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应急观处置剧毒化学品泄漏事故.pdf
用科学应急观应对剧毒化学品泄漏事故随着安全生产法规的不断完善,新建的化工企业一般均能遵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事先防范的安全措施是有保障的。但是,依据“任何一种事物都不可能绝对安全”的安全理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尤其是剧毒化学品,一旦发生泄漏,并以毒气雾状向大气扩散或引发火灾爆炸的连锁事故,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惨剧。此类泄漏事故影响城市安全、社会危害极大,已引起囯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因此,当事先防范措施未能避免重大事故突然发生时,在企业一时难以自救的情况下,政府快速而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是控制事故危害程度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手段。但是,剧毒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社会应急救援有一个科学应急观问题,必须“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遵循“疏散救人、划定区域、有序处置、确保安全”的战术原则。在执行应急任务的同时,应遵循科学规律,既要有效地控制事故,又要避免应急人员遭遇不必要的伤亡。一、该地区生产和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基本信息1周边城镇地理位置江苏省镇江新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分布在国际化工园区,沿长江边相对集中,位于镇江新区临江西路,西南方向距镇江市主城区约 20、距 9 万人口的谏壁镇约 3.5;东南边距 7 万人口的大港镇约 3;北边紧*长江,跨越长江为高桥和江心镇及扬州市。2当地气象条件全年盛行风向为偏东,历年最大风速为 23.0m/s,平均风速为2.52 m/s;历年平均气压 101.4KPa;最高气温 40.9,最低气温-12.0,平均气温 15.2。3.剧毒化学品的分布新区剧毒化学品主要是液氯和丙烯腈,涉及到的企业有四家。按危险源存在的方式,分为工厂固定危险源和公共场所移动危险源。(1).剧毒固定危险源某化工企业液氯产量约 3.96 万 t/a,灌装车间灌装产量约 70t/d;电解槽段电解产生的初始氯,厂区设有1 个 50 t 液氯储罐;有 3 家化工企业使用丙烯腈,用量约 10 万 t/a,分布在 7 座储罐内。(2).剧毒移动危险源生产的瓶装液氯通过道路运出,运出量平均约70t/d。使用的丙烯腈由道路运进,由连云港经高速公路穿越淮阴、杨30、镇江等城市被运至新区大港,全程约 600,平均约 300 t/d。二、剧毒化学品的危害和泄漏类型1液氯的主要危害特征(1).液氯的物理化学性质氯气属剧毒气体,是一种黄绿色刺激性的助燃气体,类似漂白粉气味,相对密度(空气=1)为 2.48,相对密度(水=1)为 1.47。氯气有强烈腐蚀性,微溶于水和碱溶液;泄漏时主要集中在地面,它会形成有毒蒸汽,随风沿地面传播,会在低洼处或密封空间内聚集,若处置不当会污染环境。(2).火灾爆炸氯气可助燃。可燃物能在氯气中燃烧,易燃气体和金属粉末也可能与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3).人体毒性我国标准规定,空气中氯气含量不得超过 1mg/m3,达到 20 mg/m3时,近距离大剂量经口鼻吸入,可引起“电击样”的急性中毒死亡;达到 35 mg/m3 时,微量吸入可引起呕吐、咳嗽、呼吸困难等,眼晴和皮肤接触液氯,低温化学烧伤或急性皮炎。2丙烯腈的主要危害特征(1).丙烯腈的物理化学性质丙烯腈(也叫乙烯基氰)属易燃液体,同时属剧毒品,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类似苦杏仁的味道,相对密度(空气=1)为 1.83,相对密度(水=1)为 0.81;泄漏时,易挥发有毒蒸汽,随风沿地面扩散,液体飘浮在水面上,若处置不当会严重地污染环境。(2).火灾爆炸丙烯腈高度易燃,受热、遇明火或火花极易燃烧,它可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包装容器受热可发生爆炸。蒸汽扩散遇火源极易燃烧,有爆炸的危险。(3).人体毒性空气中含有的丙烯腈不得超过 2 mg/m3,若达到 50 mg/m3,严重时在 30min 内能致人死亡。泄漏液体及其蒸气有剧毒,对人体全身有毒害性,中毒者呼吸中会有苦杏仁的味道。人体吸入出现流泪,咳嗽,胸闷,呕吐,头痛等症状;皮肤和眼睛接触出现发炎、瘙痒、发红等症状:侵入人体释放氰根进入血液,损坏神经、引起全身水肿。3.泄漏类型泄漏类型分为连续型泄漏(小量泄漏)和瞬间型泄漏(大量泄漏),前者是指容器或管道破裂及阀门损坏,或单个包装的单处泄漏,特点是连续释放,但流量流速不变,使连续少量泄漏形成有毒气体呈扇形向下风扩散;后者是指化学容器爆炸解体的瞬间,或一个大包装的泄漏或许多小包装的多处泄漏,使大量泄漏形成一定高度的有毒气体云,并呈扇形向下扩散。根据泄漏源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固定源泄漏和移动源泄漏,前者是指化工生产过程的设备、管道和阀门的故障而引发的泄漏,例如 2004年 5 月 13 日,镇江新区某化工企业因 DCS 系统监控失实,导致储罐内危化品大量泄漏到内河,飘浮在水面上,遇明火引起火灾烧毁数条船,所幸无人员伤亡;后者是指运输车辆不按规定路线和时段运行、超限超载超速、违章驾驶,第三者责任的碰撞等而发生侧翻等引发的泄漏,例如 2005 年 6 月 25 日中午,由连云港运往镇江新区途中的25 吨丙烯腈槽罐车,在丹阳 318 省道处,因第三者责任侧翻在路沟,发生泄漏事故,导致千人疏散。三、液氯、丙烯腈泄漏事故的安全防护剧毒化学品发生泄漏时,有毒气体扩散区的防护距离与泄漏程度、当时的气象条件和地形有关,其危害程度与液氯和丙烯腈的理化特性和现场处置措施有关。1初始隔离距离和疏散保护距离的划分(1).气象和地形条件风向决定毒气云团的扩散方向;风速决定了有毒气体云的顺风扩散范围;气压和地形影响毒气对人的危害程度,若空气流动小、湿度大、在低洼处滞留不易消散,对人和环境有极大的威胁。(2).初始隔离和保护区的划分一旦泄漏接警,根据救援工作需要,划分隔离和防护区域.a 初始隔离(重危)区:指事故中心圆周区域,采取初始隔离,只有少数消防特勤官兵和救援队获准进入;b 轻危区:指下风向扇形防护区域,禁止与应急抢险无关的人员进入,必须紧急疏散公众;c 波及区:指下风向有害气体可能涉及影响区域,应疏散公众;d 指挥区:指重度危害区外上风或侧风口的一定距离,只允许指挥部和应急人员进入,同时分地段测试毒气浓度,再调整距离。(3).液氯和丙烯腈泄漏的初始隔离和顺风保护参考距离液氯 小量泄漏,初始隔离周向距离(半径)80m,下风向防护距离(白天)500m、(晚上)10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周向距离(半径)300m,下风向防护距离(白天)2500m、(晚上)6000m。丙烯腈 小量泄漏,初始隔离周向距离(半径)80m,下风向防护距离(白天)500m、(晚上)15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周向距离(半径)300m,下风向防护距离(白天)2000m、(晚上)7000m。污染范围不明情况下,先按上述方法确定距离,然后分段测试浓度并调整距离。四、镇江新区氯气、丙烯腈泄漏事故科学应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