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理论.pdf
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理论娄庄农职业高级中学一: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知识、艺术、道德、风俗、习惯及一切能力的总体。文化水平知识水平。(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文化底蕴-先进文化。(不仅是人活动的结果,也是人活动的过程)文化发展-人的发展。(不断改造人的动物性)二:校园文化的含义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传统、工作作风、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校园人为主体。(领导、教师、学生、工人)。三:显性校园文化及其建设显性文化:能通过观察就能描述出来的文化特色(教学设施、陈设布置、美化绿化)班级、校园标语.学校标志:能表达其校园文化特色并同其它学校明显区别的内容(校牌、校歌、校徽)学校制度:以书面文件形式规范、约束、引导校园人行为的规范。四:隐性校园文化及其建设隐性文化:只有通过对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反复观察,才能抽象出来的精神文化。它不独立存在,却无处不在。即渗透在具体的行为之中,又超越于具体行为之上.学校管理观念:研究学校诸因素在学校中的具体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使其和谐.从而达到学校整体的协调发展。因素:目标、组织、经费、时间、环境、技术、部门、人、士气、行为、能力。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旧的解决,新的又来。学校价值观念:校园人对学校客观事物与人是否具有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校园人的最高理想与追求衡量学校组织群体与个体的成熟度、工作质量、学习质量、办学校益。观念:思想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形成的总体形象。理念:是个体的认识、经验、行为在其头脑中的系统反映。人生观:人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决定了做人的基本准则价值观:人们认知、情感、意志和理想的综合体。价值观是人们对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好生活、怎样才能过一种好生活的价值认识,它表现为价值判断、价值态度和价值取向。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办学思想:是学校办学管校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总和。(办学宗旨)体现为社会服务的观念坚持五育并举、教学为主、师生同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合理组合各种资源,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效益观念。学校精神:是学校长期形成的、代表学校价值观和校园人意愿的、反映学校整体目标和方向的、具有推动学校发展的一种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学校精神文化一一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渗透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人际关系上,也渗透在学校风格、道德规范、价值观、目标追求上)校风:是校园人在长期的教学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优良的校风:学校: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团结友谊、实事求是领导:团结、和谐、民主、创新教师:呕心沥血、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悔人不倦学生:生动活泼、举止文明、求异多思、即精又博。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优良的校风,对校园人进行行为习惯训练而提出的简明概括的训练要求。校训是校风的标志.校训要求文字简练,概括性强,便于记忆.抓住一个核心、一个关键即可。教风: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内容以中小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课改理念为主。学风:是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内容: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勤学好问,求异多思.严谨治学,即精又博。尊重教师,虚心求教。人际关系:校园人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关系。领导之间的关系、领导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教育观念:一个在自己受教育或从事教育的实践经历中形成的,对相关的教育现象,特别是对教育本质及其特征的一般性主体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