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ppt(精品).ppt
支气管扩张症一、定义: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化脓性疾病。二 病因:1 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阻塞(最常见)2 支气管先天发育缺陷和遗传因素三三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 慢性咳嗽慢性咳嗽 与体位改变有关。2 大量脓痰大量脓痰 痰静止后分三层,痰有臭味说明有厌氧菌感染。3 反复咯血反复咯血 部分病人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平时无咳嗽咳痰等症状,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4 继发肺部感染继发肺部感染 5 病变部位可闻及固定、持久的湿罗音。病变部位可闻及固定、持久的湿罗音。四 诊断要点 1 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2 病变部位可闻及固定、持久的湿罗音。3 胸部X线显示有蜂窝样或卷发状阴影。4 高分辨CT或支气管碘油造影可确诊。五、治疗原则五、治疗原则 1、清除痰液、清除痰液(体位引流是控制感染、减轻全身中毒症状的根本措施)。2、控制感染、控制感染。3、咯血的处理、咯血的处理。4、病变局限、病变局限、全身情况良好可考虑手术。全身情况良好可考虑手术。六、体位引流的方法及护理六、体位引流的方法及护理 1、适应症、适应症(1)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慢支、肺结核等疾病有大量)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慢支、肺结核等疾病有大量痰液而排除不畅者。痰液而排除不畅者。(2)支气管碘油造影术前、术后。)支气管碘油造影术前、术后。2 禁忌症禁忌症(1)呼吸功能不全,有严重呼吸困难及发绀者。)呼吸功能不全,有严重呼吸困难及发绀者。(2)近两周内有大咯血者。)近两周内有大咯血者。(3)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老年体弱不能耐受者。)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老年体弱不能耐受者。3、原则、原则 病肺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引流时间,每病肺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引流时间,每次次1530min,每日,每日23次。次。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引流易在饭前进行;)引流易在饭前进行;(2)对痰液粘稠者,引流前予超声雾化吸入;)对痰液粘稠者,引流前予超声雾化吸入;(3)术中鼓励病人放松、适当咳嗽咳痰;)术中鼓励病人放松、适当咳嗽咳痰;(4)引流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引流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呼吸衰竭一、定义: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支气管、肺疾病最常见。2、诱因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引起慢性呼衰最常见的诱因。3、发病机制(1)肺泡通气不足;(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3)弥散障碍。三、分型 1、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将呼衰分为 I型(低氧血症型)型(低氧血症型):动脉血氧分压降低。II型(低氧伴高碳酸血症型)型(低氧伴高碳酸血症型):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同时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2、根据呼吸衰竭发生的缓急分为:急性急性 原来肺功能正常,因突发疾病导致呼吸衰竭。慢性慢性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呼吸衰竭。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临床最早出现的表现。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呼吸中枢受损时可表现为潮式呼吸和间停呼吸。2、紫绀、紫绀:病人缺氧致还原血红蛋白增加所致。口唇、指甲等处明显。3、精神神经症状、精神神经症状:是呼衰的重要表现(肺性脑病)。肺性脑病肺性脑病是指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急性缺氧病人迅速出现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慢性缺氧早期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逐渐出现头痛、多汗、烦躁、昼眠夜醒,严重者出现谵妄、抽搐、昏迷、视乳头水肿等。4、心血管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大、心动过速。晚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见外周浅表静脉充盈,表现为颜面潮红、球结膜充血水肿、病人皮肤红润、温暖潮湿。5、其他、其他 可出现ALT升高,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和DIC等。五、诊断标准五、诊断标准 1、有导致呼吸衰竭的病因、基础疾患或诱因。、有导致呼吸衰竭的病因、基础疾患或诱因。2、有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有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3、血气分析、血气分析Pa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或原发性心排血量低时,呼衰即可诊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或原发性心排血量低时,呼衰即可诊断。断。六、治疗原则六、治疗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首要条件。2、合理给氧、合理给氧;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3、增加通气量、减少、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潴留;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4、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5、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七、护理要点七、护理要点 1、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排痰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排痰等。2、合理给氧。、合理给氧。3、遵医嘱用药、遵医嘱用药。4、病情判断与疗效监测。、病情判断与疗效监测。5、机械通气。、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