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书笔记.pdf
自由的“风”自由的“风”读诗经有感读诗经有感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古代先人智慧的结晶,它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而我却独爱风;风即民风,记述的都是基层人民最真实的想法和朴实的追求,或是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或是对身边一件小事的记录,有祝贺新婚的,有庆祝生子的,叙说着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诗句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所表达的思想也大胆直白;小学时,学校举办过“经典诵读活动”,从此我便与诗经结下不解之缘;那个时候的我对诗经并不了解,只是觉得它读起来很通俗,不饶口;有时寥寥数字,却又是那么地读不胜读,美不胜收依稀记得当时背诵的第一首是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是说出嫁的女子样貌很好看,就像盛开的桃花一样,很开心嫁做人妇,其后也会像桃花一样为夫家开枝散叶;读着诗句就仿佛看见那位明眸皓齿的姑娘,披着嫁衣,含羞带笑的等着出嫁,并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充满美好的希望;仔细分析,全诗可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美好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这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这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并且诗的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又以花、果、叶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爱情和婚姻作为人类文学的永恒主题和内容,诗经中表现这类主题的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谓无人不知,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这首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在我看来,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诗中娓娓细述的是一个男子的单相思,他的倾慕、爱恋与渴望,而这正是亘古以来每一个人心中对爱情最深的企盼;全诗分三节,首章四句统领全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兴,诗人看见成双成对的雎鸠水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听着它们悦耳的欢叫声,不禁引发了他的联想,拨动了心中那根敏感的爱情之弦;“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确,在人世间要找到一个美丽而又贤淑的女子,是多么的难啊诗人情不自禁地道出自己的切身感受;第二节,诗人细腻而深人地抒写了自己追求和思念“淑女”的情状;“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人巧妙地用在水中摇摆不定的“荇菜”,来暗喻“淑女”那颗捉摸不透的心;接着,作者又倾诉了自己为了捕捉这颗心,是醒时在追,梦中也在求,只追得“辗转反侧”睡不宁,只求得“悠哉悠哉”叹夜长;最后一节,表现了作者思念之切,仿佛自己正弹起琴瑟,敲钟打鼓,欢天喜地把姑娘娶回家中全诗就在这欢乐幸福的幻境中结束了;这首诗写得十分巧妙动人,它成功地运用了兴、比的表现手法,以成双成对的水鸟自由自在的幸福,与诗人求爱的艰难形成反差,使人触景生情;接着以“荇菜”的“左右”漂流和难于“采”、“芼”来象征姑娘难子捉摸的心,更是维妙维肖;最后又通过幻境的描写将青年人纯朴的爱情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孔子在论语八佾有过中肯的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综观全诗充满着男子的浪漫情怀,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深刻细微而不失理性平和,感情热烈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痛苦呻吟;诗经不仅歌颂爱情,而且诗经也属于社会下层人民的,它不会像有些诗句那样一味的为当朝执政者歌功颂德,而是为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呐喊,对于真正贤明的君主同样不吝于称赞,对于奢侈浪费的贵族勇于批判;例如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这是一首农民反抗统治者残酷剥削的诗;农民负担重,无法忍受,因而发出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愤怒和控拆,并以人人所憎恶的“大老鼠”比喻他们,十分形象而贴切地揭露了他们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其中重章叠句式的表达,正是一主题的反复申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末尾一句“谁之永号”的反问,更是把农民想脱离剥削者的向往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发誓要离开这些剥削成性的寄生虫,去寻找没有剥削的理想“乐土”;读过诗经的风,雅和颂当然也不可错过;小雅中的采薇虽初中时有学习过,但我还是想再读一遍,感悟其中的深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读后不难发现,此诗是写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全诗共六章,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并且前三章都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于是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戍卒记忆里的事物,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还看到思念的成长,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自豪感;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末章忆昔伤今;“昔我”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两句以哀景写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其实诗经中颂的名篇并不多,没有什么脍炙人口的诗句;我选读了丰年:“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从字面上理解很容易看出此诗写的是遇上好年成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诗的开头很有特色;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静态,不难想像静观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不过,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所以诗的后半部分就是感谢上天;因丰收而致谢,以丰收的果实祭祀最为恰当,故所以诗中写道:“为酒为醴用丰收的粮食制成,烝畀祖妣;”祭享“祖妣”,是通过先祖之灵实现天人的沟通;也由于丰收,祭品丰盛,能够“以洽百礼”,面面俱到;“降福孔皆”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身处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尤其强烈,丰年既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与其说是周人善于深谋远虑,不如说是他们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运能力的无奈;诗经,她是一本让人受益终身的良书,这本书里记录着许多寂寞和不舍之情,人世间的背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们懂得了真谛,学会了怎样去面对;诗经像一盏清茶、一杯淡酒无声地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当你彷徨的时候,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助的时候,也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法找到自己人生坐标的时候,诗经可以让你安静下来,慢慢思考自己、生活、周围的一切;她就像一位老者,无所不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诗经她能让人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真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读诗经、传颂诗经,学习诗经这本代表了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着作,充实我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