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烛之武退秦师+古今对译+文白互通 苏教版必修3.doc
- 1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九月甲午, 晋 侯、秦 伯 围 郑, (鲁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秦穆公(共同出兵)围困郑国,九月甲午:指鲁僖公三十年(前630)九月 十日。晋侯:指晋文公。秦伯:指秦穆公。以 其 无礼于晋, 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且 贰 于 楚 也。晋军 函陵,秦军 氾南。 而且又对晋国有二心而跟楚国亲近。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 到应有的礼遇。以,因为。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军:两个“军” 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 危 矣,若使 烛之武 见秦君,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急啦,如果派烛之武去会见秦穆公,师 必退。” (秦军)一定能撤退。”佚(ì)之狐:郑国大夫。 若:假如。使:派。师:军队。公 从 郑文公听从了他之。 辞曰: “臣 之 壮 也,犹 不如 人; 的建议。(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一般人;之:第二个“之”,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犹:尚且。今 老矣,无能 为也已。” 现在我已老了,不能做什么啦。” 公 曰:“吾不能早用子, 郑文公说:“我不能早重用您,已:同“矣”。子: 古代对人的尊称。今 急而 求子, 现在事急才来求您, 是 寡人之过也。然 郑 亡 ,子亦有不利焉。” 这是我的过错啊。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许 之。 (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是:这。焉:语气助词, “呀”。许:答应。夜 ,缒 而 出 , 见 秦 夜晚,用绳子(把烛之武从城墙上)送出去,(烛之武)见到 伯 曰:“秦、晋 围 郑, 秦穆公(对他)说:“秦、晋两国包围郑国,缒(ì):用绳子拴 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连词, 表示修饰。 郑 既知 亡矣。若 亡郑而 有益 郑国已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而能对您 于君, 敢 以 烦执事。 有利,怎么敢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既:已经。 而:连词,?表示承接。敢:冒昧,客气的说法。 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越 国 以 鄙远,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君知其 难也, (郑国)当作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鄙:名词用作 动词,边邑。焉用 怎么亡 郑 以 陪 邻?邻 之 厚 , 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的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君 之 薄 也。 您(秦国)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焉:哪里,怎么。陪:增加。 邻:指晋。之:两个“之”都?- 2 -?是用于主谓短语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若 舍 郑 以 倘若(您)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秦国) 为 东 道 主 , 行李 之 往 来, 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秦国)外交使臣经过郑,之:主谓 短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以为:“以之为”,译为“把当作”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 主人(郑在秦东)。?后世即以东道主为主人的代称。 行李:也作“行理”,外交使节。共 其 乏 (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困 ,君 亦 无所害。且君 尝 为 晋 君赐矣, 的物资粮食,对您并没有损害。况且您也曾对晋君施过恩惠, 共():同“供”。所害:名词性的“所字结构”,损害。且: 况且。为:给予。赐: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许 君 焦、瑕 , 朝 济 而 (晋君)也答应给您焦、瑕等地,(可是他却)早晨渡过黄河夕 设 版 焉, (回国),晚上就筑城防御,许:答应。济:渡过。版:筑土墙用 的夹板。焉:兼词,“于之”,在那里。君 之 所 知 也。夫 晋,何 厌 之 有? (这是)您所知道的事情。那个晋国,有什么满足呢?之:第一 个“之”用?于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知:名 词性“所字结构”,知道的。夫:代词,那。既 东 封 郑,他以郑国为东方又 欲 肆 其 西 封, 不 阙 秦 , 边界以后,又想要扩大他西面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 焉 取 之 ? 他将从哪里取得他所贪求的土地呢?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封:名词活用为动词,疆界。?肆:延伸,扩张。阙(é): 侵占,侵损。焉:哪里。阙 秦 以 利 晋, 消减秦国的土地而使晋国得利, 惟 君 图 之。” 愿您仔细考虑这件事。”以:连词,表示转折,却,而。惟:句首 语气词,表示希望。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秦伯 说, 与郑人 盟,使杞子、逢孙、 秦穆公(听了)很高兴,和郑国结了盟,派杞子、逢孙、 杨孙 戍 之, 乃 还。 杨孙防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说:通假字,同“悦”。 乃:于是。还:撤军。子 犯 请 击之。公 曰:“不 可。 微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以啊!(我)如果没有 夫 人之力 不 及此。 那个人的力量到不了今天。子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微:如 果没有。夫人:那人,指秦穆公。因人 之力 而 敝 之, 不 仁;失其所与, 借助人家的力量成功却又去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掉了同盟者,不 知; 是不明智的;因:依靠。与():结交,亲 附。敝:损害。知:同“智”。以 乱 易 整, 用混乱相攻取代联不 武。吾 其 还 也。” 亦 去 之。 合一致,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离开了郑国。以:用。其:表商量语气,还是。去:离开,撤军。-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