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力资源四级基础知识.ppt

    • 资源ID:71934418       资源大小:6.41MB        全文页数:13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力资源四级基础知识.ppt

    会计学1人力资源四级基础知识人力资源四级基础知识第一页,共138页。学习内容理论知识考试专业能力考试基础知识30分0分人力资源规划15分15分招聘与配置10分20分培训与开发10分15分绩效管理10分15分薪酬管理15分20分劳动关系管理10分15分合计100分100分分值分布分值分布(fnb)(fnb)(四级)(四级)第1页/共137页第二页,共138页。知识结构树知识结构树人力(rnl)资源管理HRM5人力资源开发(kif)与管理HR规划(guhu)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1劳动经济学2劳动法3现代企业管理4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心理学其它学科社会学规范市场背景基础概 述人人力力资资源源管管理理基基础础知知识识枝枝繁繁叶叶茂茂树树干干树树根根土土壤壤第2页/共137页第三页,共138页。本课程本课程本课程本课程(kchng)(kchng)(kchng)(kchng)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法劳动法第三章第三章 现代企业现代企业(qy)(qy)管理管理第四章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五章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3页/共137页第四页,共138页。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劳动(lodng)(lodng)经经济学济学1234劳动劳动(lodng)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法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gngj)和需求和需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第4页/共137页第五页,共138页。劳动力市场研究(ynji)市场经济制度中现象(xinxing)运行(ynxng)规律的科学一、何谓劳动经济学一、何谓劳动经济学第5页/共137页第六页,共138页。二、劳动二、劳动二、劳动二、劳动(lodng)(lodng)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一)资源(zyun)的稀缺性 资源的有限性,或制约(zhyu)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二)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1.相对性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稀缺2.绝对性需求和愿望永远不能满足,普遍和长久稀缺3.本 质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三)劳动经济学的产生原因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第6页/共137页第七页,共138页。三、效用三、效用三、效用三、效用(xioyng)(xioyng)最大化最大化最大化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是经济效用最大化是经济(jngj)(jngj)分析的基本假设。(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经济(jngj)(jngj)人假人假设)设)市场主体(sh chn zh t)个人效用最大化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追求货币收益非货币收益亏损最小化盈利最大化=总收入-总费用突 出第7页/共137页第八页,共138页。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shch(shch ng)ng)生产(shngchn)要素土地(td)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地租收益工资收益利息收益利润收益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8页/共137页第九页,共138页。产品(服务)市场 生产(shngchn)要素市场 居民(jmn)户企 业商品和劳务(lo w)的供给货币支出生产要素收入生产要素供给【收入循环模型】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第9页/共137页第十页,共138页。价格(jig)生产量0E商品(shngpn)供给商品(shngpn)需求产品价格是由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产品的价格由谁决定?工资的多少谁说了算?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第10页/共137页第十一页,共138页。工资(gngz)就业(ji y)量0E劳动力供给(gngj)劳动力需求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第11页/共137页第十二页,共138页。劳动(lodng)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实证研究(ynji)方法现状是什么(无价值(jizh)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应该是什么(有价值判断)特点认识客观事实结论客观并可检验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特点为制定经济政策服务思路提出标准研究对策符合标准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12页/共137页第十三页,共138页。【二级】单选题:劳动力市场(shchng)的基本功能是()(A)调节资源的配置(B)决定就业量与工资(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D)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B【三级】单选题: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jngqu)的知识的方法。(A)观察研究方法(B)实证研究方法(C)对比研究方法(D)规范研究方法B真题演练真题演练(yn(yn lin)lin)第13页/共137页第十四页,共138页。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劳动(lodng)(lodng)经济经济学学123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劳动经济学的研究(ynji)对象和对象和研究研究(ynji)方法方法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gngj)和需求和需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第14页/共137页第十五页,共138页。一、劳动力一、劳动力一、劳动力一、劳动力(一)劳动力的概念(一)劳动力的概念劳劳动动力力是是指指在在一一定定年年龄龄之之内内,具具有有劳劳动动能能力力(nngl)(nngl)与与就就业业要要求求,从从事事或或能能够够从从事事某某种种职职业业劳劳动动的的全全部部人人口,包括就业者与失业者。口,包括就业者与失业者。第15页/共137页第十六页,共138页。一、劳动力一、劳动力一、劳动力一、劳动力(二)劳动力参与率(二)劳动力参与率劳劳动动力力参参与与率率是是劳劳动动力力在在一一定定范范围围内内的的人人口的比率口的比率(b(b l l)。总人口劳参率;总人口劳参率;年龄别劳参率;年龄别劳参率;某性别劳参率。某性别劳参率。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性别劳参率=某性别劳动力该性别人口100%年龄别劳参率=某年龄组劳动力该年龄组人口100%第16页/共137页第十七页,共138页。一、劳动力一、劳动力一、劳动力一、劳动力n n(三)劳参率的生命周期与长期变动趁势:n n15-19岁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读书)n n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独立)n n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享福)n n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boch)高位水平(主体)第17页/共137页第十八页,共138页。经经济济周周期期是是指指经经济济运运行行过过程程中中繁繁荣荣与与衰衰退退(shuitu)(shuitu)的的周周期性交替。期性交替。n n在有的经济衰退时期,总劳动力参与率上升;而在另一些经济衰退时期,总劳在有的经济衰退时期,总劳动力参与率上升;而在另一些经济衰退时期,总劳动力参与率下降。针对这两种情况,提出了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动力参与率下降。针对这两种情况,提出了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fji)(fji)性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n n前提:一级劳动力(成年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前提:一级劳动力(成年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性。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n n附加附加(fji)(fji)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以中年妇女为主)参与率与失业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以中年妇女为主)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n n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以中年妇女为主)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以中年妇女为主)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着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四)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四)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cny)假说假说一、劳动力一、劳动力一、劳动力一、劳动力第18页/共137页第十九页,共138页。二、劳动力供给二、劳动力供给二、劳动力供给二、劳动力供给(gngj(gngj)与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需求劳劳动动力力供供给给(gngj(gngj)是是指指在在一一定定的的市市场场工工资资率率的的条条件件 下下,劳劳 动动 力力 供供 给给(gngj(gngj)的的决决策策主主体体愿愿意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劳动动力力需需求求是是指指企企业业某某一一特特定定时时期期内内,在在某某种种工工资资率率下下愿愿意意并并能能够够雇雇佣佣的的劳劳动量。动量。劳劳动动力力供供给给(gngj(gngj)和和需需求与求与 工资率的关系:工资率的关系:供供 给给(gngj(gngj):同同 向向 变变化;化;需求:反向变化。需求:反向变化。工资工资(gngz)(gngz)就业量就业量0E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第19页/共137页第二十页,共138页。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变动的反应程度。1.供给无弹性供给无弹性 :Es=02.供给无限供给无限(wxin)弹性:弹性:Es 3.单位供给弹性:单位供给弹性:Es=14.供给富有弹性:供给富有弹性:Es 15.供给缺乏弹性:供给缺乏弹性:Es 1 Es=SSWWL:个人0W劳动力供给与工资成正向关系图像(t xin)越平越有弹性三、劳动力供给三、劳动力供给三、劳动力供给三、劳动力供给(gngj(gngj)弹性弹性弹性弹性第20页/共137页第二十一页,共138页。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指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劳动力需求量变动(bindng)对工资率对工资率变动变动(bindng)的反应程度。的反应程度。1.需求无弹性需求无弹性 :Ed=02.需求无限弹性:需求无限弹性:Ed 3.单位需求弹性:单位需求弹性:Ed=14.需求富有弹性:需求富有弹性:Ed 15.需求缺乏弹性:需求缺乏弹性:Ed 1 L:企业0WEd=DDWW劳动力需求与工资成反向关系图像(t xin)越平越有弹性四、劳动力需求四、劳动力需求四、劳动力需求四、劳动力需求(xqi)(xqi)弹性弹性弹性弹性第21页/共137页第二十二页,共138页。五、边际五、边际五、边际五、边际(binj)(binj)生产率递减规律生产率递减规律生产率递减规律生产率递减规律短短期期的的生生产产实实际际上上就就是是产产量量(ch(ch nling)nling)取取决决于于一一个个可可变变要要素素的的投投入入。可可变变要要素素投投入入发发生生变变化化,产产量量(ch(ch nling)nling)相相应应地地发发生生变变化化。当当把把可可变变的的劳劳动动投投入入增增加加到到不不变变的的其其他他生生产产要要素素上上,最最初初劳劳动动投投入入的的增增加加会会使使产产量量(ch(ch nling)nling)增增加加;但但是是当当其其增增加加超超过过一一定定限限度度时时,增增加加的的产产量量(ch(ch nling)nling)开开始始递递减减。这这就就是是劳劳动动的的边边际际生生产产力力递递减减规律。规律。在在 其其 他他 生生 产产 要要 素素 不不 变变 时时,由由 劳劳 动动 投投 入入 的的 增增 加加 所所 引引 起起 的的 产产 量量(ch(ch nling)nling)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边际产量边际产量(ch(ch nling)nling)递增阶段递增阶段边际产量边际产量(ch(ch nling)nling)递减阶段递减阶段总产量总产量(ch(ch nling)nling)绝对减少绝对减少边边际际产产量量(ch(ch nling)nling)是是指指由由于于增增加加一一个个单单位位的的劳劳动动要要素素投投入入而而增增加的产量加的产量(ch(ch nling)nling)第22页/共137页第二十三页,共138页。五、边际产量五、边际产量五、边际产量五、边际产量(ch(ch nling)nling)递减规律递减规律递减规律递减规律总 产 量 为Q(TP),平均产量为AP,边际产量为MP;AP=Q/L MP=Q/L(1)TP、AP、MP都是先增后减,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MP为负值。(2)AP与MP的焦点为AP的最大值,相交前APMP。(3)MP=0时,TP取得最大值。由此可见,企业在 资 本(zbn)等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时,劳动投入的增加量应在区 域,即 a-b之间。QAPMPOLMPAPTPab第23页/共137页第二十四页,共138页。六、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六、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六、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六、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xqi)(xqi)的决定的决定的决定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1)人均产量AP最大化a点;(2)总产量TP最大化b点;(3)利润最大化完全(wnqun)竞争条件下,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MRP)=边际成本(MC)50元/天50元/天人=10件5元/件50元/天边际产品(chnpn)(MP)价格(P)工资(W)MRP=MPP=MC=WQAPMPOLMPAPTPab第24页/共137页第二十五页,共138页。七、劳动力市场七、劳动力市场七、劳动力市场七、劳动力市场(shch(shch ng)ng)n n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的含义n n广广义义:劳劳动动力力市市场场主主体体(个个体体和和企企业业)之之间间在在劳劳动动交交换换过过程程中中所所体体现现的的、反反映映社社会会经经济济(jngj)(jngj)特特征征之之一一的的经经济济(jngj)(jngj)关系;关系;n n狭狭义义:在在市市场场机机制制的的作作用用下下,实实现现劳劳动动力力资资源源优优化化配配置置的的机制和形式。机制和形式。n n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劳动力市场的主体:n n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n n使用劳动力的企业使用劳动力的企业n n劳动力市场的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劳动能力劳动力市场的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劳动能力第25页/共137页第二十六页,共138页。八、劳动力市场八、劳动力市场八、劳动力市场八、劳动力市场(shch(shch ng)ng)的均衡的均衡的均衡的均衡n n均衡分析又分为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均衡分析又分为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n n静静态态均均衡衡分分析析抽抽象象掉掉时时间间因因素素,变变量量的的调调整整是是瞬瞬时时完完成的。成的。n n动动态态均均衡衡分分析析与与此此相相反反,经经济济变变量量的的调调整整需需要要时时间间,着着重重考考察察经经济济变变量量在在不不同同时时间间的的变变动动情情况况,它它要要分分析析经济现象的变化过程。经济现象的变化过程。n n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n n局部均衡(单个市场):马歇尔局部均衡(单个市场):马歇尔n n一般均衡(所有一般均衡(所有(su(su y y u)u)市场):瓦尔拉市场):瓦尔拉n n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n n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最优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最优配置)n n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同工同酬)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同工同酬)n n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第26页/共137页第二十七页,共138页。3.平平 均均 工工 资资(pn jn n z)为为P3时时,劳劳动动力力供供需需平平衡。衡。2.平平均均工工资资为为P2时时,劳劳动动力力需需求求小小于于供供给给,会会存存在在(cnzi)数数量量为为Q2 Q4的的劳劳动动力力盈盈余余,即失业人口。即失业人口。1.平平均均工工资资为为P1时时,劳劳动动力力需需求求大大于于供供给给,会会存存在在数数量量(shling)为为 Q5 Q3的劳动力短缺。的劳动力短缺。供给曲线供给曲线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平均工资平均工资劳动力劳动力0Q1P3Q2P2EQ3P1Q4Q5供求均衡点供求均衡点八、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八、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第27页/共137页第二十八页,共138页。九、人口、资本九、人口、资本九、人口、资本九、人口、资本(zbn)(zbn)存量与均衡工资存量与均衡工资存量与均衡工资存量与均衡工资率率率率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规模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人口城乡结构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xqi)的影响的影响 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第28页/共137页第二十九页,共138页。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劳动(lodng)(lodng)经济经济学学123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uxing)和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法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gngj)和需求和需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第29页/共137页第三十页,共138页。一、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jig)(jig)理论理论理论理论n n均均衡衡价价格格论论,是是说说明明商商品品供供给给与与商商品品需需求求的的运运动动决决定定商商品品价价格格形形成成(xngchng)(xngchng)的理论。的理论。n n均衡价格的决定实际上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均衡价格的决定实际上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n n均均衡衡价价格格论论是是新新古古典典学学派派创创始始人人、现现代代微微观观经经济济学学的的主主要要代代表表人人AA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来的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来的n n工工资资就就是是劳劳动动力力作作为为生生产产要要素素的的均均衡衡价价格格,即即劳劳动动力力的的需需求求价价格格与供给价格一致的价格。与供给价格一致的价格。n n工工资资的的的的决决定定是是以以劳劳动动力力价价值值为为基基础础,最最终终取取决决于于劳劳动动的的边边际际生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第30页/共137页第三十一页,共138页。二、工资二、工资二、工资二、工资(gngz)(gngz)形式形式形式形式(一)基本工资(一)基本工资(gngz)(gngz)1.1.工资工资(gngz)(gngz)率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2.2.货币工资货币工资(gngz)(gngz)与实际工资与实际工资(gngz)(gngz)货币工资货币工资(gngz)(gngz)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实实际际工工资资(gngz)(gngz)经经价价格格指指数数修修正正过过的的货货币币工工资资(gngz)(gngz)。实际工资实际工资(gngz)=(gngz)=货币工资货币工资(gngz)/(gngz)/价格指数价格指数3.3.计时工资计时工资(gngz)(gngz)与计件工资与计件工资(gngz)(gngz)第31页/共137页第三十二页,共138页。(二)福利(二)福利1.1.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guchng)(guchng)了劳动报酬;了劳动报酬;2.2.福利实质上是由工人自己的劳动支付;福利实质上是由工人自己的劳动支付;3.3.福利的特征:福利的特征:(1 1)支支付付以以劳劳动动为为基基础础,但但并并不不与与个个人人劳劳动动量量直直接接相关相关(2 2)法定性)法定性(3 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4.4.福利的支付方式:福利的支付方式:(1 1)实实物物支支付付(不不如如等等价价货货币币,但但广广泛泛存存在在,原原因因如下)如下)优优点点:降降低低保保险险金金从从而而降降低低人人工工成成本本、变变相相提提高高纳纳税税起点、增加就业起点、增加就业(2 2)延期支付(具备资格时才能获得使用权)延期支付(具备资格时才能获得使用权)优优点点:稳稳定定企企业业外外部部经经营营条条件件、增增强强企企业业的的多多种种适适应应性性、增增强强职职工工凝凝聚聚力力和和团团队队精精神神、使使保保险险基基金金实实现积累现积累二、工资二、工资二、工资二、工资(gngz)(gngz)形式形式形式形式第32页/共137页第三十三页,共138页。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劳动(lodng)(lodng)经济经济学学123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劳动经济学的研究(ynji)对象和研对象和研究究(ynji)方法方法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gngj)和需求和需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第33页/共137页第三十四页,共138页。一、就业一、就业一、就业一、就业(ji y)(ji y)总量的决定总量的决定总量的决定总量的决定(一)含义(一)含义就就业业有有劳劳动动能能力力和和就就业业要要求求的的人人,参参与与某某种种社社会劳动,并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会劳动,并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二)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二)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供给=消费消费(xiofi)+(xiofi)+储蓄储蓄总需求总需求=消费消费(xiofi)+(xiofi)+投资投资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供给=总需求总需求(三)就业总量的决定(三)就业总量的决定Z Z(总供给价格)(总供给价格)=D=D(总需求价格)(总需求价格)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就业量被同时决定。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就业量被同时决定。第34页/共137页第三十五页,共138页。二、失业二、失业二、失业二、失业(sh y)(sh y)及其类型及其类型及其类型及其类型(一)失业(一)失业劳动力供需失衡,有能力、有要求、没岗位。劳动力供需失衡,有能力、有要求、没岗位。(二)失业的类型(二)失业的类型摩擦性失业(找工作、换岗的时间滞差,正常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找工作、换岗的时间滞差,正常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引进先进技术)技术性失业(引进先进技术)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变动,正常失业)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变动,正常失业)季节性失业(气候变化、消费习惯、习俗影响)季节性失业(气候变化、消费习惯、习俗影响)(三三)需需求求不不足足性性失失业业由由总总需需求求不不足足造造成成的的,接接受受(jishu)市市场场现现行行工工资资率率,有有就就业业要要求求的的人人不不能能满满足足其其就就业业需需要要而而引引起的失业。起的失业。第35页/共137页第三十六页,共138页。n n形形式式一一:增增长长差差距距性性失失业业。是是指指实实际际经经济济增增长长率率长长期期低低于于可可能能达达到到(d(d do)do)的的经经济济增增长长率率,因因此此造造成成劳劳动动力力供供给给大大于于劳劳动动力需求而导致的失业。力需求而导致的失业。形式二: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jngj)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最严重、最常见、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对 策 一:国 民 收 入(gumnshur)均衡。对策二: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的根本方向(四)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形式与对策(四)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形式与对策二、失业及其类型二、失业及其类型二、失业及其类型二、失业及其类型第36页/共137页第三十七页,共138页。三、失业的度量三、失业的度量三、失业的度量三、失业的度量(dling)(dling)与影响与影响与影响与影响n n失业率失业率=失业人数失业人数/社会社会(shhu)(shhu)劳动力人数劳动力人数*100%*100%n n=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100%平均失业(shy)持续期=(失业(shy)者*周数)/失业(shy)人数年失业率(%)=有失业经历人的比例*平均失业持续期(周)/52周失业的度量失业的度量失业的影响失业的影响1.造成家庭生活困难;2.劳动力资源浪费;3.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年失业率(%)=有失业经历人的比例*平均失业持续期(周)平均失业持续期(周)/52周=(失业人数/总人数)*(失业者失业者*周数)周数)/失业人数失业人数 /52周=(失业者*周数)/(总人数*52周)第37页/共137页第三十八页,共138页。四、就业失业的三种四、就业失业的三种四、就业失业的三种四、就业失业的三种(sn zh(sn zh n n)状态与六种转状态与六种转状态与六种转状态与六种转换图换图换图换图非劳动力非劳动力失失 业业 者者就就 业业 者者1234561解雇(jig)或辞职2、3退休或自愿退出劳动力市场4重新雇佣5、6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第38页/共137页第三十九页,共138页。五、政府五、政府五、政府五、政府(zhngf(zhngf)支出支出支出支出政政府府支支出出政府购买政府购买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公共管理服务公共管理服务国防用品国防用品公共工程项目公共工程项目雇员薪酬雇员薪酬社会优抚社会优抚社会保险福利社会保险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救济补贴补贴第39页/共137页第四十页,共138页。六、劳动力市场六、劳动力市场六、劳动力市场六、劳动力市场(shch(shch ng)ng)的制度结构要的制度结构要的制度结构要的制度结构要素素素素最低劳动最低劳动(lodng)标准标准最低社会保障最低社会保障(sh hu bo zhn)工会工会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第40页/共137页第四十一页,共138页。七、就业与收入七、就业与收入七、就业与收入七、就业与收入(shur)(shur)的宏观调控的宏观调控的宏观调控的宏观调控宏观政策内容类型财政政策政府税收、预算支出扩张性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调控利息扩张性和紧缩性收入政策调节工资和物价调节收入和物价的关系收入平等化第41页/共137页第四十二页,共138页。八、洛伦兹曲线八、洛伦兹曲线八、洛伦兹曲线八、洛伦兹曲线(qxin)(qxin)和基尼系数和基尼系数和基尼系数和基尼系数收收入入100%人人口口(rnku)100%0 洛洛伦伦兹兹曲曲线线是是美美国国统统计计学学家家洛洛伦伦兹兹提提出出的的用用来来描描述述(mio(mio sh)sh)社社会会收收入入分分配配状状况况的的一一种种曲曲线线。图图中中的的4545对对角角线线称称为为绝绝对对平平等等线线,由由横横轴轴和和纵纵轴轴组组成成的的折折线线(红红色色)称称为为绝绝对对不不平平等等线线。实实际际收收入入分分配配曲曲线线,即即洛洛伦伦兹兹曲曲线线,则则是是介介于于两两者者之之间间的的一一条条向向下下弯弯曲曲的的曲曲线线,该该曲曲线线向向下下弯弯曲曲的的程程度度越越大大,表表示示社社会会收收入入分分配配不不均均的的程程度度就就越越严严重重;反反之之,则则表表示示社会收入分配就越接近于平均。社会收入分配就越接近于平均。AB在现代经济学中,对于收差距的衡量指标,有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库在现代经济学中,对于收差距的衡量指标,有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库兹涅茨比率、人口或家庭众数组分布频率、帕累托定律等。兹涅茨比率、人口或家庭众数组分布频率、帕累托定律等。第42页/共137页第四十三页,共138页。基基尼尼系系数数是是意意大大利利经经济济学学家家基基尼尼依依 据据 洛洛 伦伦 茨茨 曲曲 线线 创创 制制(chungzh)(chungzh)的的用用来来判判断断收收入入分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当当基基尼尼系系数数接接近近0 0时时,收收入入便便接接近近于于绝绝对对平平等等;反反之之,当当基基尼尼系系数数接接近近1 1时时,收收入入便便接接近近绝绝对对不不平平等等。基基尼尼系系数数越越大大,表表示示收收入入越越不不平平等等n n基尼系数基尼系数=A/(A+B)=A/(A+B)n n0.2:0.2:差距很小差距很小n n0.2-0.3:0.2-0.3:比较平均比较平均n n0.3-0.4:0.3-0.4:相对合理相对合理(hl)(hl)n n0.4-0.5:0.4-0.5:差距较大差距较大n n0.6:0.6:差距悬殊差距悬殊OABAB人 口(rnku)收入国际警戒线=0.4中国2010超过0.5八、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八、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八、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八、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第43页/共137页第四十四页,共138页。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法劳动法2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tx)劳动法律劳动法律(fl)关系关系1第44页/共137页第四十五页,共138页。一、劳动法的概念一、劳动法的概念一、劳动法的概念一、劳动法的概念(ginin)(ginin)n n狭狭义义:是是指指劳劳动动(lodng)(lodng)法法律律部部门门的的核核心心法法律律:中中国国人民共和国劳动人民共和国劳动(lodng)(lodng)法法广广义义:是是指指调调整整(tiozhng)(tiozhng)劳劳动动关关系系以以及及与与劳劳动动关关系系有有密密切切联联系系的的其其它它社社会会关关系系的的法法律律规规范范的的总总和。和。是指法律科学的一个亚科学,是以劳动法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即劳动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研究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研究的第45页/共137页第四十六页,共138页。二、劳动法的基本二、劳动法的基本二、劳动法的基本二、劳动法的基本(jbn)(jbn)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劳劳动动法法的的基基本本(jbn)原原则则n n保护劳动者劳动权原则(yunz)首要原则(yunz)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物质帮助权原则:物质帮助权原则:对生老病死伤残给予社会保险劳动权劳动保护权平等就业权平等就业权自由择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基本保护(基本权益)全 面 保护(权 益权能)优 先保护(弱 势群体)参与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平等协商的权利集体协商和共同决定权;三方原则;听取工会意见;劳动仲裁三方原则;工会参与权、知情权和咨询权第46页/共137页第四十七页,共138页。三、劳动三、劳动三、劳动三、劳动(lodng)(lodng)法律渊源法律渊源法律渊源法律渊源n n劳劳动动法法律律渊渊源源国国家家规规定定认认可可(rnk)(rnk)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n n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n n1.1.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n n2.2.劳动法律(主要内容是劳动关系法和劳动法律(主要内容是劳动关系法和n n 劳动标准法)劳动标准法)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全国人大及常委会n n3.3.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国务院国务院n n4.4.劳劳动动规规章章国国务务院院组组成成部部门门,如如人人保保部部n n5.5.地方性劳动法规地方性劳动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地方人大及常委会n n6.6.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n n7.7.正正式式解解释释(立立法法解解释释、司司法法解解释释和和行行政政解释)解释)n n 此此外外,还还包包括括:雇雇用用规规则则(内内部部劳劳动动规规则则)、劳劳动动(雇雇佣佣)合合同同、集集体体合合同同、习习惯法、法官法或判例法。惯法、法官法或判例法。宪法劳动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劳动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立法机关批准的国际公约正式解释第47页/共137页第四十八页,共138页。四、劳动法的体系四、劳动法的体系四、劳动法的体系四、劳动法的体系(t(t x)x)n n促进就业法律制度(调节失衡,保护特殊群体)促进就业法律制度(调节失衡,保护特殊群体)n n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n n劳劳动动标标准准制制度度(最最低低工工资资、工工作作时时间间与与休休息息休休假假、劳劳动动卫卫生生、女女职职工工和和未未成成年年人人保保护护、安安全全保护)保护)n n职业培训制度职业培训制度n n社会保险社会保险(sh hu b(sh hu b o xio xi n)n)与福利制度与福利制度n n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n n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n n劳动和监督检查制度劳动和监督检查制度第48页/共137页第四十九页,共138页。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法劳动法2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tx)劳动法律劳动法律(fl)关系关系1第49页/共137页第五十页,共138页。一、劳动法律一、劳动法律一、劳动法律一、劳动法律(f(f l l)关系关系关系关系n n劳劳动动法法律律关关系系的的含含义义:调调整整雇雇员员(gyun)(gyun)与与雇雇主主权权利利义务关系的劳动法律规范。义务关系的劳动法律规范。劳动关系转变(zhunbin)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一是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二是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区别: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国家意志。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劳动合同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第50页/共137页第五十一页,共138页。二、劳动二、劳动二、劳动二、劳动(lodng)(lodng)法律关系的特征法律关系的特征法律关系的特征法律关系的特征n n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n n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n n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n n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劳动法律关系具有(jy(jy u)u)国家强制性。国家强制性。TIPS:劳动(lodng)关系是因劳动(lodng)而 产 生 的 一 种 社 会 权 利 义 务 关 系;劳 动(lodng)法律关系是指因劳动(lodng)而产生的并由劳动(lodng)法所调整的一种社会权利义务关系。第51页/共137页第五十二页,共138页。三、劳动法律关系的三大构成三、劳动法律关系的三大构成三、劳动法律关系的三大构成三、劳动法律关系的三大构成(guchng)(guchng)要素要素要素要素n n1.1.主体:雇主和雇员主体:雇主和雇员n n雇雇员员主主体体是是指指具具有有劳劳动动权权利利能能力力和和劳劳动动行行为为能能力力的的劳劳动动者;者;n n雇雇主主主主体体包包括括企企业业(q(q y)y)、个个体体经经济济组组织织、国国家家机机关关、事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业组织、社会团体等。n n2.2.客客体体:主主体体权权利利义义务务所所指指向向的的事事物物,即即劳劳动动法法律律关关系系所所要要达达到到的的目目的的和和结结果果,如如:劳劳动动、工工资资、保保障障福福利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事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事物n n3.3.内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内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第52页/共137页第五十三页,共138页。四、劳动四、劳动四、劳动四、劳动(lodng)(lodng)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法律事实n n劳劳动动法法律律事事实实的的概概念念:依依法法能能够够引引起起(y(y nqnq)劳劳动动法法律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n n它分为两类:劳动法律行为和劳动法律事件。它分为两类:劳动法律行为和劳动法律事件。n n劳劳动动法法律律行行为为是是指指以以当当事事人人的的意意志志为为转转移移,能能够够引引起起(y(y nqnq)劳劳动动法法律律关关系系产产生生、变变更更和和消消灭灭,具具有有一一定定法法律律后后果果的的活活动动。包

    注意事项

    本文(人力资源四级基础知识.ppt)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