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赛 马三月街》教案三篇.docx
-
资源ID:71348753
资源大小:26.51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赛 马三月街》教案三篇.docx
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教科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赛 马三月街教案三篇 赛 马三月街是教科版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屋四”中的第二篇课文,文章讲述的是白族少年为在三月街参加赛马和在赛马场上发生的故事。表现了白族少年的聪明、机灵 、勇敢及对赛马的热爱,同时也教育大家学习他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白族最盛大的节日“三月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痒、枣、赚”等11个生字。 3、学习按发展顺序描写活动场面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按发展顺序描写活动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关于白族“三月街”和其他少数民族节日的多媒体课件、歌曲大中国。 2.学生搜集各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欣赏各民族欢度自己节日的画面。) 2.(画面定格在白族“三月街”上)白族是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员,这是他们的传统节日“三月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贴出“快乐读书屋”的图片),到白族的“三月街”看一看。 3.板书课题。 (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新知。以课件上优美的画面,动听的乐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谈话质疑,激趣导读。 我们知道“三月街”是白族的传统节日,那么“赛马三月街”是什么意思呢?请你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1)自读释疑。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思考课题含义。 (2)交流体会。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课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开火车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质疑的能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 (2)集体交流,理清层次。(课文是按赛马前、赛马中、赛马后的顺序写的。) (3)同桌互读、探究答案。 “三月街”热闹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赛马场上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 “我”是怎么对待的、“我”的心情怎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 说说“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4)汇报朗读、谈感受。 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朗读相应的段落(按赛马前、赛马中、赛马后读课文),引导学生谈感受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也可以范读课文。 三、拓展与延伸 1.朗读比赛。 (1)组内竞赛。学生在4人小组内合作,每人读一段,然后推出代表参加班级的比赛。 (2)各小组代表朗读比赛,大家评议。 2.学生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1)各少数民族节日的介绍。 预设:那达慕大会的由来、火把节、达斡尔民族音乐的由来、鄂伦春民族传统节日篝火节 (2)交流搜集到的各少数民族歌曲。 预设:草原赞歌走进西藏勇敢的鄂伦春欢乐的达斡尔等。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少数民族聚居情况有选择地交流。 (3)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歌颂少数民族或民族大团结方面的诗歌、歌曲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整体感知,总结升华 无论白族还是高山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民俗和文化。我们是祖国母亲的孩子,56个民族密不可分,请记住美好幸福的生活源自祖国的富强。 五、落实识字 1.自由认识课后的11个生字。 2、同桌之间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卡。 4、开火车认读生字。 六、扩展阅读 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第17课吊脚楼。 1、自由读文。 2、回答文后问题。 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识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和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能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复述课文。 3.了解白族最盛大的节日“三月街”,让学生通过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勇于参与的精神,培养学生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学习按发展顺序描写活动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关于白族“三月街”和其他少数民族节日的)、歌曲大中国。 学生搜集各少数民族的资料及诗歌、民歌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欣赏课件:各民族欢度自己节日的画面。学生欣赏课件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或相应节日名称。 讲述:(画面定格在白族“三月街”上)白族是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员,这是他们的传统节日“三月街”,今天就让我们随同白族少年一起来感受这个节日热闹喜庆的气氛,倾听这位少年所讲述的故事。 板书课题:赛马三月街 二、初读课文,理清段落。 1.谈话质疑,激趣导读。 我们知道“三月街”是白族的传统节日,那么“赛马三月街”是什么意思呢?请你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1)自读释疑。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思考课题含义。 2.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读课文,质疑问难。 “开火车”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并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明白?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总结、质疑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 (2)集体交流,理清层次。(课文是按赛马前、赛马中、赛马后的顺序写的。) (3)结合课后练习题1理清课文层次 (4)指名学生按“央求准备赛马”顺序复述课文,复述完毕,其他同学即时作出评价,指出其优缺点。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部分。思考:“三月街”热闹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我最喜欢的项目是什么? 2.指导朗读第二段,读出过节的欣喜之情。 3.练习用“又是又是还”造句。 4.我是怎么说动阿爸答应我参加少年组的比赛的?从我的央求到找阿妈来帮忙,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不轻易放弃;聪明机灵、善于动脑;非常热爱赛马。) 5.指导朗读阿妈劝说阿爸的话。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2、拓展延伸,培养学生遇事沉着不慌张的品质以及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复习导入 复述课文内容。 二、品读文中描写赛马的部分 1.朗读课文5、6段,思考:赛马前描写了赛马场上的哪些场面?找出相应的句子。 (1)学生交流,并找出相应的句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耍龙对舞龙、赛场上人欢马叫。) (2)指导学生相互朗读,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读,从读中体会兴奋、激动的感情。 2.品读重点句子,品味场面描写。 (1)耍龙队舞着青龙、黄龙、金龙,上下翻腾,左扑右跳,抢夺龙珠,把地上的阳光掀搅得青一道黄一道。(如何理解“把地上的阳光搅得青一道黄一道”?) (2)几匹红马黑马,不知是赛前热身呢,还是故意在大庭广众下招摇,跑过来跑过去渲染着赛场的气氛。(马有“赛前热身”的意识吗?它会有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招摇”吗?) 分组讨论,讨论完后,齐读以上两句,加深体会。 3、开赛前的场面描写对描写赛马的场面有什么作用? 这些场面描写是为后文赛马渲染一种热闹、欢乐、活泼的气氛,引起读者期待的心理。 三、品读赛马场的部分,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1.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学生思考; 本段主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骑手们表演骑马神技和我在赛马场上发生的故事。) 2.本段中哪些语句是从整体上描写赛马的场面?哪些语句是描写我在赛马过程中的表现? 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集体归纳:从本自然段开头到“简直把奋勇夺冠忘得一干二净”(也就是骑手们表演骑马神技)这是从整体上描写赛马场面,属于概括描写;后半部分详写“我”在赛马过程中的表现,属于具体描写。 3、齐读骑手们表演骑马神技,想象场面。 黄铜大锣一声炸响,果敢与豪勇的比赛开始了!骑手们个个使出浑身解数,想在观众面前露一手。有的居然表演艳情骑马神技来,忽儿钻到马肚子下面,忽儿倒立在马背上,忽儿双手伸开如雄鹰展翅简直把奋勇夺冠忘得一干二净。 (1)老师指导读,读出你的惊奇与赞叹。 (2)用“忽而忽而忽而”造句。 (3)播放“三月街”赛马的多媒体课件,欣赏文中描写的骑手们所表演的骑马神技。 (4)教师相机解说这就是场面描写中“面”的描写方法,由于写的是群体,所以要概括。 4.指名学生复述“我”在这场赛马中的表现,其他同学评价。评价的主要标准是是否生动具体。同时思考; 赛马场上那么激烈,那么热闹,赛马场上发生了一件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小当时是怎么对待的?从中可以看出它具有什么品质? (1)“突然,绝对是突然,我的枣红马溜出马队,不跑了!不知道这家伙是怎么搞的!” 两个“突然”两个感叹号,表现了当时怎样的心情? 对枣红马的反常表现深感意外,表现了当时心情的着急。 (2)我猛一下子醒过来,也不含糊,一路拔旗,最后居然抱了一大把(说明聪明、勇敢、遇事沉着不慌张。) (3)教师相机引导解说,这是场面描写中“点”的描写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以个体作具体生动的描写。 (4)老师指导朗读这一部分,体会这段文字的生动有趣。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场面描写的方法:要注意点面结合,“点“要具体生动,“面”要概括全面。这样才能让读者留下既全面又具体深刻的印象。 6、指导朗读第8自然段:读出节日的欢乐气氛及“我”心理变化。 四、回顾全文所写的事件,说说“我”是怎样一个人? 1、央求阿爸机灵、参与意识强 照料红马爱惜牲口,精心准备 赛马上意外事故聪明、勇敢,遇事沉着不慌张 2、讨论:如果在一次活动中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办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教育学生要遇事沉着不慌张。 五、拓展延伸。 1、学生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可以是以下几个方面 (1)各少数民族节日的介绍或由来,例如 蒙古族那达慕 彝族火把节 高山族丰年节 达斡族敖包会 傣族泼水节 (2)各少数民族歌曲,如:草原赞歌、走进西藏、勇敢的鄂伦春、欢乐的达斡尔等。 (3)歌颂少数民族或民族大团结的赞歌、诗歌等,借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六、读课文,读写结合训练。 你一定参加过或看过运动会,请你选择其中某个项目的表演进行场面描写民,要求点面结合。 七、整体感知,总结升华。 你学了本课有哪些收获?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 央求 准备 耍龙、人欢马叫 聪明 赛马 骑手们表演神技 机灵 我在赛马场上发生的故事 勇敢 沉着 篇三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活动参与意识与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 2、了解白族最盛大的节日“三月街”,让学生通过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学习勇于参与的精神,教育学生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学习按发展顺序描写活动场面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看一看,猜一猜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其中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你能说出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吗? 欣赏课件:各民族欢度自己节日的画面,学生欣赏课件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或相应节日名称 。 2、讲述 (画面定格在白族“三月街”上)白族是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员,这是他们的传统节日“三月街”,今天我们就跟随“快乐读书屋”(板书:快乐读书屋四 )走进白族的“三月街”看一看。 3、板书课题:赛马三月街,学生齐读。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导读提示,明确任务 (出示导读提示,指名读)我们知道“三月街”是白族的传统节日,那么“赛马三月街”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有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是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和小“我”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学习目标) 自读探究。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思考课题含义。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课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同桌互助 1、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开火车”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明白? 2、互助学习,探讨课文顺序。 3、集体交流,理清层次。(课文是按赛马前、赛马中、赛马后的顺序写的。)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同桌互读、探究答案:同桌按自然段互听互读,商议答案谈感受。 指名按顺序读,交流看法。 三、启思质疑,合作探究 质疑与合作 1、“三月街”热闹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2、赛马场上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我”是怎么对待的,“我”的心情怎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 3、请你说说“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看出来的?(指名读文) 4、汇报朗读、谈感受。 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朗读相应的段落(按赛马前、赛马中、赛马后读课文),引导学生谈感受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在此处进行范读课文。 迁移视线、积累运用,教育学生要遇事沉着不慌张。 讨论:如果是你遇到了这件事,你会怎么办?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办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回顾全文,拓展连接 过渡:孩子们,无论白族还是高山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民俗和文化。谁知道我们爱辉区都有哪些少数民族,他们的节日又是怎么庆祝的呢?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本地区少数民族过节的资料。 1.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整理的少数民族的过节资料。 预设:鄂伦春族 篝火节 鄂伦春人世世代代生息在苍茫林海之中,以狩猎为生,与火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年,鄂伦春自治旗根据鄂伦春族的传统和群众的意愿,将每年的6月18日定为“篝火节”,成为了鄂伦春族的民族节日。“篝火节”的白天,老人们用民族语言深情地讲述“莫日根”和“枣红马”的动人故事,用沧桑的歌声表达这个自强不息的民族拼搏不止的奋斗历程。摔跤、拔河、掰腕、颈力赛、划船、采集、叉鱼等传统项目纷纷登场。夜晚,当熊熊的篝火照亮了夜空,德高望重的鄂伦春老人吟唱起颂词,祈福鄂伦春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亲如一家,共同繁荣发展。群情雀跃的人们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欢歌笑语声久久萦绕,直到深夜。 达斡尔族敖包会 敖包会是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过去达斡尔族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通过敖包祭,祈求上天保佑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时间的演进,达斡尔族在经过不同的历史过程中,对敖包祭赋予了新的内涵,人们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不再通过祭敖包来祈求上天的保佑。 目前,达斡尔族已将过去的祭敖包转化为一个民族节日敖包会。 敖包会,一般都在每年的8月中、下旬举行,时间不确定,但大多在瓜果飘香,庄稼长势已经确定,丰收在望的时候举行。敖包会的规模不尽一样,多以村、镇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达斡尔人民族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商贸发展的需求,以县、区为主的“敖包会”也经常举行。远离家乡在外的游子,也都在各自生活的城市,由民族联谊会操办敖包会。在民族地区举办的敖包会,都是传统形式与现代文体活动、经贸洽谈结合在一起的。先是进行祭敖包,人们驱车或骑马来到敖包山上,在敖包前摆上供品,有的还要杀羊祭祀,由达斡尔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或由当地政府官员主持仪式,人们向敖包敬酒后,围着敖包转上3圈,念叨着祈祷的词句。随后人们就要回到敖包会的主会场。会场布置的与开庆祝会或运动会一样,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前来参加。敖包会还要邀请外地的同胞参加。敖包会已成为达斡尔人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传统节日。 蒙古族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 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 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 2. 教师对学生的资料进行补充介绍,播放的过节资料。(如上,但以视频资料为主) 3. 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4. 作业:读阅读书中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