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pdf
浅议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当今社会媒介无所不在,许多青少年对打电子游戏、下载和播放音乐、网上聊天交友、看影视作品等十分着迷,负面影响严重。某些中小学生对媒介的依赖性和迷恋性,使这种影响更难以防止和消除。许多家长和社会有识之士不止一次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刻不容缓,所以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拥有对媒体信息清晰而理性的认知、判断、分析和使用的能力,广大青少年才能健康成长。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公民的媒介素养应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第二,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第三,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第四,了解如何使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媒介素养能力,以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是教师的职责和责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要求教师要善于接受新理念、新观点,即时更新媒介信息。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媒介素养.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增强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意识。这样,教师才有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把媒介素养教育实施下去2、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教师本身媒介素养不够,缺乏挑选媒介素养教育资料的能力,就不能有效实施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教学,不能正确评价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所以1)增加对媒介的了解,学会以批判的意识接触媒介信息.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告诉受众“媒介是什么,它是怎样运行的”,如报纸、电视的运作方式及两者的差异,使得受众真实、准确地了解媒介。然后受众才能在了解媒介的基础上,运用批判的意识接触媒介信息,了解到对如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应该及时避免,文化、新闻等对学生有帮助的信息应多接受,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媒介价值观.2)掌握与媒介交往的尝试,懂得合理地运用媒介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当对媒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后,中小学学生应该学会进一步和媒介交往,利用媒介信息来完善自我,使得自己的价值观有所提高,并能够在需要媒介信息时能及时地从知识结构中调用出来,以达到服务自我的目的。3、从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着眼,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在教学活动中,针对青少年特点实施教学:以媒介素养教育核心理念作为其教学策略设计的理念传媒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传媒素养,而素养的提高不仅靠传授,更重在养成,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传媒教育的活动中不断锻炼、探索传媒素养才能提高。而素养的提高不仅靠传授,更重在养成,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传媒教育的活动中不断锻炼、探索传媒素养才能提高。因此,在设计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激发青少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互动的开放式教学策略取代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把教学看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比如说,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询问和质疑的设计来引导学生认识媒介,教师可以就一则广告,和学生一起探讨此广告想传达的是什么目的为何?谁是广告的目标对象?他们使用什么技术吸引人们的眼球?它代表了什么生活方式、价值和观点?报纸广告、电视广告和网络广告有什么不同?以此引导青少年区分各种形式的媒介,通过询问和质疑媒介,帮助青少年初步认识和解读隐藏在媒介背后所隐含的信息。4、整个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形态的媒介和不同类别的信息所具有的不同内涵,知道如何正确地辨识、判断和选择信息,知道如何有效地把握、运用和利用信息。让学生自己体验如何利用媒介来提升、发展自己。在学校里,老师要做一个引导者。首先要了解学生之间传播怎样的信息,他们在关注怎样的媒介传播方式和媒介信息,然后利用学生同伴之间的影响力去加以引导,当正面媒介信息越强大,负面信息就越没有市场。同时,我们要把媒介知识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比如,老师在上政治课时,以媒体为案例的时候,就可以适时地讲到媒介素养的相关内容,让孩子知道广告是有夸大效果的;在分析相关影视材料时,可以告诉学生电视剧与现实的差异;老师可以适时在日常教学中穿插一些大众媒介的内容作为授课材料,帮助孩子适时掌握媒介的知识,懂得批判地使用媒介信息。5、了解中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媒介内容选择以娱乐为主。学生使用媒介多用于娱乐,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媒介获取知识、缓解学习压力、排除心中烦恼将成为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一个重点总之,积极的做法就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媒体,并学会以批判的意识接触、辨别媒体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掌握与媒体交往的常识,懂得合理地运用媒体完善自我、服务自我;从而进一步使其成为理性的信息接受者、合格的媒介使用者、成熟的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从而达到与媒介的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