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课件.pptx
第一章第一章绪绪 论论第1页/共197页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形成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形成一、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城市地理学(一、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城市地理学(图图1-1-1 1)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分支学科,是研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分支学科,是研究究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空间分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空间分布布和内部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和内部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二、城市地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背二、城市地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景聚落的发展与演变聚落的发展与演变人类活动空间的重心转移人类活动空间的重心转移 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第2页/共197页地地地地理理理理学学学学理论地理学理论地理学理论地理学理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普通自然地理学普通自然地理学普通自然地理学普通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地貌学地貌学地貌学陆地水文学陆地水文学陆地水文学陆地水文学气候学气候学气候学气候学海洋地理学海洋地理学海洋地理学海洋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聚落地理学聚落地理学聚落地理学聚落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村落地理学村落地理学村落地理学村落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图图图图1-11-1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世界区域地理学世界区域地理学世界区域地理学世界区域地理学国家区域地理学国家区域地理学国家区域地理学国家区域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计量地理学计量地理学计量地理学计量地理学地图学地图学地图学地图学GISGIS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第3页/共197页第二节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节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一、考察城市的两种视点一、考察城市的两种视点 “点点 ”与与“面面 ”宏观与微观宏观与微观 区域中的城市区域中的城市 城市中的区域城市中的区域二、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二、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一)城市形成与发展条件研究(一)城市形成与发展条件研究 (二)城市化问题研究(二)城市化问题研究(三)区域内部城市空间组织研究(三)区域内部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四)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四)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五)城市问题与城市政策研究(五)城市问题与城市政策研究第4页/共197页第三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第三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城市相关科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相关科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环境科学等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环境科学等一、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一、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二、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二、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三、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社会学三、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社会学四、城市地理学与环境科学四、城市地理学与环境科学五、城市地理学与五、城市地理学与城市形态学城市形态学?第四节我国城市地理学发展概况第四节我国城市地理学发展概况第5页/共197页 思考题:思考题:、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包括哪、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包括哪些方面?些方面?、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宏观城市地理学研究与微观城市地理学研、宏观城市地理学研究与微观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区别何在?究的主要区别何在?第6页/共197页第二章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地域划城市与城市地域划分分第7页/共197页第一节城市的概念第一节城市的概念 一、城市概念的相对性一、城市概念的相对性 二、城市的基本特征二、城市的基本特征(一)人口特征(二)景观特征(一)人口特征(二)景观特征(三)职能特征(四)文化特征(三)职能特征(四)文化特征第二节城市地域划分第二节城市地域划分一、城乡界线的划分一、城乡界线的划分 城乡二元论与城乡连续论城乡二元论与城乡连续论 (图(图2-12-1)第8页/共197页 农村地域城市地域农村地域城市地域城乡二元论城乡二元论农村地域过渡地带城市地域农村地域过渡地带城市地域 城乡连续论城乡连续论 图图2-12-1城乡界线划分城乡界线划分第9页/共197页 二、两种城市地域划分法二、两种城市地域划分法(一)城市功能区(一)城市功能区 (Metropolis Statistical Area)(Densely Inhabited District)等等(二)城市行政区指标?(二)城市行政区指标?第三节我国城市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第三节我国城市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一、现行市镇建制标准一、现行市镇建制标准 基本原则:人口下限与职能构成基本原则:人口下限与职能构成 市与镇的区别?市与镇的区别?二、城市人口统计口径二、城市人口统计口径 中国城市地域构造全市?市区?建成区?中国城市地域构造全市?市区?建成区?(表(表(表(表2-12-12-12-1)(图(图(图(图2-1)2-1)2-1)2-1)第10页/共197页第11页/共197页 图图 2 2-2 2 中国城市地域构成示意图中国城市地域构成示意图 第12页/共197页 思考题:思考题:、现代城市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现代城市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从城乡连续论的观点正确理解现代、如何从城乡连续论的观点正确理解现代城城乡关系?乡关系?、两种城市地域划分方法的区别何在?、两种城市地域划分方法的区别何在?、我国城市地域构成的特点及其对城市统、我国城市地域构成的特点及其对城市统计计的影响有哪些?的影响有哪些?第13页/共197页第三章第三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第14页/共197页第一节城市产生的政治经济学解释第一节城市产生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人类定居:聚落的出现人类定居:聚落的出现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 剩余产品的交换:市剩余产品的交换:市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大农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大农业 产业革命:大机械工业的出现产业革命:大机械工业的出现 现代城市的发展现代城市的发展第15页/共197页 第二节区位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区位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图(图3-13-1)地理位置、地形、水文、资源条件等地理位置、地形、水文、资源条件等 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相对位置、交通、人口、经济结构与经济相对位置、交通、人口、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发展水平等展水平等(表表3-13-1)第16页/共197页第17页/共197页第三节其他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三节其他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 不同地区城市景观的差异不同地区城市景观的差异第四节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第四节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职能主导型城市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职能主导型城市 二、区际贸易与流通职能主导型城市二、区际贸易与流通职能主导型城市 三、产业专门化与综合职能主导型城市三、产业专门化与综合职能主导型城市(图(图3-23-2)第18页/共197页图图图图3-2 3-2 3-2 3-2 不同地区城市景观的差异不同地区城市景观的差异不同地区城市景观的差异不同地区城市景观的差异第19页/共197页思考题:思考题:、怎样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怎样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的观点?产物的观点?、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哪些?、地理位置对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地理位置对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第20页/共197页第四章第四章城市化原理城市化原理第21页/共197页第一节城市化的概念第一节城市化的概念 一、城市化概念的基本内涵一、城市化概念的基本内涵(一)城市对农村的影响的过程;(一)城市对农村的影响的过程;(二)全社会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二)全社会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三)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地区集中的过程;(三)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地区集中的过程;(四)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的过程。(四)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的过程。二、城市化的第二、城市化的第形态与城市化的第形态与城市化的第形形态态 弗莱德曼(弗莱德曼(J.FriedmannJ.Friedmann)可视的、物质的;抽象的、精神的。可视的、物质的;抽象的、精神的。三、广义城市化与狭义城市化三、广义城市化与狭义城市化 城市农村二元论?城市农村连续论?城市农村二元论?城市农村连续论?过程与结果过程与结果 城市化与城镇化城市化与城镇化第22页/共197页四、城市化的历史限定四、城市化的历史限定 产业革命前的城市与产业革命后的城市的区别产业革命前的城市与产业革命后的城市的区别 人口的聚集过程、城乡关系、城市经济与城市发人口的聚集过程、城乡关系、城市经济与城市发展展五、五、城市化的测定指标城市化的测定指标(一)人口指标:(一)人口指标:城市人口总人口城市人口总人口 城市人口城市人口?(二)土地利用指标:(二)土地利用指标:城市土地利用的规模与增长率城市土地利用的规模与增长率 近郊土地近郊土地利用利用?(三)复合指标(三)复合指标:多种指标的综合分析多种指标的综合分析 指标的选取与组指标的选取与组合合?第23页/共197页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一、城市化的前提条件一、城市化的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一前提第一前提 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二前提第二前提二、工业化与城市化二、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聚集与人口集中工业聚集与人口集中聚集经济原理聚集经济原理三、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三、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 后工业化社会的出现后工业化社会的出现 后工业化?后工业化?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假城市化(假城市化(pseudo-urbanization pseudo-urbanization)现象现象第24页/共197页四、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四、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经济总量的增加与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总量的增加与经济结构的优化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的正相关关系第25页/共197页第三节城市化的地域推进过程与阶段性第三节城市化的地域推进过程与阶段性 一、城市化的地域推进一、城市化的地域推进(一)中心市区的城市化(一)中心市区的城市化 旧城改造,土地利用的高度集约化旧城改造,土地利用的高度集约化(二)外围市区的城市化(二)外围市区的城市化 低级城市职能的扩散,城市功能分区低级城市职能的扩散,城市功能分区(三)郊区的城市化(三)郊区的城市化 作物、劳动、土地的商品化过程作物、劳动、土地的商品化过程 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四)广域的城市化(四)广域的城市化 (表表表表4-24-24-24-2)第26页/共197页第27页/共197页 大城市区大城市区(metropolismetropolis)与大城市带与大城市带(megalopolismegalopolis)大城市区大城市区:都市圈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便都市圈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便捷捷的交通通道为依托,以城市职能的空间扩散为条件,的交通通道为依托,以城市职能的空间扩散为条件,以以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与区域间的整合为结果,以城市日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与区域间的整合为结果,以城市日常常生活圈的空间范围为界限的高度区域一体化的城市功生活圈的空间范围为界限的高度区域一体化的城市功能能区。区。伦敦、纽约、东京等大城市区伦敦、纽约、东京等大城市区 大城市带大城市带:由许多相互连接的大城市区构成由许多相互连接的大城市区构成的在的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密切联系的巨大的带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密切联系的巨大的带状城城市地域市地域。1957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GottmannJ.Gottmann)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带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带:(图(图(图(图4-14-14-14-1)第28页/共197页第29页/共197页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大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大城市带 英格兰大城市带英格兰大城市带 西北欧大城市带西北欧大城市带 美国五大湖沿岸大城市带美国五大湖沿岸大城市带 美国西海岸大城市带美国西海岸大城市带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大城市带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大城市带地中海北岸大城市带地中海北岸大城市带长江三角洲大城市带长江三角洲大城市带京津唐大城市带京津唐大城市带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带珠江三角洲大城市带第30页/共197页二、城市化的阶段性二、城市化的阶段性(一)服部硅二郎:区域与城市发展的相关分析(一)服部硅二郎:区域与城市发展的相关分析、核化(、核化(nuclearizationnuclearization)、城市化(、城市化(urbanizationurbanization)、大城市化(、大城市化(metropolitanizationmetropolitanization)、大城市带化(、大城市带化(megalopolitanizationmegalopolitanization)(二)诺思姆()(二)诺思姆():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初期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后期阶段城市化过程的形曲线(图城市化过程的形曲线(图4-4-2 2)第31页/共197页OO2020404060608080%时间时间时间时间 初期阶段初期阶段初期阶段初期阶段 加速阶段加速阶段加速阶段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后期阶段后期阶段后期阶段图图图图4-2 4-2 城市化过程曲线城市化过程曲线城市化过程曲线城市化过程曲线第32页/共197页(三)博格():城市人口的动态过程(三)博格():城市人口的动态过程分析分析、城市化(、城市化(urbanizationurbanization)、郊区化(、郊区化(suburbanizationsuburbanization)(表)(表4-44-4)、逆城市化(、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counterurbanization)(表)(表4-4-5 5)、再城市化(、再城市化(reurbanizationreurbanization)(表)(表4-64-6)第四节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空特征第四节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空特征 一、时间性差异一、时间性差异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局部性、缓慢、低水平局部性、缓慢、低水平(表(表(表(表4-34-34-34-3)(表(表(表(表4-74-74-74-7)第33页/共197页第34页/共197页第35页/共197页第36页/共197页第37页/共197页(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化、快速增长、高水平全球化、快速增长、高水平 二、空间性差异二、空间性差异(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异(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异 地域性地域性?阶段性阶段性?(二)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间的差异(二)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间的差异 地域性地域性?阶段性阶段性?三、规模性差异三、规模性差异 大城市与小城市间发展速度上的差异大城市与小城市间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表表表表4-9)4-9)4-9)4-9)(表(表(表(表4-84-84-84-8)第38页/共197页第39页/共197页三、当代世界城市化的重要特征三、当代世界城市化的重要特征(一)全球化(一)全球化(二)大城市的发展(二)大城市的发展 超级城市超级城市 (super citysuper city)的出现的出现 (表表4-4-10)10)第40页/共197页(三)城市职能高级化趋势(三)城市职能高级化趋势弗莱德曼弗莱德曼(J.FriedmannJ.Friedmann):“):“The World City 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Hypothesis”世界城市世界城市 (world cityworld city)与与 全球城市全球城市 (global cityglobal city)第41页/共197页第五节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第五节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阶段阶段:1949:1949年以前年以前阶段阶段:1950:195019571957阶段阶段:1958:19581965 1965 阶段阶段:1966:196619761976阶段阶段:1977:1977年以后年以后二、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二、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表表表表4-11)4-11)4-11)4-11)(表表表表4-12)4-12)4-12)4-12)第42页/共197页第43页/共197页第44页/共197页三、我国城市发展的规模差异三、我国城市发展的规模差异 大城市的顽强发展大城市的顽强发展四、我国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四、我国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差异 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人口动态城市化水平与城市人口动态五、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趋势五、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趋势(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城市化水平预测城市化水平预测(二)大城市的发展(二)大城市的发展 中国大城市区的发展中国大城市区的发展(三)城乡一体化进程(三)城乡一体化进程 郊区城市化、小城镇的发郊区城市化、小城镇的发展展(表表表表4-13)4-13)4-13)4-13)(表表表表4-14)4-14)4-14)4-14)(表表表表4-15)4-15)4-15)4-15)第45页/共197页第46页/共197页第47页/共197页第48页/共197页思考题思考题:、如何从地理学的角度解释城市化现象?、如何从地理学的角度解释城市化现象?、广义城市化与狭义城市化的主要区别何在?、广义城市化与狭义城市化的主要区别何在?、如何理解城市化的机制?、如何理解城市化的机制?、城市化的地域推进有哪些具体表现?、城市化的地域推进有哪些具体表现?、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划分有哪些理论?、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划分有哪些理论?、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征有哪些?、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如、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如何何?、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有、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有哪哪些具体表现些具体表现?第49页/共197页第五章第五章城市职能与城市分类城市职能与城市分类第50页/共197页第一节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第一节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 (一)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一)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为本城市以外的需求服务的部基本部分:为本城市以外的需求服务的部分分 非基本部分:为本城市的需求服务的部分非基本部分:为本城市的需求服务的部分 (二)基本部门与非基本部门(二)基本部门与非基本部门 基本部门:以基本部分为主的经济部门基本部门:以基本部分为主的经济部门 非基本部门:以非基本部分为主的经济部非基本部门:以非基本部分为主的经济部门门 (三)基本与非基本比(三)基本与非基本比 (B/N)(B/N)第51页/共197页二、城市基本部分和非基本部分的划分方法二、城市基本部分和非基本部分的划分方法(一)普查法:准确、繁琐(一)普查法:准确、繁琐(二)残差法:经验性、主观性(二)残差法:经验性、主观性公式公式0 (5-1)(三)区位商法:假设条件(三)区位商法:假设条件 Li (i=1,2,3,,n)(5-2)()(5-3)其中:其中:t (5-4)N N N N0 0 0 02 2 2 2e e e ei i i ie e e et t t tE E E Ei i i iE E E Et t t tE E E Ei i i iE E E Et t t t第52页/共197页(四)正常城市法(四)正常城市法:经验性经验性阿氏值与莫氏值阿氏值与莫氏值 两个重要结论:两个重要结论:值的地域差与规模差值的地域差与规模差 (五)最小需求量法(五)最小需求量法 最小需求量最小需求量?两个假设一个结论两个假设一个结论 (表(表4-4-3 3)两个问题对最小需求量法的修正两个问题对最小需求量法的修正三、基本非基本比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三、基本非基本比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一)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的因素(一)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的因素城市规模专业化程度城市发展历史城市规模专业化程度城市发展历史(二)基本非基本比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二)基本非基本比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乘数效应城市发展乘数效应 (表(表(表(表5-15-1)(表(表(表(表5-25-2)第53页/共197页第54页/共197页第55页/共197页 城市就业城市就业:E=BE+NBE (5-5)其中其中:E 为城市就业总人口为城市就业总人口 BE 为基本部分就业人口为基本部分就业人口NBE非非基本部分就业人口基本部分就业人口 E=(1+)BE (5-6)设设:(1+)=(5-7)则则:E=BE (5-8)城市人口城市人口:P=E (1)(5-9)NBENBEBEBENBENBEBEBE第56页/共197页其中其中:P P 为城市总人口为城市总人口 为带眷系数为带眷系数 E E 为城市就业总人口为城市就业总人口 P=(1 )BE (5-10)设:设:NBE=P (1)(5-11)其中其中:为可变系数为可变系数 根据公式根据公式(4-4)、(4-8)、(4-10)可以得到三可以得到三个公式个公式:E=(1)1 BE (5-12)NBENBEBEBE第57页/共197页 P=(1)1 BE (5-13)NBE=(1)1 BE (5-14)证明证明结论:结论:表现在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就业机会增加表现在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就业机会增加方方面的城市发展是由城市基本部分的变动所决定的面的城市发展是由城市基本部分的变动所决定的。第二节城市职能分类方法第二节城市职能分类方法一、城市职能的概念一、城市职能的概念城市在国家或区域所承担的地域分工城市在国家或区域所承担的地域分工。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区别与联系第58页/共197页 P=E =(BE+NBE)=(1+P/BE)BE证明证明:(1+P/BE)=1/(1-)(BE+P)=BE/(1-)(1-)(BE+P)=BE BE-BE +P-2 P=BE P=BE +2 P=(BE+P)P=(BE+P)NBE=P,P=(BE+NBE)E=BE+NBE,P=E第59页/共197页二、城市职能分类方法二、城市职能分类方法(一)定性描述方法(一)定性描述方法 (表(表5-5-4 4)奥隆索奥隆索(M.AuronsseauM.Auronsseau)的城市职能分类)的城市职能分类 城市职能专门化:城市职能专门化:在城市诸多职能中,地位相对在城市诸多职能中,地位相对突突出,具有一定区际意义的重要职能出,具有一定区际意义的重要职能。关于定性描述方法的讨论关于定性描述方法的讨论 (二)统计描述方法(二)统计描述方法 (表表5-5-5)5)哈里斯哈里斯()的城市职能分类()的城市职能分类 第60页/共197页 临界值:城市职能专门化的定量指标临界值:城市职能专门化的定量指标 关于统计描述方法的讨论关于统计描述方法的讨论(三)统计分析方法(三)统计分析方法 (表(表5-5-6 6)纳尔逊纳尔逊()的城市职能分类()的城市职能分类 平均值(平均值()与标准差()与标准差()=(4-15)(4-15)城市职能专业化水平的三级标准城市职能专业化水平的三级标准 +2 +3X Xi i(Xi(Xi)2 2n nn n第61页/共197页关于统计分析方法的讨论关于统计分析方法的讨论 (图图5-5-1)1)(四)(四)多变量分析方法多变量分析方法 多变量分析方法的技术与流程多变量分析方法的技术与流程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多变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多变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各变量对城市差异性的影响各变量对城市差异性的影响 (表(表5-5-7 7)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方法的区别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方法的区别 关于多变量分析方法的讨论关于多变量分析方法的讨论 下一节下一节下一节下一节(图图图图5-2)5-2)5-2)5-2)第62页/共197页 图图图图 5-25-25-25-2城市多变量分析流程图城市多变量分析流程图城市多变量分析流程图城市多变量分析流程图 资料矩阵资料矩阵资料矩阵资料矩阵列相关系数矩阵列相关系数矩阵列相关系数矩阵列相关系数矩阵行相关系数矩阵行相关系数矩阵行相关系数矩阵行相关系数矩阵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归并技术归并技术归并技术归并技术归并技术归并技术归并技术归并技术分类分类分类分类第63页/共197页第三节我国城市职能分类第三节我国城市职能分类一、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一、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 孙盘寿孙盘寿(1984)1984)西南三省城镇的职能类型西南三省城镇的职能类型二、全国性城市职能分类二、全国性城市职能分类 周一星周一星等(等(1988)1988)中国城市的工业职能分类中国城市的工业职能分类三、我国城市职能分类特点与问题三、我国城市职能分类特点与问题 理论与方法论的完善理论与方法论的完善统计资料的不充分统计资料的不充分第64页/共197页思考题:思考题:、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有哪些?各自、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的特点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哪些方面?些方面?、什么是城市职能?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区别和、什么是城市职能?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区别和联联系有哪些?系有哪些?、城市职能分类方法的进化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各、城市职能分类方法的进化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各阶阶段的方法有哪些特点与问题?段的方法有哪些特点与问题?第65页/共197页第六章第六章城市体系城市体系第66页/共197页第一节城市体系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城市体系的基本概念 一、一、Urban system Urban system 的词义辨析的词义辨析Chaos Chaos 混乱、无秩序、无规则的状态混乱、无秩序、无规则的状态SystemSystem整齐、有秩序、有规则的状态整齐、有秩序、有规则的状态 Urban systemUrban system城市有秩序的状态城市有秩序的状态 二、二、Urban system Urban system 的内涵的内涵 城市的空间作用和等级关系城市的空间作用和等级关系第67页/共197页 三、三、Urban system Urban system 的地域性的地域性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城市群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城市群 (图(图6-16-1)图图6-16-1城市体系的等级划分城市体系的等级划分第68页/共197页城市体系:城市体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不同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不同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构成的有秩序的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构成的有秩序的城城市集合市集合。第二节中心地理论第二节中心地理论一、克里斯泰勒一、克里斯泰勒 (W.ChristallerW.Christaller)的中的中心心地理论地理论(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中心地中心地 (central placecentral place)与中心地职能与中心地职能 门槛门槛 (thresholdthreshold)与服务范围与服务范围 中心性中心性 (centralitycentrality)与中心地等级与中心地等级第69页/共197页(二)假设条件(二)假设条件 、区域自然条件的均质性;、区域自然条件的均质性;、区域交通条件的均质性;、区域交通条件的均质性;、区域人口分布的均质性;、区域人口分布的均质性;、人类经济行为的合理性。、人类经济行为的合理性。(三)市场区的理论模型(三)市场区的理论模型 六边形网络及嵌套系统六边形网络及嵌套系统 (图图6-2)(6-2)(图图6-3)6-3)k k值值:某一市场区内拥有下一级完整市场区的数某一市场区内拥有下一级完整市场区的数量量 决定决定k k值的三原则值的三原则:市场、交通、行政市场、交通、行政 (图图6-4)6-4)(图图6-5)6-5)(图图6-6)6-6)第70页/共197页图图图图6-4 6-4 6-4 6-4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第71页/共197页图图图图6-5 6-5 6-5 6-5 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第72页/共197页图图图图6-7 6-7 6-7 6-7 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第73页/共197页(四)中心地体系(四)中心地体系当当k=3k=3时时,市场区排列为:市场区排列为:1,3,9,27,1,3,9,27,3 3n-1n-1(n=1,2,3,n=1,2,3,)中心地排列为:中心地排列为:1,2,6,18,1,2,6,18,3 3n-1n-1(n=1)(n=1);3 3n-1n-1-3 3n-2 n-2(n(n2)2)当当k=4k=4时时,市场区排列为:市场区排列为:1,4,16,64,1,4,16,64,4 4n-1n-1(n=1,2,3,n=1,2,3,)中心地排列为:中心地排列为:1,3,12,48,1,3,12,48,4 4n-1n-1(n=1)(n=1);4 4n-1n-1-4 4n-2 n-2(n(n2)2)当当k=7k=7时时,市场区排列为:市场区排列为:1,7,49,343,1,7,49,343,7 7n-1n-1(n=1,2,3,n=1,2,3,)中心地排列为:中心地排列为:1,6,42,294,1,6,42,294,7 7n-1n-1(n=1)(n=1);7 7n-n-1 1-7-7n-2 n-2(n(n2)2)第74页/共197页二、廖什二、廖什 (A.LoschA.Losch)景观景观(一)需求圆锥(一)需求圆锥需求随距离增加而递减需求随距离增加而递减(二)市场区与中心地体系(二)市场区与中心地体系 k k值值:市场区数量市场区数量 =中心地数量中心地数量 (图图6-8)6-8)k=(mk=(m3)3)2 2+n+n2 2 (6-1)(6-1)k=(m+1/2)k=(m+1/2)3 3 2 2+(n+1/2)+(n+1/2)2 2 (6-2)(6-2)(图图6-7)6-7)第75页/共197页距离(价格)距离(价格)需需求求d dY Y2 2Y Y1 1X X1 1X X2 2r r图图图图6-7 6-7 6-7 6-7 需求圆锥需求圆锥需求圆锥需求圆锥rr最大需求半径最大需求半径第76页/共197页达西()公式达西()公式:k=mk=m2 2+m+mn+nn+n2 2 (6-3)(6-3)其中其中:(nm,m:(nm,m取取1,2,3,1,2,3,;n;n取取0,1,2,0,1,2,)()(表表6-1)6-1)表表6-1 6-1 廖什的中心地体系廖什的中心地体系m 1 1 2 2 2 3 3 3 3 4 4 4 4 4 5 5 m 1 1 2 2 2 3 3 3 3 4 4 4 4 4 5 5 5 5n 0 1 0 1 2 0 1 2 3 0 1 2 3 4 0 1 n 0 1 0 1 2 0 1 2 3 0 1 2 3 4 0 1 2 2k 1 3 4 7 12 9 13 19 27 16 21 28 37 48 25 31 k 1 3 4 7 12 9 13 19 27 16 21 28 37 48 25 31 3939第77页/共197页(三)廖什景观(三)廖什景观 (四)两学说的比较(四)两学说的比较 三、对中心地理论的评价三、对中心地理论的评价第三节城市的空间作用第三节城市的空间作用 一、城市空间作用的类型与条件一、城市空间作用的类型与条件(一)城市空间作用的类型(一)城市空间作用的类型 物流、人流、金融流、信息流物流、人流、金融流、信息流 网络密度与城市的等级网络密度与城市的等级图图6-96-9图图6-106-10第78页/共197页图图图图6-9 6-9 6-9 6-9 廖什景观廖什景观廖什景观廖什景观第79页/共197页图图图图6-10 6-10 6-10 6-10 廖什的中心地系统廖什的中心地系统廖什的中心地系统廖什的中心地系统第80页/共197页(二)城市空间作用的条件(二)城市空间作用的条件 互补性互补性 (complementaritycomplementarity)中介机会中介机会 (intervening opportunityintervening opportunity)可运输性可运输性 (transferabilitytransferability)二、城市吸引区二、城市吸引区 (一)结节地域的概念(一)结节地域的概念(图图6-10)6-10)(二)城市吸引区的确定(二)城市吸引区的确定(图图6-11)6-11)格林格林 ()()图图图图6-10 6-10 6-10 6-10 节结地域概念图节结地域概念图节结地域概念图节结地域概念图第81页/共197页 通勤圈、商圈通勤圈、商圈 赖利(赖利()“零售引力规律零售引力规律”公式:公式:=()2 (6-4)其中:其中:T Ti i 为从中间地带被吸引到为从中间地带被吸引到i i 城市的贸易额;城市的贸易额;T Tj j 为从中间地带被吸引到为从中间地带被吸引到j j 城市的贸易额;城市的贸易额;P Pi i 为为i i 城市的人口;城市的人口;P Pj j 为为j j 城市的人口;城市的人口;T T T Ti i i iT T T Tj j j jP P P Pi i i iP P P Pj j j jd d d dj j j jd d d di i i i第82页/共197页 d di i 为该中间地带与为该中间地带与i i城市之间的距离;城市之间的距离;d dj j 为该中间地带与为该中间地带与j j城市之间的距离。城市之间的距离。地理学意义:地理学意义: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该城市的人口规模成正比,与两者引力与该城市的人口规模成正比,与两者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康弗斯()康弗斯()“断裂点断裂点”公式公式:di=(Pi Pj)(6-5)D Dij ij1 1P Pj j/P/Pi i第83页/共197页三、城市与区域间的相互作用三、城市与区域间的相互作用(一)生长极理论(一)生长极理论 (growth pole theorygrowth pole theory)均衡增长模式与非均衡增长模式均衡增长模式与非均衡增长模式佩鲁佩鲁 (F.PerroiixF.Perroiix)主导产业主导产业 (leading industriesleading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