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答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总结(重点)超详细.pdf
-
资源ID:72130944
资源大小:1.43M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带答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总结(重点)超详细.pdf
(带答案带答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总结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总结(重点重点)超详细超详细单选题1、高铁是一个非常便捷的交通工具,相比于火车、汽车速度上都会快许多。因此,为了城市更好的发展,各地区都在尽量建设高铁,如图所示为它正在运行的情景,我们说:司机是静止的。“静止”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面 B树木 C车厢 D房屋答案:C解析:A以路面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在变化,则以路面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A 不符合题意;B以树木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在变化,则以树木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B 不符合题意;C以车厢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不变,则以车厢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故C 符合题意;D以房屋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在变化,则以房屋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2、运动会上高速摄像机抓拍甲、乙、丙三位百米比赛运动员,在某时刻三者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从起跑到该时刻,有关甲、乙、丙三位运动员的分析正确的是()1A甲、乙、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可以判断甲运动员跑得最快C甲的平均速度最大D丙运动员每个时段的速度一定都是最小的答案:C解析:A百米比赛中,每位运动员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都不相同,所以甲、乙、丙都在做变速运动,故A 错误;B这张照片是在各运动员起跑后相同时间抓拍的,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因为相同时间,甲运动的路程最大,所以甲运动员跑得快,故B 错误;C从起跑到该时刻,时间相同,甲运动的路程最大,根据=可知,甲的平均速度最大,故C 正确;D从起跑到该时刻,丙运动员运动的路程最小,丙的平均速度最小,但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是最小的,故 D 错误。故选 C。3、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 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运动2B1 2时间内甲为静止状态,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0 1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D3 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析:AC由图知,0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v=知,01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所以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故AC 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知,1 2时间内甲的路程不再变化,处于静止状态,2时刻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甲、乙两物体相遇,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知,t3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故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4、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遣兴中写道:“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日去”。词人认为松树动起来要来搀扶喝醉的自己,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 B辛弃疾 C松树 D周围其他树木答案:B解析:作者醉酒之中,以自己为参照物,松树好像是运动的,要过来扶自己。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作者辛弃疾自己。故 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 B。5、水平传送带上重叠放置甲乙两个木块,如图所示,两木块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到A点处,甲乙一起滑下传送带,在粗糙的地面上一起向右滑行;滑行到B点与墙壁相撞后,乙马上向左运动,最终3甲乙在C点停止运动,从B运动C的过程中,甲相对于乙向右滑动一段距离s0。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甲受到的摩擦力小于传送带对乙的摩擦力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甲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乙一直做减速直线运动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甲一直做加速直线运动ABCD答案:B解析: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两木块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分析乙物体受力情况,加速运动受非平衡力,传送带对乙向右的摩擦力大于甲对乙向左的摩擦力,甲对乙的摩擦力等于乙对甲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因此甲受到的摩擦力小于传送带对乙的摩擦力,故正确;运动到A点处,甲乙一起滑下传送带,在粗糙的地面上一起向右滑行,乙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做减速运动,所以甲相对于乙有向右运动的趋势,甲受到向左的摩擦力,故正确;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大小不变,乙受到的摩擦力等于从A点运动到B点时的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乙仍做减速直线运动,故正确;从B运动C的过程中,甲相对于乙向右滑动一段距离s0,所以甲相对于乙向右运动,即甲也一直做减速直线运动,故错误;综上正确,错误。故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4故选 B。6、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物体运动的速度大于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两物体通过的路程是()A甲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短C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一样长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答案:D解析:解答:根据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公式svt,路程不仅与速度有关,而且与时间有关故不知道时间多长时,无法比较路程的大小故选 D.点睛:解决本题根据路程的计算公式svt 分析即可7、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 乙B由图像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D甲车 2 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 小时5答案:A解析:AB由图像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即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s甲=180km 时,t甲=2h,当s乙=120km时,t乙=3h,甲乙两车的速度甲甲乙乙180km=90km/h2h120km=40km/h3h甲=乙=则甲 乙,甲乙速度之比v甲v乙=90km/h40km/h=94故 A 正确;B 错误;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行驶,故C 错误;D甲车 2 小时行驶的路程s甲1=v甲t1=90km/h2h=180km乙车需行驶的时间甲180km2=40km/h=4.5h乙故 D 错误。故选 A。8、如图所示,是小红和同学们一起,坐在过山车上沿轨道飞驰而下的惊险瞬间。小红感觉自己是运动的,而有的同学感觉自己是静止的,他们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6A过山车和地面 B过山车和轨道C地面和过山车 D轨道和地面答案:C解析:A B小红相对于过山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小红相对于过山车而言是静止的,故AB 不符合题意;C小红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地面作为参照物,小红是运动的,而有的同学相对于过山车而言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过山车为参照物,有的同学是静止的,故C 符合题意;D小红相对于轨道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轨道作为参照物,小红是运动的,有的同学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地面作为参照物,有的同学是运动的,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多选题9、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A05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02s 内的平均速度小于 57s 内的平均速度7C5s7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2m/sD2s5s 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BC解析:A由图可知,05s 内,小车运动的路程s1=2m,所用时间t1=5s;则小车在 02s 内运动的平均速度v1=1=2m15s=0.4m/s故 A 符合题意;BC由图可知,02s 内,小车运动的路程s2=2m,所用时间t2=2s;则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v2m2=22=2s=1m/s5s7s 内,小车运动的路程s3=6m-4m=2m所用时间t3=7s-5s=2s则 57s 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v4m3=33=2s=2m/sv2v2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 ACD。11、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B01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24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C04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了两次D13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C解析:A由图知,0t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v=得,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向西运动,故A 正确;B由 A 项分析可知,0t1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t2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根据v=得,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B 错误;C0t4时间内,甲、乙的s-t图像有两个交点,说明有两个时刻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即甲、乙两物体相遇了两次,故 C 正确;10D由图知,t1t3时间内甲的路程不再变化,此时甲处于静止状态,故D 错误。故选 AC。12、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5s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2.5mB整个 20s 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m/sC物体在 20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 05s 时间内的速度比 1020s 内的速度小答案:ACD解析:A由图象可知,05s 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5s 时表示的是时刻,通过的路程不是2.5m,故 A错误,符合题意;B由图象可知,物体在 20s 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4m,则整个 20s 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4m=0.2m/s20s=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物体在 05s 内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一过原点的直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510s 内静止,1020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 错误,符合题意;D物体在 05s 内的速度111=12.5m=0.5m/s15s1020s 内的速度24m 2.5m=0.15m/s210s2=可见v1v2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 ACD。13、如图所示,某建筑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水平面上重900N、底面积为 200cm 的方形货箱,货箱 20s 内匀速上升 4m,工人所用拉力F为 4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2A人拉绳子的速度为 0.2m/sB动滑轮的重力为 300NC此段时间内,拉力F做功为 3600JD当滑轮组对货箱的拉力为零时,货箱对地面的压强为4.510 Pa答案:BD解析:由图可知,=3124A货箱 20s 内匀速上升 4m,则货箱的速度货4m=0.2m/s20s货=则人拉绳子的速度=绳=货=3 0.2m/s=0.6m/s故 A 不符合题意;B不计绳重和摩擦,将动滑轮和货箱看做整体,整体匀速上升,则整体处于平衡态,受平衡力,对整体做受力分析可得=箱+动则动滑轮重动=箱=3 400N-900N=300N故 B 符合题意;C货箱 20s 内匀速上升 4m,则绳移动的距离绳=3 4m=12m此段时间内,拉力F做功=400N 12m=4800J故 C 不符合题意;D当滑轮组对货箱的拉力为零时,货箱对水平面的压力压=900N则货箱对水平面的压强压=900N200 10-4m2=4.5 104Pa13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BD。14、(多选)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水平公路上向东行驶,它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0min,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向西运动B1020min,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2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D030min,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答案:ACD解析:A由图可知,01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则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向西运动,故A 正确;B1020min,乙车的st图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乙车静止,故B 错误;C203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C 正确;D030min,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相等,所以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故D 正确。故选 ACD。15、观察图中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4A甲车向右运动、乙车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可能甲车静止,乙车向右运动D可能甲车静止,乙车向左运动答案:AD解析:由由图可知,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向右运动;静止;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综上分析可知,BC 错误,AD 正确。故选 AD。16、如图,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21B丙车的速度最快C运动 5 秒钟时,甲车在丙车后10mD若乙、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13,则乙、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115答案:BCD解析:A由甲的st图象知,当=2s时则甲车的速度为由乙的st图象知,当时则乙车的速度为则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故 A 错误;B由图像可知,丙车的速度为甲甲=8m甲8m甲=甲2s=4m/s乙=4s乙=4m=乙4m乙=4s=1m/s乙甲=4m/s乙1m/s=41丙=6m/s16故丙车的速度最快,故 B 正确;C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运动,运动5 秒钟时,甲车所走路程为甲丙车所走路程为丙=丙1=6m/s 5m=30m=甲1=4m/s 5m=20m11因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运动,所以运动5 秒钟时,甲车在丙车后10m,故 C 正确;D已知乙1=丙3乙丙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乙乙乙乙丙162=丙丙丙乙311丙故 D 正确。故选 BCD。填空题17、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大”或“小”);如果某人看到闪电后经过 4 秒听到雷声,根据空气(15时)中声速,可以算出打雷处离这个人的距离是_m。答案:大 1360解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 108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在真空的传播速度。声音在15的空气中171m/s1=6m/s6=传播速度约为 340m/s,远小于光速,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2光的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打雷处到人的距离=声=340m/s 4s=1360m18、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先后两次分别以不同的速度拉同一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运动,图是两次拉动木块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木块先后两次运动的速度v1_v2,运动中所受摩擦力f1_f2。(均选填“”、”或”=”)答案:=解析:1由图可知,相同时间第一次运动的路程比第二次长,所以第一次速度比第二次大。2同一物体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都没变,滑动摩擦力不变。19、歌词、诗词和成语中常有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请你根据列出的动词填上被描述的物体和参照物。诗词或成语水落石出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动词出穿行被描述的物体_参照物_答案:石头水月亮云朵解析:1812若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水落石出”,被描述的物体是石头,石头是运动的,是以水为参照物的。34月亮在如白莲花般的云中穿行,被描述的物体是月亮,以云朵为参照物,月亮在运动,所以云朵是参照物。20、如图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我国港珠澳大桥的一部分。该桥全长为55 千米,某车以 50 千米/时的运动速度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_小时,以车为参照物,车内的乘客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在某段直线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该车受到的摩擦力为1000N,则该车的牵引力为_牛,该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大小为_牛。答案:1.1静止 1000 0解析:1由=可得,车通过整个大桥的时间55km=1.1h50km/h=2以车为参照物,车内的乘客与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乘客是静止的。3该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已知该车受到的摩擦力为1000N,则车受到的牵引力为 1000N。4该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受到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同时受到水平向后的摩擦阻力,二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则此时该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大小为F合=F牵-F阻=1000N-1000N=0N21、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游览月牙湖,在路上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那么,小明以允许的最快速度行驶时,每分钟前进的路程为_km;他最快_min 到达目的地。19答案:1 12解析:1由图中交通标志牌“60”可知,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60km/h,则小明以最快速度行驶1min 前进的路程为s1=vt1=60km/h60h=1km2由图中交通标志牌“月牙湖 12km”可知,从此标志牌到目的地月牙湖的路程为s=12km,则到达目的地最快所需的时间为12km1t=60km/h=0.2h=0.260min=12min综合题22、寒假爸爸开车带李雷出去石河子游玩。(1)刚开车到小区门口看到了如图的标志,该标志是在_减弱噪声。李雷从后视镜中看见妈妈还在挥手再见,汽车后视镜是_面镜可以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2)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进行测速,无人机上高速摄像机标有“24V 11000 帧/秒”的字样。若乌鲁木齐到石河子距离为150km,小轿车通过 3m 的距离,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1100 帧。则从乌鲁木齐到石河子需要_(保留 1 位小数)小时,汽车的速度为_ km/h。(3)爸爸开启了车内暖风,一会儿李雷发现车窗_(选填“内”或“外”)表面起雾了,这是_(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答案:声源处凸 1.4 108内液化20解析:(1)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刚开车到小区门口看到了如图的标志,该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凸面镜在实际中有很应用,汽车的后视镜和街头路口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李雷从后视镜中看见妈妈还在挥手再见,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可以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2)3无人机上高速摄像机标有“24V 11000帧/秒”的字样,即 1 秒钟拍摄帧数为 11000 帧,则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 1100 帧所用的时间为 0.1 秒,这个时间内小轿车通过3m 的距离,汽车的速度为3m=30m/s=108km/h0.1s=若乌鲁木齐到石河子距离为150km,则从乌鲁木齐到石河子需要150km=1.4h108km/h4根据3可知,汽车的速度为 108km/h。(3)56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爸爸开启了车内暖风,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车窗玻璃放热凝结成小水滴,故李雷发现车窗内表面起雾了,这是液化现象。23、根据手机的使用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小张用手机接听电话时,感觉声音很小,于是他把音量调大,此时是增大了声音的 _(选填“音调”或“响度”“音色”)。(2)某手机后置摄像头相当于焦距为2.1cm 的凸透镜,小张扫描付款时发现画面中二维码太小,为了扫描到清晰且较大的二维码,可以将手机 _(选填“靠近”或“远离”)二维码,二维码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_cm。(3)因使用手机不当,已患上近视眼的小张应配戴 _镜制成的眼镜矫正视力;进入冬季后,当小张从户外走进教室后镜片上经常多了一层薄雾如图乙,薄雾的出现是一种 _现象(填物态变化)。(4)如图丙所示,小张打开手机中的跑步软件记录了一次跑步数据,图中平均配速509表示小张每运动 1km需要用时 5 分钟 09 秒,由图可知小张跑了 _min,请计算他这次运动的路程约为 _km(计算结果保留整21数)。答案:响度靠近 4.2凹透镜液化 26 5解析:(1)1 用手机接听电话时,感觉声音很小,把音量调大,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2)2 扫描付款时发现画面中二维码太小,为了扫描到清晰且较大的二维码,需要使像变大,应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即应将手机靠近二维码。3用手机扫码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应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该手机后置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2.1cm,则扫码时二维码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4.2cm。(3)4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若长时间近距离靠近手机屏幕,使眼睛内的睫状肌、晶状体长期处于绷紧状态,容易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而患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5 冬季,当戴眼镜的小张从户外走进教室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从而使镜片变得模糊。(4)6 7图中平均配速 509表示小张每运动 1km 需要用时 5 分钟 09 秒,则小张此次跑步的平均速度1000m1000=m/s5 60s+9s309=由图可知小张跑了 26min,则小张在这次运动的路程由=,可得1000m/s 26 60s 5048.5m 5km309=2224、暑假小明和家人开车到重庆游玩、出发前他查得洛阳到重庆的距离约1050km。(1)他们计划早上六点出发,如果汽车的平均速度为75km/h,请计算他们大约几点能到达目的地_?(2)当他们行驶到被称为“亚洲最长最美”的秦岭终南山隧道时,看到如图甲所示的路牌。小明记录了汽车通过隧道用时 15min,国家规定隧道内小型车辆限速为80km/h,请通过计算判断他们的车辆是否超速_?(保留一位小数)(3)隧道内小明惊喜地发现,墙上会出现如图乙所示的“鲜花绿树,蓝天白云”,这是特殊灯带将光照在墙壁上,所呈现的“美景”。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这些“美景”,是因为光在墙壁上发生了_。答案:大约晚上 8 点能到达目的地没有超速漫反射解析:(1)1他们到达目的地所用的时间1050km=14h75km/h=他们计划早上六点出发,则他们大约晚上8 点能到达目的地。(2)2隧道的长s18020m18.02km车辆的速度18.02km=72.08km/h 80km/h1560h故他们的车辆没有超速。23(3)3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这些“美景”,是因为光在墙壁上发生漫反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