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总结、经验交流材料素材汇编(48篇 ).docx
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总结、经验交流材料素材汇编1.2022年上半年文旅体局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工作汇报-4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攻势工作总结-9 -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工作总结-15 -xx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上半年总结-20 -3. xx市2022年上半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25 -xx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汇报-32 -4. xx区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情况汇报-37 -xx县抓“三项行动”促乡村振兴情况汇报-44 -5. 上半年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汇报-48 -县应急管理局落实乡村振兴工作总结-59 -H. xx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工作汇报-61 -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汇报-63 -12. xx街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汇报-73 -xx镇乡村振兴产业开展汇报-78 -13. xx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汇报-81 -xx镇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85 -14. xx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暨“两强一增”行开工作汇报-89 -xx镇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93 -15. xx镇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101 -xx镇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04 -16. 答好脱贫攻坚卷奏响乡村振兴曲-107 - 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统一纳入市委农委领导。强化工作督导落实,依托“市 委农办十五大专班”工作推进机制,对照85项重点任务和9项制高点,每月 一调度、每月一暗访、每月一通报,各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二)完善政策机制。出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加快农业农村 现代化意见、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促进共同富裕意见(试行)、 “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规划,配套编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 动计划(20212023),制定“五个振兴”标准体系和工作实施方案,搭建 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四梁八柱”。(三)完善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市级财政安排“三农”资金预算 43. 46亿元,同比增长8. 18%。稳步推进省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 范县创立,推进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实施重点工程89个、重点 任务131项。二、聚焦优先开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开展,统筹“巩固、拓展、衔接”三个关键环节,持 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全面振兴基础。(一)拧紧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设立5年过渡 期,保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安排市级衔接推进乡村 振兴资金2. 7亿元,拨付省级资金3440万元。扛牢帮扶协作荷泽重大责任, 持续加大财政帮扶资金投入,强化产业合作、人才支援、劳务协作,社会各 界捐款1895万元、消费帮扶7742万元,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213人次。(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认 定动态监测帮扶户79户163人,给予即时帮扶。对2.1万名脱贫享受政策 人口,继续落实教育、健康、就业帮扶和工程分红。创新实施兜底扶贫特惠 保险和防返贫综合保险,以市场化防贫长效机制化解返贫和新致贫风险。实干净整洁、农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一是建设规划更加科学。结合村庄总 体规划,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村庄改造、产业布局等因素,高标准、高起点 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二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坚持把道路建设、环境治 理、小型文化活动中心等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 手;三是生态旅游更加兴旺。依托温泉小镇建设格局,按照文化为魂、休闲 为用、富民为本为开发方针,充分挖掘古村落等客家文化,打造一批集乡村 旅游、村民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民宿群,整合提升一批具有生产、观赏、 游乐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让美丽环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新形势、新任务对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XX乡村振 兴工作队必须认清形势,自我加压,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业务能力,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思路、科学的行政方式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不断开创XX镇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XX镇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2020年以来,xx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乡村振兴作为重 点工作谋划推进,并取得新成效。一、工作总结一是严抓基层党建,充分推进组织振兴。落实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对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第一方面,完善了 13个村(社区)党建阵地建设,第二方面,提升镇委党校教育质量,于2020 年6月完成13个党校分教点挂牌,启动精品教育创立工程。一年来,开展 了一线教学78期,全镇党员教育覆盖率达90%,覆盖村居民400余人次。第三方面,实施“开展党员严格化、党员学习常态化、组织生活规范化、先 锋作用显现化”四项提升工程。二是翻开基层精品教育新模式,推动文化振兴。1 .注重实践,抓准重点提升基层干事能力。结合全镇工作要点,开展针对性、实践性的培训班共14期。2.打造精品,积极探索减负提效教育新模 式,把“讲师+课件+教材”打包配送到各村(社区)分教点,确保基层群众 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乡村振兴、扶贫政策等知晓度,凝聚党群合力共同推 进政策实施。三是抓队伍建设,培育忠诚担当党员队伍,促人才振兴。深入实施“素质”、“定力”、“能力”、“活力”“四项工程”,持续强化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工作中的攻坚克难的能力。如我镇圆满完成村 (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产生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61 名,平均年龄40岁,较上届下降了 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45名,较上届多 28名,有效实现了学历及结构双优化。村(居)委换届顺利推进,计划于1月24日-25日开展选举,预计可实现预期目标。四是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开展,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开展新动能。引进“金新农”生猪养殖、盛大农业、东升农场等工程,加快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强农富民的特色产业。做好“特”字产业文章,打响XX农 业品牌。我镇流坑村马坝油粘米、北约村优质肉牛成功入选为广东省2021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我镇优质水稻成功被评为2020年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水稻)。五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镇街提升整治,强化生态振兴。L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新农村建设。我镇,目前全域推进干净整洁村建设,共涉及79个村小组建设工程,目前启动的有77个,完成的有75个,完成率为95%。该工程完成后,我镇148个村小组将全面到达干净整 洁村标准。5个省定贫困村65个村小组通过围竹篱笆等方式建设人畜别离 区,全面实现家禽圈养。2.“139”镇街提升工程有效推进,填补了多年来 经济社会开展的突出问题短板,实施过程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商铺经营者的鼎 力协助和大力支持,仅用了 4个月就完成总体进度的90%,再次彰显了 “xx 速度和xx效率”,该工程完成后,将大大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 我镇的整体形象和城镇品位。二、存在问题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产业开展结构仍不够合理;人居环境虽有改善,但与美丽宜居乡村仍有一段距离。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围绕基层组织建设,高质量完善三个全面升级。结合镇委党校、风度书屋、党员活动室等优质学习平台,精心设计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实现党建教育阵地全面升级。打造支部党建示范带,辐射带动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全 面升级。强化头雁队伍、党员干部队伍专业化培养,实现党建促进经济建设 能力全面升级。二是加大农业招商工程开发,加速XX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协调、 引进上市的正邦、新五丰、温氏等大型上市公司,在我镇选址建设现代生猪 养殖场。三是继续加大城镇整治力度。特别在整治“六乱”上下狠功、出实招, 严格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精细化服务,巩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明 确、处置及时”的动态监管机制,不断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并打造出具有 XX地方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最美生态小镇。孑是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村庄。在S521XX段沿线村庄实施“寻回消失的村落-溯源马坝人”白楼村美丽乡村示范片环境提升工 程及“樟林流翠、故里果香”美丽乡村示范片提升工程。继续打造芦溪- 南约路段沿线风貌整治建设,形成住房风貌整治示范带。XX镇乡村振兴工作总结xx镇现在有建档立卡脱贫户1278户3771人,出列村2个(雷场村、 陈垸村)。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 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重要指示精神,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 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 实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紧扣工作重点,两手抓、两手硬(一)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镇党委高度重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把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等纳入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 习范畴,及时传达学习上级会议精神。新一任班子调整后,我们立即明确了 新的分管领导,并在新一届班子第一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上,对习近平总 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新年贺词、习近平 总书记在春节前夕赴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 总结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关 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进行了学习。(二)完善各类基础工作。一是根据关于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问题 排查整改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排查整改,目前各驻村工作队都在按要求 推进,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二是各驻村工作队都按照“六项任 务”的要求,制定了工作计划,并结合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工作开展农户 走访工作,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防止返贫风险,消除隐患。三是做好脱贫 人口务工信息数据普查。四是落实政策台账资料。低保1449人、五保154 人、残疾人名单786人,享受特色种植养殖补贴582户、雨露计划补助109 次、小额信贷1户、外出人员交通补贴27人次、危房改造21户、防贫保 12人次、公益性岗位人数44人、外出务工人员信息819人信息核查、“三 类对象”监测与帮扶相关台账资料28户等花名册,装订成册、归档。五是 做好78条大数据核查工作。(三)管好用好扶贫资产。截止目前,全镇共有15个村拥有扶贫工程 资产49个,我们已经对所有工程资产进行了清产核资,分类、分项、分年 度进行了登记,完善了收益分配机制,建立了管护制度,明确了日常管护责 任。雷场村、陈垸村利用扶贫资产收益,在村设立了面向脱贫户的公益性岗 位,增加贫困户收入。二、直面困难问题,不回避、不遮掩一是驻村帮扶不够主动,有松劲思想。局部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认为脱 贫攻坚圆满收官,有撤摊子、松口气的想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 要性认识缺乏,对新形势新要求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责任心不强,业务不 熟,方法不多。二是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不到位。局部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 任人联系群众较少,甚至没有走访和 询问;监测与帮扶暨入户走访流于 形式,监测对象排查不彻底,台账资料不规范。三是衔接工程推进不快。3个增补工程目前正在收尾阶段。三、聚焦目标任务,再启程、再出发一是进一步抓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进一步加强走访和动态监测, 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提升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履行程序纳入 监测对象并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联系帮扶。二是进一步抓好稳岗就业。摸清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相关信息,确保系 统录入数据与相关人员务工就业实际保持一致。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规范村 级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就业技能,确保“按需设岗、以岗定员、 岗需互选、人岗匹配”。三是进一步抓好扶贫资产管理。严格执行扶贫资产“运行、维护、处置” 管理制度,定期对扶贫资产运行情况进行核查,做到账实相符,严防资产流 失和侵占,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答好脱贫攻坚卷奏响乡村振兴曲2020年1月,按照上级村建制优化统一安排,大英县回马镇枯井村和 芦林沟村合并为山河村。山河村位于回马镇西南8公里处,北临射洪市明星 镇龙潭村,南接大英县隆盛镇冉家坝村,呈片状分布。全村辖23个村民小 组,耕地面积3149. 9亩,其中土 2399. 7亩、田750. 2亩,林地面积2349 亩,人均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全村在籍村民1046户3011人,常年举家 外出329户826人。原枯井村属省级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30 户267人,贫困发生率为17.4%, 2017年实现贫困村退出,2019年贫困户 全面脱贫。2019年集体经济实现收入共计10.5万元,力争2020年集体经 济收入突破20万元。一、明确开展定位,勾勒振兴“作战图”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富裕”工作要求,山河村以“绿色生态循环开展”为总抓手,统筹推进村集 体经济和农户经济双增收,深化党建引领作用,强力推进产业开展,不断完 善基础设施,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在增进民生福祉 上下功夫,在营造文明乡风上做文章,积极打造生态、宜居、文明、富裕、 幸福、美丽新山河。二、紧盯目标任务,打好振兴“组合拳”(一)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强化理论武装。通过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书记讲党 课”等活动,积极组织村“三委”、驻村工作队开展理论学习,增强“四个 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党建引领贯穿全 部工作。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主线,通过定期开展主题党 日活动,组织开展了 “百堂党课进基层第一讲”“唱红歌、颂党恩”“我为 枯井献良策”等活动,进一步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强化广大党员的 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增强支部党员凝聚力和战斗力。市生态环境局党支部 与山河村党支部开展城乡党建结对共建活动。邀请省生态环境厅3批次45 人次到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筹划筹备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 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暨“不忘初心勇担当、牢记使命再出发“大型 党建活动,市生态环境局全体党员干部、花园枯井联村党员代表共计200余 人参加。通过系列党建结对共建活动,实现了 “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党建上台阶、共建出成效”的目标。(二)产业开展势头良好强根基。构建村集体绿色产业基础,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助推绿色开展。 成立了大英县谈神咀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占比达86%。秉承“适度规 模,一社一品”的理念,以村集体肉牛养殖为主导,跑山乌骨鸡、生态雷竹 (100亩)、生态小龙虾(100亩)、生态水产养殖(30亩)、光伏发电为配套, 形成了 “1+5”的产业格局。配套建设电商平台1个,积极推进生产体系、 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国土整理”工程为契机,积极打造高标 准农田建设,目前山河村高标准农田占比70%以上,形成了以玉米、油菜为 主导的农户经济,配备了专业农技员,机械化耕种水平达90%,成为了农民 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依托“农环线”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建立家庭农场3个。三创新联动开展模式,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 的模式开展产业,以资本联投、生产联营、市场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 的“五联模式”为核心,确保合作社和农户双赢双收。同时,采取“土地流 转+优先雇佣” “入股产业+保低收益”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55户 年均增收1000余元。(三)基础设施愈加完善近年来,新挖安全饮水井30 口,惠及农户54户;争取一事一议工程资金15万元,解决原枯井村10社大堰塘清淤整治问题;争取革命老区工程资 金120万元,建设道路2公里、新建堰塘4 口,新增蓄水1万立方米;争取 交通专项资金400余万元,扩建村道4. 3公里,开工建设7社通隆盛红岩村 交通枢纽1.3公里;争取专项资金10万元,在1社新建提灌站1个;争取渠 系整治专项工程资金47万元,建成拦河堰2处,惠及农户165户;整村于2017年实现4G网络全覆盖;争取市生态环境局资金20万元,建成农村生活 污水综合治理设施2处,惠及农户65户。通过各类工程建设,共解决了各 类问题及诉求10个,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对村“两委”满意度日 益提升。(四)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为切入点,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工作, 对重点区域进行清理美化。积极争取市生态环境局专项资金40万,建设完 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2处,正在建设2处,变“污水”为“活水”,改 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大力开展“秸秆禁烧”政策宣讲,组织专人巡视巡察, 确保村辖区内“不冒烟” “无黑点”。深入开展“六净六顺”专项整治活动, 持续培养农户“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养成。稳步推进“厕所革命”,以 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规划、设计、施工相关工作,保质保量将“厕所革命” 做实、做细、做好,目前共完成厕所改造300户,预计2020年底全村无害 化厕所改造率达100%。(五)乡风文明气氛浓厚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山河村村民精神风貌。以 施衔接工程183个,其中产业和基础设施工程149个。西海岸新区探索“六 个统筹”促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验做法入选国家2021年农 村改革试验区改革实践典型案例。(三)深化东西部协作提质增效。落实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部署, 与定西市、陇南市分别签订“十四五''东西部协作行动方案,持续加大财政 帮扶资金投入,实施援助工程259个,推动副市级以上领导赴协作地对接 68人次。围绕五大任务指标推开工程落实落地,新引进产业工程47个,实 际到位资金7.82亿元,陇南康大肉兔、利和萃取工程得到山东、甘肃两省 省委主要领导好评。发动社会各界捐款捐物额1. 1亿元,选派专业技术人员 520名,在青培训协作地党政干部6089人次,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7558 人次,采购、帮助销售协作地农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15. 62亿元,帮助协 作地脱贫人口转移来青就业1991人。三、聚焦高质高效,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开展坚持把高质量开展贯穿始终,抓好产业振兴、推动产业兴旺,加快农业 现代化,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一)守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坚持党政同责真正见效, 落实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保供任务,突出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新建高标准农田34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20. 1万亩,总产量312.8万 吨,分别较上年增加2.24%和2. 89%。加大“育繁推一体化”种企引育力度, 布局建设10家市级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引进14家现代种业企业落户国际种 都核心区。推进园艺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海洋牧场创立,确保“菜 篮子”产能稳定。(二)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聚力数字赋能,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 成果数字化集成、智能化应用,建设2家数字农业示范园,争创国家数字农 先进典型为标杆,持续推进正能量事件宣传,在村不断掀起学习先进的热潮。 不断完善文明家庭、文明个人评选动态管理机制,发动村民参与其中,强化 巩固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那么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山河村不断 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以方便群众办事、开展文化活动为目标打造文化阵 地。按标准打造党群服务中心,争取专项资金13万元建成村文化室、村卫 生室各1个,争取县委办支持3万元建设电商平台1个,完善公共服务配套 设施,争取工程建设了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文化院坝,方便群众办事、搞活 动。组织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农民夜校、四好户评比、感恩奋进 教育,2017年以来,共开展内容、形式丰富的各类活动共20余次,包括春 节期间携手市中心医院、市女子书协义诊及送春联下乡等“迎新春送温暖” 活动、主题党课、“七一”慰问、“感党恩、跟党走、献礼十九大”重阳敬 老团拜会等,将感恩教育融入各项活动中,进一步夯实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 兴文化基础。(六)基层治理稳步提高稳步推进“三治”融合。坚持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村级基层 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积极 探索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让群众参 与决策和治理的全过程,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进一步深化 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以村民小组为基础,每组自然形成网格单元23个, 各村民小组长为村级网格员,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盲 区,实现了对人、地、物、事等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治理要素底数清、情况 明。为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促进村和谐、村开展。 我村协调矛盾在抓早抓小上下功夫,以“群众事,无小事”为核心,按照“排 查得早、发现得了、解决得好、控制得住”的要求,重点做好矛盾纠纷和群 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摸排工作,全面掌握全村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运 用实地走访、深入了解、认真核实、仔细梳理、协调解决“五步工作法”,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2019年共化解矛盾问题84起。(七)民生福祉不断增强推进群众增收致富。山河村着眼于民生实事,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着力提升村民安全感幸福感。依托村集体产业,积极提供务工就业机会,鼓励多 劳动多得,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年年稳步增收;遵循平等自愿原那么,鼓励 农户通过入股村级集体产业方式,有效盘活农户闲置资金,农户入股后按一 定比例逐年分红;利用小额信贷政策,鼓励农户利用小额信贷资金开展产业, 持续增收致富;大力宣传土地流转相关政策,促使农户改变传统思想,协调 签订土地流传合同,将搬迁户从土地中“解救”出来,促使农户持续增收。 针对不同程度的住房安全问题,通过易地搬迁、建设安身房和集中供养的方 式,建设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2处,集中安置20户37人,建设易地搬迂分 散安置户33户79人,建设安身房23户,建设集中供养中心,安置无房户 16户,实施危房改造44户,消除土坯房45户,安全住房保障率达100%。三标准化建设卫生室1个,配备乡村医生2名,让村民享受到“小病不出村” 的医疗卫生服务,村民“小病拖,大病扛”的问题得到有效化解。真正实现 了村民劳有所获、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三、落实保障措施,跑出振兴“加速度”(一)强化纪律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廉政风险点防控机制,持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培育风清气正 的沃土,常态化开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那么等法规准那么和集中观看阳光问廉等廉政教 育专题节目的学习,筑牢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强化人才培养引进充分利用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健全引育培养计划,从返乡农民工、种养致富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村医村教中培养村级带头人,增强村“向心力” “凝聚力”。将提升致富能力贯穿人才培育始终,结合主题党日、创业致富 等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实地考察、现场观摩等形式,提高农村党员、致富 能人、创业新人的实用技术水平,提升开展村级集体经济能力和水平。(三)强化工程资金督管坚持公开、透明、规范的原那么,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村务 财务公开和村账镇管制度,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村级各项工程工程建设中来,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工程申报审批、责任追究等各项管理制度,规 范工程资金的监督管理,做到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镇财政办定期对村 集体经济收支两条线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积极助力全市乡村振兴战略, 助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开展。一、积极培育新型农村市场主体。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支持开展特 色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多渠道开展电子商务法宣传,依法降低电商准入 门槛,鼓励企业、自然人利用虚拟地址开办乡村电商网店。截至今年上半年, 全市已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0440户,其中从事养殖业4429户、种植业 4679户、农机391户、农资服务19户、土地流转服务137户,其它785户。 已登记家庭农场8824户,按登记类型分,个体户5851户,非公司私营企业 2958户,有限责任公司15户;按行业分,种植业5659户,养殖业3165户。二、抓好农业标准化建设。强化农业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2019年出台稻 虾模式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程等三项地方标准,为乡村虾稻产业规范开展 确定了标准。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指导,支持17万元资金,把市 局乡村振兴联系点作为重点对象,向国家市场监督总局申报国家级农村综合 改革示范工程,争取通过建设一个示范区,建立一套标准体系、打响一个品 牌、研制一批标准。三、实施乡村品牌振兴计划。发挥各镇、街道品牌指导站作用,引导涉农企业积极注册商标,注册和 运用好地理标志(产品)、集体(证明)商标。积极培育名牌农产品、农产品区 域公共品牌和“品字标”农产品,开展“三品一标” “一乡一标”,推动加 快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助力形成以品牌为引领的中高端农产品连锁经营体系。 目前,已帮助注册商标90件。上半年,新增地理标志商标2件(洪湖市的“洪 湖小龙虾”、公安县的“麻豪口螃蟹”),全市地理标志商标总量到达57件, 居全省第三位。四、加大“合同助农”力度。根据不同行业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特点,推行农业订单示范文本、实行 跟踪指导服务。根据开展状况,组织开展合同法规培训,帮助解决签约、履 约中的问题。将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纳入“守合同、重信用”的评选活动。如: 监利县豫章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等4户新经营主体先后被评为荆州市守合 同重信用企业。下一步,我局将按照此次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职能,进一 步加大服务力度,全力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保驾护航。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幸福家园中西沟村位于留坝县火烧店镇集镇中心,距县城23公里,距316国道 8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232户,817人,现有耕地650亩、山林11711. 5 亩。留坝县火烧店镇中西沟村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留坝县推进乡村振兴 战略全面深入实施的意见留坝县2019年乡村振兴工作要点和关于 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试点的通知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本地实际,高标准打 造工作规划,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开展理念,围绕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奋力描 绘美丽乡村新蓝图。该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卫生村”、“绿色 村庄”,市级“五好村级党组织”、“生态示范村”,县级“先进基层党组 织”、“清洁示范村”、“平安创立工作先进集体”等。一、加强组织领导,高标准规划起步。镇党委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 其他班子成员和试点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 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同时聘请陕西亿光年农业 开展,制定了中西沟村乡村振兴三年规划(2019-2022年), 结合村情实际,建立了工程清单,分年度规划实施工程17个,目前已完成 9个工程。通过推进乡村振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村 域环境干净整洁,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面提升。二、推进工程实施,提升基础设施。2019-2022年重点规划工程共计17 个,计划总投资7210万元,目前已投资3750万元,完成河道景观打造提升、 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稻草人主题公园建设、农家乐民宿、村庄基础设施提升 污水处理站、旅游厕所、停车场、信息标牌导视系统、职业农民培训等9个 主要工程,涵盖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人才振兴等重要方面,村域基础设施 大幅提升。三、坚持融合开展,促进产业兴旺。坚持高标准抓规划,围绕主题抓配 套,突出特色抓产业,围绕“四养一林一旅游”,采取党建引领、扶贫社运 营、农户参与的模式,建成20万食用菌基地1个,开展食用菌30余万筒, 改造高产板栗林1300亩,特色产业开展势头强劲。先后打造建成融观光、 娱乐、休闲与体验为一体的火烧店稻草人主题公园1处、万家沟板栗采摘园 1个、草莓采摘工程1个,推出云溪-阿凌客栈、老房子客栈、马家小院、 山水云居、田园农家等一批特色民宿及农家乐,逐渐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 旅游品牌。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度,累计接待游客9.1万人次,实现旅 游综合收入1100万余元。四、优化村庄环境,促进生态宜居。结合“主题党日+” “三有三亮两 评议”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扎实开展“厕所革命" 全村卫生厕所使用率达100%,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先行,以实际行动带动农 户向“脏、乱、差”宣战。同时,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实施了花开 万家庭院美化工程,扎实开展无职党员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联系岗、“清洁 卫生家庭”、“美在农家”、“最美养花人”等评比创立活动。制定农村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美丽乡村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组建了环境维护 催促队,落实了保洁人员。打造示范点1个,新建花草门一中西沟环境整治 带1公里,安装路灯150余盏,硬化通户道路1公里,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五、提升群众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坚持以德治为根本,注重先进道德 文化引导,用先进的文化润泽和引领村民道德建设。坚持每个月举办道德讲 坛,让身边好人、先进典型、道德模范走进“道德讲坛”,讲述一件件可亲 可敬、可信可学的凡人故事,春风化雨般感染和激励更多的人见贤思齐,择 善而从。深入开展“争做旅游形象大使”“寻找最美家庭”“晒被子亮孝心”“卫生清洁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和“家风家训挂牌”等活动,对评 选出来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奖励,激发广大群众恪守孝 行道义,弘扬家庭美德,遵守社会公德,引领乡风文明。依托扶贫社,扎实 开展“德美屋”道德积分评议,在中西沟村红九条村规民约的基础上, 进一步细化“孝、善、诚、勤、俭、美”六大项评比标准,采取物质奖励的 形式,为全村农户建立了道德诚信评价体系,以评立德、以规促德,不仅营 造了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而且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六、打牢基层基础,促进治理有效。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把群众发动组 织起来,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村级公共事务,使其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公 共事务的推动者、集体利益的共享者。针对农村基层矛盾多、群众利益诉求 多、教育手段方式单一等问题,创新推出“院坝说事会”群众工作法,搭建 了群众问事、评事、党员干部理事办事的协商对话平台,形成了 “有事敞开 说,有事大家议,有事马上办,好坏大家评”的制度体系。结合村情实际, 通过广泛走访征求意见建议,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 修改完善形成了中西沟村“红九条”村规民约,规定了九条不可触碰的 “红线”,细化了约束机制,并强化村规民约执行,形成了 “我制定、我遵 守、我执行、我监督”的浓厚气氛。同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 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有效废除了陈规陋习,推进了移风易俗,加强精 神文明建设。推行“阳光村务”,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对群众 关心的惠民政策落实、村集体土地租用、水费和垃圾费收缴支出等事项及时 在村务公开栏和各村民小组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举报,给群众一个 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同时对涉及农民利益、群众关注的村级重大事项, 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实行公开透明操作。七、增强民生福祉,促进生活富裕。近年来,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处, 村卫生室1处,乡村大舞台1处,小广场1处,安装健身器材15套,全村 群众生活指数明显提高。扶贫社积累达7.8万余元,向股民分红35600元, 群众在扶贫社务工收入累计达23万余元,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吸引了 40余名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多方面推动民 生实事,把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落实好产业开展、危房改造、人 居环境改造提升、医疗教育等政策落实,引导贫困户融入产业链,带入大发 展,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摘要:2019年微山县被批准建设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工程,农业开展迎 来重大机遇,为农业由量变到质变飞跃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通过生态循环农 业养殖示范建设工程,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利益链条,以生态循环农 业为推手的种养模式,完善利益链条,促使生态循环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 业农村经济快速开展,打造农业产业示范引领。一、基本情况生态循环农业是伴随着整个农业生产的不断开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全 新农业。依托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工程,微山县韩庄镇近两年生态循环农业发 展势头强劲。韩庄镇耕地面积5. 2万亩,累计流转土地2. 6万余亩,韩庄镇 有多个集约地块繁育麦种和豆种,为农业生产增加20%以上的收益,种植企 业和大户大幅增收,在种植业收益中实现了一个较大的突破。围绕种植、养 殖、加工、服务、供应、销售、开展多元化经营服务,通过土地流转、托管 服务、订单供销和加工,构成三产联动的生态循环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各种 利益联结带动,促进农户增收及带动周边基地开展。农业生产用工利益联结, 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为节能减排、节约支出、增加收益提供了必要条件,为 局部无力耕种的农户带来了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带动了农村人口就地就业、 优先考虑安排贫困人口就业,人均收入达2000元,租金收入每人共收入3000 余元。农业基地用工带动了就地就业,从事农业生产的用工已达60人,人 均收入16563元,累计用工支出496.89万元。二、主要做法(一)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开展形成以种植(繁育良种,秸秆饲料化利用)一养殖(粪便原料化利用)业创新示范基地,浩丰智慧农业大脑等4个工程获评全国优秀案例。聚力品 牌强农,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建设培育行动,新增 “三品一标''产品136个,打造“万亩十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两个品牌 入选国家品牌名录,新增省级知名品牌9个,全市地理标志农产品到达54 个,“青岛农品”进入中国区域公用品牌排行榜前10,我市农特产品参加 “好品山东一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推介会(澳门站)广受好评。(三)打通现代高效农业全产业链。聚焦产业规划、龙头培育、技术创 新,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全链融合升级。着力培育15 条十亿级、8条百亿级、2条千亿级产业链,建设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 个数字农业示范园、27个产业强镇和38个田园综合体。中国北方(青岛) 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入选全国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易邦生物、 嘉里粮油工程获得省高质量开展奖。四、聚焦生态宜居,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乡村,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美丽村居、美丽庭院建设, 逐步提高乡村宜居度和群众幸福感。(一)坚持片区化规划。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集中连片打造,推动美丽 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示范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有机衔接、 一体推进,新建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0个,26个省 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省级验收,青岛市被评为“2021中国美丽乡村建设 新典范地区”,胶州市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二)坚持标准化建设。制定美丽乡村创立指标体系,优化28条可操 作指标,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即墨区岚前岭村、黄岛区达尼村等 17个村庄入选首批省级景区化村庄。实施节水、节肥、节药和畜禽粪污、 农作物秸秆、农膜与农药包装废弃物综合治理行动;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建 一有机肥加工一绿色高效循环为一体的产业开展模式。循环农业围绕废弃物 秸秆饲料化、粪污原料化、农产品品牌化,使收益屡次翻倍叠加,呈N次方 递增,从而带动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提升。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对标准化养殖 产生的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建设集污池和购置固液别离设备,对养殖场产 生的废弃物、废水等进行综合利用和有效处理,回收有机肥资源,将污染治 理、环境净化、能源回收、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化 肥面源污染,走生态化可持续开展的道路。依托有机肥、养殖场的沼渣、沼 液和水肥一体化的实施,在养殖场的周边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