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二课时.pptx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舟过安仁宋杨万里清平清平乐乐村居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yu bo ynmiowlipnggo zho 第1页/共30页 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洴塘村)人。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中兴四大家”。第2页/共30页 辛弃疾辛弃疾(1140(11401207)1207)南宋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出生于金(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出生于金人占领区。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人占领区。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其词题材广泛,内的领袖和旗帜。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词和田园词最为容丰富,而以爱国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其爱国词多抒发报国的壮志,突出。其爱国词多抒发报国的壮志,揭露投降派的可耻行径,表达自己揭露投降派的可耻行径,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意境深远,气势壮志难酬的悲愤,意境深远,气势宏伟,风格豪放悲壮。其描绘田园宏伟,风格豪放悲壮。其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也借啸风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也借啸傲山水、流连诗酒来排遣自己的精傲山水、流连诗酒来排遣自己的精神苦闷,情景如画,笔调轻灵,风神苦闷,情景如画,笔调轻灵,风格清俊淡泊。格清俊淡泊。第3页/共30页一叶:收篙:停棹:怪生:使风:茅檐:翁媪:亡赖:相媚好 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老翁、老妇。顽皮、淘气。茅屋的屋檐。怪不得 收起竹篙停止划动船桨 让风吹动船前进 一只很小的船 第4页/共30页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坐在船中。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第5页/共30页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第6页/共30页(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第7页/共30页 (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感受。)(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第8页/共30页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第9页/共30页 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第10页/共30页诗句理解:上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诗人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读来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第11页/共30页(3)大儿锄豆溪东)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中儿正织鸡笼。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第12页/共30页(4)最喜小儿亡赖)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溪头卧剥莲蓬。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第13页/共30页下片: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几句集中写这一农户。诗人眼前的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可掬憨态:在溪头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当然,这里也不乏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心里产生的愉悦之感。第14页/共30页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大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佬。第15页/共30页 舟过安仁一诗中,两小孩坐在船中有什么奇怪的举动?哪一句解释了他们这样奇怪举动的原因?试猜想一下,作者在没有了解原因之前会怎么想这两个小孩?知道原因后,他对这俩小孩又有怎样的认识呢?第16页/共30页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里的“醉”是什么意思?是作者醉了还是这对翁媪醉了?又是什么令他们醉了呢?农家安祥、和睦、幸福的生活与农家生活所体现出的人情美。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第17页/共30页清平乐村居词中哪几句写景,怎样的一幅图景?词人刻画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从他们的行动及特点中你读到了什么?说说你对词中“醉”的理解。上片上片村中环境:村中人(老夫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秀丽恬静下片下片(动作)大儿:中儿:小儿:锄豆织鸡笼卧剥莲蓬表现出茅舍一家老小幸福、和谐的生活图景第18页/共30页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刻画了一幅 清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欣赏。第19页/共30页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你呢?4.配乐朗读或背诵。第20页/共30页舟过安仁:这首诗浅白如画,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清平乐村居: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让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感受到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第21页/共30页【练练测测】一、背诵古诗词三首。二、词因为每一句的长短不同,所以又叫作_,我们学过的词还有_、_、_等。三、村居这首词,作者采用了清新的笔调描绘了一副江南农村生活的图画。一开头“_。”作者描绘了江南农村美景图,接着作者着重描写了一户农家:老夫妻_,大儿_,中儿_,小儿_。作者“最喜小儿”,是因为_,全词表达了作者_之情。四、比较三首诗词,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哪个小孩,为什么?第22页/共30页改写牧童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快的调子逗弄着晚风,慢慢的小时在耳边。早上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烦恼。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和小鸟们,嘴角浮起一丝微笑。第23页/共30页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来。牧童手里拿着笛子,迈着欢乐的脚步来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多动听啊!咦!怎么停下来了,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让他听着虫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觉吧!第24页/共30页改写舟过安仁 在阳光明媚一天,杨万里行船经过安仁。周围的群山连绵起伏,湖水波光粼粼,湖旁的花草树木都倒映在水里,杨万里正陶醉其中。突然,一叶渔船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远远望见两个小孩坐在里面。他立刻来了兴趣,便催促艄公快些行船。追上了那叶渔船,杨万里发现两个小孩并没有在撑船,竹竿和船桨都收到船尾,但船只却缓缓地移动。再仔细看,小孩的手上还撑着一把伞,他们拿着伞转来转去,摆弄得还很投入呢。第25页/共30页 杨万里朝天上望了望,本以为要下大雨了,没想到天空仍是万里无云。他的心中打了一个大问号:既然是个大晴天,那两个小孩为何要撑伞?杨万里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眼前浮现出战帆的高大形象。他不禁微笑起来,猜出了答案:原来两个小孩撑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借助风力使船前进呀!他灵感顿生,提笔写下: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第26页/共30页改写清平乐村居朋友们,你们知道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吗?他写的诗词可以堆成一座“山”,或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可大作家总不能成天闷在家里呀,所以一天 可怕的暴风雨刚刚平息下来。乌云逐渐散开,天空飘浮着一朵朵白云。看!在那遥远的东边,冒出了一缕缕刺眼的橙光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架起了一座七彩的桥。新的一天开始了!这时,辛弃疾正愉快地在溪边散步,看着这一切动人的景象,辛弃疾不禁诗意大发。正要提笔写作,却被眼前的和谐景象给震住了。溪边有一户人家,一家五口就住在一间又旧又破又小的茅屋里。但能看出来,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快乐。窗口映出了老翁和老妇。他们正用吴地的方言饮酒作乐。老翁老妇早已喝醉。老翁:“我说老伴儿,你看我们像小乐天派吗?”老妇:“还小乐天派呢!都成老乐天派了吧!”“哈哈哈,哈哈哈!”笑声从屋里漫出来了。多无忧无虑的老人啊!第27页/共30页 大儿子早已外出干活儿。天刚蒙蒙亮,鸡还没打鸣儿,大儿子就起来了。他没打扰大家,留了个便条儿,就独自一人扛着锄头,戴着草帽,去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了。屋外的空气清新。小溪旁长有许多嫩绿的草,小溪里长着碧绿的荷叶,有的还结了莲蓬。鸡在“咯咯”地叫,仿佛在说:“我们的房子在哪儿呀?”而二儿子正用自己最快的速度编织鸡笼。织啊织,就差一点儿就织完了。鸡好像也知道二儿子正为它们织鸡笼,所以在二儿子身旁踱来踱去,有时还友好地啄一下二儿子的小脚丫。在三个儿子中,诗人辛弃疾最喜欢的就是三儿子。喜欢他的年幼无知,喜欢他的天真活泼,还喜欢他顽皮的性格。三儿子此时正卧在溪边剥莲蓬呢!一边剥还唠叨着:“一颗,两颗,三颗”看着这些和谐的、无忧无虑的、自由自在的动人场面,辛弃疾提笔写道: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第28页/共30页第29页/共30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0页/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