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研究论文: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的问题表征与路径探索.docx
-
资源ID:71919753
资源大小:137.91KB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思政研究论文: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的问题表征与路径探索.docx
大思政研究论文: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的问题表征与路径探索十八大以来,为了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中央陆续颁布了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专门性文件,并在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改革政策文本中多次强调。如何在实践中将德育一体化落实落细,是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德育一体化”的表达是对德育内涵的再次强调,“一体化”针对的是“分散化、零碎化”。德育一体化建设要求在纵向的学段上和横向的学科上,能在德育实施过程中相互联系渗透,成为体系化的有机整体。北京市和福建省出台的具体措施集中于德育一体化的内涵,致力推进德育一体化的整体建设。福建省 2017 年 1 月发布的关于整体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向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注重建设要求、原则、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途径、统筹保障等各方面的协调。北京市 2021年 7 月发布的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指向大中小幼德育体系,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建立德育要素融通一体、学段衔接一体、各方协同一体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山东省和广东省出台的具体措施集中于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建设,致力发挥课程在德育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山东省在 2016 年 5 月就颁布了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细分为德育课程、学科德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德育四份指导纲要,建立了德育课程体系。广东省在 2021 年 12 月印发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措施(试行),通过一体化推进思政课教学研究和交流、专业团队和协作平台建设、加强领导等措施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学段来说,山东针对中小学,福建和广东指向大中小学,北京则将幼儿园阶段也纳入了一体化的体系。一、德育一体化建设的问题表征1.德育内容缺乏一体化设计一是欠缺顶层设计,国家、省市层面还没有实现一体化德育内容的构建。比如,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思政教材的编写各自分组,使得课程和教材缺少一体化基础;二是德育内容简单重复,在各学段甚至相同学段之间、思政课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重复。各学段学科到底应呈现哪些德育内容、分量各占多少、教学要求的高低如何等方面亟须统筹安排;三是德育内容设置缺乏逻辑顺序,学段之间区分度和衔接思路不够明确。2.德育活动较为单一割裂实践中各学段的德育目标定位不清楚,缺乏逻辑和顺序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德育一体化的实施方向出现偏差。不少教师采用知识讲授的方法,教学环节固化,通过反复强化训练进行知识点教学,甚至只进行应试化教学。同时,尽管许多学校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系列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但这些活动各自为战、缺乏体系的问题依然比较普遍,还不能形成综合效应。3.德育一体化机制尚未健全德育工作在管理体制、队伍建设、规章制度、环境营造等方面存在着各学段条块分割的问题。特别是在队伍建设方面,德育教师衔接意识不强、交流机制不畅,各学段间很难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与非德育课教师更是处于疏离的状态。在自身能力方面,教师基于德育一体化理念的教学能力还比较薄弱,“在教学中存在学科教学碎片化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以一体化的思想开展教学,认真研究教法,改变以往仅仅关注单课或单课时教学的思维定式”1。同时,德育资源有效整合力度不足、学校德育领导机制不健全、德育评价整体性连贯性不强、缺乏激励机制、对德育一体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也较为突出。二、德育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探索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各省(区、市)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实施意见或指导纲要。北京、山东、福建、广东 4 省市在目标、内容、方法、机制、保障等方面为实践路径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尝试(见表1 )。1.明确德育一体化的目标在整体目标框架下进行目标的逻辑性设计是各地的共同做法。山东在 17 份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中界定了各学段的德育目标,例如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品德教育目标有 9 个方面,并强调要与高校政治理论课相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课相补充、与学校其他课程和活动相互配合支撑。福建在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的基础上,对各学段德育主要目标分别阐述,体现了各学段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北京在整体性目标要求的基础上,界定了各学段的德育目标,同时对各学段如何衔接提出了具体建议。广东则按照“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的精神,围绕思政课一体化的核心目标提出各项工作措施。4 省市构建德育一体化目标主要致力于三方面的设计:一是整体性设定目标,这需要深刻理解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将各学段、各学科、各主体的德育看作一个整体,以全局观念理解和设计德育目标;二是差异化设置目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依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制定不同侧重点的目标;三是衔接性设置目标,各学段德育分目标要衔接得当、层层深入,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解决衔接问题。2.规划德育一体化的内容首先,做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统筹。“教材的事情不是小事情,教材应该是国家事权。德育教材体系属于国家事权,必须由国家一体化考虑。”2顶层设计由国家层面负责,各省市及各级各类学校则要深刻理解,落实好三级课程体系。其次,构建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山东对小初高的德育课程进行了包括课程纲要、德育图谱、教材建设、实施指南、评价办法等在内的一体化设计。同时,山东还对思政课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分工合作进行了整体设计,挖掘了语、数、外等 14 个学科蕴含的德育因素。福建和北京都分别阐述了小学、中学、大学阶段德育一体化的内容,北京还修订了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广东强调建立集体备课机制,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各级备课会上集中沟通研讨德育内容的一体化建设。再次,开展德育一体化主题活动。北京建立和深化了“三同四起来”工作模式,福建明确提出了各教育阶段主要的德育活动方式,山东把各种主题活动列入各科课程指导纲要,广东开展书记校长同上 “思政第一课”等活动并大力拓展资源等。3.优化德育一体化的方法德育方法的一体化是在一体化设计的思路下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同时推进不同德育渠道的融通。各省市的措施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山东按德育课程类别对小初高的德育实施提出具体建议,包含中小学各学段各年级详细的内容目标、预期表现、活动(教学)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福建提 出“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道德实践环节”等 7条拓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北京指出幼小初高大五个学段应分别侧重采用何种形式的德育方式并详细说明。广东则通过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可复制借鉴的经验。4.建设德育一体化的队伍一是配齐人员。“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配比的建设目标,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首要目标。”3例如,北京规定了高校配置德育工作者的师生比,要求中小学配备充足的师资队伍,加大专职教师培养力度。二是加强培训。例如,北京构建德育队伍一体化贯通研训机制,建立一批示范性培训基地,推动高校和区县建立一体化思政课教师研修共同体。广东在思政课教师培训中纳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容,通过多种培训形式提升教师衔接意识和能力。三是专家引领。山东、福建成立了省德育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北京成立了学校德育研究会、建立德育研究专家库,广东成立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德育一体化提供了专业化的智力支撑。四是促进对话。通过举办多种活动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已成为 4 省市的共识。例如,北京“定期举办相邻学段德育干部教师交流研讨会,建立跨学段学生思想行为特点调研反馈机制”。广东“常态化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促进教师学习交流常态化、机制化”。5.强化德育一体化的协同从时间来看,4省市越来越重视协同、联动与配合,不断在一体化上下功夫。山东立足“纵向上各学段贯通、横向上挖掘各学科德育因素,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福建通过整体规划各学段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途径来增强一体化设计,同时坚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网络。北京提出建立一体化育人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由学校、家庭、社会组成,其中特别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广东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加强与高校合作,统筹区域内教研机构及中小学校力量,发挥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的作用。6.加强德育一体化的保障在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方面,山东建构了省域 内“政府主导、专业跟进、上下联动、综合实施”的工作机制。福建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加强规划和协调,责任主体落实到位。北京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市、区、校三级相关机构各有分工。广东落实思政课建设的各层级责任,主体责任由各学校党组织承担,第一责任人是党组织书记、校长。在注重研究、扩大宣传方面,各省市通过设立专项研究课题,鼓励德育工作者就德育一体化建设开展教研科研。同时,加强研究成果的实践检验和宣传运用,总结有益经验,提供可资借鉴的优秀课例等。北京还编办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期刊,编写全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年报等。在资金保障、系统管理方面。4 省市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部门从上至下的制度支持、服务保障、资金支持。例如,福建设立德育工作专项资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多维度协同配合的机制,加强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强保障,才能促进德育一体化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