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闭环交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pdf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双闭环交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交流调速系统设计课程:交流调速系统院系:机电与车辆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2008 级学生姓名:孙红禄 邓锐 牛淼 张帅 邱明贺 邓大伟 陈宇学号:导师及职称:范智平(讲师)2011 年 12 月 19 号摘要本设计介绍了交流调速系统的基本概况及其研究意义,同时提出了本设计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接着对系统各部分所需元器件进行比较选择并进行总体设计,最后采用工程设计方法对双闭环交流调速系统进行辅助设计,进行参数计算和近似校验。在调节器选择方面,本设计选择的PI调节器,使得线路大为简化,且性能优良、调试方便、运行可靠、成本降低。触发电路则采用一种新型高性能集成移相触发器(MC787)设计的触发电路,它克服了分立元件缺点,抗干扰性优良,具有输入阻抗高、移相范围宽、装调简便、使用可靠、只需一片MC787就可以完成三相相移功能,使用效果较好。目目录录1 绪论绪论.4 41.1 研究交流调速系统的意义.41.2 本设计所做的主要工作.42 交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32.1 交流电机常用的调速方案及其性能比较.32.2 三相交流调压调速的工作原理.52.3 双闭环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62.3.1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7 2.3.2 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73 电路参数计算电路参数计算.93.1 系统主电路的参数计算.93.2 根据系统方块图进行动态计算.93.3 调节器的设计参数计算.113.3.1 电流调节器的参数计算.123.3.2 转速调节器的参数计算.144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174.1 调节器的选择和调整.174.2 触发电路的设计.184.3 系统给定积分器.205 设计体会设计体会.22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21 绪论1.1 研究交流调速系统的意义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向交流电气传动领域的渗透,为交流调速系统的开发研究进一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诸如交流电动机的串级调速、各种类型的变频调速,特别是矢量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交流调速系统逐步具备了宽的调速范围、较高的稳速精度、快速的动态响应以及在四象限作可逆运行等良好的技术性能。现在从数百瓦的伺服系统到数百千瓦的特大功率高速传动系统,从一般要求的小范围调速传动到高精度、快响应、大范围的调速传动,从单机传动到多机协调运转,已几乎都可采用交流调速传动。交流调速系统具有下面几个主要优点:1、交流电动机特别是鼠笼异步电动机的价格远低于直流电动机。2、交流电动机不易出现故障,维修非常简单。3、交流电动机的使用场合没有限制。4、交流电动机的单机容量可远大于直流电动机。1.2 本设计中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本设计通过对双闭环交流调压调速系统发展趋势的分析,比较了多种常用的交流调速方案,并做出了方案选择。确定了控制系统方案后。对系统各个环节的设计参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在系统硬件设计方面进行了交流调压器的选择、和触发电路的选择。最后构建了双闭环交流调压调速系统,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2 交流调速系统2.1 交流电机常用的调速方案及其性能比较由电机学知,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公式如下:n 60 f1(1 s)/pn (2-1)式中pn电动机定子绕阻的磁极对数;f1电动机定子电压供电频率;s 电动机的转差率。从式(2-1)中可以看出,调节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转速有三大类方案。1.改变电动机的磁极对数由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n0 60 f1/pn(2-2)可知,在供电电源频率f1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接定子绕组的连接方式来改变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磁极对数pn,即可改变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n0,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2.变频调速从式(2-1)中可以看出,当异步电动机的磁极对数pn一定,转差率s定时,改变定子绕组的供电频率f1可以达到调速目的,电动机转速n基本上与电源的频率f1成正比,因此,平滑地调节供电电源的频率,就能平滑,无级地调节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变频调速调速范围大,低速特性较硬,基频f 50HZ以下,属于恒转矩调速方式,在基频以上,属于恒功率调速方式,与直流电动机的降压和弱磁调速十分相似。且采用变频起动更能显著改善交流电动机的起动性能,大幅度降低电机的起动电流,增加起动转矩。3.变转差率调速在交流异步电动机中,从定子传入转子的电磁功率 PM 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P2(1 S)PM是拖动负载的有效功率,另一部分是转差功率PS sPM,与转差率 s 成正比,它的去向是调速系统效率高低的标志。2.2 三相交流调压调速的工作原理异步电动机的调压调速是指改变定子电压调速。如图 2.1 画出了定子电压为U1、U1、U1(U1U1U1)时的机械特性。其特点是:1)变定子电压时,n0不变,sm也不变。2)最大转矩Tn及启动转矩Tq与定子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当定子电压降低时,Tn和Tq减小很小。3)定子电压越低,机械特性直线段的斜率越大,即特性越软。图 2-1 画出了恒转矩负载特性和通风机特性。对于恒转矩特性,电动机只能在机械特性直线段(n0nm段和 0sm)稳定运行。在不同电压下的稳定工作点分别为 a、b、c。对于通风机负载,电动机在机械特性的全段范围(即转速n00 段或转差率 01 段)都能稳定运行。在不同电压下的稳定工作点分别是 a、b、c。由图可见,当定子电压降低时,稳定运行时的转速将降低(nc nb na,nc nb na),从而实现了转速的调节。sab通风机负载特性cU”1nmcbaSmU1U1U1”TLTemax图 2-1异步电动机不同电压下的机械特性2.3 双闭环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2.3.1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在系统中设置了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联结,这就是说,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晶闸管整流器的触发装置。从结构上来看,电流调节环在里面,叫做内环;转速调节环在外面,叫做外环。这样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为了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两个调节器一般都采用 PI 调节器,要注意的是,考虑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是带限幅的,转速调节器 ASR 的输出限幅(饱和)电压是Uim,它决定了电流调节器给定电压的最大值;电流调节器 ACR 的输出限幅电压是Uctm,它限制了晶闸管整流器输出电压的最大值。2.3.2 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对于静特性来说,有转速调节器饱和与不饱和两种情况。(1)转速调节器不饱和这时,两个调节器都不饱和,稳定时,它们的输入偏差电压都是零。因此UnUnn(2-3)UiUiId(2-4)由式 2-2 第一个关系式可得n Un*n0(2-5)由上面的式子得到静特性图 2-3 的n0 A段。与此同时,由于 ASR*不饱和,Ui*Uim,从上述第二个关系式可知:Id Idm。这是说n0 A段静特性从Id 0(理想空载状态)一直延续到Id Idm,而Idm一般都是大于额定电流Idnom的。这就是静特性的运行段。(2)转速调节器饱和这时,ASR 输出达到限幅值Uim,转速外环成开环状态,转速的变化对系统不再产生影响。双闭环系统变成一个电流无静差的单闭环系统。稳态时IdUim Idm(2-6)式中,最大电流Idm是由设计者选定的,取决于电机的容许过载能力和拖动系统允许的最大加速度。式中所描述的静特性是图 2-3 中的 A-B段。这样的下垂特性只适合于n n0的情况。因为如果n n0,则U Un,ASR 将退出饱和状态。RKs1Ce图 2-2 双闭环调速系统稳态结构图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在负载电流小于Idm时表现为转速无静差,这时,转速负反馈起主要调节作用。当负载电流达到Idm后,转速调节器饱和,电流调节器起主要调节作用,系统表现为电流无静差,得到过电流的自动保护。这就是采用了两个 PI 调节器分别形成内、外两个闭环的效果。这样的静特性显然比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系统静特性好。然而实际上运算放大器的开环放大系数并不是无穷大、特别是为了避免零点漂移而采用“准 PI 调节器”时,静特性的两段实际上都略有很小的静差,如图 2-3 中虚线所示。图 2-3 双闭环系统的稳态特性4.各变量的稳态工作点和稳态参数计算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稳态工作中,当两个调节器都不饱和时,各变量之间有下列关系UnUnn0n(2-7)UiUiIdIdL(2-8)UC n IdRCeUn IdL(2-9)Uctd0eKsKsKs上述关系表明,在稳态工作点上,转速是由给定电压Un决定的,ASR 的输出量Ui是由负载电流IdL决定的,而控制电压Uct的大小则同时取决于 n 和Id,或者说,同时取决于Un和IdL。这些关系反映了PI 调节器不同于 P 调节器的特点。比例环节的输出量总是正比于其输入量,而 PI调节器则不然,其输出量的稳态值与输入无关,而是由它后面环节的需要决定的。后面需要 PI 调节器提供多么大的输出值,它就能提供多少,直到饱和为止。鉴于这一特点,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参数计算与单闭环有静差系统完全不同,而是和无静差系统的稳态计算近似,即根据各调节器的给定与*反馈值计算有关的反馈系数:转速反馈系数n Unm/nmax;电流反馈系数Uim/Idm,两个给定电压的最大值Unm和Uim是受运算放大器的允许输入电压限制的。3 电路参数计算3.1 系统主电路的参数计算已知系统控制电机(绕线式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参数为:PfNN 40KW,U1N380V,I1N85A,nN1480r/min,50HZ,91.5100,cos=0.87,E2N=340V,I2N=81A,/Y 联结,m=3,J=2.367kg.m2。Y 接晶闸管未导通时,均承受本相相电压,导通时电流为IN 0.55A,流过晶闸管最大电流时,对应波形为全波,根据有效值 I 公式为:1I 220i(t)2dt(3-1)负载平均电流Id 0.55A,所对应的电流有效值I 应小于额定电流所对应的有效值电流,即KfId1.57IT,这里取 1A。可选取 KP1 系列型号普通晶闸管作为主电路反并联调压器电路的导通管,其参数如下:通态平均电流额定结温门极触发电流/电压门极不触发电流/电压1A1003mA30mA/2.5V0.4mA/0.3V3.2 根据系统方块图进行动态计算图 3-1 中WMAKM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近似传函,这里KM为电1TMS动机的传递函数,Tjd为机电时间常数,它可以通过实验或者铭牌数据求取。Un*UWASR(S)Un(S)Ui*WACR(S)UctWGT-V(S)U1WMA(S)n(S)WFBS(S)图 3-1调速系统结构框图晶闸管交流调压器和触发装置 GT-V中可近似成一阶惯性环节,正如晶闸管触发与整流装置一样。传递函数可写成WGT V(S)KS/SS 1(3-2)式中KS为可控硅的传递函数;为可控硅的时滞或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反馈环节 FBS 考虑到反馈滤波的作用,其传递函数为WFBS(S)/TONS 1(3-3)因此,调节对象的总传递函数为WdKSKmK(3-4)(1s)(1Tons)(1Tms)(1s)(1Tms)式中K KsKm为调节对象总传递函数;Ton为时间常数。输入段加滤波器:Win111S用 PI 调节器:Wn Kp调节器电路图如图 3-2 所示。1TpS(3-5)TpSR2C1R5R1-+R3图 3-2PI 调节器3.3 调节器的设计参数计算(1)根据以上推导的异步电动机传递函数,首先计算它的参数电动机的机电时间常数近似认为与机械特性斜率kM成正比,即GD2GD2nTMkM()(3-6)375375M式中(nn)为负值,可由试验测出:()2800/0.13MM电动机与负载总飞轮惯性GD2取 0.01kgNm 则TM(0.012800(3-7)0.58s3750.13由Km(TdTm)得2K2KKm(0.58)2.6(3-8)2522103(2)求晶闸管交流调压器的时间常数电路采用三相全波 Y 型接法调压电路,根据经验数据Ts可取 3.3ms。调压器输出电压为 0V220V,输出控制电压Uct为 0V7V 变动,所以放大倍数Ks=220/73 0 倍。(3)求速度反馈系数采用 55CYD11 系列永磁低速直流测速发电机,最大工作转速可达4950r/min,当 电 动 机 额 定 转 速 运 行 时,nN1480r/min,即nom141.3rad/s得输出电压为 5.4V,则 5.4/141.3 0.039V/(rad/s)(3-9)(4)求速度反馈滤波常数Ton由于反馈输出均由波纹,在低速时尤为严重,一般都需要滤波,负责无法应用。Ton太小,滤波效果不佳,但Ton太大,又将影响系统性能,通常取1ms 10ms之间,这里取Ton10ms。3.3.1 电流调节器的参数计算电流环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保持电枢电流在动态中不超过允许值,因而在突加控制作用时不希望由超调,或者超调量越小越好。从这个观点出发,应该把电流环校正成典型 I 型系统。确定时间常数电流滤波器时间常数Toi电流滤波器 时间常数Toi选取与速度 调节器反馈 时间常数 相同ToiTon10ms。电流环小时间常数TI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TIToiTS 0.010.0033 0.0133ms2)电流调节器选用 PI 型,其传递函数为is1WACR Ki(3-10)is3)选择电流调节器参数ACR 超前时间常数:iT1 0.58s电流环开环增益:要求5%时,应取KIT I0.5,因此KI0.5/TI0.5/0.013337.61/s于是,ACR 的比例系数为Ki KIi/KSKma37.610.58 7.170.0392.630(3-11)4)校验条件电流截止频率ci KI37.6。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的条件:ci113TsToi现在,111159.03ci3TsToi3TSToi满足近似条件。5)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其原理图见图 3.3 所示,按所用运算放大器取R010K,各电阻和电容值计算如下:Ri KRi07.171071.7K取 80K(3-12)CiCoiiRi0.58106F 7.25F38010(3-13)4oi40.0033610F 1.32F(3-14)3R01010按照以上参数,电流环可以达到的动态性能为:i%4.3%5%,满足设计要求。3.3.2 转速调节器的参数计算1)确定时间常数(1)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为2TI 20.01330.0266s。(2)转速滤波时间常数Ton。根据所用测速发电机纹波情况,取Ton 0.01s。(3)转速环小时间常数Tn。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Tn 2TITon0.02660.010.0366s2)选择调节器参数由于设计要求无静差,转速调节器必须含有积分环节;又根据动态要求,应按典型型系统设计转速环。故 ASR 选用 PI 调节器,器传递函数为nS 1WASR(S)Kn(3-15)nS3)选择转速调节器参数按跟随性和抗扰性能都较好的原则,取h 5,则ASR 的超前时间常数为n hTn50.03660.183s(3-16)转速环开环增益KNh162h2Tn2225(0.0366)289.58s2于是,ASR 的比例系数为KnKNnK89.590.1830.03911.18137.64)校验近似条件转速环截止频率:cn KNn 89.580.183 16.39s2(1)电流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cn15TI现在15T150.010319.42 cnI满足简化条件。(2)小时间常数近似条件:cn1132TiTon现在,1132T13120.01330.01 20.43cniTon满足近似条件。5)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转速调节器原理图如图 3-3(3-17)(3-18)RnUn*R0/2R0/2CnR3RR5-+ConR0/2R0/2Ui*ConCdnRdn图 3-3带给定滤波和反馈滤波的PI 调节器取R010K,各电阻和电容值计算如下:Rn KnR011.1810111.8K取 120K(3-19)CnnRn0.183610F 1.525F312010(3-20)Con4on40.01106F 4F3R01010(3-21)4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4.1 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异步电动机变电压调速时,若采用普通电动机则调速范围很窄,采用高转子电阻的力矩电动机时,调速范围虽然可以大一些,但机械特性变软,负载变化的静差率太大。开环控制很难解决这个矛盾。对于恒转矩性质的负载,调速范围要求在 D2时,一般采用带转速负返馈的闭环控制系统,如图4-1 所示。HUiASR*Uk UctACR触发器SCR+UUg速度给定装置UUf异步电动机SF 测速发电机图 4-1 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原理图4.2 触发电路的设计不同的触发电路有不同的结构特点,所发脉冲适用于不同的整流电路。在本课题中,触发电路采用一种新型高性能集成移相触发器(MC787)设计的触发电路,它克服了分立元件缺点,抗干扰性优良,具有输入阻抗高、移相范围宽、装调简便、使用可靠、只需一片MC787就可以完成三相相移功能,使用效果较好,对于电力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和方便设计具有重要意义。MC787电路结构框图如图4-2图 4-2 MC787 电路结构框图该集成块由同步过零和极性检测电路、锯齿波形成电路、比较电路、抗干扰锁定电路、调制脉冲发生器、脉冲形成电路、脉冲分配及驱动电路组成。电路采用单电源供电,同步电压的零点设计在 12 电源电压处。三相同步电压信号经 T 形网络进入过零检测和极性判别电路,检测出零点和极性后,在锯齿波形成电路的Cu、Cv、Cw三个电容上积分形成锯齿波。锯齿波形成电路由于采用集中式恒流源,相对误差很小,具有良好的线性和一致性。因此要求选取的积分电容的相对误差也应小。锯齿波在比较器中与移相电压比较取得交点,移相电压Uc由脚 4 通过电位器调节或由外电路控制得到。移相电压Uc为正极性,当移相电压增加时,输出控制角 a 增大。移相电压Uc的调整范围可按积分电容的大小,在0 15V间选取。抗干扰电路具有锁定功能,在交点后,锯齿波和移相电压的波动不会影响电路的输出,直到下一个过零点,以保证交点的惟一与稳定,这对于防止因晶闸管换相所引起的干扰是非常必要的。MC787 的最大绝对额定值和推荐工作条件见表 4.1。表 4.1MC787 的最大绝对额定值和推荐工作条件最大绝对额定值电源电压输入电压工作温度-0.518v-0.5UDD-4085 CO推荐工作条件电源电压同步电压控制输入电压同步信号频率最佳工作温度818vUDD0UDD最大功耗300mW101000HZ存储温度-65150 CO-2565OC4.3 系统给定积分器系统应采用给定积分器作为给定装置,利用其输出得到不同斜率的斜坡速度给定信号,满足系统的要求。典型的给定积分器线路在控制系统中是一个通用的控制单元插件。图 4-3 是一种给定积分器的典型线路。图 4-3 给定积分器线路转速给定信号u0的上升率有三种方法:改变电阻R;改变电容C;调节电压u2。调整时,通过调节电位器RP或改变N1的输出限幅(调整RP1、RP2)的方法来改变u2比较方便灵活,故应用时多采用这种方法。当系统处于稳态时,给定积分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大小相等。为防止给定积分器输出电压出现超调,可在反馈回路引入R1、C1组成的微分负反馈。5 设计体会本次毕业设计选择的题目是双闭环三相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控制系统的设计,我选择本题目的目的主要是交流调速系统是自动调速系统的重要要形式,需要我们去做深入的研究。整个系统可以实现电流、转速两个负反馈调节,使系统的性能大大提高。通过这次设计,我对交流调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锻炼了我查阅资料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总之,这次设计我收获颇多。6参考文献1 周渊深.交直流调速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 何建平.电气传动重庆大学出版社3 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编著.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4 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5 陕西高科电力电子有限责任公司6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7 范正翘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8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10 余发山等.自动控制系统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1 杨仲平.自动控制系统煤炭工业出版社12 徐银泉.交流调速系统及其应用纺织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