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育资料】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含解析)学习精品.pdf
(完整版)【教育资料】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含解析)学习精品20192019 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二节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含解析)含解析)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匀速向某容器中注满水,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与注入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A。B.C.D.2。图中的试管内装有一些水,将试管由竖直逐渐倾斜(水不溢出),则水对管底的压强()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3。如图所示,关于液体中 a、b、c 三点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33盐水=1.0310 kg/m)()A。a 点向下的压强比向上的压强大c 两点的压强相等C.a、c 两点的压强相等b 点的压强比 c 点的压强小教育资源B.b、D.(完整版)【教育资料】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含解析)学习精品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A、B、C 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 pA、pB和 pC(酒精=0.810 kg/m)则 pA、pB和 pC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33A.PAPCPBB.PCPA PBC。PA PB PCD.PB PA PC5。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相同体积的液体,将一蜡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关于蜡块受到的浮力 F甲和 F乙,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p甲和 p乙大小说法正确的是()A.F甲F乙 p甲=p乙B.F甲=F乙 p甲=p乙C。F甲F乙 p甲F乙 p甲p乙二、多选题6。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A.茶壶B.锅炉水位计C。船闸D.潜水艇7.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慢下降,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教育资源(完整版)【教育资料】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含解析)学习精品浸入水中如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与圆柱体下降高度 h 变化关系的图象(g 取 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700PaB。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 12NC。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4ND。圆柱体的密度是 1。510 kg/m8。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33A。过路涵洞B.洗手间下水管C。拦河大坝D。船闸9。关于如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中: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因为水对坝体侧面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B.乙图中:人推木箱但没有推动,是因为人推木箱的力小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C.丙图中:蓄水槽中装水,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B 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最低D。丁图中:金鱼吐出的气泡正在水中上升时,受到水的浮力不变10.根据表格和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液体种类教育资源水银 酒精 盐水(完整版)【教育资料】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含解析)学习精品液体密度g/cm313。60.81.03A.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B。当深度相同时,甲乙两液体的压强之比为 4:6C.当深度变为 20cm 时,甲液体的压强为 30PaD.丙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在甲乙之间,则丙可能是盐水11。如图所列的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应用了连通器原理的是()A。茶壶B。电茶炉的水位计C。洗手池下水的回水管D.将墨水吸入笔管中三、填空题12.一个容器里盛有 15cm 深的水,水中A 点离容器底面的高度 11cm,B 点离容器底面的高度为 6cm,则 A 与 B两点的压强比 pA:pB=_13。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拦河大坝为混凝土大坝,全长约为2300 余米,坝高 185 米,现蓄水水位是 150 米,则坝底受到的压强为_Pa。拦河坝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_14.饮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如图所示是一把装有水的茶壶,壶嘴与壶身构成_,茶壶的底部受到水产生压强为_Pa(g=10N/kg)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如图):15。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1)压强计是通过 U 形管两边液面的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2)压强计的气密性(是否漏气)是使用前必须检查的。如果装置漏气,那么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会发现 U 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变化_(选填“大”或“小”)。把压强计调节好后放在空教育资源(完整版)【教育资料】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含解析)学习精品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3)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没在两种液体中,发现甲液体中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较小.于是他认为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他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相同。(4)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表明液体的压强越_。(5)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16.如图所示,置于桌面上的甲、乙两容器质量相等,底面积相等,注入等质量的同种液体,则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_液体对乙容器的压力,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_,容器对桌面的压强_,容器对桌面的压力_.(“相等”或“不相等”)17.如图,竖起放置的一容器,甲、乙端封闭,丙端开口向上,容器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容器中注入水后如图水中在同一水平线上的a、b、c 三点的压强分别为 pa、pb、pc ,那么这三个压强的大小关系是_四、计算题四、计算题18.如图(a)所示,一个质量为 1 千克、底面积为 310米 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有 410米 的水(1)求水面下 0.1 米深处水的压强 p水(2)若将另一个底面积为210米、高度为0。3 米的实心金属圆柱体 A,缓慢竖直地浸入水中,如图(b)所示,求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一倍时,圆柱体 A 底部所处深度 h22332219.有一艘轮船,船底部破了一个洞,其面积5cm,船底距水面 2m,为了把这个洞堵住,堵洞时的压强大小至少是多少 Pa?压力为多少 N?(g=10N/kg)2五、解答题五、解答题20.如图所示,边长为 10cm 的实心正方体木块,密度为 0.610 kg/m,静止在装有足量水的容器中,且教育资源33(完整版)【教育资料】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含解析)学习精品上下底面与水面平行,求:(1)木块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2)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3)水对木块下底面的压强.(取 g10 N/kg)21。在深海 100 米的水平地方有一面积为 2m 的薄铁块,那它受到的压强和压力分别是多少?(海水的密度约等于纯水的密度)2六、实验探究题六、实验探究题22.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1)在图乙中,将橡皮膜先后放在 a、6 位置处可知,同种液体,_越大,压强越大,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2)为了探究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还需将橡皮膜放在图丙中_(选填“c”或“d)位置处七、综合题七、综合题23。如图所示,在质量为 1 kg 的容器内装有 5 kg 的水,容器底面积为 100 cm2,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面积为 0。9 m2)(g 取 10 Nkg)求:(1)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力(2)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强(3)水对 A 点的压强(4)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教育资源(完整版)【教育资料】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含解析)学习精品24。据报道,某市图书馆白天停水,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水龙头处于打开状态,排水口被塞子堵住,夜里水通了,水池里的水很快溢出,漫延至图书馆各处,造成很大的损失小明同学是学校图书馆的义务管理员,看了这则报道后,动手自制“自动拔塞器”该装置能够在类似情况下,自动拨开塞子排水小明首先在水池底 40cm 处做记号,作为警戒线;然后将塞子堵住排水口,打开水龙头放水至警戒线,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塞子,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5N 时,塞子被拔出;接着把水池中的水放掉,选择合适的空心密闭塑料瓶,调节塑料瓶与塞子间绳子的长度,向水池中重新放水,使得当水涨至警戒线时,塑料瓶就能把塞子拔出,如图所示已知塑料瓶的质量为 30g,总体积为 750mL,问:(1)当水达到警戒线时,水池底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2)塞子的横截面积是多少?(不考虑塞子的重力和厚度)(3)塑料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多大时就能将塞子拔出?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解答】解:根据 pt 图象可知,随着注水时间的增加,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开始快,后来变慢;已知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水,根据p=gh 可知,容器内水面高度应该是快速增高,先快后慢,说明容器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分析】观察图象,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随注水时间缓慢上升,再针对每个容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答案2。【答案】B【解析】【解答】将试管由竖直逐渐倾斜(水不溢出)时试管底部到水面的距离逐渐减小,由p=gh 知 p 逐渐变小。故答案为:B。【分析】先判断试管底部至水面的距离的变化。再根据p=gh 分析压强大小的变化。3。【答案】D【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解析】【解答】解:A、因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所以 a 点向下的压强和向上的压强一样大故 A 错误;BD、由图中可以看出,b 点在纯水里,c 点在盐水里,c 点的深度大于 b 点的深度,据公式 p=gh 可知,c点的压强大于 b 点的压强,故 B 错误,D 正确;C、a、c 两点的深度相同,但盐水的密度大于纯水的密度,根据公式 p=gh 可知,c 点的压强大于 b 点的压强,教育资源(完整版)【教育资料】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含解析)学习精品故 C 错误故选 D【分析】已知各点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的大小关系,根据公式 p=gh 可分析比较压强大小4。【答案】B【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解析】【解答】A、B 两点,液体的密度相同,但深度不同,由于 A 所处的深度大于 B 所处的深度,所以 pApB;A、C 两点所处的深度相同,甲中的液体为酒精,乙的液体为水,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由于水的密度大于酒精密度,所以 C 点的压强大于 A 点的压强,故 pApC 所以三点的压强关系为:pBpApC故答案为:B.【分析】液体压强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密度和液面的深度,根据图中所示的液体内部的不同位置,比较三点的液体压强特点.5.【答案】C【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蜡块在甲液体中下沉,所以 F甲G,在乙液体中漂浮,F甲=G所以 F甲F乙,(2)由 F甲F乙,甲液gV1 排乙液gV2 排,由图可以看出,V1 排V2 排,甲液乙液又因为两容器液面等高,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p=gh,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甲p乙故选 C【分析】(1)同一只蜡块,在不同液体中悬浮或漂浮时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重力,下沉时浮力小于其重力,由此可知蜡块在两种液体中受浮力大小关系;(2)根据蜡块在两种液体中受浮力大小关系,确定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又知道两容器液面等高(深度h 相同),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二、多选题6.【答案】ABC【考点】连通器原理【解析】【解答】解:A、茶壶的壶身和壶嘴上端都开口,底部相互连通,是连通器符合题意;B、锅炉水位计,水位计上端和锅炉炉身的上端都是开口的,底部是连通的,是连通器符合题意;C、船闸上端开口,底部相互连通,是连通器符合题意;D、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不是连通器,不合题意故选 ABC【分析】根据连通器的定义进行判断上端开口,底部相互连通的容器是连通器7.【答案】B,D【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解析】【解答】解:A、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p=gh=1.010 kg/m 10N/kg0。04m=400Pa,故 A 错误;B、由图象可知,当 h=0 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12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G=F拉教育资源33(完整版)【教育资料】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含解析)学习精品=12N,故 B 正确;C、由图象 CD 段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受到的浮力不再改变,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12N4N=8N故 C 错误;D、图象中 CD 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的情况,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拉力 F=4N,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F浮=GF=12N4N=8N又F浮=水gV排V物=V排=810 m ,=1。2kg,3343由公式 G=mg 可求出物体的质量 m=则圆柱体密度 物=故选 BD=1.510 kg/m 故 D 正确【分析】为了便于分析,给线段标上 A、B、C、D 四个点,如下图,根据图象分析如下:(1)下降高度 3cm 时,下表面接触水面,下降 7cm 时,圆柱体刚好浸没水中,这时水面上升,圆柱体下表面距水面距离是 4cm,由 p=gh 可计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2)由图可知 AB 段圆柱体未浸入液体,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的重力,所以从图中可读出圆柱体的重力大小(3)由图象 CD 段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受到的浮力不再改变,为最大值(4)由题意可知图中 CD 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的情况,由图可知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测力计对圆柱体的拉力为 4N,再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求出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得圆柱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得圆柱体的密度8.【答案】A,B,D【考点】连通器原理【解析】【解答】过路涵洞,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A 符合题意。洗手间下水管,两端开口、底部连通,是连通器,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B 符合题意。拦河大坝用堤坝提高水位,增加了水的重力势能,不是连通器,C 不符合题意.船闸在使用时,闸室分别与上游或下游构成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属于连通器的应用,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D.【分析】连通器的特点是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9.【答案】B,D教育资源(完整版)【教育资料】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含解析)学习精品【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解析】【解答】解:A、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因为水对坝体侧面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故A 说法正确;B、人推木箱但没有推动,是因为人推木箱的力等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故 B 说法错误;C、蓄水槽中装水,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B 下方水管中的水流速最快压强最小,B 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最低故C 说法正确;D、金鱼吐出的气泡正在水中上升时,由于气泡的体积变大,排开水的重力变大,受到水的浮力变大,故 D 说法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 BD【分析】(1)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2)木箱静止,人推木箱的力和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3)蓄水槽中装水,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B 下方水管中的水流速最快压强最小,B 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最低(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10.【答案】AD【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解答】解:A、据图象可知,甲液体的密度是:p=gh 可知,甲=同理乙液体的密度是:甲=3=1200kg/m,3=1000kg/m,所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 A 正确;B、当深度相同时,甲乙两液体的压强之:3=3=;故 B 错误;3C、当深度变为 20cm 时,甲液体的压强为:p甲=gh=1200kg/m 10N/kg0。2m=2400Pa,故 C 错误;D、据甲的密度是1200kg/m,乙的密度是 1000kg/m,所以丙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在甲乙之间,则丙可能是盐水,故 D 正确;故选 AD【分析】(1)据图象,结合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即可;(2)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gh;11。【答案】A,B,C【考点】连通器原理【解析】【解答】A、茶壶的壶嘴与壶身底部相通,上端开口,壶嘴和壶身在同一高度,倒满水后,液面相平,故利用了连通器,A 符合题意;B、锅炉水位计和锅炉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水不流动时,液面就是相平的,B 符合题意;C、洗手间下水管成U形,水不流动时,U形管里的水相平,可以防止下水道里的气味散发出来,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C 符合题意;D、钢笔吸墨水时先用力挤出笔囊内的空气,然后松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墨水压入笔囊,与连通器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C。教育资源(完整版)【教育资料】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含解析)学习精品【分析】根据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进行判断,即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三、填空题12。【答案】4:9【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解析】【解答】解:由题知:hA=15cm11cm=4cm,hB=15cm6cm=9cm,pA:pB=水ghA:水ghB=hA:hB=4cm:9cm=4:9;故答案为:4:9【分析】找出 A、B 两点的深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 A、B 两点的压强比13。【答案】1。510;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解析】【解答】解:(1)现蓄水水位是 150 米,则坝底所受水的压强:6p=gh=1103kg/m310N/kg150m=1。5106Pa;(2)拦河大坝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答案为:1.510;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分析】(1)知道蓄水深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坝底所受水的压强;(2)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为了让拦河坝承受更大的水的压强,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14.【答案】连通器;1.510【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连通器原理【解析】【解答】解:(1)壶嘴和壶体,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构成连通器,茶壶中的水不流动时,各开口中的水面总是相平的;(2)水深 h=15cm=0.15m,水对壶底的压强:p=gh=110 kg/m 10N/kg0.15m=1。510 Pa故答案为:连通器;1。510【分析】(1)茶壶盖上的小孔能保证与大气相通,形成壶体上端开口,壶嘴、壶体上端开口下端连通,形成连通器(2)已知壶内的水深,利用 p=gh 可计算水对壶底的压强15。【答案】高度差;小;相平;深度;大;不变;相等333336【考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解析】【解答】(1)压强计是通过 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2)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就会有漏气现象,因此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橡皮膜不受液体的压强,因此 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3)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实验中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结论(4)液体密度相同时,压强与深度有关,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压强越大,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5)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因此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教育资源(完整版)【教育资料】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含解析)学习精品【分析】这是一道综合实验题,此题的难点是液体压强计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压强计的原理,知道液体压强计的操作要求等16。【答案】小于;不相等;相等;相等【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解答】如图所示,h甲h乙,所以,根据P=gh 可知:甲、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甲p乙;已知甲、乙容器的底面积相同,即:S甲=S乙;由 F=pS 可知:液体对甲、乙容器底的压力大小关系:F甲F乙;所以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液体对乙容器的压力,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相等;已知:两容器的质量相同,又注入等质量的液体,则甲乙两容器的总质量相同,即:m甲=m乙 ,由 G=mg 得:G甲=G乙;所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为:F甲=F乙;已知:S甲=S乙 ,由 p=FS 知:甲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故答案为:小于;不相等;相等;相等。【分析】要注意区分: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与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力和压强不是一回事,一个是液体压强,另一个是固体压强。17。【答案】不是;pa=pb=pc【考点】连通器原理【解析】【解答】解:连通器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而如图所示容器,甲、乙端封闭,丙端开口向上,所以,该容器不是连通器;因为三个点 a、b、c 到液面的距离相等,根据公式 p=gh 可知三个点水产生的压强相等,即 pa=pb=pc故答案为:不是;pa=pb=pc【分析】(1)连通器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时,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液面相平(2)从图中可以看出水中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三个点到液面的距离相等,根据公式p=gh 可求 a、b、c三点的压强四、计算题18.【答案】解:(1)水的压强 p水=水gh水=1。010 kg/m 9.8N/kg0。1m=980Pa(2)由于实心金属圆柱体 A,缓慢竖直地浸入水中,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一倍,即 p=2p,33根据 p=得:所以,F浮=(G水+G器)=(m器+水V水)g教育资源(完整版)【教育资料】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含解析)学习精品=(1kg+1.010 kg/m 410 m)9.8N/kg,=49N;由 F浮=G排=m排g=水V排g=水S柱hg,3333则 h=答:(1)水面下 0.1 米深处水的压强 p水=980Pa(2)圆柱体 A 底部所处深度 h 为 0.25m【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 p=gh 求水的压强;=0.25m(2)由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增大是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产生的,则根据已知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一倍时,利用 p=水求出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圆柱体A 受到的浮力;根据 F浮=gV排可求出液面圆柱体 A 底部所处深度 h3419。【答案】解:船底离水面的距离 h=2m,水对塞子的压强 p=gh=1000kg/m 10N/kg2m=210 Pa;由 p=可得,水对洞口的压力 F=pS=210 Pa510 m=10N442【解析】【分析】(1)已知船底距河底的距离,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gh 可求水对洞口的压强;(2)已知小洞的面积和水产生的压强,根据公式 p=五、解答题得出 F=pS 可求水对塞子的压力20。【答案】解:(1)m木木V木0。610 kg/m(0.1)m 0.6kg木块漂浮在水中 F浮G水m木g0.6kg10N/kg6N(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gV排得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V排F浮/水g6N/1。010 kg/m 10N/kg0.610 m(3)木块下地面距水面的深度:hV排/S0。610 m/(0。1)m 610 m则水对木块下底面的压强:P水gh1。010 kg/m 10N/kg610 m600Pa3323322233333333【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解析】【分析】考查内容比较基础,学生只要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循序渐进,题目答案不难答出21.【答案】解:(1)薄铁片受到的压强:p=gh=1。010 kg/m 10N/kg100m=1.010 Pa;(2)薄铁片受到的压力:教育资源336(完整版)【教育资料】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含解析)学习精品F=pS=1.010 Pa2m=2。010 N答:潜水艇舱盖上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1。010 Pa,压力为 2.010 N【解析】【分析】(1)已知薄铁片在海面下的深度和海水的密度,利用公式 p=gh 求出受到的压强;(2)已知薄铁片受到的压强和面积,利用公式 F=pS 计算受到的压力六、实验探究题22.【答案】(1)深度;橡皮膜所处的深度越深,U 型管液面高度差越大(2)c【考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解析】【解答】(1)将橡皮膜先后放在 a、b 位置处,b 的位置要比 a 的位置深,B 的压强大,则会看到 U型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大;(2)探究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时应控制深度相同,故应将橡皮膜放在图丙中c 位置处故答案为:(1)深度;橡皮膜所处的深度越深,U 型管液面高度差越大;(2)c【分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利用压强计,液体的压强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和深度有关。七、综合题23.【答案】(1)解:容器质量忽略不计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 总=(1kg+5kg)10N/kg=60N答: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力为 60N.(2)解: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强:p=F/S=60N/10010 m=610 Pa答: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强为 610 Pa.(3)解:水对 A 点的压强:p=gh=1。010 kg/m 10N/kg(1m-0。35m)=6.510 Pa答:水对 A 点的压强为 6。510 Pa。(4)解: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gh=1。010 kg/m 10N/kg1m=110 Pa答: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110 Pa。【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压力、压强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接触面积的判断和水的深度的计算,要知道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水的深度指的是距离液面的高度,不是距离容器底的深度24。【答案】(1)解:(1)由液体压强公式 p=gh 可得p=gh=1。010 kg/m 10N/kg0。4m=410 pa(2)解:根据题意可知,塞子即将拔出时,水对塞子的压力 F=5N,根据 p=可得,塞子的横截面积 S=333343343333342366626=1。2510 m32(3)解:当绳子拉力为 5N 时,能把塞子拔起,此时塑料瓶受向下的重力、向下的拉力和向上的浮力,所以塑料瓶到的浮力:F浮=F拉+G=5N+3010 kg10N/kg=5.3N,根据 F浮=v排g 可得,塑料瓶排开水的体积:V排=5。310 m=530cm333塑料瓶露出水面的体积:V露=VV排=750cm 530cm=220cm【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教育资源433(完整版)【教育资料】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含解析)学习精品【解析】【分析】(1)已知水达到警戒线 40cm,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 p=gh,可得水池底受到水的压强;(2)已知压力和压强,根据 p=得塑料瓶露出水面的体积可得 S=可求塞子的横截面积;(3)通过力的平衡条件求出浮力的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液gV排可得塑料瓶排开水的体积,进而求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