蚜虫属于全周期。全周期的种类中,又有中,又有同寄主全周期同寄主全周期(autoeciousholocycliclifecycle)和和异寄主全周期异寄主全周期(heteroeciousholocycliclifecycle)之分。之分。全周期可分为全周期可分为留守式、越夏式、侨迁式和复迁式留守式、越夏式、侨迁式和复迁式.留守式留守式同种蚜虫只为害一种或几种近缘寄主植物,在其同种蚜虫只为害一种或几种近缘寄主植物,在其上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世代交替,如麦二叉蚜、绣线菊蚜、上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世代交替,如麦二叉蚜、绣线菊蚜、苹果绵蚜在苹果属植物上等。苹果绵蚜在苹果属植物上等。越夏式越夏式与留守式近似,也是同寄主型。所不同的是世代与留守式近似,也是同寄主型。所不同的是世代较少,夏季发生形态异常的第较少,夏季发生形态异常的第1龄越夏型,不食不动约龄越夏型,不食不动约45个个月之久,在秋末发育为无翅性母,产生两性蚜,交配产卵越月之久,在秋末发育为无翅性母,产生两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如栾多态毛蚜、枫杨刻蚜等。冬。如栾多态毛蚜、枫杨刻蚜等。侨迁式侨迁式此类蚜虫为异寄主型,有两类在分类上很不相同此类蚜虫为异寄主型,有两类在分类上很不相同的寄主植物。的寄主植物。原生寄主原生寄主(primaryhosts)又称第一寄主或越冬寄主,又称第一寄主或越冬寄主,大大多是木本植物,有些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多是木本植物,有些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次生寄主次生寄主(secondaryhosts)又称第二寄主、夏寄主或又称第二寄主、夏寄主或侨居寄主,侨居寄主,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植物,包括许多栽培植物。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植物,包括许多栽培植物。侨迁式蚜虫种类很多,如禾谷缢管蚜、高粱蚜、棉蚜、侨迁式蚜虫种类很多,如禾谷缢管蚜、高粱蚜、棉蚜、桃蚜、大豆蚜等。桃蚜、大豆蚜等。复迁式复迁式营异寄主型生活周期,也有原生寄主和营异寄主型生活周期,也有原生寄主和次生寄主之分。但世代交替更为复杂,常需二年以次生寄主之分。但世代交替更为复杂,常需二年以上才能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如落叶松球蚜等。上才能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如落叶松球蚜等。3、蚜蚁共栖、蚜蚁共栖(aphidantcoexist)蚜虫和蚂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共栖关蚜虫和蚂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共栖关系。这是因为蚜虫排泄的蜜露中含有丰富的糖和氨系。这是因为蚜虫排泄的蜜露中含有丰富的糖和氨基酸等物质,是蚂蚁的营养品,为蚂蚁所嗜食。而基酸等物质,是蚂蚁的营养品,为蚂蚁所嗜食。而蚜虫受蚁访可增进蚜虫的取食力和繁殖力,又可排蚜虫受蚁访可增进蚜虫的取食力和繁殖力,又可排除其蜜露污染,使蚜虫排泄更多的蜜露,有时蚂蚁除其蜜露污染,使蚜虫排泄更多的蜜露,有时蚂蚁还可帮助蚜虫迁移扩散,驱逐天敌。蚜蚁共栖关系还可帮助蚜虫迁移扩散,驱逐天敌。蚜蚁共栖关系有专化现象,一种蚜虫常与数种固定的蚂蚁共栖;有专化现象,一种蚜虫常与数种固定的蚂蚁共栖;一种蚂蚁常访数种或十多种固定的蚜虫。一种蚂蚁常访数种或十多种固定的蚜虫。二二禾谷类作物蚜虫禾谷类作物蚜虫禾谷类作物蚜虫禾谷类作物蚜虫(aphidsongramineouscrops)是是指寄生在小麦、玉米、高梁等禾谷类作物上的蚜虫指寄生在小麦、玉米、高梁等禾谷类作物上的蚜虫.主要种类有麦蚜、高粱蚜主要种类有麦蚜、高粱蚜Longiunguis sacchari(Zehntner)和玉米蚜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其中,麦蚜包括其中,麦蚜包括:麦长管蚜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麦二叉蚜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禾谷缢管蚜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麦无网蚜麦无网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Walker)均属于同翅目均属于同翅目(Homoptera),蚜科,蚜科(Aphididae)。(一一)分布与为害分布与为害1、分布、分布麦长管蚜麦长管蚜在全国麦区均有发生,是大多数麦区的在全国麦区均有发生,是大多数麦区的优势种之一;优势种之一;麦二叉蚜麦二叉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冬麦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冬麦区,特别是华北、西北等地发生严重。特别是华北、西北等地发生严重。禾谷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分布于分布于华北、东北、华南、华东、西南各麦区,在多雨潮湿华北、东北、华南、华东、西南各麦区,在多雨潮湿麦区常为优势种之一;麦区常为优势种之一;麦无网蚜麦无网蚜主要分布在北京、河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河南、宁夏、云南和西藏等地。麦蚜的寄主种类北、河南、宁夏、云南和西藏等地。麦蚜的寄主种类较多,除主要为害麦类作物外,也为害稻、高梁、粟较多,除主要为害麦类作物外,也为害稻、高梁、粟等禾本科作物以及禾本科、莎草科等杂草。等禾本科作物以及禾本科、莎草科等杂草。以上几种麦蚜在我国产麦区都有分布,大多地以上几种麦蚜在我国产麦区都有分布,大多地区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但也有部分成灾。麦蚜成灾区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但也有部分成灾。麦蚜成灾区大致有以下区大致有以下5类区:类区:1)麦二叉蚜常灾区:麦二叉蚜常灾区:河西地区。特点:气候干河西地区。特点: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在燥,年降雨量在250mm以下,年平均温以下,年平均温10左右,一左右,一年一熟,冬春麦混播,以二叉蚜为优势种。年一熟,冬春麦混播,以二叉蚜为优势种。2)麦二叉蚜多灾区:麦二叉蚜多灾区:陇东、陇南地区。气候干陇东、陇南地区。气候干旱,年降雨量在旱,年降雨量在500mm以下,年均温以下,年均温12左右。一左右。一年一熟或年一熟或2年年3熟。一般年份和麦长管蚜混合发生,大熟。一般年份和麦长管蚜混合发生,大发生年份以麦二叉蚜为优势种。发生年份以麦二叉蚜为优势种。3)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交叉易灾区。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交叉易灾区。4)麦长管蚜多灾区麦长管蚜多灾区5)麦长管蚜偶灾区麦长管蚜偶灾区高粱蚜高粱蚜Longiunguis sacchari(Zehntner)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山东、山西、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受害最重;淮北地区也较严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受害最重;淮北地区也较严重,而淮河以南,尤其是长江以南仅间歇发生,局重,而淮河以南,尤其是长江以南仅间歇发生,局部成灾。高粱蚜第部成灾。高粱蚜第1寄主为荻草,第寄主为荻草,第2寄主为高粱,寄主为高粱,甘蔗。甘蔗。玉米蚜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分布于全国和世界各地。主要寄主是玉米、高分布于全国和世界各地。主要寄主是玉米、高粱、谷子、稗、麦类、唐昌蒲等禾本科植物,终生粱、谷子、稗、麦类、唐昌蒲等禾本科植物,终生营孤雌生殖,尚未发现有性世代及卵。营孤雌生殖,尚未发现有性世代及卵。(一一)分布与为害分布与为害2、为害、为害麦蚜在小麦苗期,多群集在麦叶背面、叶鞘及心麦蚜在小麦苗期,多群集在麦叶背面、叶鞘及心叶处;小麦拔节、抽穗后,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为叶处;小麦拔节、抽穗后,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为害,并排泄蜜露,影响植株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被害害,并排泄蜜露,影响植株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被害处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处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穗期为害,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籽粒干瘪,千粒重下穗期为害,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引起严重减产。以乳熟期为害最重、损失最大。降,引起严重减产。以乳熟期为害最重、损失最大。麦蚜又是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昆虫媒介,以传播小麦麦蚜又是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昆虫媒介,以传播小麦黄矮病毒为害最重。黄矮病毒为害最重。高粱蚜高粱蚜Longiunguis sacchari(Zehntner)主要为害是以刺吸寄主植物组织的汁液,减少植主要为害是以刺吸寄主植物组织的汁液,减少植株营养,引起叶片变黄、变红,甚至使茎秆酥软弯曲,株营养,引起叶片变黄、变红,甚至使茎秆酥软弯曲,不能抽穗最终干枯死亡。此外,高粱蚜分泌的蜜露很不能抽穗最终干枯死亡。此外,高粱蚜分泌的蜜露很浓,使叶面油光,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浓,使叶面油光,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玉米蚜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以成、若蚜刺吸植物汁液,使植株生长停滞、发以成、若蚜刺吸植物汁液,使植株生长停滞、发育不良。其排泄的蜜露极易引起霉污病,影响光合作育不良。其排泄的蜜露极易引起霉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引起减产。此外尚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为害用,引起减产。此外尚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为害更大。更大。(二二)形态特征形态特征蚜虫为多型性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干母、干雌、蚜虫为多型性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干母、干雌、有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性蚜等,但以无翅胎生雌蚜和有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性蚜等,但以无翅胎生雌蚜和有翅胎生雌蚜发生数量最多,出现历期最长,为主要为害蚜型。有翅胎生雌蚜发生数量最多,出现历期最长,为主要为害蚜型。二叉蚜二叉蚜麦麦长长管蚜管蚜无网蚜无网蚜禾谷禾谷缢缢蚜蚜额额瘤瘤高与中高与中额额瘤瘤外外倾倾显显著,高与中著,高与中额额瘤瘤触角:体触角:体长长0.540.540.880.880.700.70触角末触角末节节:基部基部3 3倍倍5-65-6倍倍4 4倍倍腹管腹管短短圆圆筒形,筒形,顶顶端黑色,端黑色,为为尾尾片片1.81.8倍倍长圆长圆筒形,黑筒形,黑色,端部有网色,端部有网纹为纹为尾片尾片2 2倍倍长圆长圆筒形,筒形,绿绿色,端部无网色,端部无网纹纹短短圆圆筒形,端筒形,端部部缢缩缢缩呈瓶口,呈瓶口,1.71.7倍倍翅中脉翅中脉分二叉分二叉3 3分叉分叉3 3分叉分叉3 3分叉分叉尾片尾片毛毛4 4根根毛毛7-87-8根根毛毛8 8根根毛毛7-87-8根根禾谷缢管蚜禾谷缢管蚜有翅长管蚜有翅长管蚜无翅长管蚜无翅长管蚜(三三)生活史与习性生活史与习性1、生活史、生活史麦蚜的生活周期可分不全周期和全生活周期两种麦蚜的生活周期可分不全周期和全生活周期两种类型。类型。4种常见麦蚜在温暖地区可全年行孤雌生殖,不种常见麦蚜在温暖地区可全年行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表现为不全周期型;在北方寒冷地区,发生性蚜世代,表现为不全周期型;在北方寒冷地区,则表现为全生活周期型。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一般则表现为全生活周期型。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一般可发生可发生1020代。代。麦长管蚜是迁飞性害虫,越冬分界线位于北纬麦长管蚜是迁飞性害虫,越冬分界线位于北纬2627度。麦二叉蚜的生活史周期型可分为不全周期度。麦二叉蚜的生活史周期型可分为不全周期型型(南部和中部地区南部和中部地区)和同寄主全周期型和同寄主全周期型(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禾谷缢管蚜的生活史周期型可分为不全周期型禾谷缢管蚜的生活史周期型可分为不全周期型(南部和南部和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和异寄主和异寄主(蔷薇科树木蔷薇科树木)全周期型全周期型(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三三)生活史与习性生活史与习性(以麦长管蚜为例以麦长管蚜为例)1、生活史、生活史春季,随着气温的上升和小麦的生长发育不断进春季,随着气温的上升和小麦的生长发育不断进行孤雌生殖,扩大种群。麦长管蚜在小麦灌浆乳熟期行孤雌生殖,扩大种群。麦长管蚜在小麦灌浆乳熟期是繁殖高峰期。当小麦进入拔节至孕穗期,麦二叉蚜是繁殖高峰期。当小麦进入拔节至孕穗期,麦二叉蚜繁殖达到高峰。小麦蜡熟期,大量产生有翅蚜,陆续繁殖达到高峰。小麦蜡熟期,大量产生有翅蚜,陆续飞离麦田,迁向禾本科植物上继续为害和繁殖,并在飞离麦田,迁向禾本科植物上继续为害和繁殖,并在其上或自生麦苗上越夏。秋播麦苗出土后,大部分麦其上或自生麦苗上越夏。秋播麦苗出土后,大部分麦蚜又开始迁回冬麦苗上为害。蚜又开始迁回冬麦苗上为害。麦长管蚜在田间的群种消长呈双峰型,即春秋季为发生高麦长管蚜在田间的群种消长呈双峰型,即春秋季为发生高峰期。峰期。春季气温为春季气温为6以上开始活动,繁殖以上开始活动,繁殖(15以下较低以下较低)。16以上时小麦抽穗时转到穗部为害,直到灌浆,乳熟期达最以上时小麦抽穗时转到穗部为害,直到灌浆,乳熟期达最高峰,随后小麦成熟,不宜取食,气温达高峰,随后小麦成熟,不宜取食,气温达22时,出现大量有时,出现大量有翅蚜,加之天敌数量增加,蚜口下降,向外地迁飞越夏。秋季翅蚜,加之天敌数量增加,蚜口下降,向外地迁飞越夏。秋季麦苗出土后,从夏寄主迁入麦田,繁殖为害,出现第二个高峰麦苗出土后,从夏寄主迁入麦田,繁殖为害,出现第二个高峰期,但为害不严重。期,但为害不严重。11月中下旬进入越冬。月中下旬进入越冬。麦长管蚜在我国北部及西北部以卵越冬,麦长管蚜在我国北部及西北部以卵越冬,一年内有孤雌胎一年内有孤雌胎生世代,两性卵生世代及世代重叠。生世代,两性卵生世代及世代重叠。3月中旬为越冬卵孵化盛期月中旬为越冬卵孵化盛期(冬小麦上为害冬小麦上为害),4月中旬迁入春小麦上为害。冬春麦均在穗期月中旬迁入春小麦上为害。冬春麦均在穗期蚜口达最高峰,造成严重损失。蚜口达最高峰,造成严重损失。6月中旬出现有翅蚜向外迁飞越月中旬出现有翅蚜向外迁飞越夏夏(杂苗上杂苗上)9月迁入冬麦田,月迁入冬麦田,10月上旬达高峰,月上旬达高峰,11月中旬产卵盛月中旬产卵盛期,以后进入越冬。期,以后进入越冬。2.习性:习性:为害习性因种类不同而异:为害习性因种类不同而异:(1)麦长管蚜麦长管蚜喜光照,耐潮湿。多分布在植株上喜光照,耐潮湿。多分布在植株上部,叶片正面,特嗜穗部;小麦抽穗后,蚜量急剧部,叶片正面,特嗜穗部;小麦抽穗后,蚜量急剧上升,并大多集中穗部为害上升,并大多集中穗部为害;(2)二叉蚜二叉蚜怕光,喜干旱,喜食幼苗,初期群集怕光,喜干旱,喜食幼苗,初期群集为害,后期分散多分布在植株下部和叶片背面,最为害,后期分散多分布在植株下部和叶片背面,最喜幼嫩组织或生长衰弱、叶色发黄的叶片。喜幼嫩组织或生长衰弱、叶色发黄的叶片。麦长管蚜及二叉蚜可传播病毒,特别是小麦黄麦长管蚜及二叉蚜可传播病毒,特别是小麦黄矮病。矮病。(3)无网蚜无网蚜以叶片为主,多分布于叶片上。以叶片为主,多分布于叶片上。(4)缢管蚜缢管蚜则喜湿怕光,喜食叶鞘和茎杆,多分则喜湿怕光,喜食叶鞘和茎杆,多分部与下部叶鞘、叶背甚至根茎部。部与下部叶鞘、叶背甚至根茎部。(四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麦蚜发生并非连年严重,常间歇性猖獗为害,其麦蚜发生并非连年严重,常间歇性猖獗为害,其发生主要受气侯条件、天敌和作物布局等因素影响。发生主要受气侯条件、天敌和作物布局等因素影响。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温湿度对麦蚜发生消长常起主导作用。温湿度对麦蚜发生消长常起主导作用。温度在温度在15-25,湿度在,湿度在40-80%,即,即中温低湿有利于麦蚜中温低湿有利于麦蚜发生发生,但种类不同,对温湿度的发生适宜范围各有差,但种类不同,对温湿度的发生适宜范围各有差异。麦二叉蚜喜干旱,异。麦二叉蚜喜干旱,35-67%。无网蚜、麦长管蚜喜。无网蚜、麦长管蚜喜湿,湿,40-80%,禾谷缢蚜则喜湿而不耐旱,年降雨量,禾谷缢蚜则喜湿而不耐旱,年降雨量250毫米以下地区不致大发生。毫米以下地区不致大发生。(四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发生与环境的关系2、天敌天敌麦蚜天敌种类多,主要有瓢虫、食蚜蝇、草蛉、麦蚜天敌种类多,主要有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蚜茧蜂、绒螨等。其中以瓢虫和蚜茧蜂最为重蜘蛛、蚜茧蜂、绒螨等。其中以瓢虫和蚜茧蜂最为重要。天敌与麦蚜在田间自然种群的特点为:要。天敌与麦蚜在田间自然种群的特点为:(1)天敌种群的波动趋势与麦蚜种群数量的消长有天敌种群的波动趋势与麦蚜种群数量的消长有明显的跟随关系,天敌的高峰往往比麦蚜高峰晚明显的跟随关系,天敌的高峰往往比麦蚜高峰晚5-7天天出现。出现。(2)天敌与麦蚜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天敌与麦蚜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出现周期循环的现象,二者之比为延长可出现周期循环的现象,二者之比为1:90左右左右为平衡状态。为平衡状态。3、作物布局、作物布局麦蚜的寄主虽然很多,但不同寄主的喜好程度有麦蚜的寄主虽然很多,但不同寄主的喜好程度有差异,而且不同季节又有不同的寄主。麦类作物是麦差异,而且不同季节又有不同的寄主。麦类作物是麦蚜的主要寄主。其次为大麦、燕麦、黑麦,秋作物中蚜的主要寄主。其次为大麦、燕麦、黑麦,秋作物中的糜子为麦蚜的夏寄主。作物布局与蚜害的关系主要的糜子为麦蚜的夏寄主。作物布局与蚜害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表现在:1.夏寄主糜子与小麦的栽培情况,决定蚜害与病夏寄主糜子与小麦的栽培情况,决定蚜害与病害的发生程度。害的发生程度。2.冬、春麦混播区,冬麦生育期长,冬麦田是各冬、春麦混播区,冬麦生育期长,冬麦田是各种麦蚜的越冬场所,成为年春麦的蚜源,加重了春麦种麦蚜的越冬场所,成为年春麦的蚜源,加重了春麦的被害。的被害。(四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总的来说,天气长期干旱,温度较高,气候条总的来说,天气长期干旱,温度较高,气候条件适合,天敌少,而早期蚜量又多,是大发生的有件适合,天敌少,而早期蚜量又多,是大发生的有利条件;气候虽然适合,早期蚜量也多,但天敌数利条件;气候虽然适合,早期蚜量也多,但天敌数量多,一般发生较轻:气候适合,天敌少,但早期量多,一般发生较轻:气候适合,天敌少,但早期蚜量小,则在后期发生严重;若其他条件适合,而蚜量小,则在后期发生严重;若其他条件适合,而气候条件不适,则不致大发生。气候条件不适,则不致大发生。(五五)预测预报预测预报1、调查内容和方法、调查内容和方法在冬麦秋苗期,出苗开始每在冬麦秋苗期,出苗开始每10天调查天调查1次,至次,至麦蚜进入越冬期。春季当冬麦开始拔节和春麦出苗麦蚜进入越冬期。春季当冬麦开始拔节和春麦出苗后,每后,每5天天1次。当蚜量急剧上升时,应每次。当蚜量急剧上升时,应每3天调查天调查1次,以适时指导防治。次,以适时指导防治。(1)田间调查:田间调查:每田对角线取每田对角线取5点,每点点,每点50株,株,百株蚜量超过百株蚜量超过500头时,每点减少至头时,每点减少至20株,调查株,调查2-3块地分别记载时间、小麦生育期、调查株数、有蚜块地分别记载时间、小麦生育期、调查株数、有蚜株数及各种蚜虫的有翅蚜、无翅蚜量。株数及各种蚜虫的有翅蚜、无翅蚜量。(2)天敌调查:天敌调查:计算出百株天敌虫口数计算出百株天敌虫口数(五五)预测预报预测预报2、预测方法、预测方法(1)发生趋势预测:发生趋势预测:根据温湿度、天敌及小麦生根据温湿度、天敌及小麦生育期综合分析预测。育期综合分析预测。(2)防治适期预测:防治适期预测:麦二叉蚜:麦二叉蚜:秋苗秋苗20头头/百株,有蚜株率百株,有蚜株率1015%;拔节期;拔节期30-50头头/百株,有蚜株率百株,有蚜株率10-20%;孕穗期;孕穗期100头以上头以上/百株,有蚜株率百株,有蚜株率30-40%为防治时期。为防治时期。麦长管蚜:麦长管蚜:孕穗期孕穗期200-250头,有蚜株率头,有蚜株率50%,灌浆期百穗平均灌浆期百穗平均500头以上,有蚜株率头以上,有蚜株率70%左右,为左右,为防治时期。防治时期。(六六)防治措施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合理布局作物;选育抗蚜品种;合理布局作物;选育抗蚜品种;适时播种,冬麦宜晚播,春麦宜早播;适时播种,冬麦宜晚播,春麦宜早播;合理施肥浇水,适当增施氮肥,适期浇水,合理施肥浇水,适当增施氮肥,适期浇水,可减轻受害。可减轻受害。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麦蚜天敌种类多,对蚜虫的控制作用显著,可麦蚜天敌种类多,对蚜虫的控制作用显著,可减少和改进施药措施,避免杀伤天敌,促进天敌繁减少和改进施药措施,避免杀伤天敌,促进天敌繁殖,充分发挥天敌作用,必要时还可人工繁殖或助殖,充分发挥天敌作用,必要时还可人工繁殖或助迁以控制麦蚜为害。迁以控制麦蚜为害。(六六)防治措施防治措施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1)药剂拌种:药剂拌种:用内吸性杀虫剂如用内吸性杀虫剂如0.3%的的75%3911乳油加种量乳油加种量7%的水,的水,3%呋喃丹、呋喃丹、5%涕灭威、涕灭威、5%3911G,每,每亩亩1.5公斤盖种,均有较好防效。公斤盖种,均有较好防效。(2)田间喷药:田间喷药:50%抗蚜威抗蚜威4000-5000 x,40%乐果乐果1000-1500 x,20%马拉硫磷马拉硫磷1000 x,50%杀溟松杀溟松2000 x。第三节第三节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wheat blossom midge 小小麦麦吸吸浆浆虫虫是是世世界界性性害害虫虫。为为害害小小麦麦的的吸吸浆浆虫虫有有两两种种,即即麦麦红红吸吸浆浆虫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和和麦麦黄黄吸吸浆浆虫虫Contarinia triticiKirby,两两者者均均属属双双翅目,瘿蚊科。翅目,瘿蚊科。一、分布与一、分布与为为害害 1.分布:分布:小小麦麦吸吸浆浆虫虫是是世世界界性性的的毁毁灭灭性性害害虫虫。除除美美洲洲只只有有红红吸吸浆浆虫虫外外,在在欧欧亚亚大大陆陆都都是是红红黄黄两两种种吸吸浆浆虫虫的的混混发发区区,亚亚洲洲一一般般以以红红吸吸浆浆虫虫为为主主。在在我我国国广广布布于于全全国国主主要要产产麦麦区区。一一般般说说,红红吸吸浆浆虫虫的的主主要要发发生生在在平平原原地地区区的的河河流流两两岸岸。黄黄吸吸浆浆虫虫的的主主发发区区一一般般多多是是高高山山地地区区和和地地带带。有有些些地地区区则则为为二二者者混混发发区区。甘甘肃肃省省主主要要分分布布与与渭渭河河、洮洮河河、大大夏夏河河及及黄黄河河流流域域两两岸岸的的川川水水地地及及部部分分较较阴阴湿湿的的山山塬塬区区,川川水水地地以以麦麦红红吸吸浆虫为主,阴湿高寒地区以麦黄吸浆虫发生为主。浆虫为主,阴湿高寒地区以麦黄吸浆虫发生为主。一、分布与一、分布与为为害害 2、为害、为害小小麦麦吸吸浆浆虫虫主主要要为为害害小小麦麦、大大麦麦、青青稞稞、燕燕麦麦、黑黑麦麦等等。以以幼幼虫虫以以幼幼虫虫为为害害小小麦麦花花器器和和吸吸食食正正在在灌灌浆浆的的小小麦麦籽籽粒粒的的浆浆液液,造造成成籽籽粒粒秕秕瘦瘦而而减减产产,轻轻者者减减产产10-20%,重重者者40-50%,个个别别可可高高达达80-90%。此此外外,亦亦可可为为害害大大麦麦、青青稞稞、黑黑麦麦、燕燕麦麦等等作作物物及及鹅冠草等杂草。鹅冠草等杂草。此此虫虫五五十十年年代代已已基基本本得得到到控控制制,近近几几年年由由于于品品种更换和疏于防治,又有回升现象。种更换和疏于防治,又有回升现象。小麦黄吸浆虫为害状小麦黄吸浆虫为害状二二.形态特征形态特征成虫成虫纤细,触角细长,纤细,触角细长,念珠状。前翅仅念珠状。前翅仅35条纵脉,基部条纵脉,基部仅仅1闭室。闭室。幼虫幼虫纺锤形,中胸腹板纺锤形,中胸腹板上有一剑骨片。上有一剑骨片。1.麦红吸浆虫:麦红吸浆虫:成虫:成虫:雌虫腹部第八、九节间有可雌虫腹部第八、九节间有可以套缩的伪产卵器以套缩的伪产卵器,全部伸出时全部伸出时约为腹长之半;雄虫抱握器基部约为腹长之半;雄虫抱握器基部有齿有齿,末端尖锐,体桔红色末端尖锐,体桔红色,卵表卵表面光滑面光滑,末端无附属物末端无附属物,长卵形。长卵形。幼虫:幼虫:前尖后钝前尖后钝,中间粗壮中间粗壮,橙黄色橙黄色,前胸腹面有形前胸腹面有形Y”剑骨片剑骨片,其前端其前端凹陷呈锐角,凹陷呈锐角,腹末有四个突起。腹末有四个突起。蛹:蛹:橘红色,头部前端有一对较橘红色,头部前端有一对较呼吸器短的毛。呼吸器短的毛。2.麦黄吸浆虫:麦黄吸浆虫:成虫:成虫:雌虫姜黄色,伪产卵管尖细雌虫姜黄色,伪产卵管尖细如针,全部伸出时约为腹长至二如针,全部伸出时约为腹长至二倍,雄虫抱握器内缘基部无齿。倍,雄虫抱握器内缘基部无齿。卵:卵:香蕉形香蕉形,末端具柄状附属物。末端具柄状附属物。幼虫:幼虫:黄绿色,前胸剑骨片叉状部黄绿色,前胸剑骨片叉状部缺刻浅缺刻浅(钝角钝角),腹末有腹末有4个小突起,个小突起,中间中间1对对-突起几丁质化,外方一突起几丁质化,外方一对各有一根刚毛。对各有一根刚毛。蛹:蛹:鲜黄色,头部前端有一对与鲜黄色,头部前端有一对与呼吸管等长的毛。呼吸管等长的毛。麦红吸浆虫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14)麦黄吸浆虫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 triticiKirby(57)幼虫的主要区别幼虫的主要区别 三、生活史与三、生活史与习习性性 (一一)生活史生活史 小小麦麦吸吸浆浆虫虫一一年年发发生生一一代代,以以3龄龄老老熟熟幼幼虫虫结结圆圆茧茧在在土土中中越越夏夏越越冬冬。也也有有多多年年发发生生一一代代的的。据据报报道道,麦麦黄黄吸吸浆浆虫虫在在土土中中可可存存活活4-5年年,红红吸吸浆浆虫虫可可达达7年年以以上上。甚甚至至经经12个个冬冬季季还还能化蛹羽化成虫。能化蛹羽化成虫。小小麦麦吸吸浆浆虫虫有有隔隔年年羽羽化化的的或或多多年年休休眠眠的的现现象象。其其原原因因有有两两个个:1.环环境境条条件件的的影影响响,特特别别是是化化蛹蛹、羽羽化化必必须须具具有有较较高高的的土土壤壤含含水水量量(15-25%)。在在春春季季少少雨雨,土土壤壤含含水水量量低低,幼幼虫虫不不能能破破茧茧上上升升或或已已上上升升活活动动。遇遇到到土土壤壤干干燥燥,又又回回到到土土中中继继续续休休眠眠,这这是是小小麦麦吸吸浆浆虫虫的的重重要要生生物物学学特特性性,是是长长期期适适应应环环境境的的结结果果。2.与与小小麦麦吸吸浆浆虫虫的的遗遗传传性性有有关关。当当给给予予适适宜宜的的温温湿湿度度后后,还还会会有有一一部部分分休休眠眠不不化化蛹蛹,不不羽羽化化。这这是是长长期期自自然然选选择的结果,对于种的生存与繁衍有利。择的结果,对于种的生存与繁衍有利。1.当当10cm土温上升到土温上升到10左右左右(小麦拔节前后小麦拔节前后3月中下月中下旬旬)越冬幼虫开始向土表移动越冬幼虫开始向土表移动幼虫破茧活动期。幼虫破茧活动期。2.5cm土层达土层达15左右时左右时(小麦孕穗期小麦孕穗期-4月中、下旬月中、下旬)幼虫幼虫化蛹,蛹期化蛹,蛹期8-10天天化蛹期。化蛹期。3.20时时(抽穗期抽穗期)4月下月下旬旬-5月上旬,成虫盛发,成虫羽月上旬,成虫盛发,成虫羽化化1天后交尾产卵于麦穗上天后交尾产卵于麦穗上羽羽化产卵期。化产卵期。4.经经4-5天孵化,幼虫自颖天孵化,幼虫自颖缝侵入为害开始灌浆的麦粒缝侵入为害开始灌浆的麦粒入入侵为害期侵为害期5.经经15-20天后老熟天后老熟,至小至小麦近成熟前遇雨露脱颖入土麦近成熟前遇雨露脱颖入土,结结茧越夏、越冬茧越夏、越冬脱壳入土越夏越脱壳入土越夏越冬冬。其中其中2、3为防治适期。为防治适期。(二二)主要习性主要习性 1、成虫的行为:、成虫的行为:成虫白天不产卵,傍晚产卵至成虫白天不产卵,傍晚产卵至半夜。成虫靠短距离飞行或顺风扩散蔓延;成虫畏半夜。成虫靠短距离飞行或顺风扩散蔓延;成虫畏强光,怕高温。成虫产卵在麦穗上,已扬花的麦穗强光,怕高温。成虫产卵在麦穗上,已扬花的麦穗上则不产卵,单雌产卵上则不产卵,单雌产卵50粒,多达粒,多达90粒左右。成虫粒左右。成虫产卵有选择性,多产于小麦上。就品种而言,颖壳产卵有选择性,多产于小麦上。就品种而言,颖壳扣合紧密,粒粒灌浆快,种皮厚的品种即不利于产扣合紧密,粒粒灌浆快,种皮厚的品种即不利于产卵,也不利于幼虫入侵和为害。卵,也不利于幼虫入侵和为害。2、幼虫的行为:、幼虫的行为:幼虫以刺吸式口器刺破正在灌幼虫以刺吸式口器刺破正在灌浆的麦粒的种皮吸食汁液,幼虫在麦穗上的分布多浆的麦粒的种皮吸食汁液,幼虫在麦穗上的分布多集中在麦穗中部。老熟幼虫遇雨湿而脱壳入土。无集中在麦穗中部。老熟幼虫遇雨湿而脱壳入土。无雨露时仍留在壳内,在碾麦时而死亡。幼虫入土的雨露时仍留在壳内,在碾麦时而死亡。幼虫入土的分布以分布以15厘米左右虫口密度最多,厘米左右虫口密度最多,10厘米以上、厘米以上、20厘米以下则较少。厘米以下则较少。麦麦黄黄吸吸浆浆虫虫的的生生活活习习性性与与麦麦红红吸吸浆浆虫虫大大致致相相似似,唯唯成成虫虫发发生生较较麦麦红红吸吸浆浆虫虫稍稍早早,在在春春麦麦区区为为害害青青稞稞较较重重。雌雌虫虫主主要要选选择择初初抽抽麦麦穗穗上上产产卵卵,卵卵产产在在内内外外颖颖间间,一一般般每每次次产产卵卵58粒粒,一一生生可可产产卵卵100粒粒左左右右。卵卵期期79天天,幼幼虫虫侵侵入入后后主主要要为为害害花花器器,后后吸吸食食子子房房和和灌灌浆浆的的麦麦粒粒。幼幼虫虫期期15天天左左右右,老老熟熟幼幼虫虫不不停停留留在在第第2次次的的蜕蜕皮皮内内,所所以以离离穗穗时时间间较较早早,抗抗旱力也较弱。旱力也较弱。四、四、发发生与生与环环境的关系境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