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学前教育领域互联网学习发展》.pdf
二、学前教育领域互联网学习发展( 一)年度特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 学龄前儿童的互联网学习通常是指儿童在成人的引导、 陪伴或支持下依托互联网进行的学习活动。2学前教育领域互联网学习主要呈现以下三个年度特征。第一, 人0 1 9年,工智能悄然进入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语音交互 、 情绪识别等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满足个性需求的学习支撑 , 个性化学习从理想变成现实。第二, 儿童可穿戴设备使无感采集数据成为可能。通过智能手环、 手柄等设备无感采集数据, 从安全监控 、 健康监测拓展到幼儿兴趣爱好、 生活习惯 、 社交情商等方面, 为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效度量。如通过智能手环可收集幼儿运动的实时心率、 活动轨迹等。第三, 学前教育大数据应用日益广泛深入。利用幼儿园课程管理 、 教学活动和幼儿一日生活产生,的数据 , 绘制“ 幼儿画像 ”帮助教师对幼儿做出全面、 客观的评价 , 改进课程园本化实施与管理。( 二)发展状况并从教师 、 家长视角形成学龄前儿童互联网学习的测量工具。其中, 量表题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1 43 5 0份。数据分析的主要结果如下。发展指数1.。基于该工具收集到家长视角有效数据1计分范围为15分( 下同)教师视角有效数据3 83 8 2份,依据2对学前教育互联网学习评价模型进行了优化设计,0 1 9年互联网学习内涵的再研究成果,学习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为3.满分为5分, 下同)与21 8分(0 1 8年相比稳中有升 。学龄前儿童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三个一级维度, 即互联网学习环境 、 互联网学习开展和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的水平指数分别为3.互联网学习环境指数得分最高, 表明当前学前4 1分、3.0 7分和2.8 3分。其中,教育领域互联网学习环境能较好地支撑学龄前儿童互联网学习的开展; 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指数得学龄前儿童互联网学习发展指数整体处于“ 一般” 到“ 较好” 的水平 。2学龄前儿童互联网0 1 9年,家长视角下的学龄前儿童互联网学习测量工具包括互联网学习环境分量表、 互联网学习开展分量表、 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分量表以及3互联网学习环境分量表包括家长态度、 家园共育 、 家庭接入性 、 网络资源 、 个性化与适应性、 家长要0道调查类题目 。其中,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分量表包括操控能力、 学习动机 、 任务意识 、 自我效能感四个因子。教师视角下的学龄前儿童互联网学习测量工具包含互联网学习环境分量表、 互联网学习开展分量表、 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分量表以及2互联网学习环境分量表包含教师态度、 家园共育 、 学校接入性 、 网络资源 、 个性化与适应性、 教师要求六9道调查类题目 。其中,个因子 ; 互联网学习开展分量表包括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 、 学习终端 、 学习时长频次 、 问题解决与非正式学习、 深度学习六个因子; 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分量表包括操控能力、 学习动机 、 任务意识 、 自我效能感四个因子。对应“ 一般” 水平,较好” 水平,很好” 水平。4分对应 “5分对应 “求六个因子 ; 互联网学习开展分量表包括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 、 学习终端 、 学习时长频次 、 问题解决与非正式学习、 深度学习六个因子;“。其中1分对应 “满分为5分评级 , 后文统一表述为 “ 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很差” 水平,较差 ” 水平 ,2分对应 “3分8/ 2019 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分最低 。学龄前儿童互联网学习的规范引导受到更多重视, 但其互联网学习开展不够充分。学龄前儿童“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十个二级维度中,法的环境 ” 指数最高 ,工具应用能力 ” 指数最低 。具体而言 , 互联网学习环 境的四个维度中, 人的环境、 机的环境、 料的环境、 法的环境的指数分别为学什么 、 怎么学 、 时空的指数分别为3.2 4分、3.4 4分、3.3 9分、3.5 9分。互联网学习开展的三个维度中,工具应用能力 、 自控力 、 学习效果的指3.1 8分、3.1 2分、2.9 3分。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的三个维度中,数分别为2.6 1分、2.9 6分、2.8 3分。通过进一步对不同年龄段、 不同受教育程度 、 不同地区教师与家长视角下的学龄前儿童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指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点。()不同年龄段的学龄前儿童在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维度上差异显著。教师与家长视角下的大1班幼儿学习者成熟度水平指数最高, 表明学龄前儿童年龄越大, 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水平越高。数据显示,2 5周岁以下年龄段的教师 、3 03 9周岁年龄段的家长陪伴下的学龄前儿童的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最高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教师 、 家长陪伴下的学龄前儿童的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整体趋2()不同地区学龄前儿童的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东北地区 、 东部地区学龄前儿童的互3势为教师 、 家长的学历越高 , 学龄前儿童在园或在家的互联网学习水平越高。联网学习发展水平较高 , 城市、 乡镇、 农村学龄前儿童的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整体趋势为所处地区越发达的学龄前儿童的互联网学习水平越高。()教师与家长视角下的学龄前儿童的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分别为3.这42 9分、3.1 1分,表示学龄前儿童在园互联网学习整体水平高于在家。进一步分析发现 , 学龄前儿童在园或在家互联网学习环境 、 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的差异较小, 但在互联网学习开展上的差异显著。互联网学习环境特征2.“的互联网学习赞同度显著下滑。数据显示 , 与2持“ 非常赞同 ”赞同” 意见的教师比例大0 1 8年相比 ,幅下降 , 减少了1家长比例降至4低于52.5 5%,3.3 8%,0.0 0%。赞同的原因多在于对互联网学习教育意义和潜在价值的发现与认同, 反对的声音则高度集中在互联网学习对学龄前儿童视力的不良影响“上。与此同时 ,互联网+家园共育 ” 模式应用趋于常态。数据显示 ,6 1.5 8%的家长赞同幼儿园利用互联网开展家园共育 ,6 5.3 3%的教师经常利用互联网开展家园共育,6 2.1 8%的家长反馈需要幼儿园推荐适合学龄前儿童的上网学习资源,5 7.0 9%的教师经常向家长推荐适合学龄前儿童学习的网络资源。()机的环 境。网络硬件环境能支撑学龄前儿童互联网学习。数据显示,25 1.9 9%的教师和()人的环境 。2教师和家长对屏幕危害学龄前儿童视力的担忧进一步加剧, 学龄前儿童10 1 9年,5 6.2 3%的家长 表示学龄前儿童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电子设备进行互联网学习。学龄前儿童在园使用最多的上网工具是智能电视, 与6 2.2 4%的学龄前儿童在家主要使用智能手机形成了鲜明对比。()料的环境 。适合学龄前儿童的互联网学习资源较为丰富, 但互联网学习平台 、 服务、 社群相对3匮乏。数据显示 ,7 2.8 1%的教师和7 2.3 1%的家长反馈总能找到适合学龄前儿童开展互联网学习的网络资源 , 但仅有一半左右的教师和家长反馈总能找到支持学龄前儿童开展互联网学习的网络平台、二、 学前教育领域互联网学习发展/9服务和社群 。要求时比家长要求更高。数据显示 ,7 0.7 7%的教师和7 7.0 1%的家长会限定学龄前儿童学习时间,在学龄前儿童进行互联网学习的前、 中、 后不同阶段 , 家长策略各不相同。1 0.0 7%的家长会先行了解一些A P P的功能与适宜性并制止孩子使用某些A P P,7 9.8 2%的家长会在学龄前儿童附近随时留意他们的动向 、 和他们一起探索或给予他们指导反馈,4.8 7%的家长会检查或请学龄前儿童说出自己检查他们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互联网学习开展特征3.点,6 4.4 1%的教师表示班里幼儿经常利用互联网进行主题学习,6 5.1 3%的家长表示自己孩子上网时接触的更多的是06岁的学习资源 , 说明互联网学习内容基本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学习水平。进一步调查发现 , 语言类 ( 如故事 、 儿歌、 童谣) 是学龄前儿童互联网学习的主要内容, 其次是运动类 ( 如模拟、运动)生活类 ( 如模拟火场逃生 )阅读类 ( 如儿童绘本 、 交通标识 ) 等。视频( 录播或直播 )图片是互联网学习资源的主要形式。童在园 、5 8.6 0%的学龄前儿童在家进行互联网学习时有教师或家长陪伴与指导。学龄前儿童在园互联网学习大都能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数据显示 ,6 2.0 6%的教师反馈班里幼儿的互联网学习总是结合直接经验 、 实物操作 、 亲身体验进行 , 说明学龄前儿童互联网学习的科学性程度较高。()时空。学龄前儿童在园互联网学习的场景稳定, 多发生在集体活动中 。数据显示 ,37 8.9 3%的()怎么学 。多数学龄前儿童的互联网学习有成人陪伴与指导。数据显示 ,26 8.8 6%的学龄前儿()学什么 。调查结果表明 ,16 2.5 2%的教师表示总能找到互联网学习与课程实施相结合的内容()法的环境 。家长在限定学龄前儿童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上比教师更严格, 教师在设定任务46 9.1 3%的教师和7 1.4 4%的家长会指定学习内容,6 8.7 2%的教师和6 2.0 3%的家长会设定任务要求。学龄前儿童在集体活动中接触到互联网学习,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与小组学习活动中接触到互联网学习的概率分别为1累计时长基本合理 。学0.3 6%和6.9 6%。学龄前儿童在园会经常开展碎片化学习,龄前儿童在家互联网学习的频次低于在园, 在家单次上网时长缩减趋势不明显。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特征4.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水平指数分别为2.与29 3分、2.7 6分,0 1 8年的3.2 6分、3.0 6分相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工具应用能力 。数据显示 , “ 触摸操作 ” 是学龄前儿童最熟练的操控能力, 智能手机是学龄前1学龄前儿童的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水平呈下降趋势, 教师与家长视角下的学龄前儿童的2 0 1 9年,儿童使用最娴熟的设备 。学龄前儿童的工具应用能力随年龄增长持续提升, 中班到大班是学龄前儿童工具应用能力提升的快速发展期。地域仍然是影响学龄前儿童工具应用能力的重要因素。()自控力 。互联网学习自控力与学龄前儿童年龄显著相关, 年龄越大 , 自控力越强 。学龄前儿2童所在幼儿园级别影响其互联网学习自控力的发展, 示范园 、 一级园 、 二级园 、 三级园的学龄前儿童的互联网学习自控力指数依次降低, 分别为3.0 2分、3.0 0分、2.9 7分、2.7 8分。学龄前儿童在园互联网学习自控力优于在家 ,4 3.8 5%的教师和2 1.5 5%的家长反馈学龄前儿童在进行互联网学习时能完成预定的任务要求 。()学习效果 。互联网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果,34 3.8 5%的教师反馈互联网学习对1 0/ 2019 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本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很大帮助,4 5.4 1%的家长反馈互联网学习能提升自己孩子线下学习的积极( 三)问题与趋势性,5 1.8 7%的家长反馈自己孩子经常将在互联网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学龄前儿童互联网学习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如农村与城市 、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的互联网学习存在较大的“ 数字鸿沟 ”互联网对学龄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影响难以直接评价、 精准,“测量, 智能手机依然是部分家长的“ 带娃神器 ”家长过于关注知识储备, 已有的学习资源以 “ 拼音”识“字”英语” 等语言类为主 , 数字资源尚不能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 亟待社会企业和相关机构增强社会责任感 , 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正确理念的引导与落实, 进一步开发形式多样的学前教育数字资源和服务应用 。,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 幼儿园教师开展2 0 1 8年8月,保教工作时要主动控制使用电视、 投影等设备的时间”并建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 , 结果向社会公布 。该政策引导全社会关注儿童及青少年的屏幕暴露时间, 使他们的互联网学习更加科学合理 。学龄前儿童在家的互联网学习更加符合互联网学习的本义, 但与学龄前儿童在园“,的互联网学习指数相比 , 无论是 “ 学什么 ”怎么学 ”还是 “ 时空”在家 的互联网学习指数明显较低。因此, 提升教师和家长的信息素养, 加强科学育儿理念引导, 帮助家长在学龄前儿童互联网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将是未来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