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三物理第二次月考试题_00001.pdf

    • 资源ID:72131875       资源大小:949.46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物理第二次月考试题_00001.pdf

    准兑市爱憎阳光实验学校中二中准兑市爱憎阳光实验学校中二中 20212021 高级第二次月高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考物理试题解析【试卷综析】本试卷试题紧扣课标教材,和要求一致的,难度根本上与高考题【试卷综析】本试卷试题紧扣课标教材,和要求一致的,难度根本上与高考题目难度相当。试题考查范围广,设计颖,考查灵活,题量充实,用了几道反问目难度相当。试题考查范围广,设计颖,考查灵活,题量充实,用了几道反问法设问题,让考生容易上当,也是检测学生审题能力。了数学知识在物理方面法设问题,让考生容易上当,也是检测学生审题能力。了数学知识在物理方面的用,并要求考生会用数学图形解决物理问题。课本根本的考查,也了学生设的用,并要求考生会用数学图形解决物理问题。课本根本的考查,也了学生设计能力的检测和创思维能力的发现。计算题组编而巧,让考生感到很陌生,但计能力的检测和创思维能力的发现。计算题组编而巧,让考生感到很陌生,但又不超出课本和要求,真是一份独具匠心的好试题。又不超出课本和要求,真是一份独具匠心的好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 1010 小题;共小题;共 3030 分,每题分,每题 3 3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文】1 研究物理问题常用到许多方法,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不正确的选项是A根据速度义式v xt,当 t非常非常小时,x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义用了极限思想方法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用了控制变量法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知识点】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考查题。【知识点】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考查题。P P【答案解析】【答案解析】D D。A A 选项是采用了极限思维方法,选项是采用了极限思维方法,A A 正确;验证牛顿第二律是采正确;验证牛顿第二律是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是当质量一。合外力与加速度成正比,用了控制变量法,是当质量一。合外力与加速度成正比,B B 正确;在正确;在 C C 选项中选项中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分成假设干小分的思想就是数微元法思想,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分成假设干小分的思想就是数微元法思想,C C 正确;正确;D D 选项选项是理想模型,不是假设法,是理想模型,不是假设法,D D 错误;应选择不正确答案是错误;应选择不正确答案是 D D。【思路】此题主要考查对常用物理学方法的记忆与运用能力常用的物理学方【思路】此题主要考查对常用物理学方法的记忆与运用能力常用的物理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放大法、比拟法、推理法、模型法要求我们要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放大法、比拟法、推理法、模型法要求我们要熟读教材,注意课本边角知识,做一位有心人,就不难选择本类题型。熟读教材,注意课本边角知识,做一位有心人,就不难选择本类题型。【题文】2如下图,A、B是两只相同的齿轮,A被固不能转动,假设B齿轮绕A齿轮运动半周,由图中B位置转到图中C位置,那么B齿轮上所标出的竖直向上的箭头所指的方向是A竖直向上B竖直向下C水平向左D水平向右【知识点】圆周运动中的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考查题。【知识点】圆周运动中的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考查题。D4D4【答案解析】【答案解析】A A。当。当 A A 被固时只有被固时只有 B B 转动,显然转动,显然 B B 以以 A A 的圆心做旋转运动,如果的圆心做旋转运动,如果假设齿假设齿齿径为齿径为 r r,那么,那么 B B 转动的半径为转动的半径为 2r2r,那么从那么从 B B 位置到位置到 C C 位置的路程为位置的路程为 2r,因此齿轮2r,因此齿轮 B B 的圆心角为的圆心角为=2,即齿=2,即齿轮轮 B B 转了一圈,所以箭头指向竖直向上,即转了一圈,所以箭头指向竖直向上,即 A A 正确。应选择正确。应选择 A A 答案答案。【思路】此题是当【思路】此题是当A A 被固时只有被固时只有 B B 转动,显然转动,显然B B 以以 A A 的圆心做旋转运动,如果假的圆心做旋转运动,如果假设设轮齿径为轮齿径为 r r,那么,那么 B B 转动的半径为转动的半径为 2r2r,算出,算出 B B 运动的弧长,再求出圆心角即可运动的弧长,再求出圆心角即可求出正确答案求出正确答案【思路】此题先要识图,从图中知道两球都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作【思路】此题先要识图,从图中知道两球都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作匀速运动。重力与空气阻力相,根据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律列式求解即可得出匀速运动。重力与空气阻力相,根据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律列式求解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求解的关键是抓住稳是两球所受合力为零,整个过程运用力的平衡正确答案。求解的关键是抓住稳是两球所受合力为零,整个过程运用力的平衡和牛顿第二律列式求解。和牛顿第二律列式求解。此题还要注意,此题还要注意,B B 不是绕自己的圆心做圆周运动,不是绕自己的圆心做圆周运动,而是绕而是绕 A A 的圆心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做圆周运动,【题文】4.某大型游乐场内的型滑梯放在水平地面上,可以效为如下图的物理考生很可能被齿轮相互咬合所迷惑选择错误答案。考生很可能被齿轮相互咬合所迷惑选择错误答案。【题文】3将甲、乙两球从足够高处同时由静止释放。两球下落过程所受空气阻力大小f仅与球的速率v成正比,与球的质量无关,即f=kvk为正的常量。两球的v-t图象如下图。落地前两球的速度都已到达各自的稳值v1、v2。那么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甲球质量大于乙球B甲球质量小于乙球C释放瞬间甲球加速度较大vv1甲球v2乙球D释放瞬间乙球加速度较大Ot【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牛顿第二律综合考查题。【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牛顿第二律综合考查题。A5A5、C2C2。【答案解析】【答案解析】A A。由图可知:由图可知:两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两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稳时有稳时有kv mg。因此最大速度与质量成正比,因此最大速度与质量成正比,即:即:vm m,又由图像可知:又由图像可知:v1v2,因此有:甲球质量大于乙球,因此有:甲球质量大于乙球,A A 正确,正确,B B 错误;释放瞬间,错误;释放瞬间,v=0,因此空气阻力,因此空气阻力为零,两球均只受重力作用,其加速度均为为零,两球均只受重力作用,其加速度均为g,C C、D D 两答案都错;故此题选择两答案都错;故此题选择A A答案。答案。模型。一个小朋友在AB段的动摩擦因数1 tan,BC段的动摩擦因数为2 tan,他从A点开始下滑,滑到C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那么该小朋友从斜面顶端A点滑到底端C点的过程中A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B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C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的大小始终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的大小D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的大小先大于、后小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的大小A综合用选择题。综合用选择题。A2A2、C2C2【答案解析】【答案解析】B B。小朋友在小朋友在BABAB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斜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在面向下;在 BCBC 段段CO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再将两个加速度进行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就可知道小朋友先有向上,再将两个加速度进行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就可知道小朋友先有水平向左的分加速度,后有水平向右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第三律和斜面水平向左的分加速度,后有水平向右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第三律和斜面又静止不动就可知道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先水平向左,又静止不动就可知道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后水平向右,B B 正确,正确,A A 错误;再以小朋友和滑梯整体为研究对象,在错误;再以小朋友和滑梯整体为研究对象,在 ABAB 段小朋友有竖直向下的分加段小朋友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在速度,在 BCBC 段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先失重,后超重,即地面对滑梯的支持段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先失重,后超重,即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先小于后大于,所以力先小于后大于,所以 C C、D D 两答案都错误,故此题选择两答案都错误,故此题选择 B B 答案。答案。【知识点】匀变速运动、牛顿第二律【知识点】匀变速运动、牛顿第二律【思路】求解此题的关键是加速度的分解和整体、隔离分析物体。要先分析他【思路】求解此题的关键是加速度的分解和整体、隔离分析物体。要先分析他在在 ABAB 段是作匀加速运动,后在段是作匀加速运动,后在 BCBC 段作匀减速运动,再将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和段作匀减速运动,再将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根据牛顿第三律分竖直方向分解,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根据牛顿第三律分析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再考虑竖直方向的失重和超重,隔离斜面体进行析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再考虑竖直方向的失重和超重,隔离斜面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出正确答案。受力分析得出正确答案。【题文】5.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 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作用,力F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那么物体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图丙中的物体的初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取 10 m/s2 A5A5、C2C2。C C。当。当 F F 与与 mgmg 的比值为的比值为 1 1 时,有时,有此时加速度此时加速度a=0.5g=5m/s2a=0.5g=5m/s2,在,在1s1s 末速度增大到正向末速度增大到正向 5m/s5m/s,在,在1s1s 到到 2s2s 间撤去间撤去 F F 后物体在后物体在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提供加速度,为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提供加速度,为 5m/s25m/s2,在,在 2s2s 末速度减小到零。可细末速度减小到零。可细分析如下:在分析如下:在 0-1s0-1saF mgsin11m2g,方向沿斜面向上,物体向上做匀加,方向沿斜面向上,物体向上做匀加速直线速直线运动;在运动;在1-2s1-2s 内,拉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律得:内,拉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律得:amgsin2m12g,方向沿斜面,方向沿斜面向向下,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s2s 末速度为零在末速度为零在 2-3s2-3s 内,根据牛顿内,根据牛顿第二律得:第二律得:aF mgsin3m32g方向沿斜面向下,物体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方向沿斜面向下,物体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s3s 末的速度大小末的速度大小v=av=a3 3t=15m/st=15m/s故故 C C 正确,正确,A A、B B、D D 错误应选择错误应选择 C C 答案。答案。【思路】此题要根据牛顿第二律得出加速度,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思路】此题要根据牛顿第二律得出加速度,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假设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假设加速度与断物体的运动,假设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假设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直线运动,从而正确选择答案。也就是其关键是根据牛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直线运动,从而正确选择答案。也就是其关键是根据牛顿第二律求加速度,根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来判断物体运动规律。顿第二律求加速度,根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来判断物体运动规律。【题文】6 如下图,一张薄纸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右端放有小木块,小木块与薄纸板的接触面粗糙,原来系统静止。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薄纸板,小木块在薄纸板上发生相对滑动,直到从薄纸板上掉下来。上述过程中有关功和能的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拉力F做的功于薄纸板和小木块动能的增加B摩擦力对小木块做的功一于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能C离开薄纸板前小木块可能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D小木块动能的增加可能小于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能F【知识点】隐含运动图像和功与能关系综合考查选择题。【知识点】隐含运动图像和功与能关系综合考查选择题。A5A5、E6E6【答案解析】【答案解析】D D。依题意分析得出: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为:。依题意分析得出: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为:W1 fx,其中 X 是小木块对地的位移,如右图中三角形面积S1所示,系统摩擦生热为:Q fd,其中【知识点】牛顿第二律用匀变速运动图线问题考查题:【知识点】牛顿第二律用匀变速运动图线问题考查题:【答案解析】【答案解析】内,根据牛顿第二律得:内,根据牛顿第二律得:d是小木块与薄板之间的相对移动的路程,如右图三角形面积S2所示,根据此题给出的条件,S1和S2的大小关系无法确,依此分析只有 D 正确,应选择 D 答案。【思路】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理清木块和板的运动过程,通过比拟位移的关系判断是否脱离,以及掌握功能关系Q fS相对。才能正确选择此题答案。【题文】7如下图,M为固在水平桌面上的有缺口的方形木块,abcd为半径是R的34光滑圆弧形轨道,a为轨道最高点,de面水平且有一长度今将质量为m的小球在d点的正上方高为h处由静止释放,其自由下落到d处切入轨道内运动,不计空气阻力,那么A只要h大于R,释放后小球就能通过a点B只要改变h的大小,就能使小球通过a点后,既可能落回轨道内又可能落到de面上C无论怎样改变h的大小,都不可能使小球通过a点后落回轨道内D调节h的大小,可以使小球通过 a 点做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点】向心力、机械能守恒律的综合用选择考查题。【知识点】向心力、机械能守恒律的综合用选择考查题。D4D4、E3E3【答案解析】【答案解析】C C。A、小球恰能通过a 点的条件是小球的重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律:mg=mv2mgR解得:v gR根据动能理:得:h=mg(h R)1mv2得:h 322R假设要释放后小球就能通过 a 点,那么需满足h 32R故 A 错误;小球离开a 点时做平抛运动,用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x=vt 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R 12gt2解得:x 2RR,故无论怎样改变h 的大小,都不可能使小球通过a 点后落回轨道内,小球将通过a 点不可能到达d 点只要改变h 的大小,就能改变小球到达a 点的速度,就有可能使小球通过a 点后,落在 de之间故 B 错误,D 项错误;应选择C 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律分析小球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假设小球恰能通过 a 点,其条件是小球的重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律可解得小球此时的速度,用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求出水平距离,由机械能守恒律可求得h,分析小球能否通过a 点后落回轨道内它实质是临界问题,要充分挖掘临界条件,要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由此分析就不难选择此题的正确答案。【题文】8一起重机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提起质量为m的重物,当重物的速度为v1时,起重机的牵引力功率到达最大值P,此后,起重机保持该功率不变,继续提升重物。直到以最大速度v2匀速上升为止,那么整个过程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的最大拉力为PPv2B的最大拉力为v1C重物的最大速度为vP2mgD重物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mv2t 1Pmgv1【思路】此题要【思路】此题要【知识点】机车功率问题考查题。【知识点】机车功率问题考查题。C2C2、E1E1【答案解析】【答案解析】A A。匀加速提升重物时拉力最大,且于匀加速结束时的拉力,由P=Fv 得 Fm=F Pv,A 错误,B 正确;重物以最大速度为 v2匀速上升时,F=mg,1所以 v2PPFmg,故 C 正确;重物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aFmmgmPmgv1mv,1那么匀加速的时间为 tv21mv1a(Pmv,D 正确 故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答案。1)【思路】此题要分析清题意,理解【思路】此题要分析清题意,理解匀加速提升重物时拉力最大,且于匀加速结时的拉力,由 P=Fv 求出最大拉力;重物以最大速度为 v2匀速上升时,F=mg,所以 v2=PF求出最大速度;先根据牛顿第二律求出加速度,再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时间。此题考查的是的启动方式,对于的两种启动方式,恒加速度启动和恒功率启动,对于每种启动方式的运动的过程一要熟悉只要熟悉了这些,就能很快求解此题。【题文】9如图甲所示,两个点电荷Q1、Q2固在x轴上距离为L的两点,其中Q1带正电荷位于原点O,a、b是它们的连线线上的两点,其中b点与O点相距3L.现有一带正电的粒子q以一的初速度沿x轴从a点开始经b点向远处运动(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设粒子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a、vb,其速度随坐标x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那么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Q2带负电且电荷量小于Q1B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C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b点的电势能大【知识点】电势、电势差、电势能和电场力做功识图判断问题。【知识点】电势、电势差、电势能和电场力做功识图判断问题。I1I1、I2I2。【答案解析】【答案解析】A A。由vt图象知,粒子从a点向远处运动先减速再加速,在b处速度最小,b点左右两侧电场方向相反,b点处电场强度为 0,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和电场的叠加知识得Q2带负电且电荷量小于Q1,A 正确;从速度图像可知: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B 错;根据粒子受力方向知b点左侧场强向左,故a点电势较b点低,C 错;粒子从a点到b点动能减小,那么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D 错误故此题选择 A 答案。【思路】【思路】解决此题的关键是以解决此题的关键是以b点的加速度为突破口,根据库仑律得出Q1和Q2大小系,以及电场力做功关系和电势能变化关系确ab两点的电势关系,从而选择正确答案。【题文】10.如图,一个带电粒子从粒子源飘入(初速度很小,可忽略不计)电压为U1的加速电场,经加速后从小孔S沿平行金属板A、B的中心线射入A、B板长为L,相距为d,电压为U2.那么带电粒子能从A、B板间飞出该满足的条件()A.U22U d B.U2 d1LU1LU22d2U U2d2C.2 D.21LU1LI3I3C C。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被加速,那么【知识点】带电粒子在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中运动情况考查题。【知识点】带电粒子在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中运动情况考查题。【答案解析】【答案解析】有qU112mv201带电粒子在偏转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可看成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两分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得 L=vt2匀加速直线运动:设位移为 x,那么有x 1at2qU2222mdt3要使带电粒子能飞出电场,那么有x12d4 由 1-4 可得:U22d2U2。1LC 正确其它答案错误,应选:C【思路】此题要从如下思维思考:【思路】此题要从如下思维思考:带电粒子无初速度在加速电场中被加速,又以一速度垂直进入偏转电场,由于速度与电场力垂直,所以粒子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类平抛运动这样类平抛运动可将看成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与垂直于初速度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加速电场的电压 U 求出进入偏转电场的初速度,然后运用偏转电场的长度 L 求出运动时间,由于分运动间具有时性,所以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垂直于初速度方向的位移值得注意的是,求出的位移不是于偏转电场的宽度,而是小于或于宽度的一半才能很好选择此题正确答案。二、多项选择题此题共二、多项选择题此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1212 分,每题分,每题 3 3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 3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2 分,有选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错的或不答的得 0 0 分。分。【题文】11.如下图,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s,3s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 m/sB物体在 ABC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2 m/sCAB 段的平均速度比 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D物体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与 ABCDE 段的平均速度相同A1A1、A5A5。【答案解析】【答案解析】ABCABC。由图可得出。由图可得出物体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v=xt=1m/s,所以 A正确;物体在 A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v=xt=52m/s,所以 B 正确;由瞬时速度的义可知,C 正确;物体在 B 点的速度是瞬时速度,AC 段的是平均速度,方向也不同,故 D 错误;应选 ABC 答案。【思路】此题只要正确理解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注意了平均速度均【思路】此题只要正确理解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注意了平均速度均速率的区别,就不难选择此题的正确答案。速率的区别,就不难选择此题的正确答案。【题文】12一物体放在升降机底板上,随同升降机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与物体位移关系的图象如下图,其中OS1过程的图线为曲线,S1S2过程的图线为直线。根据该图象,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OS1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可能是恒力B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OS1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在增大DOS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可能在不断增大【知识点】【知识点】E E 与与 S S 图线判断物体受力情况、运动性质、动能变化情考查题。图线判断物体受力情况、运动性质、动能变化情考查题。E2E2、【知识点】瞬时速度均速度考查题。【知识点】瞬时速度均速度考查题。E6E6。【答案解析】【答案解析】BDBD。A A、O Os s1 1过程中,过程中,O Os s1 1过程的图线为曲线,机械能随位移减过程的图线为曲线,机械能随位移减小变快,也就是支持力在增大,所以升降机底板上所受的压力一是变力,故小变快,也就是支持力在增大,所以升降机底板上所受的压力一是变力,故 A A错误;错误;B B、由于物体在、由于物体在 s s1 1s s2 2内内 E-xE-x 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不变,故物体所受的拉力保持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不变,故物体所受的拉力保持不变如果拉力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不变如果拉力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B B 正确正确C C、由于物体在、由于物体在 s s1 1s s2 2内所受的拉力保持不变,故加速度保持不变,故物体不可内所受的拉力保持不变,故加速度保持不变,故物体不可能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故能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故 C C 错误错误D D、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运动,从机械能与物体位移关系的图象中我们发现、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运动,从机械能与物体位移关系的图象中我们发现O Os s2 2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减小,所以物体除了受重力,还受向上的支持力物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减小,所以物体除了受重力,还受向上的支持力物体的阻力支持力重力,所以速度在增大,物体的动能可能在不断增大,故体的阻力支持力重力,所以速度在增大,物体的动能可能在不断增大,故 D D 正正确从而选择确从而选择 BDBD 答案。答案。【思路】此题要从能够从物体的机械能与物体位移关系的图象中找出一些有用【思路】此题要从能够从物体的机械能与物体位移关系的图象中找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分析支持力的变化,由斜率确拉力的变化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还的信息分析支持力的变化,由斜率确拉力的变化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还要从物体的机械能的变化是通过除重力之外的力做功来量度的来分析动能的要从物体的机械能的变化是通过除重力之外的力做功来量度的来分析动能的变化,依此选择此题的答案。变化,依此选择此题的答案。【题文】13.在竖直平面内,一根光滑金属杆弯成如下图形状,相的曲线方程为y 5.0cos(kx23)单位:m,式中k 15m1,杆足够长,图中只画出了一.将一质量为m 1.0kg的小环 可视为质点 套在杆上,取 g=10m/s2.那么A小环在杆上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杆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因此小环机械能不守恒B.假设小环运动过程中能以一速度经过 P 点和 Q 点,那么小环在p 点处于超重状态,在 Q 点处于失重状态C.假设使小环以v110m/s的初速度从x 0处沿杆向下运动,那么小环在杆上运动区域的x坐标范围为53 x 5D.假设小环从x 0处以v2 5 10m/s的速度出发沿杆向下运动,到达轨道最低点P时杆对小环的弹力大小为 70N,那么小环经过轨道最高点Q时杆对小环的弹力为 10N,方向向下E3E3【答案解析】【答案解析】BCDBCD。1 1当当 x=0 x=0 时,时,Y21=5cos=5cos3=-2.5m=-2.5m,当,当 x=x=3时,时,y2=5.0cos=5.0cos=-5.0m=-5.0m,由此可知,小环下落的高度为,由此可知,小环下落的高度为y=y=y1 y2=-2.5m+5.0m=2.5m=-2.5m+5.0m=2.5m,由动能理得:由动能理得:mgy 1mv21212mv2代入数值得:代入数值得:v=5v=510m/sm/s2 2当小环速度为零时,设上升的高度为当小环速度为零时,设上升的高度为 h h,由动能理得:,由动能理得:-mgh=-mgh=012mv2解得解得h=h=v2h 2g=12.5m=12.5m,即即=h=1=h=1m,解得解得=0=0,即当即当 y=0y=0 时小环速度为零,时小环速度为零,所以有所以有 5cos5coskx+kx+2x=x=553=0=0,解得,解得3m m,从而确范围为,从而确范围为3 x 5C C 正确对正确对 A A、金属杆对小环的弹力与小环的速度方向始终垂直,所以金属杆、金属杆对小环的弹力与小环的速度方向始终垂直,所以金属杆对小环不做功机械能守恒,对小环不做功机械能守恒,A A 错错 C C、假设小环能到达最高点,而且到达最、假设小环能到达最高点,而且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高点速度为 0 0,根据机械能守恒得:,根据机械能守恒得:12mv20 mgh,解得:,解得:h 22.5m 5.0mv v0 0=10m/s=10m/sv v0 0=20m/s=20m/s,所以小环能到达金属杆的最高点在最低点根据牛顿,所以小环能到达金属杆的最高点在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律列方程可求出其结果正确,第二律列方程可求出其结果正确,C C 正确,正确,D D、根据、根据C C 选项分析知道小环能到达选项分析知道小环能到达金属杆的最高点,也根据牛顿第二律列方程求解得出的答案正确,金属杆的最高点,也根据牛顿第二律列方程求解得出的答案正确,D D 对,应选对,应选择择 BCDBCD 答案。答案。【思路】此题要会识别数学图线,要数学图与物理知识结合列方程进行计算,【思路】此题要会识别数学图线,要数学图与物理知识结合列方程进行计算,确物体的位置,还要利用机械能守恒律来计算求结果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求解确物体的位置,还要利用机械能守恒律来计算求结果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求解【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律与数学知识综合考查题。【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律与数学知识综合考查题。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曲线方程求出小环在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曲线方程求出小环在 x=0 x=0 和和 x=x=时对的纵坐标值,然后根据时对的纵坐标值,然后根据3C C、极板间电压不变,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极板间电压不变,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P P 点电点电动能理即可求解;动能理即可求解;题题 2 2 的关键是明确小环运动到最远的含义是末速度于的关键是明确小环运动到最远的含义是末速度于 0 0 时,时,势正的变大,负电荷的电势能势正的变大,负电荷的电势能EP qP减小故减小故 C C 正确;正确;根据动能理可求出此过程发生的位移根据动能理可求出此过程发生的位移 h h,然后根据,然后根据 h=h=y1 y2求出求出y,代入曲线方,代入曲线方程即可求出程即可求出 x x此题设计颖,是一道难得的好题。此题设计颖,是一道难得的好题。【题文】14.如下图,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极板间电场强度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极板间电场强度D D、假设先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的导线断开,电容器上的带电量不变,再将下、假设先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的导线断开,电容器上的带电量不变,再将下不变,那么带不变,那么带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荷量很少,可被忽略一带负电油滴被固于电容器中的P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那么()A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小B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C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D假设先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的导线断开,再将下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那么带电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I3I3ACDACD。A A、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两、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两板间的距离板间的距离 d d 增大,那么导致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增大,那么导致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s4kd减小,减小,A A 正确;正确;B B静电计测量的是两极板间的电压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静电计指针张角静电计测量的是两极板间的电压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静电计指针张角不变,不变,B B 错误;错误;电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电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D D 正确;应选择正确;应选择 ACDACD 答案。答案。【思路】此题要理解【思路】此题要理解平行板电容器与直流电源连接,其电压保持不变,上板充正电下板充负电,板间电场方向向下,油滴带负电,P 点的电势高于下板的电势将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由C s4kd判断电容的变化,由E Ud判断电场强度的变化由公式 U=Ed 分析 P 与下板间的电势差变化情况,再分析 P点的电势变化,根据负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小,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分析油滴的电势能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选择答案。三、题本大题三、题本大题 3 3 小题,共小题,共 1818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指答题处,不要求写出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指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演算过程。过程。【题文】15.如图甲所示,用包有白纸的质量为 m(kg)的圆柱棒代替纸带和重物,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在电动机上并随之转动,代替打点计时器当烧断悬挂圆柱棒的线后,圆柱棒竖直自由下落,毛笔就在圆柱棒外表的纸上画出记号,如图乙所示,设毛笔接触棒时不影响棒的运动测得记号之间的距离依次为 20.0 mm,44.0 mm,68.0 mm,92.0 mm,116.0【知识点】平行板电容器动态问题分析考查题。【知识点】平行板电容器动态问题分析考查题。【答案解析】【答案解析】mm,140.0 mm,电动机铭牌上标有“1200 r/min字样,由此研究圆柱棒的运动情况根据以上内容,答复以下问题:(1)毛笔画相邻两条线的时间间隔T_s,图乙中的_端是圆柱棒的悬挂端(填“左或“右)(2)根据图乙所给的数据,可知毛笔画下记号D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vD_m/s,圆柱棒竖直下落的加速度 a=ms2(结果保存三位有效数字)。A7A7(1)(1)0.05_ ,_左 (2)(2)_1.60_ (3)(3)0解析:解析:(1)(1)电动机的转速电动机的转速 n=20r/sn=20r/s,所以周期,所以周期T 1n 0.05s,圆柱棒竖直自由下落,圆柱棒竖直自由下落,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毛笔所画出的记号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因此左端的记号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毛笔所画出的记号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因此左端的记号后画上,所以左端是悬挂端后画上,所以左端是悬挂端(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于这一段的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于这一段的平均速度vDx2T1.60m/s;根据;根据可求加速度为可求加速度为 9.60 m/s9.60 m/s2 2【思路】此题是变形打点计时器探究题,不管怎么变化,掌握装置的原理是解【思路】此题是变形打点计时器探究题,不管怎么变化,掌握装置的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在电动机上并随之转动,代替打点计时器打答此题的关键。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在电动机上并随之转动,代替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就像打点计时器一样间隔相同时间打一点一样,两点之间的间隔时间出的点,就像打点计时器一样间隔相同时间打一点一样,两点之间的间隔时间为周期为周期 T T,然后根据打点计时器的思想求解瞬时速度和整个过程中的加速度得出然后根据打点计时器的思想求解瞬时速度和整个过程中的加速度得出正确答案。此题设计颖,考查学生的创思维。正确答案。此题设计颖,考查学生的创思维。【题文】16.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轻质弹簧秤固在一适宜的木块上,桌面的右边缘固一个光滑的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块置于P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块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块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然后释放木块,并用秒表记下木块从P运动到Q处的时间t.(1)木块的加速度可以用d和t表示为a_.(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确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的关系以下图中能表示该同学结果的是_(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更多组数据C可以更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精度C4C4(1)2d/t2_ (2)_C_ (3)【知识点】匀变速规律变形考查题模拟打点计时器【知识点】匀变速规律变形考查题模拟打点计时器【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知识点】验证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知识点】验证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答案解析】【答案解析】BC(1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a 2dt22 2当有拉力是加速度还是零,所以当有拉力是加速度还是零,所以图线不经过原点的原因是没有平衡小车的摩擦力图线不经过原点的原因是没有平衡小车的摩擦力ABDABD 答案不可能,答案不可能,只有只有 C C 答案答案正确。正确。3 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水的质量容易改变,可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水的质量容易改变,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更多组数据,可以更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应选选择以更方便地获取更多组数据,可以更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应选选择 BCBC 答答案。案。【思路】此题要从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知道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屡【思路】此题要从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知道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屡次测量取平均值知道当水的质量远远小于木板的质量时,水的重力近似于绳次测量取平均值知道当水的质量远远小于木板的质量时,水的重力近似于绳子的拉力子的拉力要理解水的质量容易改变到达减小误差的目的,要理解水的质量容易改变到达减小误差的目的,书本上的,我们要书本上的,我们要从原理、仪器、步骤、数据处理、考前须知这几点去搞清楚的图象描从原理、仪器、步骤、数据处理、考前须知这几点去搞清楚的图象描绘,物理结合数学的用都值得注意绘,物理结合数学的用都值得注意从而正确选择答案。从而正确选择答案。【题文】17.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小车动能改变的关系中,某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步骤如下:把纸带的一端固在小车的后面,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改变木板的倾角,以重力的一个分力平衡小车及纸带受到的摩擦力用细线将木板上的小车通过一个滑轮与悬吊的砂桶相连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的点测出s、s1、s2如图乙所示,查得打点周期为T。判断重力的一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物理第二次月考试题_00001.pdf)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