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docx
-
资源ID:71849344
资源大小:253.9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docx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学习目标:1、 阅读本课导语,结合第1课所学知识,列举从战国到汉代汉武帝时, 分别有那些思想受到统治者重视。2、 通过史料能分析出董仲舒儒学思想的内容和先秦儒学的联系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难点:汉儒和先亲入学的关系一、 从“无为”到“有为”自主学习1、阅读史料一,秦朝由此采用了什么措施?有何影响?该措施反映出秦朝重视哪家思想? 2、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思考与秦朝相比汉初统治者所重视的思想有何变化?为什么要变化?你认为这种新思想是否符合当时的需要,请什么理由?合作探究1:材料二: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孝惠、高后之间,衣食滋殖。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 班固汉书·食货志 依据材料二说明,在汉初实施新政策的过程中那些语句是原因?那些语句是表现?那些语句是结果?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汉武帝时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和董仲舒思想的内容合作探究2:材料三:(汉初)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 材料四:元朔元年秋,匈奴入辽西,杀太守、入渔阳、雁门、败都尉,杀略三千余人。元朔二年春正月,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元朔三年夏,匈奴入代,杀太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元朔四年夏,匈奴入代、定襄、上郡,杀略千余人。 班固汉书·武帝纪材料五: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班固汉书·食货志依据材料3、4、5归纳汉武帝国家面临的威胁分别是什么?合作探究3:材料六: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依据材料六,分析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与材料一李斯的主张相比有何相同的地方?反映了汉儒有什么变化?材料七: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天者群物之祖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 依据史料七,分析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有何作用?达标检测:1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 ( ) A适应西汉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B儒家思想已经过时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黄老之学宣扬无为思想2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 ( ) 有利于加强君权 包含了儒家的“仁政”思想使儒家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完全继承了先秦“民贵君轻”的思想A B C D3董仲舒对儒学思想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时代特色”是指( )A新儒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B新儒学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C新儒学抛弃了传统儒学的陈旧观念 D新儒学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4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有震慑作用的学说是( ) 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D“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