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pdf
-
资源ID:71780084
资源大小:285.5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六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pdf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7 六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 班级:_ 姓名:_ 时间:_ 1.文言文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的字(1)日初出沧沧凉凉(_)(2)孔子不能决也(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这句话朗读时的停顿完全正确。(_)(2)“孰为汝多知乎?”本句采用反问的形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_)(3)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_)3下列名言警句中,最能表明孔子在本文中的态度的一项是()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司马光勤学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患:担心。既:已经。息:休息。俟(s):等待。讽诵:背诵。及长:等到年龄大了。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寝:睡觉。1结合句子,解释下列加点字。(1)尝主编资治通鉴 _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7(2)俟能讽诵乃已 _(3)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_ 2对“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等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B.等他长大了,读了哪些古代书籍,他依然记得很清楚。C.依靠他强大的记忆,长大了,还记得安放书籍的地方。D.依靠他强大的记忆,等到他长高了,拿得到(家中放得高)古代书籍。3下列选项中能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这句话运用_的手法,表现了司马光_的特点。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 ,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引:引来,使出现。邑:同乡。文不识:人名。与:帮助。资:借。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划线的词。衡乃穿壁引其光_ 遂成大学_ 2根据意思写由文中的原句。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_ 匡衡于是帮助那个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_ 3像这样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还有:_。4匡衡为什么给那个大户人家做工而不要报酬?_ 4.阅读古文,完成练习。怕后生笑 欧公晚年,尝自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选自宋人轶事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欧公:指欧阳修。窜定:刪正、改定。嗔:怒,生气。1“晚年”的意思是()A.傍晚的时候 B.年末的时候 C.年老的时候 2本文写欧阳修晚年做的事是_。3“自苦如此”的意思是_。欧阳修“自苦如此”的原因是_。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3/7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_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偶然而至,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1补全成语:螳螂捕蝉,_。2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是:_。3选段中的“其”分别指什么?其:_ _ 4解释句中画线词。(1)欲取蝉(_)(2)黄雀延颈欲啄螳螂(_)6.阅读短文。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弓缴而射之。虽与之 学,若之矣。为是其智 若与?曰:非然也。1在“”处按原文填空。2在()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在“”上根据课文内容解释这个字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_)_(2)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 3联系课文,说说“为是其智f若与?曰:非然也”的意思。_ 7.文言与文化。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除了这篇文言文,我们还学过文言文_和_。2“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是_。“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句话是_句。3文中弈秋教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一人“_”,一人“_”。(用原文填空)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_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4/7 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食:吃。子:你。无敢:不该。长(zhng):为首领,执掌。逆:违背。以为:认为是信:诚实。走:逃跑。遂:于是。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虎求百兽而食之(_)A要求,请求 B寻求,寻找 C帮助(2)虎以为然(_)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 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正确的解释。A它们,指代百兽 B它,指代老虎 C它,指代狐狸 D它们,指代老虎和狐狸(1)虎求百兽而食之(_)(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_)(3)兽见之皆走 (_)3下面对句子“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4这则寓言讽刺了_的人。9.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暮:晚。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为人臣:做臣子的。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臣闻之(_)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盲臣安敢戏其君(_)善哉(_)2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吾剑之所从坠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项为之强 D.何不试之以足 3翻译句子。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_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 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 10.阅读理解。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5/7 短文一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其邻人之父亦云”中“亦”的意思是_,“云”的意思是_。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_ 3“其家甚智其子”,富人为什么这么认为?_ 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_说:“_。”短文二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走”与“兔走触株”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车刚开走 B.奔走相告 C.说走了嘴 2翻译下列句子。(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_(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_ 3为什么宋人没有再得到兔子?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释:祠: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称,春祀叫作“祠”。舍人:战国和秦汉时期,王公贵族的门客称舍人。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画地:在地上作画。1翻译文言句子。(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_(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 2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_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6/7 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_ 12.课内阅读。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_ 2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_ 3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_ 13.阅读古文,回答问题。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翻译句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 2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3第一句中“善”字说明什么问题?_ 4文中刻画的两个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_ 5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一个道理?_ 14.阅读理解。宋濂嗜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注释:假借:同义复合词,假就是“借”。以是:因此)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余幼时即嗜学:_ 弗之怠:_ 走送之:_ 2试着翻译词句。手自笔录:_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7/7 3读了短文,你觉得可以向宋濂学习哪些品质?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