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一新编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pdf
第二课时课 题制作视力表(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动手操作和讨论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索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从而增强大家学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能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学重点探究视力表中的奥秘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指导探索法主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具准备视力表一张三角板一个用硬纸板复制视力表中为,所对应的”E”.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记作课题学习 A)第二张:(记作课题学习 B)第三张:(记作课题学习 C)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对视力表中的各个”E”型字母的长 a,宽 b,空白缺口宽d 作了一番研究,并已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视力表,并能根据研究结果自己制作一个视力表.新课讲解师请大家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1.用硬纸板复制视力表中视力为,所对应的”E”,并依次编号为.取编号为的两个”E”,按下图的方式把它们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投影片(课题学习 A)图 42.如图 5,将号”E”沿水平桌面向右移动,直至从右侧点O 看去,点P1,P2,O 在一条直线上为止.这时我们说,在 D1处用号”E”测得的视力与在 D2处用号”E”测得的视力相同.投影片(课题学习 B)图 5师从上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与同伴交流.生因为号”E”与号”E”都水平放置在桌面上,它们与桌面的边缘是垂直的.因此 P1A1P2A2,又 P1,P2,O 在一条直线上,所以O 为公共角,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P1A1OP2A2O,所以b1l1bb,即12.b2l2l1l2师从大家的分析中可知,当人离号”E”的水平距离 l1与人离号”E”的水平距离 l2满足l1b1时,用号”E”测得的视力和号”E”测得的视l2b2力相同.3.按照上述方式,将各个”E”排列成下图所示的样子.先自己猜想应得出的结论,然后和同学交流,证明你的结论的正确与否.投影片(课题学习 C)图 6生按照上面大家讨论的结果,可以猜想得出,在 D1处用号”E”测得的视力,与在 D2处用号”E”测得的视力,在 D3处用号”E”测得的视力,在 D4处用号”E”测得的视力,在 D5处用号”E”测得的视力都相同.经过讨论证实了结论的正确性.师大家做得非常棒.根据刚才大家讨论出的结论,我们可以据此自己制作视力表.课堂练习制作一个测试距离为 3 m 的视力表.1.由标准视力表中的 b1=72 mm,l1为 5 m,可计算出 l2=3 m 时,b2的值得b1l1b2l2b2=mm所以应制作一个”E”型图,使得它的长与宽都是 mm.从上节课我们的讨论结果看,视力为的”E”型图与视力为的”E”型图中的 a,b,d 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测试距离为 3 m的视力表中的号”E”型图中的 d 为 9 mm.2.确定了号”E”型图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规律分别求出视力为,时的”E”型图的大小.如下图.3.由标准视力表中的各行”E”间的距离,相应地确定本视力表的行距.测试距离为 3 m 的视力表就制作完成了.课时小节本节课学习了如何找视力相同的图形”E”的大小和它的落脚点,并能据此自己制作视力表.课后作业制作一个测试距离为 8 m 的视力表.图 6.活动与探究为了求出海岛上的山峰 AB 的高度,在 D 和 F 处树立标杆 DC 和 FE,标杆的高都是 3 丈,相隔 1000 步(1 步等于 5 尺),并且 AB、CD 和 EF 在同一平面内,从标杆 DC 退后 123 步的 G 处,可看到山峰 A 和标杆顶端 C 在同一直线上;从标杆 FE 退后 127 步的 H 处,可看到山峰 A 和标杆顶端 E 在一直线上,求山峰的高度 AB 及它和标杆 CD 的水平距离 BD 各是多少?解:连结 EC 并延长交 AB 于点 K,AKCABG,ABGCDGAKCCDGAKKCAKKC,即CDDG6123同理得AKEEFHAKKEAK1000 KC即=EFFH6127AKKC 6123AK1000 KC127 6AK 1500解,得KC 30750AB=AK+BK=1506答:山峰的高度 AB 为 1506 步,标杆 CD 与 AB 间的水平距离为 30750 步.板书设计制作视力表(二)一、找视力相同的图形”E”的宽 b 与测试距离 l 间的关系.会制作测试距离不同的视力表二、课堂练习三、课时小结四、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