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期中上册知识点.docx
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初三物理期中上册知识点 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初三物理期中上册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1.初三物理期中上册知识点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 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初三物理期中上册知识点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 (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二、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三、电路 1、组成: 电源 用电器 开关 导线 2、三种电路: 通路:接通的电路。 开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并联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3.初三物理期中上册知识点 能量与做功 1、做功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杠杆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 (2)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4.初三物理期中上册知识点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1.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2.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3.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晶体凝固)。 4.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因为温度是内能的标志;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5.初三物理期中上册知识点 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5.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