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数学 第1章 点、直线、面的位置关系10 面面平行的性质习题 苏教版必修2.doc
-
资源ID:720065
资源大小:230.5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高中数学 第1章 点、直线、面的位置关系10 面面平行的性质习题 苏教版必修2.doc
1面面平行的性质面面平行的性质(答题时间:(答题时间:4040 分钟)分钟)*1. 若,且a,b,则直线a与b的位置关系是_。*2. 若,a,下列三个说法中正确的是_。a与内所有直线平行;a与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a与无公共点*3. 若平面平面,且、间的距离为d,则在平面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平面的距离为d所有直线与平面的距离都等于d有无数条直线与平面的距离等于d所有直线与平面的距离都不等于d*4.(大连高一检测)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若经过D1B的平面分别交AA1和CC1于点E、F,则四边形D1EBF的形状是_。*5. 如图,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平面平面ABC,分别交线段PA、PB、PC于A、B、C,若PAAA23,则'''A B CABCS S_。*6. 如图,平面平面,ABC与ABC分别在、内,线段AA、BB、CC都交于点O,点O在、之间,若3 2ABCS,OAOA32,则ABC的面积为_。*7. 如图所示,已知E、F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A1、CC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BED1F是平行四边形。*8. 如图所示,设AB、CD为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线段,且直线AB、CD为2异面直线,M、P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证:直线MP平面。*9. 如图,平面平面,A、C,B、D,点E、F分别在线段AB与CD上,且AECF EBFD。求证:EF平面。31. 平行或异面 解析:利用正方体模型可知a与b的位置关系可以平行,也可以异面。2. 解析:a与平面内的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但与无公共点,故选。3. 解析:由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可知,正确。4. 平行四边形 解析: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ABB1A1平面CDD1C1,过D1B的平面BED1F与平面ABB1A1交于直线BE,与平面CDD1C1交于直线D1F,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故BED1F.同理BFD1E.所以四边形D1EBF为平行四边形。5. 4 25解析:由平面平面ABC,得ABAB,BCBC,ACAC,由等角定理得ABCABC,BCABCA,CABCAB,从而ABCABC,PABPAB,2 '''''A B CABCSA B SAB2'PA PA4 25。6. 2 3 9解析:根据题意有3 2ABCS,AA、BB相交,直线AA、BB确定一个平面ABAB,平面平面,ABAB,易得ABOABO,ABCABC,由得'''ABOA A BOA,由得2'''3( )2ABCA B CS S,'''2 3 9A B CS。7. 证明:取D1D的中点G,连接EG、GC,E是A1A的中点,G是D1D的中点,EGAD,由正方体性质知ADBC,EGBC,四边形EGCB是平行四边形,EBGC.4又G、F分别是D1D、C1C的中点,D1GFC,四边形D1GCF为平行四边形,D1FGC。由得EBD1F。 E、B、F、D1四点共面,四边形BED1F是平面四边形,又平面ADD1A1平面BCC1B1,平面EBFD1平面ADD1A1ED1,平面EBFD1平面BCC1B1BF,ED1BF。由得,四边形BED1F是平行四边形。8. 证明:过点A作AECD交平面于E,连接DE、BE,AECD,AE、CD确定一个平面,设为,则AC,DE。由于,ACDE(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取AE中点N,连接NP、MN,M、P分别为AB、CD的中点,NPDE,MNBE。又NP,DE,MN,BE , NP,MN。又NPMNN,平面MNP。MP平面MNP,MP。 9. 证明:(1)若直线AB和CD共面,平面ABDC与、分别交于AC、BD两直线,ACBD。又AECF EBFD,EFACBD,EF平面;(2)若AB与CD异面,连接BC并在BC上取一点G,使得AECG EBGB,则在BAC中,EGAC,AC平面,EG,又,EG。同理可得:GFBD,而BD,GF,EGGFG,平面EGF。又EF平面EGF,EF。5综合(1) (2)得 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