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2课时4.pdf
-
资源ID:72127437
资源大小:212.8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2课时4.pdf
教育资源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2、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文言知识的归纳和孔子思想的理解;刻画人物的手法教学课时:2 课时一、导入:总结前课所学导入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并明确学习目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二、关于论语1、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 中庸 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 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2、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 ln:编纂。3、语录体的特点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三、请同学们先阅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正文前的“引入话题”,说说众人都对孔子发表了怎样的评价。四、检查预习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长沮()桀溺()耦而耕()怃然()耰()辍()荷蓧()食之()2、掌握下列通假字。仪封人请见:见通现,引见之意。桀溺:桀通杰。而谁以易之:而通尔。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植其杖而芸:芸通耘。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3、词类活用教育资源教育资源耰而不辍(名词活用做动词)孔子下(名词活用做动词)子路从而后(名词活用做动词)见其二子焉(动词的使动用法)欲洁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古今异义丈人:今义为岳父,古义为老年男子的尊称。明日:今义为明天,古义为第二天。从而:今义为表顺承的连词,古义为两个词,从是跟从,而是连词。5.重点句式君子之至于斯也(定语后置)而谁以易之(宾语前置)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宾语前置)奚自(宾语前置)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与其岂若”是固定结构)五、文本探究1.整体感知文章通过几则对话,主要表现了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在文中,孔子出现的时候并不多,孔子的话也不多,但孔子的形象却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思路点拨:认真阅读,弄清每一则故事写到了什么人,什么语言,什么思想,然后看孔子分别有什么反映,然后归纳文章的写作手法。探究:文章为了表现孔子的思想,主要采用了两种表现手法:(1)语言描写:在文化中,孔子虽然没有和长沮、桀溺等人进行直接的辩论,但是子路就是他的代言人,就是他的思想的表达者。所以有些时候孔子直接发表看法,子路在和长沮、桀溺交谈后,“行以告”孔子听后,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有些时候,是通过子路表达出来。像子路对荷蓧丈人的评价,其实就是孔子对他的评价。(2)侧面烘托:烘托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艺概的作者刘熙载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我国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反面敷粉。如第一则内容没有记述孔子所告之言和仪封人的问对之言,直接写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他对孔子的佩服之至以及孔子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之深了。第二三四则中,长沮、桀溺、荷蓧丈人、楚狂接舆对孔子行为的奚落,从侧面反映了孔子那种勇于承担社会大任而义无反顾地精神。最后一则从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2微观揣摩论语中的语言非常简练,但包含了深刻的含义,体现了说话者的思想与看法。教育资源教育资源请从文中找出几句话来细细品味。思路点拨:言为心声,既要看到语言的表面意义,又要结合人物的思想观点,透视其深层次的含义。探究:(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子路没有从长沮那儿得到回答,只得转而向桀溺打听,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桀溺不但没有回答子路的问题,反而讲了一大堆道理。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天下到处都是洪水横流一般的混乱情形,你跟谁来改变它呢?另一层意思是说,你子路与其追随孔子这种避人之士,哪里比得上追随我桀溺一样的避世之士,出世而隐居呢!言外之意是,像我这样避世隐居的人才更高超更彻底,像孔子那样的人根本不在话下。子路要问路,是实实在在的路,而桀溺却就人生之路大做文章,其实他是借此表达对孔子的嘲讽。(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子路听了长沮、桀溺的话后,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说了这番话。孔子的话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说,人不可以与鸟兽同群,自己只会跟世间众生在一起;另一个意思是说,自己之所以要改变这个世界,是因为天下没有德政,假如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会投身到变革天下的活动中去了。前一个意思是要告诉桀溺那样的避世之士:自己只会生活在世间众生之中。其中蕴含着孔子对世间众生的深刻关怀。后面一个意思是要告诉桀溺等人,天下越混乱自己越不会选择避世,因为自己有改变这种混乱局面的责任。由孔子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考虑的是天下众生。3.发现创新有人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已经决定了他的理想不可能得到实现,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之”,最终他只能是一个孤独者,一个理想主义者。你是怎么认识的?思路点拨:一要注意分析人物的思想,二要注意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分析。补充探究:孔子生于两千五百多年前,处于一个“礼乐崩坏”天下大乱的时代。面对皇室的衰落,诸侯的割据混战,人民遭受巨大的创伤和痛苦,这位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的青年人深感困惑。怎样才能挽大厦与将倾,救百姓与水火呢?孔子对当时的社会形态作了深入的思考。他以济世爱民为己任,形成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一整套儒学理论体系,力图通过“忠君尊王”,实现“圣君、贤臣、良民”,和谐一致的“天下大同”的理想。就当时而言,孔子站在了中华民族的前面,因为如果他的一整套理论能够谨行不已的话,中国无疑将结束战乱,实现治世,人民将从此永享太平。但当时的形势是:人人拥兵自立,或者就是垂帘听政,成为一国政治的真正把持者。各个国家为了百姓和土地,杀伐扰攘战火不熄。失去了武力便失去了继续生存是权力。从这个角度上看,孔子的思想又是多么的吹落不堪。因为在一个只相信武力的时代里,呐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喊和呼吁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虽然它有时还可以一些零碎的呼应。然而这种呼应相对于战马的长鸣声、金戈的相交声、统治者胜利后那狰狞的笑声,太过微弱渺小了。因此,即便孔子发出了“知其不可为而之”的浩叹,我们还是将其列为“理想主义者”。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在“理想主义者”前面加上“伟大”二字。“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在“斯文”与客观环境出现巨大矛盾之际,在政治、经济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焦点的时代,仍然坚信理想能够实现。六、思考问题并处理课后练习。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礼。2、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而本文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如何看待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提示: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发点。言之成理即可。3、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避世之人。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七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了解,写一篇小短文,说一说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如何看待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儒家思想?八、板书设计:论语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众人看孔子:司马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仪封人:仰慕者百姓的引路人侧面烘托长沮 桀溺楚狂接舆避世之人对比衬托担当精神荷蓧丈人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晨门人:普通大众褒贬不明执着侧面烘托九、教学反思:学生课前预习比较充分,文言知识掌握比想象的要好。但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对楚狂和荷蓧丈人的语言理解有点浅尝辄止。问题设计富有针对性,引导也比较充分,但对于避世之人的理解过于片面,若能联系现代社会实际,就会对避世之人多一份积极的认识。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