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心理学名词解释(精选).pdf

    • 资源ID:71695473       资源大小:166.0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心理学名词解释(精选).pdf

    心理学名词解释(精选心理学名词解释(精选)1.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3.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做观察法.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6.反射弧: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的过程。10.抑制过程: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的过程。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散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33。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34.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35.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3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7。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38.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39。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40.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41.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42。幻想:幻想是指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43.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44.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叫形象思维。45。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叫抽象思维。46.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47。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叫集中思维。48.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基础,并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49.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50.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51.应激:是由出乎意料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52。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53.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54。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55.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56。意志行动:在意志支配下进行的行动叫意志行动。57.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58。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具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有效地支配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59。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种善于明辩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积极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60。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不屈不挠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61.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协调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62.个性: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63.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64.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具有稳定性特征,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65.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66.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67.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成为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68.性格: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69.气质:在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称为气质。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70.一般能力: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71。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有目的地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与产品的能力。72.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73。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等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74。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初次交往时所形成的最初印象,也称为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75。近因效应:是指人们在知觉过程中,最近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会冲淡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也称为新颖效应。76。刻板效应: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的依据的心理现象。77。晕轮效应:又称为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由于知觉对象某种突出的品质或特点,掩盖了对知觉对象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印象.78.投射效应:是指从自己的角度去揣测他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79.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80。人际关系:是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注意事项

    本文(心理学名词解释(精选).pdf)为本站会员(wj151****6093)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