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导学案.pdf
第4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导学案【课标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知识梳理】一.改革的历史背景1 1、严重的社会危机(1)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增设官僚机构-冗官扩充军队冗兵-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积贫局面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冗费-分散军权-军队战斗力弱-皇帝-集军权-积弱局面行政效率低下(2)赋税徭役繁重,自然灾害严重,农民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日益激化。(3 3)辽、西夏威胁,民族矛盾激化。(4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2 2、王安石得到宋神宗重用,锐意改革。二.改革的主要内容变法主要围绕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三个方面进行,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目 的 序主要措施内容作用和成效局限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 了灌农田水利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富法鼓励各地由民户出资修建水利发展,政府税收 增加。内 容国之法方田均税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 所有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 加了法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 坏分为五政府收入;部分农民 免除赋税,等,作为征收田赋的 依据得到实惠。负 农然 夏两归或黄时fO政强,法收在年月五贷每用 寸偏?苗由府农贷分别加缓青半取息分青接随秋税还、,大借 农最利 担高 沉制民每二、三分削脚府依制官给民月个级 高汁重贷年利二款粮上定 议息服 役 为,,服 的对贫苦数 的 称人是沉流 塞 改重的负屈 不 皿定 量 铉担设物财市在京送就滞货的控东和商销府的况发耳与贱南近生场 仝 纵 税 对 的 夕远况贝frA贵收亂 限 了 富 生 贾 市均按a统的运情握,易知的运便了和行民 白Hu制市商活额设和,照府宫购六就需输东用路减 操 纳O户 对产原很徙,掌廷和要扛 利 了民大 众爲爸 了 农 生 際 曲一你以受俶以家护 国 的;!中抽用 立接了 大吐建弟的ITW n十加省农村T训费将家上氏强 了为a,建全量甘统治督 制 造 兵 一 格了 木社军设昔监武 器 质 量 器提 高口质量禾产量者提强军口严 管二昔高兵将删保免改n之为的和提法感屎以自节人马看由可养或部养来甲除匹量量给保监以马府了养分丐户马质数-7钱监马政省量高费任副沁1练有本经人 选 有负位验 军 担将军 州每战单d派r武责各的官革0H度改制养 举 纂 才 心校 家取重、夫士教直K#九经之经专 考#法过 新医学内者置,门试 科皿武 典学 儒科学 生为W培编 人 可专帘不.孚,、也 异设择 优 录用 打资-病迁 成 规克 服恩月按1 1、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改革充满了阻力2 2、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最终3 3、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结 果失4 4、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败5 5、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6 6、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 以更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的解决社会的 根本矛盾性 质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1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 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评 价3 3、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4 4、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 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启1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示2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教3 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 此,改革训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4 4、学习王安石等改革家勇于改革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性情。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二比较,有何相同点和区别?【巩固训练】1 1、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材料一 盖免役之法 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 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 矣。一一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二 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膏,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 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续通鉴长编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旦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可反矣。日知录回答:(1)(1)材料一与材料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2)(2)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民本思想对今天有何现实意义?参考答案:1 1、(1)1)是否应该实行募役法。材料一主张实行,理由是 农时不夺”、民力均矣”;材料二反对 实行,理由是 宽富而困贫”、农民失业”。2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材料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 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 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 一往而不返也。”日知录 宋世风俗(1 1)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对此,王 安石变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什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2)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2)(2)王安石的 民”侧重指的是农民,他的 关心疾苦”是指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政府的收入,减轻农民的负担,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司马光的民”侧重指的是官僚地主,他的 关心疾苦”实际上是维护官僚地主的眼前利益。现实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有进步意义。(3)(3)相同点是都反对王安石变法。区别是材料三反对的态度更为激烈严厉。(4)(4)没有区别。因为三人都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都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2 2、(1 1)关键问题:财政危机,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指导思想:以理财为中心,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和节省开支。具体措施:通过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精简军队,缩减编制等减少军费开支,保甲法、保马法也节省了国家的 开支。(2 2)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看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面有所 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