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之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名著导读与章节训练(19~23回).pdf
-
资源ID:71968865
资源大小:2.58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7.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语文备考之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名著导读与章节训练(19~23回).pdf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情节概述】迎驾事情结束以后,贾府上下终于可以安心过年了。宝玉应贾珍之请到宁国府看戏,觉得没意思,就让茗烟带自己到袭人家里看望袭人。袭人家原是小门小户,见宝玉来,尽全力去招待,宝玉只坐了坐就走了。袭人向来觉得宝玉性格乖僻,总劝也不听。回来后,假说父母要赎自己回去,要宝玉答应自己三件事(不说死活之类的混话,爱读书不诽谤圣贤,不调脂弄粉)才不会离开。为了留住袭人,宝玉都爽快地答应了。宝玉去探望黛玉,怕黛玉饭后直接睡觉积了食,对身体不好,一直拣好玩的话来逗黛玉。宝玉说黛玉有奇香,黛玉又拿宝钗来调侃宝玉,说他该有“暖香”来配宝钗的“冷香”;宝玉又杜撰了一个耗子精偷香芋的故事来调侃黛玉才是真正的“香玉”。二人正笑闹间,宝钗走进来,又笑话宝玉迎驾时写诗不记得典故。【思维导图】【重点揭示】情切切良宵花解语:元妃省亲,整备数月,一日便归,禀奏圣上,龙颜大悦,对贾府大加赏赐。贾府上下,各各神困皮乏,独凤姐恐落人褒贬,苦苦支撑,行权断事。元月未过,宁府摆宴,戏宴粗鄙无聊,宝玉和茗烟去找袭人消闲。见宝玉来家,众人诚惶诚恐,草草招待一番,急令其转回家去,以防另生是非。不日袭人回府,假说欲赎身出门,宝玉苦留不住,悲伤欲绝。袭人见时机成熟,规劝宝玉需行为规矩,不再流荡,方不离不弃,宝玉唯命是从。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翌日清晨,宝玉恋念黛玉,入其闺房玩耍。二人同床相面而卧,细话家常。宝玉惊讶黛玉身上的幽香,黛玉以暖香、冷香之类的话来影射宝钗与宝玉金玉良缘之说。宝玉见黛玉懒懒的,恐其闷出病来,以小耗子精偷香芋的故事编排取笑黛玉。后宝钗至,以前次作诗遗忘典故之事笑宝玉。本回以贾宝玉的生活为主线:宝玉到花家看袭人李嬷嬷吃酥酪,袭人推说劝解袭人言赎身,宝玉悲伤欲绝袭人规矩劝说,宝玉答应翌日,黛玉影射金玉良缘,宝玉编故事取笑黛玉。【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袭人在家时听见母兄要赎她回去,她说至死也不回去,如今却又拿赎身试探宝玉,怎样理解袭人的这种行为?答案:说至死也不回去是因为:在贾府即便丫头也受人尊重;家里不再艰难没有牵挂(已然将贾府当作自己的家);对当年被卖心有隐痛,难以释怀;一辈子跟定了宝玉的深情。(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却也是最无法言说的。因而只能试探。)【难点思考】花袭人是如何规劝宝玉的?袭人知道宝玉生性喜欢热闹,且自小与袭人情分极深,但由于袭人不是家生奴才,是可以求东家一个恩典被赎出去的,故以此为托词,假意说自己要赎身离开贾府,并说得于情于理都必走无疑,宝玉便信以为真,十分伤心。而后,袭人话锋一转,说若要不走,需宝玉答应几个条件,此时不愿袭人离开的宝玉自然有求必应,袭人委婉地道出自己一直以来的忧虑,以提条件的方式来规劝了宝玉几件事,希望宝玉能够收敛平日不羁的行径。袭人可谓是用心良苦,也确实知己知彼,这样的规劝方式便显得相对更加有效,更加自然。宝玉与黛玉的玩笑 这段玩笑借着一个谐音的笑话,让人忍俊不禁。从语言上,宝玉和黛玉不乏互动,说者有心,听者亦有心,故事本身带有典型的民间特色,平实生动,又充满趣味,宝玉也将一个虚构的故事说得有板有眼,一本正经,仿佛确有其事一般。黛玉虽心存疑惑,但是仍然笑着听宝玉讲完,故事的包袱在于最后的谐音,黛玉对宝玉自然心无芥蒂又对其嗔怪。而从举止上,黛玉的“拧”、宝玉的“告饶”则是两人典型的打闹情景,充分体现了两人的两小无猜、笑语连连的生活状态。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情节概述】宝玉、宝钗两人正在黛玉房里玩笑说话,突然听见宝玉房里传来李嬷嬷骂袭人的声音,她骂袭人是狐狸精,就知迷惑宝玉。因李嬷嬷是宝玉的乳母,宝玉也劝不得。幸好凤姐进来拉走了李嬷嬷。宝玉守在袭人身边劝解,还亲自给袭人喂药。赵姨娘的儿子贾环和宝钗等人赌骰输了耍赖,莺儿说他不如宝玉,贾环回家后向赵姨娘告状说莺儿欺负他,赵姨娘破口大骂,正巧被凤姐听见,教育了贾环一番,赵姨娘也不敢出声。宝玉和宝钗正在一处,听说湘云到了,便一起找她,遇见了黛玉,黛玉看见他们两人在一起,吃醋回屋,宝玉赶去劝解。【思维导图】【重点揭示】王熙凤正言弹妒意:宝玉于黛玉香闺厮耍之际,忽闻奶妈李嬷嬷排揎袭人。原来她又输了银钱不自在,嗔着袭人病卧在床,不曾施礼,便嚷开,直说她目无尊长,内闱作耗,只会扮狐媚子勾引宝玉,拿捏小丫头。众人说和亦难止,幸得凤姐路过,一句“您看着老太太,为老要尊,方是榜样”,便劝着拉走了。袭人病卧在床,麝月一人留守。宝玉为麝月篦头,被晴雯撞见嘲讽。贾环和宝钗等人赌骰子,输了耍赖,莺儿不服,说贾环不如宝玉,贾环哭,被赶来的宝玉劝回家。贾环回家后向赵姨娘搬弄是非,恰好被凤姐听见,凤姐一番抢白,训斥贾环被教得歪心邪意,狐媚子霸道,安着坏心怨人家偏心。让贾环和赵姨娘无话可说。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一日宝玉在宝钗处闲逛,忽闻史湘云来了。连忙跑去相见。黛玉见宝玉从宝钗处来,醋瓶一翻,撂下脸来,谑语挤兑。宝玉大意,顶撞了一句,黛玉摔帘而去,对镜自泣。宝玉茶饭不思,三番五次,软言款语,求情告饶。黛玉芳心终回转,又嗔着宝玉不穿棉衣,糟蹋身体。湘云过来玩耍,黛玉笑她说话咬舌,湘云笑黛玉将来找个咬舌的郎君。本回主要情节:李嬷嬷骂袭人,被熙凤劝走宝玉为麝月篦头被晴雯嘲讽贾环输钱耍赖,被赵姨娘骂熙凤借贾环教训赵姨娘宝玉见史湘云惹哭黛玉,宝玉告饶黛玉笑湘云咬舌。【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赵姨娘为何骂她的儿子?王熙凤又为何斥责赵姨娘?答案:赵姨娘对宝玉受众人宠爱而贾环不讨人欢喜一直怀恨在心,于是把这种不满都发泄在贾环身上。但在封建宗法伦理中,赵姨娘虽以丫鬟被贾政收为妾,身份却依然是奴才,她的儿子贾环却是主子。所以凤姐听到她骂儿子又兼及宝玉,便不客气地教训了她。对于贾环,凤姐根本也是看不起的,但却要求他有主子的样子。在这里,赵姨娘卑下的个性和怨恨的心理,王熙凤盛气凌人的威势,以及贾环在母亲身边染得的卑下习性都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难点思考】如何理解黛玉与宝玉怄气时的两句话?“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亲不间疏:关系亲密的人不会被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先不僭后:先来的人不会被后来的人超越。林黛玉只要搞清楚贾宝玉只在意她一个,永远在意她一个。贾宝玉说得赤裸裸,全都说到林黛玉心里了,贾宝玉明确表示,他对林黛玉最亲近、最知心、最在意。林黛玉很感动,很受用,甚至很震动。脂砚斋评说“八字足可消气”。以林黛玉的聪明,有这八个字已经够了,但贾宝玉还要具体分析他跟林黛玉是亲的,跟薛宝钗是疏的,跟林黛玉是先的,跟薛宝钗是后的。这几乎没有必要,但是林黛玉最爱听。但贾宝玉把话说到这份上,林黛玉又受不了,这样一来,林黛玉岂不成跟薛宝钗争亲疏?聪明的林黛玉才不背这个黑锅,马上啐贾宝玉一口,说:“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了人呢!”既然不是为了让贾宝玉疏远薛宝钗,她这样跟贾宝争来争去到底是为什么呢?林黛玉终于把心里话说出来了:“我为的是我的心。”“我为的是我的心”马瑞芳教授认为宝黛这两句是:近似爱情表白。黛玉的意思是:“宝哥哥我的心已经交给你了,至于你跟别人亲疏我不管。”而宝玉的意思是:“林妹妹你的心交给我了,我的心也交给你了。”在他们那样一个时代,他们这种身份,他们就只能表白到这个程度。冰清玉洁的黛玉道出此言正是随性脱口,却道出她待人接物的原则态度。“我为的是我的心”即是,我之所以这么所言所行,和别人不同,也不听你关心我所劝,只是因为我的行动及所言都是由我的心而发,从我的心而始,并不管那么多他人想法。宝玉忙道的“我也为的是我的心”便是:你虽切皆因为你的心,却可知道,我每每第一个想着你,只护着你,只重视你,也落下来做客的史湘云妹妹,而追过来关心你,这些行动,也是只是因为我的心。我也是随着我的心而发,从我的心而使,并不管那么多他人想法。可林妹妹你怎么不知道呢?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情节概述】宝玉一早起来就去黛玉房中,黛玉和湘云二人还未起床,等两人起床梳洗后,宝玉就用湘云洗完脸的水也洗了一番,洗完后又千方百计求湘云给他篦头,看到桌子上的胭脂想尝。被湘云一把打掉。这时袭人过来喊宝玉回去洗漱,看见这个情形有些吃醋,宝玉回去后,袭人和宝玉冷战,直到第二天早上,宝玉将一根玉簪掰作两段,说以后再不听袭人的话便犹如此簪,二人才和好。王熙凤的女儿出水痘,王熙凤和平儿两人日夜照顾她,因怕传染,贾琏搬到了外书房,寂寞难耐,和多姑娘鬼混到了一起。女儿病好后,凤姐和平儿搬了回来,平儿收拾房间时发现了多姑娘的一缕头发,贾琏央求平儿不要告诉凤姐,平儿替他保守秘密。【思维导图】【重点揭示】贤袭人娇嗔箴宝玉:宝玉终日在林黛玉史湘云处,和姐妹们没有任何的避讳,甚至吃胭脂。袭人看到后,十分不悦,将此事告知宝钗,得到薛宝钗的赏识。在宝玉回来后,以柔情警之,劝宝玉不要只和姊妹厮混。不想宝玉大为生气,一整天不理袭人,直到第二天才回心转意。俏平儿软语救贾琏:贾琏趁巧姐出痘和多姑娘儿鬼混。平儿在收拾贾琏从外边拿回来的铺盖时,抖出一绺青丝,那是贾琏与“多姑娘”偷情留下的证据。平儿抓住贾琏把柄,却为他遮掩,从而瞒过凤姐。然而,贾琏趁平儿不注意时,一把抢了过去,然后便“过河拆桥”。【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 1:平儿替贾琏遮丑,反映了她什么性格?她为何替贾琏遮丑?答案:反映了平儿的通达与机灵。其实,她对贾琏的“保护”含有无可奈何的成分,因为事情闹大了,对她自己也不利,所以,说到底这种“保护”也是一种“自保”。思考题 2:袭人见湘云为宝玉梳头而赌气,同样是赌气,她与黛玉的赌气有何不同?宝钗为何夸她有识见志量?答案:黛玉的赌气是为了捍卫她的爱情,袭人的赌气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也因宝玉不听自己规劝。袭人觉得宝玉和黛玉、湘云在一起应该有“分寸礼节”,毕竟大家都长大了,应该有男女的界限。这也正是宝钗所赞赏的几分识见。【难点思考】宝玉续写南华经 袭人因“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里的工夫”而生气,宝玉就“当他们死了,横竖自然也要过的。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就读起南华经来了。当读到胠箧一篇,很有感受,逐续写一段,抒发自己郁闷的心理活动。首先让我们品读南华经上宝玉所珍视的胠箧中一段。大意是“所以抛弃聪明智巧,大盗才能休止;毁弃朱玉,小盗就没有了;焚烧符印,人民就纯朴了;破除斗秤,人民就不争了;毁灭天下的圣智法制,人民才可以参与议论。搅乱六律,销毁竽瑟,塞住师旷的耳朵,天下的人才内敛他的聪慧;消灭文饰,拆散五彩,粘住离朱的耀眼的光芒,天下人才内藏他的明敏;毁坏钩绳,抛弃规矩,折断工倕的手指,天下的人才隐匿他的技巧。”宝玉按其道理感慨自己近况,乘着酒兴来比兴赋一手,抒其意趣,也让读者感悟道理,理解宝玉,钦佩曹公。下面看宝玉续貂之作:“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之思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大意是:“除掉袭人撵走麝月,闺阁中就人人懂得自己应有的责任(就因为她们总是在闺阁中管这管那,纵使他人没有自觉性)。破坏了宝钗的美丽,毁掉了黛玉的灵巧,让她们丧失由美丽与灵巧带来的多情,从此闺阁之中的人们就没有美丑好坏之分了(大家都无特殊引人注目的地方,也就构不成令人向往的理由了)。都有自己的应有的责任,就不能有像参商之似的不和睦现象。毁掉她们的美丽,就没有恋爱的想法了;毁掉她们的才智,就没有智慧去思考爱情了。像宝钗、黛玉、袭人、麝月这样的人,都是像天上布下的罗网和地下挖出的陷阱,因此而迷惑和陷害天下的人啊!”宝玉由于一日的清心寡欲遂而得出这些结论来赌钗、玉、花、麝的气,也让我们了解了庄子思想的辩证,了解曹公如此博学,了解曹公写作手法的灵动。实际曹公借黛玉的一首小诗就将宝玉所续揭得一干二净: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情节概述】贾府给宝钗过生日,规格比黛玉还要高一等,贾母特地命人请来戏班唱戏,宝钗揣摩着贾母的喜好点戏,深得贾母喜欢。贾母非常喜欢唱戏时的一个小旦,王熙凤说她长得像一个人,宝钗和宝玉都猜到了,却不敢说,唯独湘云心直口快,说出了像林黛玉,宝玉忙给湘云使了个眼色。就因为这一个眼色,湘云和黛玉都恼上了宝玉,觉得宝玉看不起自己,宝玉里外不是人,回自己房间生气去了,和袭人说话间突然有了想法,笔占一偈,又填一词,觉得自己悟了禅机,没想到第二天便被黛玉问住。宫中的元春送出灯谜让大家猜,大家都是一猜就着,却也都装作苦想半日才猜到的。贾母也让大家玩猜谜,贾政觉得众姐妹做的灯谜都暗含不祥之感。【思维导图】【重点揭示】听曲文宝玉悟禅机:贾母为宝钗过生日,定了一班新出的小戏,宝钗点了一出西游记,并对宝玉讲解山门,“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宝玉参禅,遭到黛玉、宝钗、湘云嘲笑,宝钗讲述六祖惠能的故事。贾宝玉得罪两佳人:薛宝钗生日那天请戏班子唱戏,听完戏后,史湘云和林黛玉开玩笑,说她像戏子,宝玉知道黛玉容易生气多心,向史湘云使眼色。哪知惹恼了史湘云和林黛玉,贾宝玉弄了个两头不讨好,气得写了一首解嘲诗,被众姑娘取笑。制灯迷贾政悲谶语:由于元妃送来灯谜,大家都在贾母处猜谜、作谜。贾政看到大家所作的灯谜竟分别是爆竹、算盘、风筝、海灯等散落、漂浮之物,心中不免有一种不祥之感。尤其是宝钗的一首七律,更不像福寿之人所作,左思右想,竟然悲伤感慨,难以成寐。【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 1:众姐妹制作的灯谜,都有对自己人生归宿与生存状态的暗示,请分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宝钗灯谜的谜底及其寓意。答案:元春之谜的谜底是爆竹,暗示荣华的转瞬即逝;迎春之谜的谜底是算盘,暗示她命运不通达,为“中山狼”所摧残;探春之谜的谜底是风筝,暗示她日后远嫁;惜春之谜的谜底是佛前海灯,暗示她日后出家;宝钗之谜的谜底是更香,暗示她最终守寡。思考题 2:宝玉“参禅”的“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黛玉为此续写的两句是什么?试比较二人偈语的不同境界。答案:宝玉的偈语反映了他因无力化解与女友间的情感碰撞而心绪烦忧。黛玉续写的两句是“无立足境,是方干净。”黛玉的偈语方是悟彻,宝玉被宝钗笑其愚钝,他还有立足境,还有那么多的眷恋不舍,那么多的执迷。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情节概述】元春让贾政将游大观园时大家的题咏及自己的点评刻在园中的石头上,又觉得大观园荒废了太过可惜,便让黛玉、宝钗等姐妹和宝玉都搬进去居住。宝玉听到这个消息后,喜不自胜,从此就在园子里和姐妹过上了书画棋琴诗酒花的逍遥生活。三月,桃花遍地,宝玉怕桃花被人踩了可惜,就用衣服兜着将它们都扔进了水里,黛玉过来说水中也不干净,不如装在布袋里埋在地里好,二人便准备葬花。黛玉发现了宝玉读的西厢记。拿起来看,越看越喜欢,宝玉说自己是张生,黛玉就是莺莺,黛玉听了又羞又怒。二人葬完花后,宝玉被袭人叫走了,黛玉回去的路上,听到牡丹亭的词曲,出了神。【思维导图】【重点揭示】入住大观园:元妃回宫后总觉得大观园闲在那儿不妥,所以命贾宝玉和众小姐都搬到大观园里住,贾宝玉高兴得不得了。其中薛宝钗住蘅芜苑、林黛玉住潇湘馆、迎春住缀锦楼、探春住秋爽斋、惜春住蓼风轩、李纨住稻香村、贾宝玉住怡红院,这怡红院离潇湘馆最近。共读西厢花纷纷: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镴枪头”等。细节提示:宝玉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会真记(即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正来葬花。黛玉认为宝玉想把落花送入池中的做法不妥,因为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会糟蹋花,于是两人一起将花葬在黛玉原来的花冢里。【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 1:请简述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答案: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的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把黛玉比作崔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镴枪头”。思考题 2:红楼梦的趣味在于把悲剧的阴影时时投射在对生命欢乐的寻觅之中。请你以第二十三回为例,说明此趣味。答案:宝玉与黛玉都体味到西厢记的“果然有趣”,可是牡丹亭中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滋味却只能使黛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思考题 3:试比较宝玉和黛玉的两种葬花方式及其传递的思想情感。答案:宝玉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着那花瓣,抖到池内,使随水流去。(这里有着对生命的理解和爱惜。)黛玉担着花锄,带着花囊、花帚,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黛玉希望保有生命的洁净,拒绝任何妥协,“质本洁来还洁去”,她对待生命的态度比宝玉更绝对。)【难点思考】宝黛共读西厢记 西厢记自明至清,可以说一直被封建统治者视为“淫秽之书”,清乾隆十八年,最高统治者就直接谕文内阁“严行禁止”,可见此书在统治者眼中,就如“洪水猛兽”。然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我们展示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初次爱情生活,就是“共读西厢”。这种高妙的艺术构思,无论是对宝黛二人叛逆性格的形成,还是他们的爱情所表现出来的反封建礼教的深层思想意义的表达,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红楼梦的描写来看,宝黛的爱情觉醒,显然也与西厢记具有直接关系。红楼梦所描写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与之前的才子佳人小说所表现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具有很大差异。宝黛在爱情萌发之前,曾经历着一段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童年友情生活,又接触到西厢记这种优美的戏曲,书中所描写的张生和莺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无疑直接启示了宝黛内心深层的朦胧的爱的意识。可以说,宝黛的爱情觉醒与西厢记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具有直接的关系。在宝黛二人进入大观园之前,红楼梦对他们的生活场面虽有多处描写,有的甚至也写得极为精彩,诸如第十八回的“林黛玉误剪香囊袋”,第十九回的“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但只是表现他们二人天真无邪、斗嘴赌气的孩童生活,其中并没有夹杂着任何爱情成分。而第二十三回所写的“共读西厢”却不同,它预告了宝黛青梅竹马的生活已告结束,那充满着理想憧憬的爱情生活正式降临。很明显,紧接着第二十三回以后所写的宝黛生活场面,如“诉肺腑心迷活宝玉”“情中情因情感妹妹”等,无不是他们爱情自身发展中的真情流露。章回练习 红楼梦章回练习(第19-23回)一、填空题 1.袭人哄骗宝玉其母、其兄要为她 ,趁宝玉挽留之机规劝宝玉。第一要宝玉说话不可犯狠,第二要宝玉 ,第三要宝玉 ,宝玉满口答应。2.湘云叫宝玉二哥哥,由于咬字不准,将“二”读成“”,被黛玉调笑,湘云说黛玉,总是不放人一点,专挑人的不好,但说黛玉是不敢挑 的毛病的,此话又惹黛玉犯妒意了。3.“猴子身轻站树梢”这个灯谜是 制作,用来考 的,谜底是 。二、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宝玉将元妃所赐的糖蒸酪留给了喜欢吃此物的袭人。李嬷嬷来看宝玉,看见碗里的酥酪想吃,被小丫头阻止,说是留给袭人的。李嬷嬷又气又愧,赌气将酥酪吃尽。袭人怕宝玉生气,推说爱吃栗子,让宝玉给她剥栗子,使宝玉把酥酪被吃之事丢开。B.宝钗生日会上,吃酒看戏,凤姐说贾母喜爱的小旦龄官像一个人,大家都猜到了,只不说,都笑着,黛玉不吭声,唯湘云说这个人就是黛玉,宝玉也跟着呼应,结果惹黛玉不高兴。C.宝玉看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戏,听宝钗介绍曲文,便悟说自己“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还笔占一偈,又填一词寄生草,心中自得,宝钗黛玉看了偈子和词十分紧张。D.贾元春在宫中自编大观园题咏之后,为了不使偌大的园子寥落,便想让家中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搬进去居住;又想到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怕其感到清冷,遂命他也随进去读书。分配的结果是:宝钗住蘅芜苑,黛玉住潇湘馆,探春住秋爽斋,宝玉住怡红院。E.元妃送灯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悦,也命制作灯谜大家互猜取乐。贾政凑趣,也参与猜灯谜,他看到大家所作的谜语竟然分别是爆竹、算盘、风筝、海灯等散乱、漂浮之物,心中不免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三、简答题 简述宝玉与黛玉共看西厢记的故事。参考答案 一、1赎身 读书上进,尊重读圣贤书的人 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不许吃人嘴上的胭脂 2爱 薛宝钗 3贾母 贾政 荔枝 二、B C【解析】B 项,宝玉使眼色叫湘云别说却来不及了。C 项黛玉觉得可笑可叹,不紧张。三、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被黛玉发现,于是黛玉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镴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