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1.pdf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中医诊疗技术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一、中药薰洗(中药足浴)中药薰洗(中药足浴)适用于消渴痹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二、穴位注射二、穴位注射适用于消渴痹、腰痛、萎证等.主要选取足三里穴进行药物穴位注射。三、艾条灸、隔姜灸三、艾条灸、隔姜灸适用于消渴引起的胃痛、腹泻、呃逆、呕吐和便秘等之脾胃虚寒者,主要穴位有神阙、中脘、天枢.中药熏洗(中药足浴)中药熏洗(中药足浴)中药足浴疗法是指选择适当的药物、水煎后兑入温水,然后进行足药浴,让药液离子在水的温热作用和机械作用下通过粘膜吸收和皮肤渗透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输布到人体的全身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用物准备足浴盆、足浴椅、足浴保健药材的选择,2。操作方法移动足疗机,把足疗机推到足浴椅前部位置;患者脚部放进足疗仓;。将调配好的药浴浸泡脚部和小腿部;足浴时,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40 度左右,太高太低都不好。浴足时间不要少于30 分钟,40 分钟较适宜,3.操作规范要点(1)遵循节力、安全的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的病情、足部皮肤情况.(3)按需要准备用物及环境、水温适宜。(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若有不适告知护士。(5)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感受及需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6)尊重患者的个人习惯,必要时涂润肤乳。(7)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4.临床应用糖尿病患者足浴可以借助药力和热力,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祛除邪毒的1目的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水的温热作用,可扩张足部血管,增高皮肤温度,每天坚持“热水足浴 30-40 分钟,可调节和平衡人体分泌、舒展紧张神经、防治神经衰弱,改善失眠5.中药足浴的禁忌中药足浴的禁忌1、不适合足浴的人群:严重心脏病患者;脑溢血未治愈者;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外伤或皮肤烫伤者;出血性疾病,败血病等患者;对温度感应失去知觉者;严重血栓患者;心脏病患者,对温度感应迟钝者(应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就不适合足浴.2、饭后半小时不宜泡脚。吃完饭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饭过1 小时后再泡脚。6。预期目标(1)患者和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2)足部清洁并达到一定疗效,增加舒适感。(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处理及时.穴位注射概念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人体有关穴位,使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综合效能的一种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一、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深浅,选用不同规格的注射器和针头,经常规消毒即可使用。一般可使用 1ml、2ml、5ml 注射器,若肌肉肥厚部位可使用 10ml、20ml 注射器.针头可选用 57 号普通注射针头。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局部常规消毒,用无痛进针法刺入穴位,然后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待针下有”得气感后,回抽一下,若回抽无血,即可将药推入.三、使用穴位注射法前,应注意药物的有效期,不要使用过期药物。并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如已变质即应停止使用。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四、药物不宜注入关节腔、血管内和脊髓腔。若药物误入关节腔,可致关节红肿、发热、疼痛;误入脊髓腔,有损伤脊髓的可能,严重者可导致瘫痪。2五、在主要神经干通过的部位作穴位注射时,应注意避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有触电样感觉,应及时退针,更不可盲目地反复提插.艾条灸艾条灸概念:艾条灸又称艾卷灸,是用桑皮纸将艾绒制成圆柱形的艾卷,将其一端点燃,对准腧穴或患处施灸的方法。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艾灸灸又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注意事项一、施灸部位先下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二、施灸时注意弹艾灰,防止艾火脱落烧灼皮肤及衣被。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瓶,防止复燃致火灾。三、施灸部位皮肤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须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泡内液体,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四、对热证、实证、重要器官、大血管处、颜面部及孕妇的腰腹部不宜施灸。健康教育一、注意休息。二、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可予以热饮料,或盖被子保暖,以助微汗出;宜清淡温热饮食,可多饮温开水及汤汁,忌生冷。三、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患者按摩穴位,坚持每日凉水洗脸,预防感冒。五、注意四时天气变化,防止寒邪入侵。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最新资料【最新资料WordWord版版可自由编辑!可自由编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