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测评 语文版必修3.doc
1第四单元测评第四单元测评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 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 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 “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 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 20 世纪 80 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 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 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 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 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 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 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 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 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 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 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 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 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 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 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 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 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 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B.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C.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D.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解析 B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没有鄙视之意。C 项, 逻辑错误,原文中是递进关系,先产生兴趣,后实现以字养德。D 项,偷换概念,原文说“汉字是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并不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答案 A 2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引用 20 世纪 80 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 B.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 D.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2解析 A 项,文章提到 20 世纪 80 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质疑汉字的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 定市场。 答案 A 3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B.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 C.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D.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 解析 B 项,错在“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从原文看,作者虽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但只是在对拼音教学法进行反思,并没有说这种教学法就不适于汉字教育。 答案 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 有声电影 老 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 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 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 “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 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 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 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 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 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 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 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 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 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 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 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 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 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 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 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 ,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 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 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 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 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 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 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3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 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 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 “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 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 (有删改)4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塑造了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外场”人二姐、 “特意换上高底鞋”的四姨、“不大出门”的二姥姥。 B.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掌,或是在这一场合大谈家事而心安 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 C.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较为完整地描 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D.小说标题为“有声电影”,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也可指二姐等人在电影院里一系列 “有声”的喧哗表现,可谓一语双关。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A 项,小说首段主要写二姐,第二 段就引出了二姥姥等一组人,随着情节发展,这些人物虽写得有详有略,但大都活灵活现。小说没有 特别突出某一个主人公,所以是“群像”。B 项,小说写市井妇女看有声电影,但她们并没有真正在 看电影,作者通过看电影来表现她们奇怪的生活状态。C 项,小说没有写市民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结尾的“赞叹不已”是随意的附和,不是对有声电影的真正认知。D 项,具体的有声电影只是塑造 人物形象的载体,市井妇女们的生活常态才是“电影”的真正内容,把握了这一点,才真正地、深入 地理解了这篇文章。 答案 C 5 5.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市民的心态在小说前前后后都有表现。 应该先概括出听说有声电影、决定去看电影、去影院之前、在影院中和看电影后五个不同时段中 众人的言行,再由此分别分析人物的心态。既要总结全面,又不能以人物的言行代替心理。 参考答案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 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 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故步自封的心态;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 “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6 6.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 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熟知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 手法及其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前提。同时,由于本篇小说塑造的是“群像”,阅读时要注意小说对每 一个人物的描写,把有特点的句子画出来,分类判断其手法,分析其作用,然后选出三个最有把握的 例子作答。 参考答案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 以造成幽默效果;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 生喜剧效果;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 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 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 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 ,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 令人忍俊不禁。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9 题。4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 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 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 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 “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 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 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 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 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 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 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 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 年 8 月 10 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 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 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 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 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 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 20 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 对照的是欧洲 2016 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 12 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 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 自然2017 年 12 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 月 2 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 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 23 亿元人民币,3 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 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 J-PARC 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 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 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 2016 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 负责人,其团队 2017 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 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 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 年 5 月 7 日) 7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 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 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 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 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A 项,是对材料一中潘建伟教授的观点,“量子通信”可以“把 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 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的正确转述概括。B 项,是对材料二“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5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及“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的整合提炼,与 文本相符。C 项,是对材料三中“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 “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的正确提炼。D 项,偷换概念,“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欧 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错,文中是“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 国难以涉足的领域”。 答案 D 8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 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 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 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 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解析 A 项,是对材料一中“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量 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 方式”等语句的提炼整合,与文本内容一致。B 项,是对材料一中“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 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的概括,与 文本一致。C 项,无中生有,题目所给的三则材料没有“强占市场份额”的相关表述。D 项,是对材 料二、材料三内容的概括提炼,与文本内容一致。 答案 C 9 9.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 材料简要分析。(6 分) 解析此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主要倾向。此题两问,解答 本题可以从第二问入手,三则材料出处不同,角度不同,报道的出发点和看问题的视角自然不同。 人民日报的报道是介绍我们的科研成果,彰显我们的科学成就;自然上那篇文章是人物通 讯,其写作的侧重点是对潘建伟及其团队的介绍;日本的读卖新闻则是从日本和中国的对比,凸 显中国在基础科学方面发展的迅猛,以及给他们带来的压力。 参考答案第一问: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 中国创造;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 投入;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 日本带来压力。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013 题。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 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 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 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 刚正,更擢成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 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宜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 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咸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 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 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丈 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6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 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曰:“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 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 (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 10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 为乐城乡三柱里/ 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 为乐城乡三柱里/ 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 为乐城乡三柱里/ 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 为乐城乡三柱里/ 解析可根据主语、地名、句意等来断句。 答案 B 1111.导学号 9292403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解析“左迁”是贬官的意思。 答案 C 12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 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 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 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 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 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 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 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 解析唐太宗刚开始并不理解刘仁轨以下犯上,下诏诘问后才理解。 答案 B 13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 参考答案(1)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 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 (2)(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 参考译文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县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困,爱好学习。遇上社会动乱,他不 能安心学业,每当空闲之时,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地上写写画画,来巩固学得的知识,终于以学识渊 博而闻名。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 改了几句话。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下文书补任他为息州参军。后来改任陈仓县尉。官署里有 个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骄狂放纵违反法纪,县署里没有谁能制服他。刘仁轨警告他不得重犯,但鲁 宁凶暴蛮横依然如故,刘仁轨用刑杖将他打死。州里的官员把这事报告了朝廷,太宗李世民说:“一 个县尉竟打死了我的折冲都尉,这能行吗?”把他召进朝廷责问。刘仁轨回答说:“鲁宁侮辱我,我 因此杀了他。”太宗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提升他任咸阳县丞。 贞观十四年,太宗准备到同州打猎。当时秋收还没有结束,刘仁轨劝谏说:“今年雨水丰沛,各 种庄稼都长得茂盛,现在仅仅收割了十分之二。只按平常情况征用劳役,就已对秋收造成妨害。还7要为打猎做准备工作,维修桥梁平整道路,劳力即使尽量节省,还是不能少于几万人。稍微推迟十来 天,让农民收割完毕,陛下的车驾从容出动,于公于私都得到安宁。”太宗发下诏书对他的劝谏表示 赞同采纳。后来任命他为新安县令。多次升迁到给事中。他遭到李义府的憎恨,离京任青州刺史。 咸亨五年,任鸡林道大总管,东征新罗国。刘仁轨率领军队横渡瓠芦河,进攻重镇七重城,攻克 了这座城镇。进封爵号为乐城县公,他的儿子以及哥哥的儿子中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头衔,乡亲 们为此感到光荣,把他住的地方称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任太子少傅。多次请求退休,朝 廷同意他免去尚书左仆射职务。则天皇后主持朝政,又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 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 他。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终年八十五岁。则天皇后诏令全体官员登门哀悼,颁发诏书 追认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在乾陵墓地。 刘仁轨虽然官高位显,但是从不自高自大,接待亲朋故旧跟当平民时一样谦虚恭敬。(刘仁轨) 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等到他任大司宪时,袁异式还是宪台御 史,心里惶惶不安,乘着酒性向他求情解释。刘仁轨手端酒杯说:“如果不和您友好共事,就让我跟 这酒杯一样。”后来主管政务,推荐袁异式任司元大夫。他就是这样从小小县尉做到辅国大臣,善 于博取声誉,得属吏部下的欢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 1415 题。 青玉案 邻鸡不管离怀苦 黄公度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裛 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栏无语。独立长天暮。 注黄公度,福建人,此时在泉南任职期满,秦桧假借君命令他速回都城临安。裛(yì):沾湿。 燕支雨,夹着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 141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运用了拟人手法,以对报晓邻鸡的埋怨表明自己不愿离开的心情。 B.词中“霜桥月馆,水村烟市”以想象虚写时空变换转移,极富形象性。 C.“愁千缕”表面指奸相当道前途未卜之忧,深层是离开家乡亲友之愁。 D.词的结尾意境深远,词人将难言之隐、入骨之痛都寄寓在独立不言中。 解析 C 项,下阕“愁千缕”,作者表面上愁的是离开家乡亲友之愁,深层的愁是指奸相当道国耻难消,壮 志难酬、前途堪忧等。 答案 C 1515.“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该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 分) 答案要点(1)对高城中人思念之情。作者因高城音信阻,欲托鸿雁传情。(2)此情难寄的无奈之情。 鸿飞不住,鸿雁与“邻鸡”一样无情。(3)以伤离别抒积忧之情。一腔忠贞、满腹愤懑,化作别情离 恨。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 (2)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出了依依不舍的送 别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也有与之相似的诗句:“ , ”。 (3)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也是勾 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答案(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3)小楼 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719 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 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 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8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 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 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 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 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 仍在 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 的故事出现。 17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声势浩大”意思是声威和气势非常大。根据后面的“盛举”可以判断此处侧重强调迁徙规模之 大,应选择“波澜壮阔”。“随波逐流”意思是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主见,随着 潮流走。“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此处重在突出动物迁徙是有明 确路线的,并没有上升到立场的评判,所以选择“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 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此处强调科学家不停地探究, 应选用“全力以赴”。“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娓娓动听”,形容善于 讲话,使人爱听。此处强调希望科学家能有新发现,所以应选“引人入胜”。 答案 B 18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同时也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画线句子“通过作为”属于 句式杂糅,可改为“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或“它们通过海岸线等参照物”。排除 A 项、D 项。 “辨别”,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析”,辨别分析。此处强调动物能通过 “助航设施”分清方向,没有“分析”的意思。据此,可排除 C 项。所以,答案为 B 项。 答案 B 19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就是说”即指下文是上面描述的情况的抽象的概括,应该 是结论性的话,年轻乌鸦能沿祖辈路线迁徙说明它们通过遗传获得了上一代的方向感,A 项中“方向 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错误,可排除。B 项,主语是“它们”,和后面的句子“它们天生就”主 语重复,可排除。D 项,强调的重点成了“上一代”,和原句想要强调的重点不同,可排除。 答案 C 2020.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 分) 通 告 为提高电话网的通讯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电话局的中央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将有关事项 宣布如下: 本工程将于 6 月 10 日至 11 日 8 时实施,在此期间会影响光园区电话用户的正常通话。交换机 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需要重新设置。如有疑问,欢迎提出。本公司客服电话: 87190000。 对工程施工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以宽容和支持! 网信通信有限公司光园分公司92018 年 6 月 8 日 解析文稿中包含用词不当和语言表达不得体的问题。例如“工程”应与“施工”搭配,对用户应用 敬辞,如“提出”应为“垂询”等,逐句梳理修改。 参考答案“宣布”改为“通告”;“实施”改为“施工”;“提出”改为“垂询”;“不安” 改为“歉意”;“宽容”改为“理解”。 2121.(2018·全国卷)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 相同。(6 分)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扩展语句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先把后两行的词语按照“奋斗”“团结” “梦想”分组,分组正确了,解答就容易了。每组前两个四字词语的语序可以互换。 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四、写作(60 分) 22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在命题形式上,用三句既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名言做材料,三句话都围 绕“路”展开,审题时,应注意句子的内在联系: 第一句重点在“本没有路”“也成了路”,寓意为路是走出来的,是探索的成果。 第二句重点在“走错路有意思的事情”“发现新的路”,寓意为走好自己的路,不要怕 犯错,失误中可能含有新的契机。 第三句重点在“没有走不通的路”“不敢走的人”,寓意为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终将闯出新 途。 总之,三句话的核心在“走”“错”“敢”等关键词上,立意的落脚点在于“探索与创新”。 写作时,可联系自身或现实,适当延伸、挖掘,即材料讲的是人生之路,但考生应由此联想到社会、 国家的发展之路,才能准确扣题,又写出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例文 莫让歧路遮慧眼 福建一考生 李白曾叹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