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海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与期末之古诗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pdf
-
资源ID:71969449
资源大小:683.1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7.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与期末之古诗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pdf
2021-2022 学年上海八年级上学期期中与期末之古诗文言文阅读汇编 一、诗歌鉴赏(2021上海徐汇区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诗句,完成下面小题。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水面初平”的解释是_。2下面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颔联抓住“争”“啄”两个动词,展现出一幅动态的画面。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茂密、绿意醉人的景象。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春行钱塘湖的无比喜悦之情。(2021上海松江区八年级期中)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诗歌中的“悠悠”的意思是_ 4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昔人”乘鹤而去的神话起笔,既写出黄鹤楼的历史悠久,也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潜在的铺垫。B颔联诗人极目远望寻寻觅觅却未能见到黄鹤,表达诗人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慨与惆怅。C颈联诗人望见长江对岸汉阳城树木分明可见,鹦鹉洲草木茂盛,借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D尾联诗人观赏佳景不觉已是傍晚,故乡为暮霭所隔一片朦胧凄迷,望不可见而心生无限愁思。(2021上海市徐汇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5诗人是唐朝的_(人名)。黄鹤楼,故址在_市蛇山,传说是三国时的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而得名。6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首联用典,写了黄鹤楼的传说。B颔联烘托出黄鹤楼高耸的雄姿。C颈联描写江上美景极具人情味。D尾联表达了诗人无奈的思乡情。(2022上海普陀区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7诗中的“日夕”指的是_。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对归田后的寂静空旷感到无奈。B诗人自问自答,指出心闲志远,自然就会远离喧嚣扰攘。C诗人写梦中景物,精雕细琢,细腻描摹,体现独特神韵。D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虽然满心神往,但又倍感失落迷茫。二、课内阅读(2021上海松江区八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本文的作者是_,与韩愈、王安石等人合称“_”10解释下列加点字(1)欣然起行 行:_ (2)何夜无月 何:_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看见月色入户决定寻张怀民夜游是因为没有其他可以共享夜游之乐之人。B“积水空明”“藻、荇交横”没有一个“月”字,却形象写出了月光澄澈透明的特点。C文章先叙事继写景后议论,全篇脉络分明,短小的篇幅蕴含丰富的内涵。D本文情感微妙复杂,有漫步的悠闲,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贬谪的悲凉等。(2021上海市徐汇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本诗作者是苏轼,他与其父_、其弟 _合称“三苏”。13解释下列文中加点词(1)月色入户()(2)但少闲人()14翻译文中画线句。庭下如积水空明。1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运用了_修辞手法,强调了_之情。16下列对文中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为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而平添了失意与感慨。B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十分达观,随遇而安。C作者为自己成为“闲人”,有张怀民作伴而感到舒坦与庆幸。D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感到自卑和无地自容。(2022上海普陀区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7愚公移山选自_,我们在六年级时学过的两小儿辩日也出自此书。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9文中愚公妻子“献疑”,“疑”在两个方面:_,_。(用自己的话回答)三、对比阅读(2021上海徐汇区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屋,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 招隐 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注释】王子猷(y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戴安道:即戴逵。剡(shn):今浙江省嵊县 20甲文作者是_朝的_(人名)。字_,号_。21解释下列加点词:(1)念无与为乐者()(2)人问其故()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3对(乙)文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王子猷)因此起床左右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念起好友戴安道。B(王子猷)因此感到心神不定,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好友戴安道。C(王子猷)于是感到心神不定,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念起好友戴安道。D(王子猷)于是起床左右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好友戴安道。24两段文字都写晚上去找好朋友,甲文求而得之喜,乙文求而未果亦乐,表现出的人生态度是否相同?请简述。(2021上海浦东新区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5【甲】文作者是_(人名),【乙】文“答谢中书书”中加点字“书”的含义是_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7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的景物非常优美,都表现了山高水净的特点。B甲乙两文写景时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景物色彩。C甲乙两文都写到猿鸣,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D甲乙两文都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8两篇文章运用不同手法描绘了耸入云端之景,其中【甲】文从侧面表现的句子“_,_。”与【乙】文从正面表现的句子“高峰入云”有异曲同工之妙。(2021上海黄浦区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甲】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丙】东坡食汤饼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南迁:贬谪到南方。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鬻(y):卖。觕(c):同“粗”。箸(zh):筷子。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29【甲】诗的作者是 ,【乙】文作者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30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 仁至义尽 B念无与为乐者 念念有词 C相与步于中庭 门庭若市 D盖竹柏影也 欲盖弥彰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划线句,注意其中加点字含义。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32对【乙】【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乙】文中“亦”和“相与”点出苏、张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B【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C【乙】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D【乙】【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33一切景语皆情语。【甲】诗颈联运用白描手法,不仅准确地描绘了_的塞外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乙】文写景句则点染出一个_的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34【乙】【丙】两文通过人物的言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_的苏轼。(2022上海松江区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词】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乙文】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35渔家傲的作者是_(人名);愚公移山选自道家经典_。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甚矣,汝之不惠!37以下对【甲词】【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中天帝被词人所感动从而帮助她实现了愿望。B【乙文】中愚公对于智叟的目光短浅感到深深的叹息。C【甲词】的词人【乙文】的愚公都有远大的理想抱负。D【甲词】的词人【乙文】的愚公都遭遇了诸多的困难。38【甲词】【乙文】都在问答中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甲词】表达了作者_复杂的感情,【乙文】表达了愚公_决心。(2022上海奉贤区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_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9甲诗的题目是“_”,作者是唐代杜牧;乙文选自孟子,本学期我们还学过的出自该著作的课文有_。4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1对上述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诗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B乙文将论证范围从政治引向军事,提出作者的治国之道。C甲诗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D乙文把“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多助”与“寡助”两两对比,阐述了观点。42甲诗中的“_”就是乙文中所说的“天时”,但两文表现的主旨并不相同,甲诗蕴含的哲理是_,乙文认为,要统一天下,最重要的是_。(2022上海徐汇区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诗文,完成小题。【甲】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3甲诗的作者是 _(人名),乙文选自孟子,我们学过出自该著作的课文还有_。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5对上述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是指三国时期。B乙文中列举的人物都出身贫贱,终有所为。C甲诗由“折戟”以小见大,体现诗人报效朝廷的决心。D乙文是一篇议论文,从“人”和“国”两方面论证观点。46甲诗中,作者除慨叹“东风”成就了周瑜英雄之名,也暗含了对自己_的意味;乙文认为,人想要成就大业,必须_。(2022上海浦东新区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诗文,根据要求完成小题【甲】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乙】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47【甲】诗题的意思是_,【乙】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_(书名)48解释下列加点词。(1)仍怜故乡水 怜_(2)何苦而不平 苦_ 49翻译下列句子。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50【甲】诗中既有欣赏美景的喜悦,又有_情感;【乙】文以对话的形式,表现了愚公的_形象。四、课外阅读(2021上海松江区八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符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选自渭南文集【注释】: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觌(d):相见。槁枝:枯树枝 5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妻子不觌 妻子:_ 5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非吾所谓巢者耶!53本文划线句用了_的修辞手法,照应标题中“_”一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陆游书室_特点,从侧面突出陆游_性格特点。(2021上海浦东新区八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张翥少时,负其才隽,豪放不羁,不以家业屑其意,其父以为忧。翥一旦翻然改曰:“大人勿忧,今请易业矣。”乃闭门读书,受业于江东大儒李存先生,以诗文知名一时。孛罗帖木儿之入京师也,命翥草诏,削夺扩廓帖木儿官爵,且发兵讨之,翥毅然不从。左右或劝之,翥曰:“吾臂可断,笔不能操也。”天子知其意不可夺,乃命他学士为之。(选自元史,有删改)【注释】隽:同“俊”。屑:认为值得(做)。一旦:一天。翻然改:迅速而彻底地改变。孛罗帖木儿:魏王阿木哥之子,元末军事家、政治家、权臣。下文的“扩廓帖木儿”是元末蒙古名将。草诏:拟写诏书。54解释加点字。(1)负其才隽,豪放不羁()(2)命翥草诏()55对画线句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人不要担忧,从现在起(我)请求您给我布置容易的作业吧。B大人不要担忧,从现在起(我)请求您改变对我的学业要求吧。C父亲不要担忧,从现在起请让(我)改变自己行为重新开始吧。D父亲不要担忧,从现在起请让(我)改变自己(专注于)学业吧。56第二段“天子知其意不可夺”中的“意”,指张翥_、_的精神。57张翥从少时到后来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发?(2021上海市徐汇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注释】行义:行为道义。58解释下列加点词。(1)及安石得志()(2)遂与之异()5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以吝故不及。60下列能体现出曾巩为人特点的一项()A知人善用 B乐于助人 C小鸡肚肠 D客观理性(2022上海松江区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弘责桓谭(宋)弘荐沛国桓谭,为议郎、给事中。帝令谭鼓琴,爱其繁声。弘闻之,不悦;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且曰:“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之,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注释】沛国:古地名。议郎、给事中:官职名称。帝:指东汉光武帝刘秀。繁声:此指花音曲子,类似靡靡之音。下文的“郑声”亦同此。内出:从宫内出来。让:责备。6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帝使谭鼓琴()(2)帝改容谢之 ()62下列对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宋弘)正穿着朝服坐在府堂上,派属吏去传唤桓谭。B(宋弘)正穿着朝服坐在府堂上,派属吏去请桓谭。C(宋弘)把朝服穿戴整齐坐在府堂上,派属吏去传唤桓谭。D(宋弘)把朝服穿戴整齐坐在府堂上,派属吏去请桓谭。63帝让宋弘重新带上官帽,因为宋弘作为臣子能“_”,且还具有_品质。(2022上海奉贤区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方朔设奇相救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赦免罪。【注释】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愎(b):固执任性。愍(mn):哀怜。6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益死之速耳()(2)汝宜速去()65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谨慎地不要说话,只要多次回头看皇帝。B(你)千万不要说话,但要多次回头看皇帝。C(你)千万不要说话,只要多次回头看皇帝。D(你)谨慎地不要说话,但要多次回头看皇帝。66根据文意,对汉武帝赦免乳母的行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说明他容易受人左右。B说明他是念及旧情的入。C说明他被东方朔所激。D说明他最终以私害公。(2022上海普陀区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至和年间,仁宗不豫,一日少间,思见宰执。执政闻召亟往;吕文靖公为相,使者相望于路,促其行,公按辔益缓。至宫中,诸执政已见上。上待公久,稍倦,不乐曰:“病中思见卿,何缓也?”文靖徐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臣待罪宰相,正昼自通衢驰马入内未便。”帝闻其言,咨叹久之,诸执政始有愧色。【注释】不豫:帝王病重的委婉说法。宰执:文中指宰相吕文请公与执政官们。亟:赶快。通衢:此指宫外的大道。咨叹:赞叹。6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公按辔益缓 益:_(2)文靖徐曰 徐:_ 68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很久没有视察朝廷,外人的讨论十分不同。B很久没有上朝理政,外人的讨论十分不同。C很久没有上朝理政,宫外的议论已很夸张。D很久没有视察朝廷,宫外的议论已很夸张。69吕文靖公认为:在当时情况下,身为宰相的自己大白天骑着快马,慌慌张张入宫是很不合适的;再结合文中的“益缓”“徐曰”,可以看出吕文靖公是_,_的人。(2022上海徐汇区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注释:甘戊:战国秦国人。间:缝隙,此指河面狭窄。说:说客。骐骥:骏马的名称。狸:野猫。斤斧:指斧子。7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甘戊使于齐()(2)足及千里()71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假如它们捕捉老鼠,还比不上小猫 B假如它们捕捉老鼠,曾经比不过小猫 C让它们捕捉老鼠,还比不上小猫 D让它们捕捉老鼠,曾经比不过小猫 72甘戊到齐国去的任务是“_”(用文中语句回答)73这篇短文阐释的道理是:_。(2022上海浦东新区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众人异之,或问其故。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友正未尝任。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注释:鬻,卖。端,长度单位。布帛二丈为一端。74根据括号内提示,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故庐在甜水巷(三顾茅庐)庐_(2)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银装素裹)素_ 75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有 以 纸 馈 之 者 不 问 多 寡 入 手 即 书 76下列对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门不治他事”,表现他练习书法用心而且专注。B“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是说他书法高妙。C“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为方便接近百姓。D“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表现了他坚持不懈。77张友正具有怎样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