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制度正版1.pdf
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目录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目录第一章第一章总总则则第二章第二章质量管理文件质量管理文件第三章第三章年度质量目标年度质量目标第四章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进计划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进计划第五章第五章检验、测量设备的控制检验、测量设备的控制第六章第六章检验状态控制检验状态控制第七章第七章供应商的管理供应商的管理第八章第八章进货检验进货检验第九章第九章过程控制与检验过程控制与检验第十章第十章最终检验最终检验第十一章第十一章不合格品控制、纠正与预防不合格品控制、纠正与预防第十二章第十二章顾客服务管理顾客服务管理第十三章第十三章质量记录控制质量记录控制第十四章第十四章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第十五章第十五章内部审核内部审核第十六章第十六章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第十七章第十七章质量通用特性质量通用特性第一章第一章总总则则第一条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全员质量管理行为,防止和减少质量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质量成本损失,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及公司发展规划为依据,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第二条质量管理必须坚持“创新天线保证质量顾客满意完善体系高效向前的方针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质量达标。第三条第三条质量管理必须努力构建“人人抓质量管理、个个懂质量管理、彼彼皆精益求精”的质量工作格局,认真贯彻质量管理的八大的原则.第四条第四条公总经理遵循并向公司员工宣传贯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实现顾客满意为最终目标的思想,通过市场调研、预测或通过电子邮件与顾客沟通的方式,产品提交及每年一次走访用户,征求顾客对产品质量及改进方面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具体的措施(包括对产品、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要求),在公司内部各个层面进行沟通,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第五条第五条坚持按照上级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好旨在强化质量意识、规范质量行为的各项群众性生产活动。第六条第六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部门的质量管理。第二章第二章 质量管理文件质量管理文件第一条第一条质量是本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是我公司永恒的追求。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能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公司应按照 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描述于质量手册 之中。质量手册是本公司质量管理纲领性文件,是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本依据,也是第三方认证机构和顾客(第二方)评价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依据文件。第二条第二条为保证质量手册及GJB9001C2017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规定的内容得以有效地实施,公司需按照标准制定以下程序文件按要求进行落实。程序文件应包含:文件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质量信息管理程序、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新产品试制过程控制程序、顾客满意度调查程序、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纠正措施管理程序、预防措施管理程序。第三条第三条 文件的控制的控制的具体办法依据“文件控制”程序要求执行。第三章第三章年度质量目标年度质量目标第一条第一条 企业每年的质量目标作为年度质量工作的依据,适用于与质量相关之各项作业,各有关部门应负责分管的质量目标项目的制定和统计工作,遵循年度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自的工作中。第二条第二条 质量部根据当年质量目标实施情况,于年底制定下年度质量目标,报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审核后可提交管理评审会议审议或直接呈总经理批准。经批准的“年度质量目标”应发放到各有关部门做为当年质量工作的依据和努力方向。定量目标应规定数据收集和汇总统计部门。第三条第三条 定量目标的统计部门对分管项目定时进行汇总统计,应于年度管理评审时,对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统计,对质量目标未达到的情况应进行分析和改进。第四章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进计划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进计划第一条第一条 企业每年应编制适用于企业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进计划,计划应包含: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等及其他方面与质量相关的工作内容.计划根据企业质量体系文件进行,适用于企业内所有产品的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过程.第二条第二条 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进计划是在质量体系框架内,针对特定的产品、服务、合同或项目,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质量部主导质量策划,组织编制质量计划。设计开发部负责新产品的立项、设计文件的输出、部品承认书的编制。生产工艺部部负责制订及完善产品的工艺文件,并参与产品的质量验证。相关部门配合执行质量计划。第三条第三条 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进计划中的各责任部门,应不定期监控质量计划的落实及完成情况,并应于年度管理评审时,对质量工作计划的达成情况进行统计,对质量工作计划未达到要求的情况应进行分析和改进。第五章第五章检验、测量设备的控制检验、测量设备的控制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保证检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满足生产的需要,责任部门应选择、配置合适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并保持其所具有的精度和功能。检验、测量设备的控制范围包括:企业所有检测仪器、检测量具等。检测仪器、检测量具指外购的、由法定计量单位定期检定的检测用仪器、计量器具。第二条第二条 质量部部负责仪器设备的控制。各使用单位和人员应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负责维护与保管.第三条第三条 检验、测量设备的控制的具体办法依据“质量手册质量手册 7.17.1。5 5”要求执行.第六章第六章检验状态控制检验状态控制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正确分清原材料、在制品、成品是否经过检验,检验是否合格,责任部门应进行检验状态控制,以防止未经检验或不合格产品被误用、转序或交付。检验状态控制范围包括原材料、外购外协件、生产过程的在制品和成品检验前后状态的标识.第二条第二条质量部检验状态的控制。检验员分别负责进货、最终检验现场的检验状态及生产现场在制品、成品检验状态标识。仓库资组负责进货部品及成品入库后的检验状态标识。第三条第三条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的具体办法依据“质量手册8。5.2”要求执行。第七章第七章供应商的管理供应商的管理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选定合格的供应商,确保提供品质稳定、交期迅速、价格合理、配合性佳的部品,企业对供应商执行严格评价与考核,以满足本企业产品和生产的需求。第二条第二条 办公室主导供方的评价与考核。设计开发部、生产工艺部负责供方技术能力方面的评价,并协同办公室进行供方的预选.质量部负责供方品质保证方面的评鉴与考核.总经理或执行副总负责供方确认的批准.第三条第三条供方的选择、评价的择优原则:具有满足供货合同要求的较好能力:提供的产品满足技术要求和相关标准要求;资源稳定,供货及时,价格合理;具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承接外协加工的供方,应具有加工设备、人员、技术;择优: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供应的产品质量稳定和履行合同较好的多年伙伴.第四条第四条 办公室组织对供方进行评价,评价方法根据采购产品对最终产品的影响程度确定,如现场调查,产品试用等;选择评价供方时应考虑风险并进行控制,如:对军方代表要求控制的采购产品,应邀请军方代表参加对供方的评价的选择;确定后的合格供方应经管理者代表审核.经合格供方调查和评价后,对选定的供方由办公室应编制合格供方名录,经总经理批准后作为选择供方和采购的依据第五条第五条 当供货质量波动时,应重视信息沟通,必要时生产部会同技术开发部或质量部去现场调查解决,质量和合同不能满足时应对供方予以调整;新开辟的供方应进行调查和评价;合格供方名册每年复评一次,调整或补充,重新批准后实施.第八章第八章进货检验进货检验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使进货部品及其在仓储期间符合本企业规定的品质要求,企业进行严格的进货检验,确保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部品不投产,满足生产和产品品质的需要。凡生产所需而采购的各类部品均属检验范围.第二条第二条仓库负责进货的点收、送检与存贮。质量部负责部品的进货检验及不合格品的处理。办公室负责退货与供方的沟通.第三条第三条 进货检验具体办法依据“质量手册8。4”的要求执行。第九章第九章过程控制与检验过程控制与检验第一条第一条 自投料到产品发货全过程,责任部门应确定产品形成各阶段影响质量的过程或因素,使其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产品质量。第二条第二条 生产工艺部、技术开发部分别负责产品设计、工艺文件的制定.办公室下达生产任务,生产工艺部作生产技术准备及安排生产,使现场文件和资料((包含图样、首件检验单、过程检验记录单、工艺卡片、工时定额派工单)、物料、工序、仪器设备、环境和人员等均处于受控状态。质量部统计分析制程数据,对质量异常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技术开发部对特别制造中的新产品、新部品的试生产及工程变更后首次生产实行品质跟踪监控。第三条第三条 过程控制的具体办法依据“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及“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第四条第四条 为了加强生产过程中在制品的检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转序,责任部门应进行从部品投产到成品包装的生产过程检验,生产出符合顾客要求的产成品。第五条第五条 质量部负责过程首检、巡检的跟踪监控.技术开发部负责特别制造中新产品、新部品试生产和工程变更后首次生产的跟踪监控.生产工艺部负责生产员工按要求对自行加工的产品实行自检的监控。第十章第十章最终检验最终检验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质量控制,责任部门应进行成品的最终检验,确保成品符合标准,满足顾客要求,防止不合格品的发货.第二条第二条 生产工艺部负责最终全数检验和成品交送检。技术开发部负责编制产品企业标准、成品交收技术规范。质量部负责最终交收检验。第三条第三条 最终检验的具体办法依据“质量手册8.6”的要求执行。第十一章第十一章不合格品控制、纠正与预防不合格品控制、纠正与预防第一条第一条 责任部门应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隔离、评审、处置以及通报实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被误用和交付。其中,不合格品指没有满足某个规定要求的部品、在制品或成品。第二条第二条 质量部归口管理不合格品的控制。检验员负责不合格品的鉴别、标识、隔离、报告,由质量部执行审理后的处置决定。各级审理人员按职责权限审理不合格产品。第三条第三条 不合格品控制的具体办法依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第四条第四条 责任部门应对现存的不合格原因和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及采取必要的控制,对企业品质活动全过程产生的不合格及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不合格得到纠正并防止再次发生。第五条第五条 为了消除不合格,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的原则、方法和要求。公司应对产品的不合格、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查清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当确认不合格责任方,对提出纠正预防措施要求,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第六条第六条质量部负责纠正措施实施验证,并保存记录。责任部门针对不合格事实,立即纠正,并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举一反三进行整改,并将上述内容记录在纠正措施表相应栏目。纠正措施应与问题的大小、风险程度相适应。质量部门充分利用质量记录、审核报告、管理评审报告、顾客意见等信息,查明和分析不合格的潜在原因,并根据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并将上述内容记录在预防措施表相应栏目.第七条第七条 纠正与预防的具体办法依据“纠正措施管理程序”及“预防措施管理程序”执行。第十二章第十二章顾客服务管理顾客服务管理第一条第一条 公司应确定与顾客产品有关的要求,如: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要求;顾客未明示的,但潜在的要求或期望;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组织认为必要的任何附加要求等。第二条第二条 公司应对与顾客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在接受合同或订单以及接受合同或订单的更改之前,应确定和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确保:产品要求已得到规定,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得到解决,公司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不能满足原要求时,应与顾客沟通争得顾客同意后方可修订合同和修改相应文件,并将更改通知到相关人员,保持相应的记录。第三条第三条 公司应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争取主动与顾客沟通,以便及时获得产品信息,包括可能的改进要求;询问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的修改;接受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各责任部门应及时妥善处理顾客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抱怨,应积极配合讨论顾客反馈的质量信息,制订并相应措施,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处理结果反馈给顾客.公司除应在被动与顾客沟通的情况下,更多的应采取主动的沟通,沟通的方式可以是:接受顾客书面或口头的反馈,包括抱怨;采用电话、传真或书面报告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书面调查;定期或不定期的顾客走访。必要时,应保存与顾客沟通的记录。第四条第四条 公司制定和实施顾客满意度测量程序,由质量部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顾客满意度的有关信息,分析、调查和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这种方式可以包括: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顾客的投诉和抱怨;顾客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意见。第五条第五条 顾客信息收集方法包括:函调:质量部每年至少一次向顾客发放和收回 微谷公司顾客满意度调查表;用户走访及电话沟通;公司各级负责人和员工有责任听取顾客意见,收集顾客信息,并向质量部传递。顾客信息分类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项目:产品使用(性能、功能、可靠性、保障性、维修性);服务(技术水平、态度、及时性、备件、文件保障);产品交付(要求的符合性、质量状况、备件附件、文件、交付期);顾客沟通(态度、处理效果、及时性、效果反馈)。质量部根据收回的微谷公司顾客满意度调查表以项目综合统计.质量部统计出与顾客沟通的满意度、基本满意度和不满意度。按统计的数值求出综合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度的百分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之和在90以上为顾客满意,针对不满意要素需要改进,提升顾客满意度。若低于90%,则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增强顾客满意.每年年底或管理评审之前,质量部进行顾客满意度改进效果评价。通报顾客满意度测量结果的情况.对于顾客不满意的信息,负责组织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具体按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实施,办公室将处理结果及时通报顾客。第十三章第十三章质量记录控制质量记录控制第一条第一条 各部门按职能分配负责各自分管的质量记录,质量部对全企业质量记录的控制进行监督和指导,以便取阅和查询,提供产品达到所要求的质量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客观证据.第二条第二条 质量记录的具体办法依据“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第三条第三条 办公室负责与培训有关的记录;负责合同评审、顾客满意度调查、售后服务等与顾客有关的记录;负责与供方有关的记录;负责质量经济性分析。生产部负责过程控制、设备保养等与生产有关的记录。质量部负责内审、管理评审、检验和试验、不合格品处理、供方质量、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测量设备台帐等有关记录;规定质量记录的标识、设计记录的表式并对质量记录的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技术部负责设计和开发输入、评审、验证、确认和更改等与设计有关的记录.采购人员负责在订单或合同中注明要求供方提供有关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记录,如检验报告、合格证、材质书等.供方在产品交付时一并提交,并作为质量部检验评价的参考。由质量部归档管理.第十四章第十四章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第一条第一条 总经理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本公司管理评审每年进行一次,每次的间隔期不大于12 个月.在下列情况下,由总经理提出,适时制定专项计划进行相应的管理评审:当公司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资源发生重大改变与调整时;当公司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相关方连续投诉时;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发生变更时;当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变更的需求。必须保持评审的记录.第二条第二条 质量部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工作,按输入、输出的要求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并负责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实施后的跟踪和验证工作。各相关部门必须按质量部要求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要的资料,并负责评审中提出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工作。第三条第三条 管理评审的输入法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审核结果;顾客反馈信息;体系运行过程的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状况;以往管理评审的纠正措施;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如公司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资源发生的重大改变或调整;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发生的变更);改进的建议;质量经济性分析。第四条第四条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与顾客有关的产品改进;资源的需求。第五条第五条 总经理对评审后改进活动提出要求(包括组织机构、资源、方针、目标是否需要调整;是否需要进行产品改进,以满足顾客的要求等)。质量部对管理评审的内容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提交总经理批准,并发至相应部门。质量部根据会议评审结果填写纠正或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符合事实”栏,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原因分析,纠正或预防措施,举一反三等内容并实施,需采取改进措施时,由质量部提交相应的改进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给相关部门予以执行。质量部负责对上述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验证。管理评审记录由质量部负责,管理评审的相关记录由质量部负责保存.第十五章第十五章内部审核内部审核第一条第一条 总经理聘任经过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取得资格的人员为本公司内审员。质量部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年度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管理者代表批准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确定审核组成员的工作分配,确保审核员具有相应的业务审核能力。第一条第一条 公司每年安排 1 次以上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GJB9001C-2017 标准的要求以及公司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得到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公司质量部负责策划审核方案,策划时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能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审核自己的工作,审核应保持审核及其结果的记录。负责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后续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整体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材料,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文件。第三条第三条 内部审核的具体办法依据“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执行。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第一条第一条 公司在理解组织环境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考虑将基于风险的思维用于策划,并将确定的风险作为策划基础,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实施时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公司各层管理者在履行岗位职能中,对来源于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时,应该确定应对的风险和可利用的机遇;2)建立基于风险的思维,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过程中予以体现;具体实施要求是根据各部门所承担的工作过程,分析风险的程度,在确定多个风险存在的情况下应按风险程度予以排序.各部门根据 GJB/Z171-2013军队装备研制项目风险管理指南作为确定风险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准则,当风险确定为可接受时应针对风险采用避免、消除、降低的措施;3)各部门针对风险采取措施时,在应建立的质量体系的成文信息中实施所策划活动安排(计划);4)落实应对措施,各部门在应建立的质量体系运行总结的成文信息中应有完成和实施措施的效果,并确定是否还需进一步的活动;5)各部门在应建立的质量体系运行的总结成文信息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方要求对实施措施效果进行总结和改进。实施、落实五个方面的工作,以: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b)增强有利影响;c)预防或减少不利影响;d)实现改进。第二条第二条 公司应策划:a)公司应编制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应对计划;b)公司通过对 GJB/Z171-2013军队装备研制项目风险管理指南理解和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应对计划在五个方面的实施,以达到:1)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的结果;2)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第二条第二条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依据“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应对计划执行。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质量通用特性质量通用特性第一条第一条 公司针对产品应具有的通用质量特性,结合产品实际情况,通过设计与分析、试验与评价、优化与改进、监督控制等活动,开展并完成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工作。第二条第二条 依据研制任务书、技术协议规定的通用质量特性要求,按公司产品特性和 GJB 450A、GJB 368、GJB 3872、GJB 900、GJB 4239 以及 GJB 1909 标准,建立公司通用质量特性工作计划,满足质量特性要求。第三条第三条 公司应根据自身所具备的人力、物力、知识和技术能力等条件,在通用质量特性工作计划中,明确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和性能具体要求.第四条第四条 公司按 GJB190、通用质量特性工作计划,在产品设计和服务过程中应有效策划,对各阶段进行质量特性分析,并根据结果较准确的确定设计输出的关键件(特性)和重要件(特性);第五条第五条 产品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除应考虑基本使用条件下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外,还应考虑产品和服务所必须的通用质量特性、包装、储存、运输、安全、综合保障等方面的要求。第六条第六条 对于涉及通用质量特性要求的产品,按照通用质量特性工作计划,编制含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验证试验的质量特性设计报告;第七条第七条 办公室物料采购在实施采购活动时,如发生物料的使用代用情况,应与技术开发部进行协商,在保证不影响原设计要求的质量特性前提下,经设计同意,按本手册 8.4 规定,完善申请、审查和批准手续,实施物料的使用代用。第八条第八条 质量通用特性的控制的措施依据“质量特性工作计划”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