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保定定州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71756467
资源大小:453.2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河北保定定州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2022-2023学年河北保定定州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句子默写(7分)1、按教材原文填空。(1)停杯投箸不能食,_。(李白行路难)(2)_,边秋一雁声。(社前月夜忆舍弟)(3)至若春和景明,_,上下天光,_ 。(范仲淹岳阳楼记)(4)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中遥望明月祝亲人平安,现在人们也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_,_ 。二、基础知识综合(7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培养青少年想象力,首要是鼓励他们更多地了解大自然和社会,从各个领域(A.yù B.yì)努力学习更多知识,在学习中感受知识的神奇和美感。现在的教育,知识教学甲 (A.绰绰有余 B.游刃有余),对知识的感受则不足。有的学生觉得物理、化学、数学等科目枯zào(A.躁 B.燥),但如果能够从更广阔的层面去认识这些知识,就会发现它们充满魅力。比如牛顿三定律,看似简单,实则简洁有力,充满对称美。它告诉人们,不管是太空还是地球,整个宇宙所乙 (A.遵循 B.遵照)的自然规律是一致的,深刻解答了人们的疑惑, , , ,激发更多创新活力。(1)根据拼音为文中处选择正确的读音,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处:_ 处:_(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甲:_乙:_(3)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能激发人们对更广阔领域的想象力这些想象力将叩开人们的创造之门让人们深入感受到科学的美和力量A B C D三、综合性学习(6分)3、学校举办以“开展课后服务 丰富课余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材料一】课后服务是由于家长下班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不匹配的矛盾产生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表示,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每个学校都要做起来。课后服务是为学生课后活动提供的服务,目前有的学校已经开始落实这一政策,开展延迟放学、“愿留尽留”的课后服务。【材料二】(1)【明含义】许多同学不明白什么是“课后服务”,请你根据材料为他们做简单介绍。(3分)(2)【巧回复】看到学校的通知后,有不少家长在学校的官方公众号里写下了留言。下面是“小叶爸爸”的留言,请你代替学校进行回复,以消除他的顾虑。(3分)小叶爸爸:“如果课后服务让孩子们多上了几节课,会不会加重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呀?”四、诗歌鉴赏(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江城子·密州出猎上片以情带景,记叙打猎场面,下片直抒胸臆,抒报国之志。B江城子·密州出猎通篇押“阳韵”,音调锉锵高昂,表现出词人意兴飞扬的气派。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D这两首词的“过片”特点有所不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突破了上下片内容各有所侧重的程式,下片词意紧承上片,抒情更加酣畅淋漓。5、两首词都以“白发”作为意象,抒发感情却大为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五、对比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岳飞)【注】宵肝(gàn):即宵衣食。宵,夜。肝,晚。天不亮就穿衣,天很晚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国事。营第:建造住宅。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或问:“天下何时太平?”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B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C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9、【甲】文中孟子将“生”与“义”置于不能兼得的两难境地,从而阐发了_的观点。这里主要运用了_论证的方法提出论点,说理深刻。【乙】文中写了岳飞孝敬母亲、_、听劝戒酒、_这四件事,由此可以看出岳飞是一个_的人。(5分)六、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10分) 谈语言 王力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并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有些话本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不准确,也不规范,但由于说习惯了,改不过来,叫什么“约定俗成”。谁“约定”的呢?恐怕总是从少数人说错开始,一直不去纠正它,变成“俗成”的吧!所以,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10、通览全文,作者谈论语言运用问题,重点阐述了哪两个观点?(2分)11、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12、对于语言规范化问题,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补充论述?(3分)13、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 小村鼓王 李忠元他是个毛头小伙,一双黑黑的大眼,淡淡的眉宇间拧着一丝倔强。他的性格有些内向,在众人面前不爱吱声,只是默默地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刚初中毕业,因为家里生活实在困难,就辍学返乡务农了。闲暇之余,邻里乡亲都爱打麻将、闲扯淡,他却与人背道而驰。家有祖上多年遗留的一面破鼓,弃之仓库一角而不用,父亲丢了几次,都被他偷偷地捡了回来。他爱这面鼓,即使对祖上的鼓王传奇只是道听途说而已,还是一到农闲时节就把这面鼓摆到院子里,轻轻敲打起来。起初,他并不懂得什么的律乐感,只是随心所欲,任意而为。就这样,他每天都要站在村口打上一阵,无论阴晴,雷打不动。小村人见了他,都远远地躲开,都说这孩子不务正业,都是念书给整傻了,整天敲一面破鼓,活像个精神病。“当年念书都没念明白,现在敲鼓还能有多大造化?千万不要向他学习呀!”村里人用手指了指他的背影,训斥自家的孩子。他俨然成了反面教材。他呢,脸上略显一丝难堪,装作没听见。可是他一敲鼓,村里人竟然奔走相告,一块来看稀奇,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聚拢了好多人,就像面对一个疯子在啃丢在地上的西瓜皮,目光里有讽刺、挖苦,但更多的还是嘲笑,有的干脆“鼓王、鼓王”地叫着,就像在叫一个傻子。可他依然不为所动,沉溺于鼓槌和鼓面之间,将这面大鼓作为自己发泄情绪的工具和承载理想的道具,双臂起落之间,鼓声隆隆,一时如醉如痴。但父亲面皮薄,受不了乡亲的白眼,几次瞪圆“牛眼”对他疾声吼叫,训斥声在院子里起起落落,不绝于耳。他眼里噙着泪,却依然故我,只是将自己的一腔怒火与悲愤倾注于鼓槌,在打鼓时多了几分力道,在隆隆鼓声里实现自我的宣泄与蜕变。时光荏苒,日月如梭。经历几度更迭,他将打鼓坚持到了最后,自己也发生了质的蜕变。毕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敲着敲着,鼓点就着了道一般,渐渐地有了节奏韵律。他能根据时下流行歌曲敲出不同的鼓点,或欢快,或舒缓,或压抑;欢快时如激流涌泉,舒缓时如小河流水,压抑时如山泉呜咽总之,他在鼓槌起处,鼓声隆隆,震耳欲聋,敲出小村每一天的美妙乐章。只要他一敲鼓,村里人仍旧奔走相告,一块来看稀奇,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聚拢了好多人。不过,这时的小村人态度有了急转弯,他们就像在观察魔术大师在变魔术,连眼睛也不眨巴一下,生怕一眨巴眼就漏掉了哪个不该忽视的环节。有些年轻人天天围在他的身前背后,央求拜他为师,他则一一应允,指导他们从入门学起,手把手地耐心细致地传授,在小村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学鼓风”,就连那些游手好闲的人都来找他学打鼓了。父亲年岁越来越大了,看到他将一面破鼓鼓弄到了极致,真的弄出了名堂,再也不唠叨了。当收徒时一个个新徒弟大包小包送上拜师礼的时候,父亲笑眯眯的眼神终于让他凝结在心里的“结”土崩瓦解。这些年,小村人生活步步登高,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家家都买了一面鼓,他率领大家以鼓为乐。在农闲之余,乡亲们以打鼓这种文娱方式来强身健体,在打鼓中寻找人生的真谛和快乐。他是打鼓健身运动的发起人,有了乡亲们的参与,他打鼓更欢了,简直进入了痴狂状态。打鼓时,他紧闭双眼,相由心生,将一身精力贯注于鼓槌上,双肩抖动,鼓槌一上一下,鼓声流汇成河,肆意流淌。在政府部门的组织下,小村每年组织一次鼓王选拔大赛,在全村善鼓者中选出一位鼓王,五年来他都无一例外地摘得桂冠,成为名副其实的“小村鼓王”。近两年,小村办起了秧歌队,他和乡邻们轮番上阵,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演绎得如火如荼。小村鼓声隆隆,吸引了很多外地人驻足观看,就连一些老干部、老教师也来瞧热闹。电视台记者闻讯赶来,将他的故事写成新闻报道,“小村鼓王”因此得以声名远播,家喻户晓。人怕出名猪怕壮。当地政府找到他,说要聘他做文化站长,却被他婉言谢绝了。第二年春天,正当村里人争相竞争年度鼓王的时候,他却一个人默默地离开了小村。他说自己底子薄,要出去学习一下,进修一下乐理知识,进一步提升自己,争取做“中国鼓王”。他走的时候,小村上空依旧鼓声隆隆。他是笑着走的。 (选自2021年第1期安徽文学,有删改)14、请依据文章内容,从“他”的视角梳理小说情节,补全下列内容。(4分)辍学务农爱上打鼓_打鼓有成传授技艺_为梦离村提升自己15、文章第段介绍“他”的性格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16、批注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请从修辞手法或心得体会角度为文中第段划线句子做批注。(4分)17、本文在情节安排上善用对比,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4分)七、名著阅读(6分)18、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阅读策略内容呈现阅读记录关注人物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水浒传 句中的“他”是:_(1分)关注情节水浒传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中牢头施恩知道他曾打虎,勇不可当,为了巴结他,就吩咐手下好生照看,每天好酒好肉伺候着。施恩巴结武松的目的是:_(2分)关注评价金圣叹评鲁达“论粗鲁处,他也有些粗鲁;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请结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故事情节,具体分析鲁提辖的“精细”。_(3分)八、作文(50分)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请以“在路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参考答案1、拔剑四顾心茫然 戍鼓断人行 波澜不惊 一碧万顷 怀旧空吟闻笛赋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2、(1) A B(2) 甲 A 乙 A(3)C3、(1)示例:课后服务是指推迟放学时间,为学生放学后在学校提供的一系列活动,主要是学校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锻炼及拓展训练等,这也为家长下班时间和学生放学时间不匹配的矛盾之间架起了桥梁。(2)示例:小叶爸爸您好,课后服务的内容并不只是单纯地上课,而是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后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所以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您多虑了。4C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苏轼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依然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自己,让自己有机会建功立业;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白发生”,表达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6、(1)祸患,灾难 (2)假如,假使 (3)有人 7B 8、(1)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2)吴玠一向(素来、向来、平素)佩服(敬仰、敬服)岳飞,愿意与他结为好友。 9、舍生而取义(舍生取义);比喻(类比);拒受名姝;辞帝为之营第;有责任、有担当(围绕岳飞孝敬、自律、知错就改、以天下为己任等诸方面来写,言之有理即可。)10、(1)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11、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论证了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性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2、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补充论述:一是写文章要有读者意识,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二是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挡箭牌,要尽量规范化;三是规范的标准要适应语言的发展。 13、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又不乏生动。14、(1)沉溺打鼓遭到嘲笑 (2)获封鼓王声名远播(意对即可)15、揭示了“他”最终有所成就的性格原因,表现了他的独特之处。为后文“他”在乡亲们的嘲笑和父亲的训斥下依然坚持练鼓做铺垫。 16、示例一:修辞方法: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把鼓声比作激流涌泉、小河流水和山泉呜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他”鼓声敲出的美妙乐章,凸显出“他”鼓技的提升。示例二:心得体会:“他”经过不懈的练习,终于有了成果,告诉我们只要勤奋、有方法、坚持、不动摇地学习,就一定有光明的未来。“他”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17、示例:“他”技艺不精时乡亲们的讽刺、挖苦和嘲笑与练鼓有所成就后乡亲们连眼睛也不眨一下形成对比。作用:衬托出“他”的鼓技发生的质的蜕变,凸显出“他”练鼓取得的成就,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人物形象。18、林冲 想让武松帮忙夺回快活林。 示例。精细体现在:金氏父女逃跑时,恐店小二赶去拦截,向店里要了条板凳,坐了两个时辰;不小心把郑屠打死后,随机应变,故意说他诈死,边骂着慢慢离去,让自己从容脱身。19、例文: 一直在那段路上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题记学习犹如一趟长长的列车,它从一个地方,带你到另一个地方。沿途风景迷人,但它却不会为你停下来。初进站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迈入了初中的大门,面对焕然一新的学校和陌生的面孔。我的心里七上八下,紧张又有些开心。初一的生活平平淡淡,我们每天打打闹闹,有说有笑,聊着身边自认为有趣的事情,周而复始。谁又能想到,我们这趟列车,又即将转站。一年的时间,说长也很短,我们刚刚彼此了解,又不得不分离。可是没办法,我们也只能坐着这趟列车,继续前行,直到我们希望到达的终点。中点站列车已经行驶一半,我们见过太多人匆匆上车又下车。再次来到这个学校,心中少了些紧张不安,多了一份期待。同样的教室,只是坐着不同的人,他们已经褪去稚嫩的面孔,显出些许成熟和自信。中点站,是我们承上启下的一个转折点,没有那么轻松,当然也没到即将进站的紧张。在这趟列车上,我们依旧一起玩,一起笑,留下属于我们不一样的回忆。终点站不知不觉,列车即将到达终点。也许是我们经历过太多次的分离,把所有的分离都当做理所当然。最后这一站至关重要,这一站,我们经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考试,有的人脸上带着胜利的喜悦,有的结果可能不尽人意,可是列车没有停站,我们也不会轻易放弃。我们每天早起晚睡,紧紧抓住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希望在列车停下来的时候,给自己和期望的人一个最好的答案。很高兴在最重要的旅途中有你们相伴。世界这么大,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只是路上的行人,不会久留。所有的分离都只是为了你在成功时的相聚,不要害怕分离,因为你有全世界,而他们都只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列车不会停站,既然有人下车,就会有人上车,它没有终点。所以我们,一直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