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试题答案.pdf
试题:试题: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GB50093-2002姓名姓名_分数分数_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仪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2.仪表设备及材料在安装前的保管期限,不应超过(一)年。3.在高压、合金钢、有色金属设备和管道上开孔时,应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4.在管道的拐弯处安装温度取源部件时,温度取源部件宜(逆)着物料流向。5.压力取源部件与温度取源部件在同一管段上时,压力取源部件应安装在温度取源部件的(上游侧)。6.当检测温度高于(60)的液体、蒸汽和可凝性气体的压力时,就地安装的压力表的取源部件应带有环型或 U 型冷凝弯。7.在节流件的下游安装温度计时,温度计与节流件间的直管距离不应小于(5)倍管道直径。8.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物位)变化灵敏,且不使检测元件受到物料冲击的地方。9.安装浮球式液位仪表的法兰短管必须保证(浮球)能在全量程范围内自由活动。10.直接安装在管道上的仪表,宜在管道吹扫后压力试验(前)安装,当必须与管道同时安装时,在管道吹扫前应将(仪表)拆下。11.就地仪表的安装高度当设计文件未具体明确时,应为:仪表的中心距操作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米。12.仪表上接线盒的引入口应朝(下),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封闭接线盒盖及引入口。13.仪表盘、柜、操作台的型钢底座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为(1)mm/m,当型钢底座长度大于 5m 时,全长允许偏差为(5)mm。14.单独安装的仪表盘、柜、操作台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mm/m.15.成排安装的仪表盘、柜、操作台相邻两盘、柜、台之间的连接处超过 5 处时,正面的平面度允许偏差为(5)mm。16.仪表盘、柜、箱在搬运和安装过程中,应防止变形和表面油漆损伤。安装及加工中严禁使用(气焊)方法。17.节流件必须在管道吹洗(后)安装。18.转子流量计安装时,被测流体流向必须自(下)而(上),上游直管段长度不宜小于(2)倍管子直径。19.在检测回路中,孔板一般应装在调节阀(前)。20.节流件的安装方式,必须使流体从节流件的(上游端面)流向节流件的(下游侧面).21.用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测量液位时,仪表安装高度不应高于(下)部取压口。22.可燃气体检测器和有毒气体检测器的安装位置应根据所检测气体的(密度)确定.23.就地仪表供电箱的箱体中心距操作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m.24.在测试仪表信号电缆时,其绝缘电阻应大于(5)M.25.仪表电缆(线)敷设的环境温度一般不超过(65),当超过时,应采取隔热措施.26.测量电缆电线的绝缘电阻时,必须将已连接上的仪表及部件(断开)。27.安装支架时,在混凝土上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28.电缆槽的开孔,应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29.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2)个。30.保护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31.金属保护管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32.金属保护管埋设时,宜采用(套管)焊接,焊口处应做防腐处理。33.在电缆槽内,交流电源线路和仪表信号线路,应用(金属隔板)隔开敷设。34.电缆敷设后,两端应做(电缆头)。35.补偿导线应穿保护管或在电缆槽内敷设,不应(直接埋地)敷设。36.接线端子板在仪表盘、柜、箱底部时,距离基础面的高度不宜小于(250)m m.37.接线端子板在仪表盘、柜、箱顶部或侧面时,与盘、柜、箱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100)m m.38.仪表测量管道水平敷设时,应根据不同的物料及测量要求,保持(1:101:100)的坡度。39.仪表管道埋地敷设时,应经(耐压)合格和防腐处理后方可埋入。40.直接埋地的管道连接时必须采用(焊接),在穿过道路及进出地面处应加(保护套管)。41.金属管道的弯制宜采用(冷)弯。42.高压钢管的弯曲半径宜大于管子外径的(5)倍。43.水平安装的铜管固定时,其支架的间距宜为(0。50。7)m。44.测量管道与高温设备、管道连接时,应采用(热膨胀补偿)措施。45.测量差压的正压管和负压管,应安装在(环境温度)相同的地方。46.测量管道与设备、管道或建筑物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m m。47.仪表管道的压力试验应以(液体)为试验介质。仪表气源管道和气动信号管道以及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0.6)MPa 时,可采用气体为试验介质。48.以液体为试验介质时,试验压力应为(1.5)倍的设计压力,当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10)min,再将试验压力降至设计压力,停压(10)min,以压力不降、无渗漏为合格;以气体为试验介质时,试验压力应为(1。15)倍的设计压力,试验时应逐步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10)min,再将试验压力降至设计压力,停压(5)min,以发泡剂检验不泄漏为合格。49.压力试验用的压力表应经检定合格,其准确度不得低于(1。5)级。50.脱脂剂不得混合使用,且不得与(浓酸)、(浓碱)接触。51.接触脱脂件的工具、器具及仪器必须经(脱脂)合格后方可使用。52.仪表脱脂在设计文件未规定时,10的 NaOH 溶液适用于(铝制品)的脱脂。53.脱脂合格的仪表、控制阀、管子和其他管道组成件必须(密封)保存,并加(标志);安装时严禁被油污染.54.脱脂合格后的仪表和仪表管道,在压力试验及仪表校准、试验时,必须使用(不含油脂)的介质.55.易拆卸的仪表、控制阀和管道组件在脱脂时,应将需脱脂的部件、附件及填料拆下放入脱脂溶剂中浸泡,浸泡时间应为(12)h。56.不易拆卸的仪表脱脂时,可采用灌注脱脂溶剂的方法,灌注后浸泡时间不少于(2)h。57.管子脱脂可采用在脱脂槽内浸泡的方法,浸泡时间应为(11。5)h。58.脱脂检验合格:用清洁干燥的白滤纸擦拭脱脂件表面,纸上应无(油迹)。59.脱脂检验合格:用紫外线灯照射脱脂表面,应无(紫蓝荧光)。60.脱脂检验合格:用蒸汽吹扫脱脂件,将颗粒度小于 1mm 的数粒纯樟脑放入蒸汽冷凝液内,樟脑在冷凝液表面(不停旋转)。61.用浓硝酸脱脂时,分析其酸中所含有机物总量,不应超过(0。03)。62.防爆仪表和电气设备,除本质安全型外,应有“(电源未切断不得打开)的标志。63.本质安全电路及其附件,应有(蓝色)标志。64.采用屏蔽电缆电线时,屏蔽层应在控制室仪表盘柜侧接地,不应接到安全栅的(接地)端子上.65.安装在爆炸危险区域的电缆电线保护管,密封管件与仪表箱、接线箱、拉线盒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0。45)m。66.仪表保护接地系统应接到电气工程低压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网上,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应(串联)接地。67.仪表及控制系统的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应(共用)接地装置。68.仪表电缆电线的屏蔽层,应在控制室仪表柜侧接地,同一回路的屏蔽层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性,不应(浮空)或(重复接地).69.接地线的颜色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并设置(绿、黄)色标志。70.采用隔离容器充注隔离液隔离时,隔离容器应垂直安装,成对隔离容器的安装标高,(必须)一致.71.采用蒸汽或热水伴热时,蒸汽或热水伴管应单独供气或供水,伴热系统之间(不应)串联连接。72.仪表电伴热电热线在敷设前,应进行外观和绝缘检查,其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M。73.温度检测仪表的校准试验点不应少于(2)点。直接显示温度计的示值误差应符合仪表准确度的规定.热电偶和热电阻可在常温下对元件进行检测,不进行热电性能试验.74.综合控制系统的试验应在本系统安装完毕,(供电)、(照明)、空调等有关设施均已投入运行的条件下进行。75.仪表工程在系统投用前应进行(回路试验).二、选择题二、选择题1.在设备或管道上安装取源部件的开孔和焊接工作,必须在设备或管道的防腐、衬里和压力试验(A)进行。A、前B、后2.取源阀门与设备或管道的连接不宜采用(A)。A、卡套式接头B、焊接式接头3.测量液体压力时,在水平和倾斜的管道上安装压力取源部件时,取压点方位应(B)。A、管道的上半部B、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的范围内C、管道的上半部及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的范围内4.测量蒸汽流量时,节流装置在水平和倾斜的管道上安装,取压点方位应(C)。A、管道的上半部B、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的范围内C、管道的上半部及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的范围内5.仪表盘、柜、操作台的型钢底座应在地面施工完成前安装找正,其上表面宜(B)。A、和地面相平B、高出地面6.现场压力表安装时,其取压管与管道连接处的内壁应(A).A、平齐B、插入其内C、插入其内并弯向逆着介质流向7.测量高压的压力表安装在操作岗位附近时,宜距地面(C)以上。A、1.2 米B、1。5 米C、1.8 米8.节流件的(C)与管道的中心线应互相垂直。A、中心B、径距C、端面9.用差压式流量计测量液体流量,差压计应装在(B)。A、节流装置上方B、节流装置下方C、与节流装置呈水平10.浮筒液位计的安装应使浮筒呈(A)状态,处于浮筒中心正常操作液位或分界液位的高度。A、垂直B、水平11.分析取源部件中被分析的气体内含有固体或液体杂质时,取源部件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仰角应大于(A)度。A、15B、10C、2012.盘柜内安装的电源设备及配电线路,对于额定电压不大于 60V 的线路,两带电导体间,导电体与裸露的不带电体间,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为(B)。A、6 m mB、3 m mC、5 m m13.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A)。A、15 倍B、10 倍C、20 倍14.仪表线路与绝热的设备和管道绝热层之间的距离应大于(A)。A、200 m mB、150m mC、100 m m15.水平安装的电缆槽及保护管用金属支架时间距宜为(B).A、1 mB、2 mC、3 m16.直接垂直敷设电缆的支架间距宜为(B).A、0。8 mB、1.0 mC、1.5 m17.电缆槽采用螺栓连接或固定时,宜用平滑的半园头螺栓,螺母应在电缆槽的(A)固定应牢固。A、外侧B、内侧C、内外均可18.电缆槽的直线长度超过(A)时,宜采用热膨胀补偿措施。A、50 mB、60 mC、30 m19.敷设电缆(线)穿墙保护管段(或保护罩),两端延伸出墙面的长度,不应大于(A)毫米。A、30B、50C、8020.埋设于地下的保护管与公路或铁路交叉时,管顶埋入深度不应小于(C)。A、0.5mB、0。8mC、1m21.埋设的保护管引出地面时,管口宜高出地面(C)。A、100 m mB、150 m mC、200 m m22.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当(C)。A、两端同时接地B、不接地C、在显示仪表侧接地23.塑料绝缘、橡皮绝缘铠装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B).A、5 倍B、10 倍C、15 倍24.电缆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B).A、5 倍B、10 倍C、15 倍25.仪表盘内的多组接线端子板并列安装时,其间隔净距离宜为(A)。A、200mmB、100mmC、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