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9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15 生物群落的构成 苏教版必修3.doc

    • 资源ID:716231       资源大小:322.9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15 生物群落的构成 苏教版必修3.doc

    1课时分层作业课时分层作业( (十五十五) ) 生物群落的构成生物群落的构成(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练1 1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群落所在的大小 B群落的垂直结构C群落的物种组成 D群落的水平结构C C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 2有一种紫腹巨蚊,当它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竹类植物的关系是( )A竞争、捕食 B捕食、竞争C都是捕食 D捕食、寄生D D 紫腹巨蚊以毒蚊幼虫为食,说明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是捕食关系,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说明紫腹巨蚊与竹类植物是寄生关系。3 3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D D 导致群落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导致群落水平结构的非生物因素有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等。4 4某种植物病毒 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85732142】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 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 V 是互利共生关系A A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A 项中,稻田中青蛙数量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正确。B 项中,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之间不是竞争关系,错误。C、D 项中,病毒 V 与青蛙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病毒 V 和水稻之间是寄生关系,C、D 均错误。5 5生态位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2之间的功能关系。下列生产实践中没有利用生态位原理的是( )A不同农作物间作B “四大家鱼”混合放养C适时捕捞D稻田养鱼C C 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基础,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不同农作物间作,充分利用了光和空间;“四大家鱼”分别位于不同的水层,混合放养充分利用空间资源;稻田养鱼充分利用环境资源。6 6下面是四种生物种间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 【导学号:85732143】A BC DC C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如图;大小两种草履虫为竞争关系,如图;狐与兔之间属于捕食关系,如图;细菌与噬菌体之间属于寄生关系,如图。7 7一棵树上生活着三种不同的鸟,分别为甲、乙、丙,每种鸟在树上生活的高度不同。第四种鸟丁与乙的生活高度相同、食性相似,若丁从 X 点处进入该环境后,乙种鸟最可能( )A与丁种鸟和睦相处B移到本树的上层或下层,与甲种鸟或丙种鸟共同生活C还在原处生活,但食性会发生变化D与丁种鸟发生竞争D D 群落内的各种群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制约的,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它们分别获得了不同的生态位,如此题中不同的鸟在树上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形成了垂直(或水平)结构。若从 X 处进入的丁鸟与乙鸟的生活高度相同,食性相似,则两鸟间必然要发生竞争,以争夺有限的生活资源,至于竞争结果则有多种可能。8 8广场草坪整齐划一,没有明显高矮之分,则在该生物群落中动植物的分层情况是( )A动物和植物均有分层B动物有分层、植物没有分层C动物和植物均没有分层D动物没有分层、植物有分层3A A 任何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都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形成了分层的空间结构。9 9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丙个体的体型一定比甲大B B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三种生物所取食的食物颗粒大小有重叠,可以判断三种生物是竞争关系。1010下列关于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85732144】A同一地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B不同地域内同一时间段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C同一地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相同的D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大型土壤动物较多C C 同一地域内不同时间段的环境条件会发生变化,所以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也会发生改变。1111生态学家高斯为研究三种草履虫的种间关系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1)如图 a 所示,单独培养三种草履虫时,其种群数量增长符合“_”型增长模型。获得该曲线,需要每天定时记录,应该在_下对血球计数板小方格中的草履虫数量进行统计,然后进行估算。(2)图 b 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混合培养后的结果,由于前者的繁殖能力比后者强而占有更多的资源,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_关系。(3)图 c 为尾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的结果,尾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大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酵母菌,所以分布在试管上部和下部的草履虫分别是_和_,这种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4解析 (1)从图 a 看出,单独培养三种草履虫时,其种群数量增长均符合“S”型增长模型。为获得该曲线,需要每天定时记录,应该在显微镜下对血球计数板小方格中的草履虫数量进行统计,然后进行估算。(2)从图 b 看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3)图 c 中尾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大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酵母菌,好氧细菌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即试管的上部,所以分布在试管上部和下部的草履虫分别是尾草履虫、大草履虫,这种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 (1)S 显微镜 (2)竞争 (3)尾草履虫 大草履虫 垂直结构1212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身体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理由是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理由是_。(3)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解析 (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于好氧生物,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3)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为竞争关系;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为捕食关系。答案 (1)较强 微小 (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竞争 捕食冲 A 挑战练1313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进行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5在它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其他单养0.420.120.010.45鱼种 a 混养0.050.350.050.55单养0.430.230.010.33鱼种 b 混养0.400.120.040.44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单养时鱼种 b 多出没在池底 混养时两鱼种多出没在池底 混养时鱼种 a 多出没在池底,鱼种 b 多出没在植丛中 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A BC DA A 混合放养有利于资源和空间的充分利用。由表格中单养和混养时检测出的鱼胃内食物可知:单养时鱼种 a 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鱼种 b 也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单养时鱼种 a 与鱼种 b 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养时鱼种 a 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说明多出没在池底;鱼种 b 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混养时鱼种 b 仍多出没在植丛中。1414在某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 A、B 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已知 B 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 A 岛,且 68 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85732145】A两岛社鼠数量超过 50 只后均开始下降,说明环境容纳量均为 50 只B两岛 6 月到 7 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C在 6 月之后 B 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竞争D黄鼠狼与社鼠的种间关系只存在竞争B B 两岛社鼠数量超过 50 只后均开始下降,不能维持在 50 只上下波动,可见 50 只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环境有限的资源,导致种群数量下降,A 错误;两岛社鼠的数量在 6月到 7 月期间都迅速下降,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两岛社鼠在 6 月到 7 月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可见两种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B 正确;68 月 B 岛上有黄鼠狼活动,在 6 月之后 B 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黄鼠狼的捕食,C 错误;黄鼠狼与社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D 项错误。61515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 19 个省市频频发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3)。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龙葵3.02.00.400A.在豚草等植物的调查中应该采取样方法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D D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故 A 正确;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注意随机取样,故 B 正确;2004、2005 年龙葵的数量消失,说明物种的丰富度在减少,故 D 错误。1616以下曲线图显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兔和狐狸从 1991 年到 2011 年间数目的变化。(1)以上曲线图显示兔和狐狸的关系是_。(2)根据图中曲线,试指出兔的数目从 1996 年到 2001 年下降的原因。_。试推测以上曲线图没有显示而可能引起兔的数目下降的原因:_(答出两个)。(3)解释在 2001 年兔的数目最少时,狐狸的数目如何变化。_。原因是:_。当上述情况出现时,兔的数目会如何变化?_。(4)根据曲线图,预测到 2016 年兔的数目约为_只。解析 (1)由曲线图看出兔与狐狸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两者之间应是捕食关系,其中兔出现先增加先减少现象,应是被捕食者。(2)在 19962001 年间,狐狸数目增多,导致被捕食者兔的数目减少,另外兔数目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不足或传染病等。(3)由于食物不足,捕食者的数目会下降,从而又会使得被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即狐狸7的数目下降又会引起兔的数目增加。(4)由曲线图看出:兔大约十年一个繁殖高峰,因此在 2016 年应是一个高峰期,其数目应在 120 000130 000 只之间。答案 (1)捕食 (2)狐狸的数目增加 食物不足;藏身地不足;传染病增加;其他捕食者增加(答出两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狐狸数目下降 食物不足,导致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兔的数目会上升 (4)125 000(120 000 至 130 000 的范围内)

    注意事项

    本文(2019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15 生物群落的构成 苏教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随风)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