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化学总复习45分钟限时训练 课时作业4离子反应.pdf
-
资源ID:72139303
资源大小:258.9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2届高三化学总复习45分钟限时训练 课时作业4离子反应.pdf
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4 4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时间:45 分钟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A石墨B盐酸C氯化钠固体D熔融的氢氧化钠解析石墨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C 项属于电解质,但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B 项为混合物。答案D2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NH3H2ONH4OH2BCa(OH)2Ca 2OH2CHCO3H CO332DAl2(SO4)3=2Al 3SO4解析Ca(OH)2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答案B3(2010湛江模拟)在某溶液中酚酞呈粉红色。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是()AKBNa23CBaDAl解析使酚酞溶液呈粉红色(或红色)的溶液是碱性溶液。答案D4(2010宿州模拟)某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既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也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气体,此物质有可能是()氧化物盐碱单质酸ABCD解析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呈酸性,且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氧化物如 SO3,盐如 NaHSO4、NH4Cl,单质如 Cl2,酸如硫酸、盐酸等。答案B5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23ApH1 的溶液中:Fe、Al、HCO3、MnO4B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K、NO3、Cl、NH422C含有大量 OH 的无色溶液中:Na、Cu、AlO2、SiO32022D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c(OH)10的溶液中:Na、Cl、S、SO32解析选项 A 中,pH1 的溶液是酸性溶液,Fe 被 MnO4氧化,HCO3在酸性溶液中也不能大量存在。选项B 中,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有两种可能,一是酸性溶液,二是碱性溶液,但在酸性溶液中,由于 NO3存在,不能产生氢气;碱性溶液中,NH4与 OH 又不220能大量共存。选项 C 中,Cu 有颜色。选项 D 中,c(H)c(OH)10,若是酸性溶液,不能大量共存,但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答案D6下列反应完成后没有沉淀的是()ABaCl2溶液与 Na2CO3溶液加足量 AgNO3溶液BBa(OH)2溶液与 KNO3溶液加足量稀 H2SO4CAgNO3溶液与 Na2CO3溶液加足量稀 HClDCa(OH)2溶液与 FeCl2溶液加足量稀 HNO322解析选项 A 发生的反应为 Ba CO3=BaCO3,Cl Ag=AgCl;B 项中有关反222应为 Ba 2OH 2H SO4=BaSO42H2O;C 项中反应为 2Ag CO3=Ag2CO3,Ag2CO322H 2Cl=2AgClCO2H2O;D 项中的相关反应为2OH Fe=Fe(OH)2,3Fe(OH)210HNO3(稀)=3Fe(NO3)3NO8H2O。答案D7(2009四川,8)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2A无色溶液:Ca、H、Cl、HSO3B能使 pH 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NH4、I、NO32CFeCl2溶液:K、Na、SO4、AlO2Kw2D.0.1mol/L 的溶液:Na、K、SiO3、NO3cH解析A 项中 H 与 HSO3不能共存,会生成 SO2气体,A 错;B 项溶液呈酸性,此时 NO3会Kw2将 I 氧化,B 错;C 项中 Fe可与 AlO2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D 项中cHcHcOH1c(OH)0.1molL,即 D 项为碱性条件,离子可以大量共存。cH答案D8(2009辽宁、宁夏,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Ca 2ClO H2OCO2=CaCO32HClO2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2:Ca 2ClO H2OSO2=CaSO32HClO2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Ca OH HCO3=CaCO3H2O23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 4H NO3=3Fe 2H2ONO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A 中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生成的是碳酸氢钙;B中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时,二者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是CaSO4;C 中由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比碳酸镁小,故产物中还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答案D9(2009安徽,10)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32ANH4、H、NO3、HCO3 BK、Al、SO4、NH3H2O22CNa、K、SO3、Cl2DNa、CH3COO、CO3、OH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共存问题,属容易题。A 项中 H 与 HCO3反应生成 CO2气体,不33能大量共存,错误;Al 与氨水可以发生反应:Al 3NH3H2O=Al(OH)33NH4,B 选项22错误;Cl2具有氧化性,可以将 SO3氧化为 SO4,C 选项错误。答案D10 点滴板是带有孔穴(或凹穴)的瓷板或厚玻璃板,在化学定性分析中做显色或沉淀点滴实验时用,便于做对照实验。在下图点滴板上有四个溶液间反应的小实验,其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a 反应:CH3COOHOH=CH3COO H2O2Bb 反应:NH4HCO32OH=CO3NH3H2OH2O23Cc 反应:Fe 2H H2O2=Fe 2H2O3Dd 反应:Al 3NH3H2O=Al(OH)33NH423解析c 反应不满足电荷守恒,应为2Fe 2H H2O2=2Fe 2H2O。答案C1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Fe、Na、NO、OHBNH、Fe、SO、NO2222CSO4、Cl、Ca、MgDBa、K、CO3、Cl3解析A 中 Fe 与 OH 易结合生成 Fe(OH)3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B 中四种离子相互组成的(NH4)2SO4、NH4NO3、Fe2(SO4)3、Fe(NO3)3均为易溶的强电解质,故四种离子间不发生反应,222能大量共存;C 中,SO4与 Ca 组成的 CaSO4是微溶物,故也不能大量共存;D 中的 Ba 与2CO3生成的 BaCO3是难溶物,故不能大量共存。答案B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1)I、ClO、NO3、H;(2)K、NH4、HCO3、OH;22322(3)SO3、SO4、Cl、OH;(4)Fe、Cu、SO4、Cl;222(5)H、K、AlO2、HSO3;(6)Ca、Na、SO4、CO3A(1)和(6)B(3)和(4)C(2)和(5)D(1)和(4)解析(1)中 I 与 ClO、NO3、H 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2)HCO3与 OH22不能共存,(5)中 H 与 HSO3不共存,(6)中 Ca 与 CO3不能共存。答案B二、非选择题2323213有一瓶澄清透明溶液,可能含有NH4、Fe、Fe、Ba、Al、SO4、HCO3、NO3、Cl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呈红色;(2)取部分溶液浓缩后加入铜片和浓硫酸共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3)取少量溶液,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4)将(3)中的沉淀滤出,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5)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 NaOH 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先看到生成沉淀,随之沉淀部分溶解,并呈红褐色。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在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33222答案Fe、NO3、Al、SO4HCO3、Ba、FeNH4、Cl223214某溶液中可能是由 Mg、Ba、Al、K、Cl、SO4、HCO3、NO3中的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样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 溶液,生成的沉淀会部分溶解。(2)将(1)所得的混合液分成两份,在一份中加入足量的稀 H2SO4溶液,最终得不到澄清溶液;在另一份中加入足量的稀HNO3溶液酸化后的 AgNO3溶液,无沉淀生成。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33243243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2)写出沉淀部分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3)如 要 进 一 步 确 定 可 能 存 在 的 离 子 是 什 么,应 追 加 的 实 验 操 作 是_。32解析由取样后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后的现象可知溶液中一定有Al 和 Mg,也就一定没有 HCO3;在(1)所得溶液中加入稀 H2SO4溶液时,最终得不到澄清溶液可得原溶液中有22Ba,也就一定没有 SO4;由于加入硝酸酸化后的 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232无 Cl;由前面推得溶液中一定有 Mg、Al、Ba,根据电荷守恒知溶液中也一定要有阴离子,所以一定有 NO3,从而得出结论。那么要确定K 是否存在需通过焰色反应。2322答案(1)Mg、Al、Ba、NO3KCl、SO4、HCO3(2)Al(OH)3OH=AlO22H2O(或 Al(OH)3OH=Al(OH)4)(3)用洁净的铂丝做焰色反应实验(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23215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 NH4、K、Na、Ba、Al、Cl、I、NO3、CO3、223SO4、Mg、Fe,取该溶液进行下列实验:(1)取 pH 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排除_离子的存在。(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排除_离子的存在。(3)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 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成碱性,在滴加过程中溶液均无沉淀产生,则可排除_离子的存在。(4)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 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_离子存在,又排除_离子存在。(5)将(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根据上述事实确定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肯定不存在的有_,还不能确定的离子有_。2解析(1)取 pH 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可排除与H 能发生反应的离子,即 CO3。(2)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振荡后CCl4呈紫红色证明溶液中有还3原性的 I,从而排除 NO3、Fe(H 与 NO3同时存在时具有强氧化性)的存在。2(3)滴加 NaOH 的过程中,无沉淀产生,从而排除所有与 OH 能生成沉淀的金属阳离子Mg3、Al 等。22(4)取(3)中碱性溶液加 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一定有 Ba,从而排除 SO4(BaSO4为难溶白色沉淀)。(5)取(3)中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一定显碱性,中学阶段唯一显碱性的气体为 NH3,从而证明溶液中一定有 NH4。综上所述,222332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Ba、I、NH4,肯定不存在的有 CO3、NO3、Mg、Al、Fe、SO4,不能确定的有 K、Na、Cl。23232222答案(1)CO3(2)NO3、Fe(3)Mg、Al(4)BaSO4(5)Ba、I、NH4CO3、2332NO3、Mg、Al、Fe、SO4K、Na、Cl16向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请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下列三种情况下,离子方程式与(1)相同的是_(填序号)A向 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溶液至溶液显中性2B向 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溶液至 SO4恰好完全沉淀C向 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溶液至过量(3)若缓缓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中的导电能力(用电流程度表示)可近似地用如图中的_(填序号)曲线表示。(4)若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 Ba(OH)2溶液中央,如图所示,向该烧杯里缓缓注入与 Ba(OH)2溶液等密度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在此实验过程中,小球将_。2解析(1)向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 2OH 2H 2SO4=BaSO42H2O。(2)向 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溶液至溶液显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 222SO4Ba 2OH=BaSO42H2O;向 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溶液至 SO4恰好完全22沉淀,离子方程式为:Ba OH SO4H=BaSO4H2O。(3)向 Ba(OH)2溶液中缓缓加入稀硫酸,当 Ba(OH)2与 H2SO4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导电性为零,再加稀硫酸至过量时,溶液导电性又增强,故曲线C 正确。(4)当 Ba(OH)2与 H2SO4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密度变小,塑料小球下沉。22答案(1)Ba 2OH 2H SO4=BaSO42H2O(2)A(3)C(4)下沉1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通过实验除去 NaCl 晶体中混有的少量 Na2SO4和 NH4HCO3杂质,得到纯净的 NaCl 晶体。(1)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NaCl 的实验设计。证明达到实验目的的操作和现实验步骤实验目的象加热、冷却、称量至固体质量恒加热除去 NH4HCO3定且减轻将所得固体溶于水,加入BaCl2溶液,过滤2除去 Ba向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加热近沸获得 NaCl 晶体(2)写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解析本题所要求填写的除杂步骤中主要利用了离子沉淀法和生成气体法,侧重考查化22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要证明 SO4被 Ba 沉淀完全,有两种思考途径:一是证明滤液中2222没有 SO4,二是证明滤液中有 Ba。同理,要证明过量的 Ba 被 CO3沉淀完全,也可以通22过证明滤液中没有 Ba 或滤液中有 CO3来证明。题目要求最后得到纯净的NaCl 晶体,所以在除去杂质后,还要对滤液进行加热、蒸发、结晶操作。2答案(1)除去 SO4取少量滤液,加入 Na2SO4溶液,出现浑浊(或加入 BaCl2溶液,仍澄清)向的滤液中加入过量 Na2CO3溶液,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 Na2CO3溶液,仍澄清(或加入 BaCl2溶液,出现浑浊)2除去 CO3加热、蒸发、结晶22222(2)Ba SO4=BaSO4,Ba CO3=BaCO3,CO32H=H2OCO2