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资源ID:71852449
资源大小:172.3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六国论》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六国论习题课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学习本课,要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2. 学习者分析高一学生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重要的文言词句,学生应通过本课继续积累文言文知识。学生对于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还比较陌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有待提高。3. 学习目标确定语言建构与运用:复习强化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以及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比阅读,分析两篇文章的论点和论证思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和“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的与时俱进精神。4.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洞悉“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心论点的内涵,理解文章的政论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通过对比阅读,分析两篇文章的论点和论证思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学习难点: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5. 学习评价设计知识获得: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根据笔记的完善程度和逻辑清晰度进行评价,若对重难点有遗漏的,应加以补充;学习态度:时刻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动态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根据课堂表现及作业表现给予表扬和奖励;能力提升:通过练习册习题夯实基础,除此之外,布置有挑战性的作业,归纳、整理课上所讲文言知识。1.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课程导入教师活动1回忆六国论课文学生活动1·齐读课文环节二:知识回顾教师活动2·提问重点字词解决练习册23、26、28题 率赂秦耶? 不能独完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始速祸焉 洎牧以谗诛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提问重点古今异义词解决练习册第24题 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可谓智力孤危 后秦击赵者再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介绍虚词“以”的介词和连词用法,解决练习册第27题·小组讨论以下八个例句中的“以”属于什么用法,该如何翻译焉用亡郑以陪邻。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以乱易整,不武。 不用,则以纸贴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教师归纳总结“以”的用法学生活动2·回忆重点实词,练习册改错·学生分析27题的四个选项·四人小组讨论例句中的“以”的用法环节三:结构梳理教师活动3·展示六国论结构图,请同学补全。解决练习册25、29、30题。学生活动3·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完成结构图,其它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环节四:对比阅读教师活动4·播放苏辙六国论朗读视频。 归纳第一段“天下之势”指什么形势。·根据31、32题扫清字词障碍。·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读第二段,秦国与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是哪里? 读第三段,范雎担心的是什么?韩、魏依附于秦的危害是什么? 读第四段,苏辙给六国的建议是什么?苏辙的文章着重探讨了六国当时应采取的自安之计,全文抓住一个“势”字,站得高、看得远,从大处着笔,高谈阔论、说短论长,颇具战国策士纵横捭阖之风。学生活动4·鼓励同学积极讨论,大胆发言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