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6 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pdf
1.61.6 有理数的乘方第有理数的乘方第 1 1 课时课时1.61.6 有理数的乘方第有理数的乘方第 1 1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知识与能力: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拟、归纳、概括的能力,渗的运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拟、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思想;透转化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观:培养学生勤思,培养学生勤思,认真,认真,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探索的精神,并联系实际,加强理解,体会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并联系实际,加强理解,体会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法那么,正确进行有理数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法那么,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乘方运算。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珠穆朗玛峰图片同学们,珠穆朗玛峰高吗?它的海拔有出示珠穆朗玛峰图片同学们,珠穆朗玛峰高吗?它的海拔有 88488848 千千米,米,可是将一张纸连续对折可是将一张纸连续对折 3030 次,次,会有会有 1212 个珠穆朗玛峰高个珠穆朗玛峰高,你们感觉神奇吗你们感觉神奇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神奇走进数学课堂。要求学生折纸试验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神奇走进数学课堂。要求学生折纸试验,对折一次变成了几对折一次变成了几层层?对折对折 2 2 次变成了几层次变成了几层?连续对折连续对折 3030 次次,应该列一个怎样的算式应该列一个怎样的算式?对折对折 100100 次次呢呢?如果把这些式子写出来如果把这些式子写出来,太麻烦太麻烦,下面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数学新朋友下面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数学新朋友,相信相信他能帮你解决这个难题。他能帮你解决这个难题。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每个学生都试验一下每个学生都试验一下,思考答复思考答复以下问题以下问题。激情导入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学生折纸活动让学生感到次数通过学生折纸活动让学生感到次数少的还可以少的还可以,次数多起来之后次数多起来之后,学生明显感觉计算学生明显感觉计算 吃力吃力,面对这种情况面对这种情况,自然导自然导入新课。入新课。二、二、学习新课:学习新课:1 1、学生自学,感悟新课:、学生自学,感悟新课:第 2 页学生认真自读课本学生认真自读课本 41-4241-42 页页,思考以下问题。思考以下问题。1 1、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是什么?、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是什么?2 2、幂、幂,指数指数,底数分别是什么?底数分别是什么?3 3、一个数本身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几次方?、一个数本身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几次方?4 4、(-a)(-a)n n与与-a-an n一样吗一样吗?为什么为什么?自学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自学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讨论交流。2 2、应用新知:、应用新知:1 1、把以下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把以下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并指出底数和指数:并指出底数和指数:(-3)(-3)(-3)(-3)(-3)(-3)(-3)(-3),-2-222 2 22222222 2。2 2、你自己能找到同样的例子吗、你自己能找到同样的例子吗?3 3、计算、计算:(:(2)2),(13)13),-2-26 6。学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学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3 3、探究规律、探究规律:完成以下计算完成以下计算:2 2,2 2,2 24 4,2 25 5;(-2)(-2),(-2)(-2),(-2)(-2)4 4,(-2)(-2)5.5.观察计算结果想一想观察计算结果想一想:正数幂的符号与指数有何关系正数幂的符号与指数有何关系?负数幂的符号与指负数幂的符号与指数有何关系数有何关系?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相互交流得出结论。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相互交流得出结论。4 4、例题:、例题:P42P42 例题例题 1 1、例题、例题 2 2。5 5、链接生活:、链接生活:回忆课前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果。回忆课前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果。三、课堂练习,稳固新知:三、课堂练习,稳固新知:第 3 页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