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答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题库.pdf
(带答案带答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题库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题库单选题1、2010 年 10 月 8 号,我国境内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持续时间为12min 的日环食,如图是这次日环食形成过程中,先后拍到的三幅图片,对此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所拍到的照片实际上是之前某时刻两星球间的相对位置B日环食是由于不透明的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球之间,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而形成的C在日环食持续的过程中,照片上的两星球是相对静止的D所拍摄的照片四周是呈黑色的太空,说明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A.日食照片拍摄到的是月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由于光的传播需要时间,所拍摄到的照片实际上是之前某时刻两星球的相对位置,故A 正确;B.日环食是由于不透明的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而形成的,选项说法错误,故B 错误;C.在日环食持续的过程中,两星球的位置不断变化,照片上的两星球是相对运动的,故 C 错误;D.因为太空是真空,没有尘埃,光在经过太空时不发生反射与折射,光沿直线传播,太空沿直线传播的光没有进入照相机,所以拍摄到的照片四周是呈黑色的太空,这不能说明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D 错误故选 A.2、如图所示,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的相关科学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正确的是()1A答案:B解析:BCDA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像应为正比例函数,故 A 错误;B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动能不变,故B 正确;C物块在斜面的位置逐渐升高,重力势能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故C 错误;D运动过程中,物块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则机械能增加,故D 错误。故选 B。3、下列s-t图像中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答案:A解析:BCD根据=可知,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A 符合题意,BCD2不符合题意。故选 A。4、在南北走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匀速向南运动,这三车中相对地面可能静止的是()A只有甲车 B只有乙车 C只有丙车 D甲车和丙车答案:C解析:因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匀速向南,所以乙车一定是相对地面向北运动的;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所以甲车一定相对地面是向北运动的,且车速大于乙车的车速;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那么丙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南运动也有可能向北运动但车速小于甲车;因此,三辆车中,有可能静止的只有丙车。故选 C。5、水平传送带上重叠放置甲乙两个木块,如图所示,两木块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到A点处,甲乙一起滑下传送带,在粗糙的地面上一起向右滑行;滑行到B点与墙壁相撞后,乙马上向左运动,最终甲乙在C点停止运动,从B运动C的过程中,甲相对于乙向右滑动一段距离s0。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甲受到的摩擦力小于传送带对乙的摩擦力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甲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乙一直做减速直线运动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甲一直做加速直线运动3ABCD答案:B解析: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两木块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分析乙物体受力情况,加速运动受非平衡力,传送带对乙向右的摩擦力大于甲对乙向左的摩擦力,甲对乙的摩擦力等于乙对甲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因此甲受到的摩擦力小于传送带对乙的摩擦力,故正确;运动到A点处,甲乙一起滑下传送带,在粗糙的地面上一起向右滑行,乙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做减速运动,所以甲相对于乙有向右运动的趋势,甲受到向左的摩擦力,故正确;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大小不变,乙受到的摩擦力等于从A点运动到B点时的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乙仍做减速直线运动,故正确;从B运动C的过程中,甲相对于乙向右滑动一段距离s0,所以甲相对于乙向右运动,即甲也一直做减速直线运动,故错误;综上正确,错误。故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 B。6、某同学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b所示,已知物体的质量为900g,所用动滑轮的质量为 100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 2.8N。g取 10N/kg。在 02s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5m/sB拉力F的功率为 0.56W4C有用功为 90J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答案:B解析:AB如图中图线a所示,当=2s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40cm=0.4m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4m=0.2m/s2s=拉力F的功率为=2.8N 0.2m/s=0.56W故 A 错误,B 正确;C如图中图线b所示,在 02s 的过程中,物体上升的高度为=10cm=0.1m所以有用功为有=900 103kg 10N/kg 0.1m=0.9J故 C 错误;D在 02s 的过程中,拉力所做的总功为总=2.8N 0.4m=1.12J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有总=100%=0.9J 100%80.3%1.12J故 D 错误。5故选 B。7、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明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的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B小明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C以站台为参照物,小明感觉旁边的列车向相反方向开去了D小明选择相同的参照物可以造成先后不同的感觉答案:C解析:ABC开始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当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小明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做的列车没动,故AB 错误;故 C 正确;D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 错误。故选 C。8、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答案:A解析:6A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行船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符合题意;B研究对象不能选择自己为参照物,所以不能选择远树为参照物,不符合题意;CD远处的树与河岸、山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故选 A。多选题9、图像可以形象、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展示物理过程中所蕴含的规律,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下列图像中用来描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答案:AC解析:BCDAD匀速直线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D 选项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不相符,故 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BC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而B 选项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不相符,故 B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选 AC。10、下列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0m/s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6cmC人正常行走两步的距离约为1.2mD做一次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答案:BCD7解析: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 A 不符合实际;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 25cm,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 左右,故 B 符合实际;C人的步幅在 60cm 左右,正常行走两步的距离约120cm1.2m,故 C 符合实际;D中小学课间活动一般为10min,做一次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故 D 符合实际。故选 BCD。11、如图,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21B丙车的速度最快C运动 5 秒钟时,甲车在丙车后10mD若乙、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13,则乙、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1答案:BCD解析:A由甲的st图象知,当甲=2s时8)甲=8m则甲车的速度为甲甲8m=4m/s2s甲=由乙的st图象知,当乙=4s时乙=4m则乙车的速度为乙乙4m=1m/s4s乙=则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甲乙故 A 错误;B由图像可知,丙车的速度为丙=6m/s故丙车的速度最快,故 B 正确;C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运动,运动5 秒钟时,甲车所走路程为甲丙车所走路程为丙=丙1=6m/s 5m=30m9=甲1=4m/s 5m=20m4m/s4=1m/s1=11因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运动,所以运动5 秒钟时,甲车在丙车后10m,故 C 正确;D已知乙=1丙3乙=1m/s丙6m/s=16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乙乙乙=乙丙=16=2丙丙丙乙311丙故 D 正确。故选 BCD。12、如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两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1B前 30 秒,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C甲车在做匀速运动D前 20 秒两车平均速度之比为3:2答案:ABC解析:10)A由图可知,两车全程通过的路程相等、所用时间相等,由=可知,两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即两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1,故 A 正确;B前 30s 内,甲图中汽车运动的距离为900 m,乙图中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750 m,在相同的时间内,甲图中汽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图中汽车运动的路程,由=可知,前 30 秒内甲图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图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故 B 正确;C甲图中汽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甲图中汽车做匀速运动,故C 正确;D甲图中汽车在前 20s 内通过的路程s甲=600m,乙图中汽车在前 20s 内通过的路程s乙=450 m,由=可得,甲、乙两图中汽车在前20s 内的平均速度之比甲甲600m4=乙乙450m3甲乙故 D 错误。故选 ABC。1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 和乙的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为匀速直线运动,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B甲、乙均在 3s 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mC02s内与4s6s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D6s 内甲的路程为 16m,乙的路程为 12m11答案:CD解析:A由图可知,甲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所以甲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反向增大,再减小,故乙不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B由图可知,甲在 3s 末时的位移为 0,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最大距离为4m;乙在 3s 末位移为1 3 4m=6m2=此时距出发点最远,故 B 错误;C由图知,02s内与4s6s内,甲的 图象斜率相同,表明甲的速度等大同向;02s内与4s6s内,乙的 图象斜率相同,表明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故C 正确;D由图知,6s 内甲的路程为甲=4 4m=16m乙的路程1乙=2(3 4)m=12m2故 D 正确。故选 CD。14、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向东行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12A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C乙车中的乘客看到甲车一直向后退D甲、乙两车在 2030s 内平均速度相等答案:ABD解析:AB由图示可知,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其速度是一个定值,乙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其速度不断变化,所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B 正确;C由图示可知,在 030s 内,乙车的路程小于甲车的路程,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乙车的平均速度比甲车的小,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向东行驶,乙车中的乘客看到甲车一直向前进,故C 错误;D在 2030s 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300m,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 正确。故选 ABD。15、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尺子测物体长度,测量值将偏小B朗读者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C石英、海波、萘都是晶体D由=可得,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答案:ABD解析:A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值比实际值要偏大一13些,故 A 错误,符合题意;B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很大,故B 错误,符合题意;C石英、海波和萘有固定的熔点,它们都是晶体,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故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ABD。16、如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两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1B前 30 秒,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C甲车在做匀速运动D前 20 秒两车平均速度之比为3:2答案:ABC解析:A由图可知,两车全程通过的路程相等、所用时间相等,由=可知,两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即两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1,故 A 正确;B前 30s 内,甲图中汽车运动的距离为900 m,乙图中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750 m,在相同的时间内,甲图中汽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图中汽车运动的路程,由=可知,前 30 秒内甲图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图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故 B 正确;14C甲图中汽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甲图中汽车做匀速运动,故C 正确;D甲图中汽车在前 20s 内通过的路程s甲=600m,乙图中汽车在前 20s 内通过的路程s乙=450 m,由=可得,甲、乙两图中汽车在前20s 内的平均速度之比甲甲600m4=乙乙450m3甲乙故 D 错误。故选 ABC。填空题17、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游览月牙湖,在路上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那么,小明以允许的最快速度行驶时,每分钟前进的路程为_km;他最快_min 到达目的地。答案:1 12解析:1由图中交通标志牌“60”可知,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60km/h,则小明以最快速度行驶1min 前进的路程为s1=vt1=60km/h60h=1km2由图中交通标志牌“月牙湖 12km”可知,从此标志牌到目的地月牙湖的路程为s=12km,则到达目的地最快所需的时间为12km1t=60km/h=0.2h=0.260min=12min18、“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_的。15答案:运动解析: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卫星是运动的。19、现代社会汽车已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汽车追尾常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他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汽车需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下表是一位司机驾驶一辆保养的很好的汽车分别在干燥和潮湿的相同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研究上表中的数据可知汽车速度越大,_、_和_就越大;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两个主要因素是:_和_;请你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司机提出两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驾驶汽车时_;_答案: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停车距离速度路面的粗糙程度不超速保持车距16解析:(1)读表格可知,随着车速的增大,其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停车距离都发生了相应的增加;(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纵向比较可得出制动距离受速度的影响,横向比较第 4、5 列可得出制动距离还受路面的粗糙程度的影响;(3)物体的速度越大,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一定时,车行驶的路程越长,为了安全,一定要限速,保持车距,雨天要减速慢行小提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和实验的过程可知,该实验主要探究了汽车行驶速度、路面的状况对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停车距离的影响,明确了这一点,便可有针对性地分析各数据的关系,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以及提出可操作性的安全行驶建议了20、2020 年 12 月宝应正式进入高铁时代。(1)站台上标有黄色安全线,与列车高速驶过时车体附近气体流速大,压强_(大/小)有关;(2)乘坐该越列车的小明进入温暖的车厢时,眼镜片上立即蒙上了一层“水雾”,这是水蒸气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3)用列车上的插座给充电宝充电时,充电宝属于_(电源/用电器);(4)当列车驶出站台时,小明看到站台在后退,这是以_为参照物。答案:小液化用电器列车解析:(1)1在气体中,流速越大(小)的位置,压强越小(大)。站台上标有黄色安全线,与列车高速驶过时车体附近气体流速大,压强小有关。17(2)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乘坐该越列车的小明进入温暖的车厢时,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即蒙上了一层“水雾”,这是水蒸气液化的结果。(3)3用列车上的插座给充电宝充电时,充电宝消耗电能,充电宝属于用电器。(4)4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先要选择一个参照物。当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则物体是运动的。当列车驶出站台时,小明看到站台在后退,这是以列车为参照物。21、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分别从A、C两点开始打出了甲、乙两条纸带,如图所示,比较甲、乙两纸带的打点情况,乙纸带是_直线运动(均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甲纸带从A点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_秒,比乙纸带从C点到D点的时间_(选填“多”、“少”或“一样”)。答案:加速 0.1多解析:1纸带乙上相邻两点之间距离越来越大,乙相等时间内的距离变大,则乙纸带的速度变大,乙纸带是加速直线运动。2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通电时,振针每秒振动50 次,每次向下打一个点,所打的每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就是1t=50s0.02s从A点到达B点,由 5 个时间间隔,所以从A点到达B点时间为t1=50.02s0.1s3从C点到达D点,由 4 个时间间隔,所以从C点到达D点时间为t2=40.02s0.08s18所以,甲纸带从A点到B点所用的时间比乙纸带从C点到D点的时间多。综合题22、电影长津湖燃爆今年国庆假期,激发同学们爱国热情;如下图所示,若敌军想从下碣隅里经过18km到达古土里,再通过 6km 外的水门桥就可到达兴南港逃脱我志愿军的包围,由于我军顽强追击,敌军行进速度只有 0.5km/h:(1)若敌军的行进速度不变,则经过 _h 才可到达水门桥;(2)若同时我军一小队接到命令,匀速从下碣隅里用8h 穿插到古土里(在此等待10h),我军小队这段路程的速度是 _;以此速度运送炸药到达水门桥,炸桥以阻止敌军逃窜,达到全歼敌军的目的,则我军小队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假设下碣隅里、古土里、水门桥大约在如图所示的直线上);(3)请画出我军和敌军的st图像(我军用实线,敌军用虚线表示)。()答案:【答题空 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了力的作用(2)5000Pa;(3)1.2h解析:解:(1)通电后工作,故电动机工作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了力的作用。(2)雪橇对地面的压强为20kg 10N/kg=5000Pa4 102m2=(3)机器人蓄电池储存的电能为总=500W 3 3600s=5.4 106J19机器人克服阻力做功有=总=80%5.4 106J=4.32 106J机器人所受的阻力为11=20kg 10N/kg=100N22=该机器人可匀速滑行路程为4.32 106J=4.32 104m100N该机器人可匀速滑行的时间为4.32 104m43.2km=1.2h36km/h36km/h答:(2)雪橇对地面的压强为5000Pa;(3)该机器人可匀速滑行的时间为1.2h。23、中国的高铁速度代表了目前世界的高铁速度。以武汉为中心的四小时高铁圈覆盖我国24 个省市。下面是武汉到北京的 G558 次高铁列车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站次1278站名武汉站信阳东站石家庄站北京西站到达时间始发站1859.22152334开车时间181619062222终点站运行时间0 分43 分.3 小时 59 分5 小时 18 分里程/km01999481229有(1)小明进入车厢内,坐在靠窗的位置,发现车厢内很安静,几乎听不到车外的声音,了解得知,车窗使用的是双层真空玻璃,此处控制噪声的措施是_(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或“防止噪声进入人耳”);(2)在列车高速行驶时,小明将硬币竖起放在窗边,硬币居然稳稳立住,如图所示,此时硬币相对于列车的20车头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3)夜晚,车内开着灯,小明右手拿着水杯,看向窗玻璃,发现窗玻璃里的“自己”_(选填“左”或“右”)手拿着水杯;(4)G558 次列车由信阳东站驶往石家庄站的运行时间是_min;(5)小明乘坐的 G558 次列车从石家庄站开车的时间比时刻表上的开车时间晚了6min,列车到达北京西站的时间仍然是 2334,求该列车此次从石家庄站到北京西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答案:阻断噪声传播静止左 189 255km/h解析:(1)1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是通过阻断噪声传播来减弱噪声的。(2)2硬币相对于列车的车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则硬币是静止的。(3)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小明右手拿着水杯,看向窗玻璃,发现窗玻璃里的“自己”左手拿着水杯。(4)4 G558 次列车由信阳东站驶往石家庄站的运行时间是2215-1906=3h9min=189min(5)5从石家庄站到北京西站的路程为s=1229km-948km=281km运行的时间11h10=23h34min-22h22min-6min=1h6min=平均速度为21=281km=255km/h1110h24、氢燃料被认为是 21 世纪最理想的能源。如图所示的氢燃料新能源公交车,满载时的质量为20t,某次满载后从 A 站出发,在水平地面上以36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到 B 站,用时 2min30s,此过程中公交车所受阻力为总重的 0.07 倍。(q氢=1.410 J/kg,g=10N/kg)请作答:(1)公交车行驶时轮胎会发热,这是通过_的方式改变轮胎的内能;氢燃料具备的优点有_(写出一条即可);(2)公交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_?(3)该车满载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多少_?(4)若该公交车从 A 站出发到 B 站消耗氢燃料 0.4kg,该公交车发动机的效率为多少_?8答案:做功热值高 1500m1.410 W 37.5%解析:(1)1公交车行驶时轮胎会发热,是由于轮胎要克服地面的摩擦阻力做功,使得轮胎的内能增大,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2氢燃料的热值大,与相同质量的其它燃料相比,氢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更多。(2)3由题意可知,公交车行驶的速度为5v=36km/h=10m/s行驶时间为t=2min30s=150s22故由=可得,公交车行驶的路程为s=vt=10m/s150s=1500m(3)4由题意可知,公交车满载时的质量为m=20t=2104kg故公交车满载时的重力为G=mg=2104kg10N/kg=2105N公交车满载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总重的0.07 倍,即f=0.07G=1.4104N因公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故由二力平衡可知,公交车的牵引力等于所受阻力,即F=f=1.4104N由P=Fv可得,该车满载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Fv=1.4104N10m/s=1.4105W(4)5由Q=qm可知,公交车消耗氢燃料0.4kg,释放的热量为Q=qm=1.4108J/kg0.4kg=5.6107J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为W=Fs=1.4104N1500m=2.1107J故公交车发动机的效率为2.1 107J=100%=100%=37.5%5.6 107J答:(2)公交车行驶的路程是 1500m;(3)该车满载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1.410 W;235(4)若该公交车从 A 站出发到 B 站消耗氢燃料 0.4kg,该公交车发动机的效率为37.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