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及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小石潭记一、关于作者与写作背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二、原文小石潭记柳宗元 唐代(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三、文章结构与主旨:第1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环境。写小石潭,处处以“石”字落笔。动静结合,将小石潭的景致极佳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第2段:采用“定点描写”的方法描写潭水和游鱼。清晰可见的游鱼衬托出潭水的清澈似无。正面写鱼,侧面写水,一动一静,互为映衬。第3段:写小石潭远处之景。运用比喻手法,“斗折”为静态,“蛇行”为动态,写出了小溪和两岸的形状,形象逼真。第4段:写潭边的环境,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极写小石潭的幽静、凄清,营造出一种忧伤深邃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境。第5段:补叙,交代同游者,属游记的一般格式。内容主旨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着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凄苦忧伤的感情。四、重点知识点归纳1.重点词语解释(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冽:凉 ( 2 )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表示约数 ( 3 )日光下澈澈:穿透 ( 4 )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 5 )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 6 )往来翕忽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 7 )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互:交错不齐 ( 8 )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 9 )以其境过清以:因为清:凄清 ( 10 )乃记之而去去:离开2.一词多义( 1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明灭可见动词,可以、能够( 2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隶而从者动词,跟从( 3 )环如鸣珮环名词,玉饰四面竹树环合动词,环绕、包围( 4 )乐心乐之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动词,逗乐、嬉戏( 5 )清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3.古今异义( 1 )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2 )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日光下澈下:向下 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方向 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神寒骨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 3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乐:以为乐 五、理解性默写1.文中描写鱼静态的句子是“佁然不动”。 2.文中描写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文中描写鱼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4.文中运用侧面描写,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文中描写潭水形态的句子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文中直接表明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句子是“寂寥无人”。 7.文中表明作者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8.文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两句,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 六、课文内容探究( 一 )理解文章内容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小石潭的?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本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的:发现小石潭( 闻声见形 )潭中景物( 水、石、树、鱼 )小潭源流( 溪身、岸势 )潭周气氛( 环境、感受 )记录同游者。小石潭的特点: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作者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第2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特点的?通过描写游鱼、阳光、鱼影来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见底。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乎矛盾,应如何理解?课后练习第二题变式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山水之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二 )分析写作手法1.作者在描写小石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抓住溪流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其中的“斗折蛇行”“犬牙差互”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小溪和两岸的形状,形象逼真。2.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清晰可见的游鱼衬托出潭水的清澈似无。正面是写游鱼的情态,侧面是写水的清澈,一动一静,互为映衬。( 三 )阅读启示探究1.选文第4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2.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分别指什么?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习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心乐之( )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佁然不动( ) (4)五色交辉( ) (5)四时俱备时(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实是欲界之仙都。 3.【甲】文第一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小石潭的美?(4分)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水的特点的。(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注瀵(fèn):水由地下喷涌而出。1.请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全石以为底( ) (2)俶尔远逝 ( ) (3)斗折蛇行( ) (4)日薄西山 ( ) (5)或涌或没( )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 3.【甲】【乙】两文中所描写的水各有怎样的特点?(2分) 4.简要分析两篇选文在写景方法和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4分)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