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广东省深圳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pdf

    • 资源ID:71970856       资源大小:1.28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7.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省深圳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pdf

    试卷类型:A 绝密启用前 2023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 语 文 本试卷共 10 页,41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和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一、课内文言文(共 54 分)(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1.下列选项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1 分)若火之始然 宋人有不龟手之药者 河海不择细流 畔主背亲 距关,毋内诸侯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翼日进宰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于反覆不宜卤莽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 是周民也 振之以威怒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须臾成五采 A.B.C.D.2.下列加点词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1 分)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思厥先祖父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汉亦留之以相当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暮去朝来颜色故 沛公居山东时 A.B.C.D.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1 分)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古之学者必有师 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石苍黑色,多平方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 分)取儿藁葬 吾得兄事之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素善留侯张良 遂散六国之从 项伯杀人,臣活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夜缒而出其坚不能自举也 A./B./C./D./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 分)舞幽壑之潜蛟 侣鱼虾而友麋鹿 越国以鄙远 常以身翼蔽沛公 籍吏民,封府库 得佳者笼养之 单于壮其节 必固其根本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李牧连却之 A./B./C./D./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均相同的一组是(1 分)例句: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A.以侍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人君当神器之重 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以膏泽斯民 C.明烛天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D.可以群,可以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7.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1 分)A.莫不殷忧而道著 殷:深 B.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蹑:追随 C.自与汝覆算耳 覆:审核 D.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肴核:菜肴 8.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1 分)A.抚军亦厚赉成 赉:赏赐,赠送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物:物品 B.与村中大佛阁真逼似 逼:非常 永保无疆之休 休:喜庆,福禄 C.泊牧以谗诛 泊:及、等到 宰以卓异闻 闻:听说 D.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盘:快乐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遇:遇见 9.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最多的一项是(1 分)A.又劣弱不中于款 款:条目 始速祸焉 速:加速 B.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剽:掠夺 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并:兼并 C.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施:延续 强公室,杜私门 杜:堵塞、封闭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尚且 径造庐访成 造:建造 10.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1 分)A.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瞥:突然 成妻具资诣问 具:全都 B.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 族秦者秦也 族:家族 C.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极:疲困 王甚任之 任:信任 D.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 丽临江 丽:酒器 1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最多的一项是(1 分)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迩:近 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遮蔽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隐:怜悯 沛公则置车骑 置:放置 而绝江河 绝:横渡 文胜质则史 史:真实 作师说以贻之 贻:留给 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推辞 枉用相存 存:存在,保存 使快弹数曲 快:快速 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察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如果 辟邪说,难壬人 难:排斥 藉寇兵而赍盗粮 赍:付与、送给 A.B.C.D.1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 分)例句: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A.旋见鸡伸颈摆扑 B.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C.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D.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1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和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 分)例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A.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B.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C.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D.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举”,按照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 分)吾力足以举百钧 笼归,举家庆贺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举酒欲饮无管弦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举类迩而见义远 戍卒叫,函谷举 A./B./C./D./15.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1 分)A.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过:过错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过:过分 B.能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 克己复礼为仁 克:约束 C.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致:表达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致:得到 D.居为奇货 居:囤积、储存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居然 16.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1 分)A.包九夷,制鄢、郢 制:控制 今也制民之产 制:遏制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方:刚刚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C.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顾:考虑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顾:看 D.齐集有其一 集:集聚 临视,则虫集冠上 集:止 17.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 分)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B.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 C.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D.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人穷则反本 18.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 分)A.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自言本是京城女 B.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C.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度义而后动 D.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副有罪,当相坐 19.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 分)A.朝济而夕设版焉 靡计不施,迄无济 B.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汉使曰:“武等实在。”D.虞常果引张胜 引佩刀自刺 20.下列句子加点的实词意义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1 分)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人君当神器之重 B.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他人有心,余忖度之 C.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亡走赵,赵不内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D.家齐而后国治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21.下列句子加点的实词意义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1 分)A.然,诚有百姓者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B.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C.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前已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D.举匏樽以相属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名属教坊第一部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22.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1 分)A.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B.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C.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D.窥父不在,窃发盆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2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全不相同的一项是(1 分)A.其可怪也欤 吾其还也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B.申之以孝悌之义 各各竦立以听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吾尝终日而思矣 扣舷而歌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不识有诸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献诸抚军 2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1 分)A.相与枕藉乎舟中 浴乎沂,风乎舞雩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因人之力而敝之 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圣人之所以为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2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1 分)A.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青麻头伏焉 盘盘焉,囷囷焉 B.竖子不足与谋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大王来何操 青泥何盘盘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为武置酒设乐 为君翻作琵琶行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1 分)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27.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 分)具告以事 夫晋,何厌之有 不吾知也 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固一世之雄也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莫之能御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西取由余于戎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是乃仁术也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A./B./C./D./28.下列语句中谦敬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 分)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吾不能早用子 竖子不足与谋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伏惟启阿母 臣之所好者道也 昨日蒙教 故使陵来说足下 君知其难也 窃以为过矣 小子何莫学夫诗 A./B./C./D./2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1 分)A.上古重要器物制成后,要杀牛、羊、猪等,把它们的血涂在新器物上行祭,称作衅。如 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衅钟。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指的是农历十五,“既望”指的是农历十六,而“晦”“朔”分别指农历每月的第一日和最后一日。C.“司马青衫”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形容极度悲伤。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D.“出”和“入”在古代可以用于表示官职变动,“出”,指古代在京城担任职务的官员 前往地方担任职务,也称“外放”,与地方官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3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1 分)A.“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 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B.拱手礼,又称作揖,是古时汉民族的相见礼。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C.再拜,拜两次,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再拜也是一个敬辞,用 于书信的开头或结尾。D.先秦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毂”“寡人”“朕”。“朕”先有“我”之意,后 秦赢政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的“朕”为后者意。(二)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24 分)3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这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曲虽罢但依然令人沉浸其中。(2)杜甫在登高中以_,_两句,描写了在困苦失意中年华老去的情景,抒发了因国难家恨而生的悲愤之情。(3)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师说中_,_的观点异曲同工。(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喻巧而理至,用树木、泉源劝谏太宗安乐时要想到危难,避免奢侈,否则_,_。(5)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_”一句和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_”一句,以比喻的手法分别表现了江水和湖水之美。(6)六国论中,苏淘认为六国若想对抗强秦,必须重视人的作用,对有智谋的大臣和有 才能的人才需要“_,”。(7)登泰山记中用博戏的掷具形容山峰的句子是“_,”。(8)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驳论时举盘庚迁都之例,用“_,”两句指出了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对的声音。(9)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 多的两句是“_,”。(10)古代文人常借流水这一意象感慨时光流逝、世事变迁,如唐诗中的“_,”。(1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12)孤舟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以表现漂泊、孤寂之感,如“_,”。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 9 题,36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2-35 题。(16 分)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缔,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豁,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豁谏曰:乙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敦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固,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遂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3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 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B.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 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C.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D.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 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3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知意思是主持、掌管,与答司马谏议书“则非某之所敢知”中“知”字含义相同。B.执事指办事的官员,而“敢以烦执事”中“执事”特指秦穆公,以表示对他的尊敬。C.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与侍坐“宗庙之事”中“宗庙”含义相同。D.系意思是捆绑、拘囚,与朝夕遣人候问武,收系张胜中系字含义相同。3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越国战败退守会稽山,勾践向三军传令,寻找能帮助他出谋划策击退吴国的人。文种指 出勾践的做法为时已晚,但勾践不这样认为。B.文种被派去吴国求和,他告知吴国,越国的军队已不值得吴王亲自讨伐。如果一定要攻 打越国,那么这会让吴国付出很大的代价。C.不同于伍子胥一定要灭掉越国的看法,伯劝说夫差不需要对越国赶尽杀绝,是因为越国向他许诺事情办成之后将献给他八位美女。D.勾践将战败归咎于自己,于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善待百姓。百姓在此之后非常爱戴勾践,将其视为长辈,主动请求与吴国拼死一战。3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4 分)(2)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4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6-40 题。(20 分)赵贞吉,字孟静,内江人。六岁日诵书一卷及长以博洽名最善王守仁学举嘉清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时方士初进用,贞吉请求真儒赞大业。执政不怿,因请急归。还朝迁中允,掌司业事。俺答薄都城,谩书求贡。世宗诏百官廷议,贞吉奋袖大言曰:“城下之盟,春秋 耻之。既许贡则必入城,倘要索无已,奈何?徐阶曰:君必有良策。贞吉曰: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录周尚文功以励边帅,出沈束于狱以开言路;轻损军之令,重赏功之格;遣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时帝遣中使瞒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第不当及周尚文、沈束事耳。”召入左顺门,令手疏 便宜。立擢左谕德兼监察御史,奉敕宣谕诸军。给白金五万两,听随宣劳赏。初,贞吉廷议罢,盛气谒严嵩。嵩辞不见,贞吉怒叱门者。适赵文华至,贞吉复叱之。嵩大恨。及撰敕,不令督战,以轻其权,且不与一卒护行。时敌骑充斥,贞吉驰入诸将营,散金犒士,宣谕德意,明日即复命。帝大怒,谓贞吉漫无区画,徒为尚文、束游说。下之诏狱,杖于廷,谪荔波典史。稍迁徽州通判,进南京吏部主事。隆庆初,起礼部左侍郎,掌詹事府。穆宗幸太学,祭酒胡杰适论罢,以贞吉摄事。讲 大禹谟称旨,命充日讲官。贞吉年逾六十,而议论侃直,进止有仪,帝深注意焉。寻迁南京礼部尚书。既行,帝念之,仍留直讲。三年秋,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贞吉入谢,奏:“朝纲边务一切废弛,臣欲捐躯任事,惟陛下主之。”帝益喜。会寇入大同,总兵官赵岢失事,总督陈其学反以捷闻,为御史燕如宦所发。贞吉欲置重罚,兵部尚书霍冀仅议贬秩。贞吉与同官争不得,因上言:“边帅失律,祖宗法具在。今当事者屈法徇人,如公论何?臣老矣,效忠无术,乞赐罢。不许。俄加太子太保。贞吉学博才高。然好刚使气,动与物迕。九列大臣,或名呼之,人亦以是多怨。高拱、张居正名辈出贞吉后,而进用居先。咸负才好胜不相下,竟蛊磊而去。万历十年卒,赠少保,谥文肃。(节选自明史赵贞吉传)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六岁日诵书一卷/及长/以博洽名最/善王守仁学/举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 B.六岁日诵书/一卷及长/以博洽名/最善王守仁学/举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 C.六岁日诵书/一卷及长/以博洽名最/善王守仁学/举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 D.六岁日诵书一卷/及长/以博洽名/最善王守仁学/举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 3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春秋,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B.擢,提拔、提升官职。而文中的出现“稍迁”“进”这两个词同样表示提升官职。C.隆庆,明穆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D.礼部,古代官署名,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官吏考核及与藩属、外国往来事务等。3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赵贞吉忠于国家,敢于直言。俺答军队逼近京师,借此无理要求明朝进贡,世宗命百官 商量对策,赵贞吉引经据典,痛斥俺答的无理要求。B.赵贞吉不畏权贵,正直刚强。赵贞吉拜见严嵩被拒后痛骂守门人,后又设法削弱严嵩的 权力;总兵官赵岢战败,赵贞吉极力主张严惩赵岢。C.赵贞吉颇有学识,深受穆宗宠信。他喜欢读书,讲解大禹谟符合圣意,议论直抒己 见,无所避忌。穆宗对他青睐有加,多次提拔他。D.赵贞吉意气用事,争强好胜。他常常触犯别人。高拱、张居正名声辈分在他之后,却先 于他晋升任用,他最终与这两人意见不合而离开。39.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第不当及周尚文、沈束事耳。”(4 分)(2)穆宗幸太学,祭酒胡杰适论罢,以贞吉摄事。(4 分)40.请简述赵贞吉提出应对俺答的举措。(3 分)三、写作 4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某大学推出了“自选室友”模式,新生可以通过 APP 线上自选室友。新生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兴趣做成室友标签上传以供和他人匹配,如干净整洁、脾气温和、早睡早起、爱好游戏、喜欢熬夜、喜欢阅读大家可以根据这些标签选择室友。有人赞同“自选室友”,室友生活习惯一致会免去很多麻烦,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人发现了自选室友的弊端,学生如果龟缩在舒适圈,不利于交往能力的发展;有人认为还是“开盲盒”分宿舍好 你对“自选室友”模式有怎样的看法和建议?请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2023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 语文答案及说明【A 卷】一、(30+24 分)1.B【解析】不含通假;然-燃 龟-皲 择-释 畔-叛 距-拒 内纳 累-蔂 翼-翌 冯-凭 卤-鲁 详-佯 罔-网 振-震 去-弆 采-彩 2.D【解析】没有古今异义;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男女结婚。普通人。/很多人。于是写作。/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小的方面(文中指句读)学习/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祖辈和父辈。/父亲的父亲,亦称“爷爷”。中原地区。/国家名。抵押/动词,两方面差不多;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容貌、脸色。/色彩。崤山以东。/山东省 3.C【解析】A.宫室建筑结构参差角错落、精致工巧。/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委婉得体。/不慌不忙,镇定沉着。B.这实际上、它的实际数目/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也有实在,确实的意思。长辈。/岳父,妻子的父亲。C.求学的人。/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蚕食:蚕吃桑叶一点一点地吃。常用来比喻逐步侵占。古今同义。D.小人的谗言。/详细地讲述。平的方形的。/数学用语 4.D【解析】名作状名作状名作状/意动/形作动形作动/使动使动/名作动/形作名 5.A【解析】使动意动形作名名作状名作动名作状意动使动使动使动 6.B【解析】道:名作动,取道。A.礼:名作动,礼遇/重:形作名,重权 B.刑:名作动,做榜样/膏泽:名作动,施恩惠 C.烛:名作动,照亮/明:形作使动,使彰显 D.群:名作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南:名作状,向南方 7.D【解析】肴核:菜肴和果品 8.B【解析】A.物:人。C.闻:上报,使听闻。D.遇:对待 9.A【解析】A.款:规格;速:招致。D.造:到 10.C【解析】A.具:准备。B.族:灭族。D.酾:斟酒 11.D【解析】置:放弃、丢下。史:虚饰、浮夸。贻:赠送;却:退回。存:问候、探望;快:畅快。如:或者 12.B【解析】例句:被。A.看见。B.被。C.我。D.看见 13.C【解析】例句:责备。A.拒绝、推辞、丢弃。B.谦让。C.责备。D.谦让 14.D【解析】举起 全 施行 全 举起 举起 举起 攻占 列举 攻占 15.A【解析】A.过:责备;过:错。D.居:停留 16.D【解析】A.制:规定。B.方:当。C.顾:但 17.C【解析】A.降低身份/处于之下。B.临时充任的/借。C.夸耀。D.穷尽/困窘、困厄 18.B【解析】A.认为正确/判断词,是。B.同“纵”,合纵。C.守信义/适宜。D.座位/连坐,牵连判罪 19.C【解析】A.渡河/成功。B.差错/茫然。C.道歉。D.牵扯/举起 20.A【解析】A.对着/应当/掌管。B.计划/揣测、估量/揣测、估量。C.失去/逃走/逃走。D.太平、治理得好/太平、治理得好/治理 21.D【解析】A.的确、确实/如果/诚心/如果。B.宠幸/幸亏/希望/希望。C.缘故/特意/缘故/死亡。D.劝请/一类人、类、辈/连接/隶属。22.A【解析】A.担忧/嫉妒。B.去、到。C.渐渐。D.暗中、暗地里 23.B【解析】A.表反问/表祈使/表反问。B.介词,拿、用/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来。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合音词,之乎/兼词,之于/兼词,之于 24.D【解析】A.介词,在/介词,在/介词,比。B.动词,依靠/介词,趁机/介词,趁机。C.的原因/用来的/用来的。D 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25.D【解析】A.兼词,“于之”/兼词,“于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介词,和/动词,亲附/介词,和。C.疑问代词,哪里/疑问代词,什么/副词,多么。D.均为介词,给、替 26.B【解析】出入:偏义复词,入 27.A【解析】状后宾前宾前被动判断定后宾前被动状后定后判断主谓倒装 28.C【解析】为谦词,为敬词,是蔑称,是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29.B【解析】朔为每月初一,晦为每月最后一天 30.D【解析】先秦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朕”错误,“朕皇考曰伯庸”的“朕”意为“我”【B 卷】一、(30+24 分)1.C【解析】不含通假;然-燃 龟-皲 择-释 畔-叛 距-拒 内纳 累-蔂 翼-翌 冯-凭 卤-鲁 详-佯 罔-网 振-震 去-弆 采-彩 2.B【解析】没有古今异义;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男女结婚。普通人。/很多人。于是写作。/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小的方面(文中指句读)学习/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祖辈和父辈。/父亲的父亲,亦称“爷爷”。中原地区。/国家名。抵押/动词,两方面差不多;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容貌、脸色。/色彩。崤山以东。/山东省。3.C【解析】A.宫室建筑结构参差角错落、精致工巧。/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委婉得体。/不慌不忙,镇定沉着。B.这实际上、它的实际数目/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也有实在,确实的意思。长辈。/岳父,妻子的父亲。C.求学的人。/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蚕食:蚕吃桑叶一点一点地吃。常用来比喻逐步侵占。古今同义。D.小人的谗言。/详细地讲述。平的方形的。/数学用语。4.D【解析】名作状名作状名作状/意动/形作动形作动/使动使动/名作动/形作名 5.B【解析】使动意动形作名名作状名作动名作状意动使动使动使动 6.B【解析】道:名作动,取道。A.礼:名作动,礼遇/重:形作名,重权 B.刑:名作动,做榜样/膏泽:名作动,施恩惠 C.烛:名作动,照亮/明:形作使动,使彰显 D.群:名作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南:名作状,向南方 7.D【解析】肴核:菜肴和果品。8.B【解析】A.物:人。C.闻:上报,使听闻。D.遇:对待 9.A【解析】A.款:规格;速:招致。D.造:到 10.C【解析】A.具:准备。B.族:灭族。D.酾:斟酒 11.D【解析】置:放弃、丢下。史:虚饰、浮夸。贻:赠送;却:退回。存:问候、探望;快:畅快。如:或者 12.B【解析】例句:被。A.看见。B.被。C.我。D.看见 13.C【解析】例句:责备。A.拒绝、推辞、丢弃。B.谦让。C.责备。D.谦让 14.B【解析】举起 全 施行 全 举起 举起 举起 攻占 列举 攻占 15.A【解析】A.过:责备;过:错。D.居:停留 16.D【解析】A.制:规定。B.方:当。C.顾:但 17.C【解析】A.降低身份/处于之下。B.临时充任的/借。C.夸耀。D.穷尽/困窘、困厄 18.B【解析】A.认为正确/判断词,是。B.同“纵”,合纵。C.守信义/适宜。D.座位/连坐,牵连判罪 19.C【解析】A.渡河/成功。B.差错/茫然。C.道歉。D.牵扯/举起 20.A【解析】A.对着/应当/掌管。B.计划/揣测、估量/揣测、估量。C.失去/逃走/逃走。D.太平、治理得好/太平、治理得好/治理 21.D【解析】A.的确、确实/如果/诚心/如果。B.宠幸/幸亏/希望/希望。C.缘故/特意/缘故/死亡。D.劝请/一类人、类、辈/连接/隶属 22.A【解析】A.担忧/嫉妒。B.去、到。C.渐渐。D.暗中、暗地里 23.B【解析】A.表反问/表祈使/表反问。B.介词,拿、用/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来。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合音词,之乎/兼词,之于/兼词,之于 24.D【解析】A.介词,在/介词,在/介词,比。B.动词,依靠/介词,趁机/介词,趁机。C.的原因/用来的/用来的。D.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25.D【解析】A.兼词,“于之”/兼词,“于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介词,和/动词,亲附/介词,和。C.疑问代词,哪里/疑问代词,什么/副词,多么。D.均为介词,给、替 26.B【解析】出入:偏义复词,入 27.D【解析】状后宾前宾前被动判断定后宾前被动状后定后判断主谓倒装 28.A【解析】为谦词,为敬词,是蔑称,是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29.B【解析】朔为每月初一,晦为每月最后一天 30.D【解析】先秦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朕”错误,“朕皇考曰伯庸”的“朕”意为“我”31.参考答案(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5)千里澄江似练;玉鉴琼田三万顷(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8)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9)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10)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1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1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二、(36 分)32C【解析】第一处:“然”表转折,因此需要放在句子开头,排除 A 和 B。第二处:“谋臣”做“求”的宾语,排除 D。故选 C。波浪线部分意思:平时即使没有四方的袭扰,但谋臣和武将一类的人才,不可不事先培养选拔。譬如蓑衣和笠帽,雨季到来后一定会派上用场。现在君王退守到会稽山上以后,这样之后才想到寻找谋臣,不也太晚了吗?33A【解析】“则非某之所敢知”中的“知”意思是领教。34C【解析】原因错误,在伯嚭劝说夫差前,越国已经将八个美女进献给他,并许诺如果能宽赦越国,还有比这些更美的女子进献给他。35.(1)越国的财宝重器全部献上,我们国君率领越国的百姓,跟从吴王的军队,听凭吴王的处置。(毕,全、都;帅,率领、带领;左右,支配、处置、指挥等;以上 3 点每点 1 分。大意 1 分,“以从君之师徒”需要翻译准确。补充说明:第一个“从”可翻译为“献上、送上、带上、带来”等相近意思。第二个“从”翻译为“跟从、跟随”。“寡君”是古代臣子对别国称自己国君的谦称。“师徒”翻译为“军队”。)(2)过去夫差在诸侯面前使您蒙受耻辱,如今我们国家已恢复国力,我们请求报复吴国!(耻,使动用法,使受耻辱;报;报复、复仇;以上 2 点每点 1 分。大意 2 分,“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和“今越国亦节矣”需要翻译准确。补充说明:“今越国亦节矣”中“节”翻译为“节度或节制”。这一句的翻译只需要符合上下文即可,翻译成“如今我们国家已恢复国力”“如今越国已恢复正常了”“如今我们国家已经变强大了”“如今我们国家已经能与吴国抗衡了”“如今我们国家已经重整旗鼓了”等类似表述均可得分。)36D【解析】第一处:“及长”意为“等到长大成人”,单独成句,排除 B 和 C。第二处:“最”修饰“喜”,意为“最喜欢王守仁的学说”,排除 A。故选 D。波浪线部分意思:早在六岁时他就每天读一卷书,等长大成人后,因知识广博、融通而扬名。他最喜欢王守仁的学说。嘉靖十四年考中进士,任编修一职。37D【解析】“官吏考核”错误。38B【解析】“后又设法削弱严嵩的权力”错,应是严嵩设法削弱赵贞吉的权力。“赵贞吉极力主张严惩赵岢”错,应是主张严惩将败仗当作捷报上奏的总督陈其学。39.(1)(世宗)听了赵贞吉的话,心里很赞赏他,告诉严嵩说:“赵贞吉说得正确,只是不应当提起周尚文、沈束的事。”(谕,告诉、命令、诏令;是,正确;第,只是;以上 3 点每点 1 分。大意 1 分,补全主语以及正确翻译“心壮之”。补充说明:“心壮之”翻译出“心里 认为他很豪壮”“心里很赞赏他”“认为他说得好”等类似表述均可。)(2)穆宗到太学视察时,祭酒胡杰刚刚被人评定后罢官,任命赵贞吉代理其事务。(幸,皇帝亲临、皇帝到某处;适,刚刚;论;评定、考核;摄,代理。每点 1 分,共 4分。补充说明:“祭酒胡杰适论罢”应当翻译出被动含义。)40.(1)请皇上立刻登上正殿,颁发诏书自我批评。(2)记录周尚文的战功来鼓舞边关大将,从监狱中放出沈束来开通大臣进谏的门路。(3)减轻损害军事的刑罚,提升奖赏战功的标准。(4)派遣一名大臣向将领们传达皇上的指示,监督他们奋勇作战。(1 点 1 分,任答 3 点即可拿满分。)参考译文:越王勾践兵败退守到会稽山上,于是向三军传令说:“凡是我父老兄弟及同姓的宗族中,有能帮助我谋划打退吴国军队的,我愿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国政。”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就储备皮货,冬天就储备麻布,旱季就储备舟船,雨季就储备车辆,等待缺货时卖大价钱。平时即使没有四邻的侵扰,但谋臣和武将一类的人才,不可不事先培养选拔。就像蓑衣和笠帽,雨季到来后一定会派上用场。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以后,这样之后才想到寻找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听到您的高论,有什么晚的。”拉着他的手便和他商量起来。于是派文种去吴国求和,说:“我们国君勾践没有人可派遣,派下臣我来,不敢当面与吴王谈。私下里跟他的办事官员说:我们国君的军队已不值得屈辱吴王亲自来讨伐了。我们愿意把金玉、美女奉献给吴王作为赔罪;请让勾践的女儿给吴王做女奴,大夫的女儿给吴国的大夫做女奴,士的女儿给吴国的士人做女奴。越国的财宝重器全部献上,我们国君率领越国的百姓,跟从吴王的军队,听凭吴王的处置。如果你们认为越国的罪不可宽恕,那我们将烧掉本国的宗庙,拘囚妻子和儿女(让他们与自己死生同命,不被吴国所虏),把金玉沉入江中。我们有披甲的士兵五千人准备拼死抵抗,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吴王,这不就会伤了吴王所爱的部下吗?你们与其杀了这些越国人,还不如得到这个国家的臣服,哪个更有利呢?”夫差准备听从文种的话跟越国讲和,伍子胥劝告说:“不行。吴国和越国,是天生的敌国。三条大江环绕着吴越两国,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不能有越国,有越国就不能有吴国,这是不可改变的事情。我听说,陆地上的人习惯住在陆地,水边的人习惯住在水边。那些高地上的诸侯国,我们即使进攻并战胜了它,也不能居住在它们的土地上,不能乘坐它们的车辆。而越国,我们进攻并战胜它,就能居住它的土地,乘坐它的舟船。这是有利的事情,不可失掉良机,君王一定要灭了它。如果您失掉这个有利的机会,以后虽然后悔,也必定来不及了。”越国人把打扮好的八个美女进献给太宰嚭,说:“您如果赦免越国的罪行,还有比这些更美的女子进献给您。”于是太宰嚭劝谏吴王说: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深圳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pdf)为本站会员(学****享)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