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林岷休克优秀课件.ppt
休克林岷休克第1页,本讲稿共22页 休休 克克 休克的研究简史及其概念 病因与分类 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临床 表现及治疗原则 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 功能障碍第2页,本讲稿共22页 一、休克的研究简史及休克一、休克的研究简史及休克 的概念的概念 概概 念念: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 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特点是 微循环障碍、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 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 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第3页,本讲稿共22页 二、病因与分类二、病因与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一)按病因分类 1 1、失血性休克与失液性休克:有效 循环血量 2 2、烧伤性休克:血浆丢失、疼痛、感染 3 3、创伤性休克:出血、疼痛第4页,本讲稿共22页 4 4、感染性休克:内毒素的作用,TNF 与IL-1为其关键性介质。高排低阻型休克(高动力型休克)低排高阻型休克(低动力型休克)5 5、过敏性休克:组胺、激肽 微血 管的扩张、淤血,微血管壁通透性 6 6、心源性休克:心输出量急剧 7 7、神经源性休克:第5页,本讲稿共22页(二)按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分类(二)按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分类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血容量减少 低血容量性休克 外周血管床容量扩大 血管源性休克 心泵功能降低 心源性休克第6页,本讲稿共22页 三、休克的分期、发病机制、三、休克的分期、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复习正常微循环的组成及血流通路第7页,本讲稿共22页(一)休克(一)休克期期 (缺血性缺氧期)(缺血性缺氧期)1 1、微循环变化:、微循环变化:微血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痉挛性 收缩,毛细血管缺血、缺氧,动-静 脉短路、直捷通路开放 少灌少流 灌少于流 第8页,本讲稿共22页 2 2、发生机制:、发生机制:(1 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大量生成 皮肤、内脏血管的强烈收缩 (2 2)血管紧张素 (3 3)TXA2生成 (4 4)VP、心肌抑制因子(MDF)、ET等第9页,本讲稿共22页第10页,本讲稿共22页 3 3、代偿意义:、代偿意义:(1 1)维持动脉血压:外周阻力 心率 、心肌收缩力 心输出量 回心血量 自身输血:容量血管 收缩 自身输液:组织液回 流入血 (2 2)血液重分布,保证心、脑的血供 第11页,本讲稿共22页 4、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血压可以无明显的降低 神志清楚 5、治疗原则:治疗原则:(1)消除病因 (2)补充血容量:失多少,补多少第12页,本讲稿共22页 (二)休克(二)休克期(淤血性缺氧期)期(淤血性缺氧期)1 1、微循环变化:、微循环变化: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松弛,静脉内血流缓慢、淤滞,毛细血管淤血、缺氧 多灌少流,灌大于流 第13页,本讲稿共22页 2 2、发生机制:、发生机制:(1 1)酸中毒:乳酸堆积。(2 2)扩血管的代谢产物:腺苷、组胺等 (3 3)内毒素的作用:持续性血管扩张 (4 4)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白细胞滚动、贴壁、粘附;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微循环血流缓慢,血液泥化。第14页,本讲稿共22页第15页,本讲稿共22页 3 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出现典型的休克症状 血压进行性下降 神志淡漠、昏迷 4 4、治疗原则:、治疗原则:(1 1)纠正酸中毒 (2 2)补足血容量:需多少,补多少 (3 3)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4 4)防止DIC发生第16页,本讲稿共22页 (三)(三)休克休克期(微循环衰竭期、期(微循环衰竭期、DIC期)期)1、微循环变化、微循环变化:微血管麻痹性扩张,毛细血管内 血流停滞,出现大量的微血栓。不灌不流 第17页,本讲稿共22页 2、休克引起、休克引起DIC机制:机制:(1)凝血系统激活:(2)微循环障碍 (3)TXA2促进血小板的聚集 DIC形成后,病情进一步恶化。3 重要器官功能衰竭: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第18页,本讲稿共22页第19页,本讲稿共22页 四、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四、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 器官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的细胞学说(一)代谢障碍(一)代谢障碍 休克 组织的缺血缺氧 有氧氧化 ATP 钠泵失灵 细胞水肿 高钾血症 糖酵解 乳酸性酸中毒 第20页,本讲稿共22页 (二)细胞的损伤(二)细胞的损伤 1 1、细胞膜的变化:、细胞膜的变化:通透性 ,最 早发生损伤的部位 2 2、线粒体、溶酶体的变化、线粒体、溶酶体的变化第21页,本讲稿共22页 (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1 1、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肾 2 2、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休克肺 3 3、心功能改变:、心功能改变:休克的中、晚期出现 机制 4 4、脑功能障碍、脑功能障碍 5 5、消化道和肝功能障碍、消化道和肝功能障碍 第22页,本讲稿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